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黏膜異位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食管胃黏膜異位症(heterotopie gastric mueosain the esophagus,HGME)是指胃黏膜出現於食管,且可能引起臨床症狀的疾病。為臨床少見病,可發生於食管的任何部位,以食管上段最多見。常無症狀,但可引起吞嚥困難,可終生存在,偶爾可發展為潰瘍。食管上段胃黏膜異位症是指胃黏膜出現於食管上段。

檢查

胃鏡檢查。內鏡下表現為邊界清楚的橢圓形或圓形橘紅色黏膜,大小不一,單發或多發,常呈島狀分佈,與周圍淡紅色食管黏膜有明顯的分界線,周圍無炎症表現,較多發生在食管上段,也可見於食管中、下段,食管下段的異位胃黏膜與胃食管連線線不相連。

診斷

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胃鏡檢查。

鑑別診斷

1.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胃黏膜異位症的臨床表現酷似反流性食管炎,故應藉助X線鋇透、食管24小時pH監測、食管腔內測壓及胃鏡檢查予以鑑別。反流性食管炎病變以食管下段為著,伴有糜爛、潰瘍等改變;食管胃黏膜異位症以食管上段最多見,與正常食管有明顯的分界線,糜爛、潰瘍少見。

2.Barrett食管

在反流性食管炎中部分患者下段食管可出現Barrett上皮,即食管鱗狀上皮被柱狀上皮替代現象,酷似胃黏膜異位,因此食管下段異位胃黏膜尚需與Barrett食管鑑別。

3.食管癌

食管胃黏膜異位症有區域性食管炎、潰瘍者需與食管癌鑑別,組織活檢送病理學檢查有助於鑑別良、惡性病變。

食管胃黏膜異位症治療的目的在於緩解症狀和防止併發症發生。治療時多對症治療,如無症狀可不予處理。有症狀時主要予以抑酸藥物。有嚴重併發症時可在內鏡下治療,併發食管區域性狹窄行探條擴張並結合制酸治療是有效的;有嚴重的併發症且內鏡下治療無效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大多認為與先天發育異常有關。病理檢查為胃黏膜柱狀上皮,可見主細胞和壁細胞,多萎縮,甚或有腸上皮化生。近年來有少數報道認為頸段食管胃黏膜異位灶易發生腺癌。

臨床表現

本病常無症狀。少數患者臨床表現酷似反流性食管炎,其臨床表現多為異位胃黏膜胃酸分泌引起,如胸骨後疼痛、咽部不適、吞嚥異物感、噁心、嘔吐。重者有潰瘍,可致出血、狹窄、穿孔或頸部竇道形成等。極少數可發生癌變。

併發症

食管胃黏膜異位症的併發症多為食管炎、潰瘍,嚴重時可引起食管狹窄。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