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乳頭狀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食管乳頭狀瘤是一種發生在食管黏膜鱗狀上皮的良性腫瘤,又稱食管鱗狀上皮乳頭狀瘤。
  • 本病的發病率低。一般通過胃鏡檢出,檢出率在 0.037%~0.856%,我國胃鏡檢出率為 0.144%。發病年齡多在 13~79 歲,女性多於男性。目前文獻報道只是胃鏡檢出率,沒有流行病學資料。
  • 病因不明確。可能與食管黏膜受到慢性刺激、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
  • 按生長方式分為 3 型,即外生型、內生型和峰型。因為是良性腫瘤,不進行分期。
  • 發病過程隱匿,一般缺乏特異性症狀。如果腫瘤較大(直徑超過 1.5 釐米)或為多發腫瘤,可出現吞嚥困難。
  • 本病無有效的藥物治療,主要採用手術治療。主要的手術方式內鏡下切除術。治療的關鍵在於準確識別病變。治療的難點在於病變程度和範圍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內鏡下切除方式。
  • 本病屬於良性腫瘤,對健康危害較小。當瘤體較大時,可導致吞嚥困難。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時常出現胸骨後疼痛及燒灼感、胸骨後隱痛不適、上腹部不適或腹痛、噯氣、嘔吐、腹脹等表現,應及時就醫。如果時常感覺吞嚥困難,更應儘早就醫。

建議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
  • 胸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食管乳頭狀瘤?

根據病史和症狀,醫生可能會考慮食管乳頭狀瘤的診斷。如果醫生懷疑為食管乳頭狀瘤,通常通過胃鏡檢查明確診斷。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胃鏡檢查:為消化系統疾病常用的檢查,也是食管乳頭狀瘤的首選檢查方法。通過此項檢查,醫生可直接觀察腫瘤的大小、部位、數目、形態、性質等,並且可以直接進行活檢以明確診斷,如果適合內鏡下切除,可以直接進行切除。超聲內鏡能更準確的判斷腫瘤的起源層次和侵犯深度,對鑑別診斷有幫助。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既往曾患何種疾病?
  • 既往吸菸嗎?經常被動吸菸嗎?吸菸多久了?每天吸多少支?
  • 飲酒嗎?每天飲酒量及飲酒年限如何?
  • 主要有什麼症狀?出現症狀有多久了?
  • 曾就診過嗎?曾接受哪些治療?治療效果如何?
  • 曾接受哪些檢查?檢查結果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惡性腫瘤嗎?
  • 病情嚴重嗎?
  • 需要治療嗎?
  • 如何治療?
  • 治療效果如何?
  • 會復發嗎?
  • 會影響壽命嗎?

日常需注意戒菸戒酒,避免長期食管慢性刺激。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如果是內鏡下手術切除,術後需注意有無嘔血、胸痛、發熱等症狀,如出現上述症狀,需及時到醫院複診。如果因巨大腫瘤行食管切除術,一般術後 1~3 天內需臥床休息,術後注意勤活動四肢,注意保護胸腔引流管,避免脫出。注意切口敷料是否滲透。術後加強咳嗽咳痰。
  • 術後、用藥複查:內鏡下切除術後一般術後 1 個月、3 個月、半年、1 年複查胃鏡明確治療效果、有無復發。
  • 飲食:
    • 若為內鏡下切除手術患者,根據術中情況一般術後 6~24 小時內禁止飲食,可以進食後首先為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普通食物,避免進食粗硬食物。
    • 若為非手術患者,飲食無明顯限制。
  • 其他:
    • 戒菸戒酒。
    • 積極治療胃食管反流。

本病沒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內鏡下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

內鏡下切除是食管乳頭狀瘤首選的治療方法。如果腫瘤較大,需要外科手術切除。

  • 活檢鉗鉗除:直徑小於 5 毫米的腫瘤可以在胃鏡檢查時直接用活檢鉗鉗除,操作簡單,不需要特殊裝置,一般醫院均能夠進行。
  • 高頻電切:對於直徑介於 5 毫米~1 釐米的腫瘤,可以採用高頻電流,利用其熱效應,使腫瘤組織迅速達到高溫而使腫瘤組織變性壞死,並且可以同時起到止血效果。對於直徑超過 1 釐米的腫瘤,可在內鏡下分次切除。
  • 氬氣離子凝固術:是一種非接觸性電凝固技術,可以直接切除腫瘤。
  • 微波:是一種高頻電磁波,內鏡下應用微波治療儀所產生的熱能使蛋白質變性,腫瘤壞死。
  • 手術:個別巨大的食管乳頭狀瘤需進行食管切除術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

鐳射燒灼、光動力學療法、射頻消融、內鏡下黏膜切除等治療方法,均能起到與手術治療類似的效果。

疾病發展和轉歸

本病屬於良性腫瘤,大部分呈單發腫瘤,發展緩慢,體積較小,切除後不易復發,預後良好。個別患者不經治療也可能自然消退。但大部分呈緩慢進展。也有個別報道認為腫瘤巨大者或食管乳頭狀瘤病患者可以發生惡變,但非常罕見。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絕大部分患者腫瘤會緩慢進展,導致吞嚥困難,影響生活質量。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都能治癒,治療後很少復發,對壽命無明顯影響。

食管乳頭狀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導致胃酸、膽汁、胰液等消化液刺激食管黏膜,發生慢性炎症,可能導致食管乳頭狀瘤。
  • 菸酒刺激:吸菸和飲酒可直接損傷食管黏膜並且加重胃食管反流,可能導致食管乳頭狀瘤。
  • 還可能與下述因素有關:
    • 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
    • 致瘤物質(比如 N-乙基-N'-硝基-N-亞硝基胍)的作用;
    • 遺傳易感性。

哪些人容易患食管乳頭狀瘤?

本病發病的危險因素尚且並沒有完全明確,以下人群容易發病:

  • 胃食管反流患者
  • 長期吸菸者
  • 長期飲酒者
  • 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者
  • 接觸致瘤物質者
  • 遺傳易感人群

食管乳頭狀瘤發病過程隱匿,一般缺乏特異性症狀。

食管乳頭狀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食管乳頭狀瘤的常見症狀包括:

  • 胸骨後疼痛及燒灼感:食管乳頭狀瘤患者可有胸骨後疼痛,但不一定是腫瘤本身引起的症狀,可能是食管炎症的表現。
  • 胸骨後不適:可出現胸骨後不適或異物感。
  • 上腹部不適或腹痛:患者可以出現上腹部不適或隱痛、鈍痛等感覺,可有反酸、燒心、噯氣、嘔吐、腹脹等表現,或有消化不良。
  • 吞嚥困難:如果腫瘤大(一般超過 1.5 釐米),或腫瘤多發,患者可出現吞嚥困難症狀,多不嚴重。嚴重吞嚥困難罕見。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積極治療胃食管反流。
  • 戒菸戒酒。
  • 平日加強體質鍛鍊,提高機體免疫力,避免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
  • 避免接觸致瘤物質。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