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類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食管類癌,是一種罕見的食管惡性腫瘤,屬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組織學上類似癌的形態,來源於嗜銀細胞(一種起源於神經外胚層的細胞,有強烈的嗜銀性和親銀性),具有神經內分泌功能。
- 食管類癌在食管中罕見,發病率在 11932 例食管惡性腫瘤中佔 0.02%。
- 本病的病因不明確。男性為本病的危險因素。
- 本病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食管癌 TNM 分期標準進行分期。
- 本病早期無明顯症狀。病情進展後主要表現為吞嚥困難。
- 食管類癌放射治療無效,對化療也不敏感,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治療的關鍵點在於完全切除腫瘤和轉移的淋巴結。治療的難點在於術後容易復發和轉移,缺乏有效的輔助治療。
- 本病為惡性腫瘤,隨著腫瘤進展會出現進食困難而影響患者的營養狀態,而且可以發生遠處轉移導致死亡。
- 目前食管類癌的總體治療效果差。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生存期的關鍵。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中老年人群,如果沒有明顯原因而時常出現進食不適、胸骨後燒灼感或異物感,以及胸骨後疼痛、進食停滯感,應及時就醫。如果出現吞嚥困難或聲音嘶啞、飲水嗆咳,更應儘快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如果患者出現低血壓甚至休克、呼吸困難,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急救電話。
建議就診科室
- 胸外科
-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食管類癌?
通過典型的吞嚥困難病史醫生可能初步考慮食管腫瘤的診斷,當醫生懷疑食管類癌時,通常進行尿液檢查、胃鏡檢查、上消化道造影等檢查明確診斷。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尿液檢查:測定 24 小時尿液 5-羥吲哚乙酸,類癌綜合徵患者可能因類癌分泌激素而出現檢測結果異常。
- 血液檢查:抽血檢查,包括測定嗜鉻粒蛋白 A、胃泌素、血清鈣、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等,類癌綜合徵患者可能因類癌分泌激素而出現檢測結果異常。
- 胃鏡檢查:為消化系統疾病常用的檢查。通過此項檢查,醫生可明確診斷,並根據病變的範圍擬定出初步的治療方案。超聲內鏡有助於判斷腫瘤浸潤的深度和有無區域性淋巴結轉移,並可判斷有無內鏡下切除腫瘤的可能性,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治療。
- 上消化道造影檢查:為消化系統疾病的常用檢查之一,為無創性檢查。結合此項檢查和胃鏡檢查,醫生可進一步明確食管及胃的情況,決定具體手術方式。
- 胸部和腹部 CT 檢查:通過此項檢查,醫生可進一步判斷腫瘤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係,明確腫瘤的外侵程度,明確縱隔和腹腔淋巴結的轉移情況,進一步判斷手術的可行性。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既往曾患哪些疾病?
- 主要的不適是什麼?出現這些症狀有多久了?
- 發病以後曾就診嗎?接受何種治療?療效如何?
- 曾接受哪些檢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惡性腫瘤嗎?
- 病情嚴重嗎?
- 需要治療嗎?
- 如何治療?
- 治療效果如何?能完全治癒嗎?
- 會復發嗎?
- 手術後能生存多長時間?
患者平時(尤其是治療期間)需避免受涼感冒,避免進食粗硬食物。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如果患者做了手術,術後注意勤活動四肢,避免靜脈血栓形成。注意保護胸腔引流管,避免脫出,避免碰倒引流瓶。注意切口敷料是否滲透,保持區域性清潔。術後加強做深呼吸,加強咳嗽,便於排出痰液。遵醫囑進食,不能自行決定術後什麼時候開始進食以及吃什麼樣的食物。
- 用藥注意事項:本病的治療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出現難以忍受的副作用(如嚴重口腔潰瘍、腹瀉等),需及時告知醫生尋求幫助。
- 術後複查:術後應根據出院醫囑規律複查,一般應於術後 1 個月、術後 3 個月、術後半年、術後 1 年複查,之後半年到一年複查 1 次。若病情出現變化,隨時到醫院複查。主要複查胸片、胃鏡或食管造影、腫瘤標誌物等專案。
- 飲食:
- 若為手術患者,一般術後 3~5 天內禁止飲食,根據病情恢復情況,術後 3~5 天后可嘗試喝流質飲食如豆漿、牛奶等,應小口喝或用勺喝,切忌大口吞嚥。若無異常,可吃米糊、嫩雞蛋羹或稀粥等,注意補充蛋白質。一般 2 周後可吃稍稠的食物(如粥、碎肉等),1 月後可恢復正常飲食,但仍切忌大口吞嚥及快速吞嚥,尤其應避免吃煮雞蛋以免胃食管吻合口破裂。
