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在中世紀,鼠疫被稱為黑死病,曾經橫掃整個歐洲大陸,導致數千萬至上億人死亡。時至今日,全球各地每年報告的鼠疫發病人數大致為 5000 例,我國曆年來也不斷有散發的鼠疫病例報告(比如青海、內蒙古、甘肅等地)。鼠疫桿菌寄生於小型齧齒類動物體內,常見於非洲、亞洲和美國的農業或半農業地區。作為我國法定的甲類傳染病,臨床一旦發現疑似或確診鼠疫患者,必須立刻報告疫情,同時需要嚴密的隔離治療[1][3]

  • 鼠疫的病原菌是鼠疫桿菌,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帶菌齧齒類動物→跳蚤→人體,此外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也會造成感染。在鼠疫高發地區,家養的貓、狗也可能感染鼠疫,成為傳染源。
  •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傳染性強、傳播迅速。特別是敗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療,病死率為 30%~100%。鼠疫潛伏期較短,一般為 1~6天,但個別病例可達 8~9天。
  • 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症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根據致病特點的不同,鼠疫可以分為多種型別,如腺型、肺型以及敗血症型等。
  • 腺鼠疫最為常見的表現是感染區域的淋巴結腫痛,隨著劇烈的淋巴結炎症反應可發生破潰,並引起致命的重症感染。
  • 最少見卻最致命的是肺鼠疫,主要表現為大量血痰、呼吸困難,快速進展的心肺功能衰竭,死亡。
  • 如果出現了鼠疫的相關症狀,患者應該立刻前往醫院確診病情,儘快進行抗感染治療,否則會有致命危險。越早就醫治療,患者痊癒的機會就越大。
  • 臨床醫生根據流行病學史以及患者的症狀、體徵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可以明確是否為鼠疫感染。相關情況必須及時上報當地衛生主管部門,並採取隔離措施。
  • 與患者密切接觸者,也需要隔離觀察,若有必要可使用抗菌藥物預防性治療。
  • 鼠疫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禁止探視,嚴格的消毒隔離;住院前使用過的器具、衣物、被褥將被銷燬。
  • 目前沒有長期的疫苗可以預防,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是改善環境衛生,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者。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發生了腺鼠疫的相關症狀,患者應該立刻前往醫院確診[1][2][3]

  • 在疫區被跳蚤叮咬後出現淋巴結腫大、劇烈疼痛,病情進展非常迅速。
  • 同時伴有全身性的急性感染典型症狀,例如高燒、寒顫、全身不適或肌肉痠痛。

肺鼠疫雖然臨床少見,但病情進展更為迅速,患者一旦發病必須立刻送醫[1]

  • 在感染後兩天內就可能導致呼吸衰竭和休克。
  • 如果患者在症狀和體徵出現後一天內還沒有開始抗生素治療,感染極可能會致命。

就診科室

  • 感染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鼠疫?

臨床醫生根據流行病學史,以及患者的臨床症狀、體徵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可以明確是否為鼠疫感染[1][2][3]

  • 臨床體徵:在疫區被跳蚤叮咬後,出現快速進展的淋巴結腫脹和疼痛。
  • 淋巴結穿刺:採用細針抽吸淋巴結腫脹的液體樣本。
  • 血樣化驗:敗血症鼠疫患者的血液中可檢出鼠疫桿菌。
  • 痰液化驗:肺鼠疫患者的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中可檢出鼠疫桿菌。
  • 同時,醫生必須將相關情況及時上報當地主管部門,並落實疫情隔離措施。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症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 近期是否到過鼠疫高發地區?
  • 近期是否處理過野生的齧齒類動物或野貓、野狗?
  • 近期是否被跳蚤叮咬過?
  • 病症是否持續加重?還是間歇性發作?
  • 目前的症狀有多嚴重?
  • 身邊是否還有其他人也有類似症狀?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導致目前的症狀?
  • 需要做哪些檢測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治療期間是否需要隔離?
  • 家裡其他人是否也要隔離?
  • 治療以後是否還會復發?
  • 是否會留下後遺症?

鼠疫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將被嚴密隔離,住院前使用過的器具、衣物、被褥等都需要被銷燬。具體如下:

  • 鼠疫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將被嚴密隔離,禁止家屬探視,禁止患者互相往來。
  • 患者居住地將被封鎖,並進行徹底的清理、消毒,周邊開展滅鼠處理。
  • 若有必要,患者住院前使用過的器具、衣物、被褥將被銷燬。
  • 患者居住地周邊一定範圍內的疑似感染動物一律撲殺,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鼠疫是一種烈性傳染病,一旦疑似為鼠疫患者,就必須立刻住院隔離,採用抗菌藥物治療。越早就醫治療,患者痊癒的機會就越大。與患者密切接觸者,也需要隔離觀察,若有必要可使用抗菌藥物預防性治療。

如何治療鼠疫?

