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壁內憩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食管壁內憩室是指區域性食管黏膜擴張形成囊袋,其排洩管與食管腔內相通,是食管少見的良性疾病。
  • 高發人群的平均年齡 58~42 歲,男性多見。
  •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繼發於食管炎症、功能障礙及食管損傷等。危險因素包括:吸菸、飲酒及胃食管反流、食管念珠菌病、糖尿病、慢性肝病、營養不良等疾病。
  • 按病因,可分為先天性(原發性)和後天性(繼發性);按臨床治療觀點,又有牽引型和膨出型之別;按分佈特點,分為節段性和瀰漫性。
  • 最常見的症狀為吞嚥困難,可伴有噁心、嘔吐、胸骨後疼痛。
  • 食管壁內憩室本身很少需臨床處置,治療主要針對其引起的食管狹窄,減輕症狀和處理伴發病損。
  • 如不能早期發現及治療,憩室會繼續增大,造成食管狹窄,進食困難而出現營養不良、體重減輕。嚴重者會出現反流及誤吸,引起肺炎、肺不張或肺膿腫等併發症;部分患者因憩室殘留食物殘渣出現口臭、噁心、食慾不振等症狀。
  • 最重要的警示:有吞嚥困難、噁心、嘔吐等症狀時,應及時進行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吞嚥困難
  • 噁心嘔吐
  • 胸骨後疼痛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嘔血
  • 胸痛進行性加重且範圍擴大
  • 嗆咳及呼吸困難

建議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
  • 胸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食管壁內憩室?

當醫生懷疑是食管壁內憩室時,將通常食管 X 線鋇餐、食管鏡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食管 X 線鋇餐:以硫酸鋇作為造影劑,讓患者口服,在 X 線照射下顯示消化道有無病變的一種檢查方法。可顯示憩室的大小、形狀、位置及數量等,是確診食管壁內憩室的重要手段。
  • 食管鏡:醫生會讓患者輕輕咬住帶有孔道的牙墊,術者左手持鏡體操縱部;右手將鏡頭彎曲成弧狀,經牙墊的孔道送入口腔,然後沿咽後壁向下輕輕推進,邊進邊觀察,直至到食管。可清晰觀察食管黏膜的炎性改變、有無食管狹窄等,少數患者可觀察到憩室的開口,也可鏡下取組織做病理學檢查。
  • 胸部 CT:可觀察食管壁有無增厚、管腔有無狹窄等。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吞嚥困難是間歇性發作還是越發嚴重?能否進食稀飯、麵條等半流質飲食?
  • 既往有無經常性的噁心嘔吐、反酸及胸骨後疼痛?這些症狀最近有無加重?
  • 上述症狀出現多久了?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減輕症狀?
  • 是否口服過促胃腸動力藥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藥?
  • 是否到外院就診過?是否治療過?怎麼治療的?效果如何?
  • 做過哪些檢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能否治癒?哪種治療方法最好?
  • 我為什麼會有這些症狀?
  • 會不會復發?還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出現嗎?
  • 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 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麼?有什麼不能做的?

食管壁內憩室日常除了規範的藥物治療外,還需改善自身習慣,主要包括生活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定期複查、病情變化及時就診等。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行食管擴張術患者,術後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變化,重點觀察患者有沒有劇烈胸痛、腹痛、氣促及嘔吐,如果患者胸痛逐漸加重、呼吸急促或嘔血且量超過 20 毫升以上,及時告知醫生。
  • 用藥注意事項:長期服用抑酸劑的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便祕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定期複查:定期到醫院複查,評估症狀是否緩解以及有無藥物副作用等,並根據病情需要行食管 X 線鋇餐、食管鏡等檢查。
  • 飲食:
    • 手術患者:若主診醫生無特殊要求,術後 2 小時開始少量進食蒸蛋或米湯,若無噁心嘔吐等不適,可增加飲食量,並逐步轉為正常飲食。
    • 普通患者:多吃富含纖維素的水果,低脂飲食,注意細嚼慢嚥。
  • 運動:
    • 手術患者:術後第 1 天,若全身情況及精神狀態良好可考慮活動,首先床旁坐一會,若無頭暈心慌等不適,可下床活動,建議在看護的情況下短距離行走,15~20 分鐘即可,根據個人情況適當增加活動量。
    • 非手術患者:根據個人身體狀況,每週可鍛鍊 4 次左右,每次 30 分鐘左右,可進行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運動。
  • 其他:
    • 避免勞累,儘量少做彎腰動作。
    • 戒菸、限酒。

食管壁內憩室本身很少需臨床處置,多數憩室一般不需手術;治療主要針對其引起的食管狹窄,以減輕症狀和處理伴發疾病為主。食管明顯狹窄或痙攣者可以行食管擴張。

藥物治療

  • 抗酸劑和抑酸劑:主要是減少因胃酸反流對食管的損害。包括運用廣泛地抑制胃酸分泌的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還有中和胃酸的抗酸劑(如碳酸鈣、碳酸鋁鎂片)。
  • 黏膜保護劑:與受損黏膜相結合後形成薄膜,起隔離作用。代表藥物如硫糖鋁、枸櫞酸鉍鉀等。
  • 促動力藥:作用是促進胃排空,減少胃內容物的瀦留。代表藥是多潘立酮。
  • 抗真菌藥物:適用於合併念珠菌性食管炎患者。代表藥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手術治療

食管擴張術:通過球囊充氣或柱狀探條將食管狹窄部位撐開,緩解吞嚥困難症狀。適用於食管明顯狹窄的情況。

疾病發展和轉歸

  • 食管壁內憩室多數情況下一般不需手術,有的自行消失,有的症狀輕,無需特殊處理。對於部分吞嚥困難伴有噁心嘔吐及胸骨後疼痛的患者,若能及時干預,能改善上述症狀。
  • 若不能早期發現及治療,憩室會繼續增大,造成食管狹窄,進食困難而出現營養不良、體重減輕。嚴重者會出現反流及誤吸,引起肺炎、肺不張或肺膿腫等併發症;部分患者因憩室殘留食物殘渣還有口臭、噁心、食慾不振等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繼發於食管炎症、功能障礙及食管損傷等。

食管壁內憩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下列因素可能引起食管受阻或功能紊亂,進而侵及食管黏膜下層腺體,腺體受累後擴張,加上炎性物質阻塞排洩口而形成壁內囊腔—憩室。

  • 食管炎症:反流性食管炎、念珠菌食管炎、皰疹性食管炎、滴蟲食管炎等。
  • 食管功能障礙:食管裂孔疝、賁門失弛緩、食管功能紊亂症等。
  • 食管損傷:如化學性損傷(包括酸、鹼燒傷)、放射性損傷、酒精損傷等。
  • 其他:糖尿病、結核病、克羅恩病等。

哪些人容易患食管壁內憩室?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此病:

  • 胃食管反流
  • 食管念珠菌病
  • 糖尿病
  • 慢性肝病
  • 營養不良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此病:

  • 吸菸
  • 飲酒

食管壁內憩室的症狀不典型,最主要的症狀是吞嚥困難,症狀的輕重與食管狹窄的程度有關,部分患者會有噁心、嘔吐、胸骨後疼痛。

食管壁內憩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吞嚥困難:間歇性吞嚥困難,症狀逐漸加重。
  • 噁心、嘔吐。
  • 胸骨後疼痛。

食管壁內憩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營養不良;
  • 食管憩室感染;
  • 誤吸。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戒菸限酒:長期吸菸飲酒將降低食管黏膜的抵禦能力。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積極治療上述相關疾病,定期門診複查,在專科醫師指導下規範服用藥物,養成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