- 若為非手術患者,應多吃高蛋白及富含維生素的飲食如蛋羹、牛奶等,避免吃粗硬的食物。
- 運動: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需臥床休息,一般術後 3 天可以下床活動,逐漸增加活動量。
- 若為非手術患者,根據自身身體情況進行運動,避免勞累。
- 其他:戒菸戒酒,若為手術患者,術後需半臥位入睡,切忌平臥位入睡,這是為了避免胃酸反流。
食管類癌放射治療無效,對化療不敏感,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針對類癌綜合徵的藥物治療:主要是生長抑素類藥物奧曲肽,能有效緩解類癌綜合徵的症狀。也可應用干擾素及放射性核素標記的生長抑素類藥物治療,以緩解症狀。
- 靶向治療:消化道類癌的靶向治療方案主要包括使用依維莫司、依維莫司聯合奧曲肽,主要作用為抗腫瘤。
需指出的是,以上藥物都有副作用,均需在醫生指導下應用。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食管類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手術的目的是切除腫瘤、重建食物通道。手術切除原發病灶、轉移灶及清掃淋巴結,可顯著降低腫瘤負荷,減輕激素分泌相關症狀,改善生活質量。如果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差而難以承受手術,則不宜進行手術治療。食管是長管狀器官,需要根據腫瘤的大小、部位、浸潤程度、淋巴結轉移等情況決定具體手術方式。
- 經胸食管類癌切除術:是傳統的腫瘤切除方法。
- 腔鏡微創手術和機器人微創手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術式,切除腫瘤的同時手術損傷輕,術後恢復快。
- 內鏡治療:內鏡下腫瘤切除適合於較早期的腫瘤瘤體較小的患者。
其他治療方法
對症支援治療:對於不能手術的晚期患者,採用對症支援治療(例如對於不能進食者給予腸外營養、疼痛者給予止痛治療等)減輕痛苦,延長生存期。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腫瘤會增大,發生嚴重吞嚥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並可發生遠處轉移,縮短患者壽命。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能夠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5 年生存率較食管癌好,有報道中位生存期(50% 患者可以活過的時間)達 75.5 個月。
食管類癌的病因不明確。
食管類癌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病因不明確。
哪些人容易患食管類癌?
男性:食管類癌好發於男性。
早期食管類癌患者症狀不明顯。類癌一般生長緩慢,病程長,可以數月或數年沒有症狀,在內鏡檢查時偶然發現。隨病情進展,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症狀,吞嚥困難是食管類癌的常見症狀,可合併類癌綜合徵。
食管類癌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隨著疾病進展,食管類癌的常見症狀包括:
- 時輕時重的進食不適感:因早期食管類癌病變範圍小,症狀常不明顯,患者在吞嚥粗硬食物時可能會出現不適症狀,比如胸骨後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也可感覺吞嚥時食物通過食管緩慢,並且可有停滯感或食管內異物感。這些症狀飲水後可好轉。早期食管類癌的症狀時輕時重,進展緩慢。
- 吞嚥困難、進食梗阻、胸背部疼痛:隨病情進展,食管類癌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症狀。最常見的症狀為吞嚥困難,進食梗阻。如果腫瘤侵犯至食管外周組織,可出現持續性胸痛或背部疼痛。
- 消瘦、無力、聲音嘶啞:病情繼續進展,患者因為進食少以及腫瘤消耗會逐漸出現消瘦、脫水、無力等症狀。如果腫瘤或腫大的淋巴結侵犯或壓迫喉返神經,患者會出現聲音嘶啞。
- 轉移所致相關症狀:如果出現遠處轉移,患者會有相關表現,例如肝脾腫大、咳嗽等。
- 類癌綜合徵的表現:包括腹瀉、面色潮紅、水腫、支氣管痙攣、哮喘、心動過速、低血壓、肌病、骨關節病等。
食管類癌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食管類癌可合併類癌綜合徵,並可導致惡病質、遠處轉移等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類癌綜合徵:因為類癌會分泌多種激素,有一部分患者會出現類癌綜合徵的表現,包括腹瀉、面色潮紅、水腫、支氣管痙攣、哮喘、心動過速、低血壓、肌病、骨關節病等。
- 惡病質:本病進展到晚期,患者嚴重營養不良,極度消瘦脫水,或有水腫,呈惡病質狀態。
- 遠處轉移:腫瘤進展可出現肝轉移、肺轉移、骨轉移等遠處轉移。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普及腫瘤相關知識,定期進行健康查體。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