十二指腸血管畸形: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十二指腸血管畸形 (Duoden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是指十二指腸部位的動、靜脈發生畸形,血管出現擴張性病變,表現為管壁變薄、管徑擴張[1]。血管畸形是胃腸道最常見的血管異常,也是導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約 80% 的血管畸形位於右半結腸,15% 發生在胃和小腸[2]。相當一部分患者是因為各種指徵行內鏡檢查時偶然發現的,而一部分可以出現隱性出血或顯性出血[3],少數患者可出現反覆的消化道大出血[1]

  • 十二指腸血管畸形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推測可能與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胃腸粘膜慢性缺血或年齡上升導致血管發生退變有關[4]
  • 臨床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 20~30 歲和 60~70 歲的人群、伴有其他心臟或腎臟疾病[4]
  • 十二指腸血管畸形患者通常無任何臨床表現[3];僅有少數患者可出現糞便潛血陽性。且大部分出血患者均為間斷、少量、自限性出血,少見急性大出血[1]。
  • 如果十二指腸血管畸形遲遲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引發慢性貧血、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甚至有致命危險[2]
  • 如果患者發生嘔血或黑便,應立刻前往醫院接受診治,明確病因後開展針對性治療[1]
  • 臨床醫生通過詢問症狀、瞭解病史和病情進展過程,並綜合驗血、內鏡、血管造影等一系列檢查結果,才能作出診斷[4]
  • 內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執行診斷和治療的雙重作用,主要的治療方式包括氬氣治療、電凝、鐳射、注射硬化劑及機械止血(鈦夾治療、套扎治療)。如果是內鏡治療效果不佳或急性大出血、慢性複發性出血的患者,可以行血管造影加栓塞術,必要時也可行手術治療。其中急性大出血患者首先需要支援治療,維持生命體徵穩定[3]
  • 患者應留心自身病情,改善生活習慣,如果再次出現嘔血或黑便仍需及時就醫[1][4]
  • 由於具體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預防十二指腸血管畸形[2][4]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患者發生以下情況,有必要就醫診治,明確病因後開展針對性治療[1][4]

  • 間歇性消化道出血,例如嘔血或黑便;
  • 伴有慢性貧血。

首先,要與其他相似症狀的消化系統疾病相鑑別;

此外,有時十二指腸血管畸形的病變部位隱匿,出現出血時,探查有時是非常困難的,可能需要多次胃鏡等檢查。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
  • 普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十二指腸血管畸形?

  • 臨床醫生首先要仔細詢問患者的症狀,並瞭解既往病史和病情的進展過程[1]
  • 驗血:是否有貧血跡象[1]
  • 內鏡檢查:直接觀察病變部位是否有出血[1]
  • 血管造影:可確定血管畸形和出血部位,對於制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1]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症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 病症是否持續加重?還是間歇性發作?
  • 除了嘔血或黑便,還有其他什麼症狀?
  • 既往是否確診有消化系統炎症或潰瘍?
  • 是否還伴有其他疾病?是否在服藥治療?服用的是什麼藥物?
  • 是否有抽菸喝酒的習慣?程度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導致目前的症狀?
  • 需要做哪些檢測可以確診?
  • 症狀能否自行好轉?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治療過程中是否會有風險或不良反應?
  • 能否實現完全治癒?
  • 以後是否會出現復發?
  • 今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患者應留心自身病情,改善生活習慣,如果再次出現嘔血或黑便仍需及時就醫[1][3]

  • 由於胃腸道血管畸形可能是多發性病變,因此患者在術後仍需留心自身病情變化趨勢。
  • 患者需根據醫生的安排,及時複診,以便於醫生評估療效。
  • 如果再次出現嘔血或黑便仍需及時就醫。
  • 改變飲食習慣,戒菸戒酒,避免油膩、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胃腸道。

偶然發現的病灶:對於由於其他原因行內鏡檢查偶然發現的病灶而無症狀的患者,可以不進行治療。因為對於偶然發現的病灶,其後續出血的風險可能很低。

如何治療十二指腸血管畸形?

  • 支援治療:急性大出血患者需要先行輸血、輸液糾正失血性休克,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維持生命體徵穩定[4]
  • 內鏡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作為臨床治療的一線方案,同時具有診斷和治療的雙重作用[2][3][4]。患者一經確診,無論症狀是否嚴重,都應及時接受治療,以免病情進展、惡化。主要的治療方式包括——
    • 氬氣
    • 電凝
    • 鐳射
    • 注射硬化劑
    • 金屬夾結紮

內鏡治療的優點在於簡單、安全、起效迅速、創傷小、恢復快。不過由於血管畸形可能存在多個病變位點,內鏡治療若未能處理完全,存在一定的復發風險。

  • 手術治療:適用於內鏡治療效果不佳或急性大出血、慢性複發性出血的患者。通過手術切除出血部位的腸段,短期療效最為明確,但血管畸形可能存在多個病變位點,因此術後仍有相當比例的復發。而且,手術過程對患者的創傷較大,可能會有術後併發症風險 [2][3]
  • 藥物治療:主要應用於內鏡無法根治或再出血患者,目前的研究顯示沙利度胺具有較為明確的療效

十二指腸血管畸形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十二指腸血管畸形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推測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4]

  • 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
  • 胃腸粘膜慢性缺血;
  • 年齡上升導致血管發生退變。

臨床可見患者的病變血管由於各種誘因發生擴張、迂曲,管壁變薄,並可能暴露在粘膜外,在機械作用下很容易發生破損、出血[4]

十二指腸血管畸形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臨床與十二指腸血管畸形發病具有相關性的危險因素包括[4]

  • 年齡:20~30 歲和 60~70 歲,這 2 個年齡組為發病高峰。
  • 伴有以下疾病的患病率增高:
    • 慢性心肺功能不全;
    • 主動脈瓣狹窄;
    • 慢性腎功能衰竭;
    • 血管性血友病。

十二指腸血管畸形有哪些症狀和特徵?

  • 十二指腸血管畸形患者通常無任何臨床表現,也沒有任何自覺症狀[3]
  • 少數患者可出現糞便潛血陽性,偶然會發生嘔血、黑便,且大部分出血患者均為間斷、少量、自限性出血,少數可見急性大出血[1]

十二指腸血管畸形會發生哪些併發症?

 如果十二指腸血管畸形遲遲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引發下列併發症[2]

  • 慢性貧血;
  •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 有些病變探查困難,大出血時可出現生命危險。

由於具體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預防十二指腸血管畸形[2][3]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