抗生素治療[1][2]

  • 慶大黴素;
  • 多西環素;
  • 環丙沙星;
  • 左氧氟沙星。
  • 通常療程為 1~2 周,隨後症狀即可緩解、消退。

醫生還會根據患者的症狀嚴重程度和病情變化趨勢,給予相應的對症治療措施:

  • 急性期患者應臥床休養,並採用流質飲食,確保攝入充分的熱量和水分。
  • 若出現精神煩躁或疼痛難忍,可使用鎮靜劑和止痛劑,例如布洛芬、萘普生。
  • 中毒症狀較為嚴重的患者可能還有必要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 伴有休克者,需立刻進行吸氧、補液,糾正休克狀態。

鼠疫患者住院時將被隔離,避免空氣傳播。經治療症狀消退後,並不能立刻出院,必須按照臨床規定,繼續隔離至確保沒有傳染性才能出院[3]

與患者密切接觸者,也需要隔離觀察,若有必要也需要使用抗生素預防性治療[3]

鼠疫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鼠疫的病原菌是鼠疫桿菌,又稱鼠疫耶爾森菌。鼠疫桿菌常寄生於下列齧齒類動物:大鼠、松鼠、兔子、草原土撥鼠、花栗鼠[1][2]、旱獺、長尾黃鼠等。

  • 鼠疫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帶菌齧齒類動物→跳蚤→人體。
  • 剝取染疫的旱獺皮或剝食其它染疫動物,這類傳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
  • 飛沫傳播:肺鼠疫可以由患者或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唾液傳播;
  • 接觸傳播:面板破損部位接觸到感染動物或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排洩物。
  • 在鼠疫高發地區,家養的貓、狗如果被帶菌的跳蚤叮咬,或者誤食鼠疫感染的齧齒類動物,也可能感染鼠疫,成為病菌的傳染源[1][2]

鼠疫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一般人罹患鼠疫的風險非常低。全世界的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總共只有幾千例鼠疫病例報告。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患病。個人所處的地理位置、從事職業,甚至業餘愛好都可能會影響到感染鼠疫的風險程度[1][2]

地理位置

  • 最常見的鼠疫高發區是在農業或半農業地區:人口過度擁擠,衛生條件很差,齧齒動物密度很高。鼠疫感染人數最多的是在非洲地區。

從事職業

  • 獸醫行業更有可能接觸到感染鼠疫的家養貓、狗;
  • 在鼠疫高發地區從事野外工作的人員。

業餘愛好

  • 在鼠疫高發地區露營、狩獵或徒步旅行,被帶菌跳蚤叮咬的風險將會大幅上升。

鼠疫有哪些症狀?

鼠疫根據患者發生感染的部位不同,可以分為三個主要型別:腺鼠疫、敗血症鼠疫和肺鼠疫。患者的症狀和體徵取決於鼠疫的型別[1][2][3]

腺鼠疫最常見

當患者被帶菌的跳蚤叮咬,感染鼠疫一週之內,在感染區域可出現淋巴結腫痛(多位於腹股溝、腋下或頸部),且進展迅速。

隨著劇烈的炎症反應,病情將會更為嚴重:

  • 淋巴結腫大至雞蛋大小;
  • 極度疼痛、腫脹、發熱;
  • 發生膿毒症;
  • 其他症狀和體徵還包括:突發高熱、寒顫、頭痛、乏力、全身肌肉痠痛。

腺鼠疫未經及時治療,超過半數患者會死亡。

敗血症鼠疫

可以是原發性的血流感染所致,也可以是腺鼠疫、肺鼠疫病情進展所致。症狀有:

  • 突發高燒;
  • 重度流感樣症狀:頭痛、乏力、渾身痠痛;
  • 病情惡化極其迅速,呈現全身性的重症感染和出血症狀;
  • 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神志不清或昏迷。

肺鼠疫

最少見、卻最致命的一個型別,因為它可以直接發生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危害極大。感染幾個小時內就可能出現臨床症狀和體徵,包括:

  • 突發高燒;
  • 咳嗽,血痰;
  • 胸痛;
  • 呼吸困難;
  • 噁心、嘔吐;
  • 虛弱無力;
  • 心肺功能衰竭、面板呈青紫色。

肺鼠疫未經及時治療,病死率幾乎 100%。

鼠疫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鼠疫感染後,病情可迅速進展,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可出現下列嚴重的併發症[1][2]

  • 全身性重症感染:膿毒症、休克;
  • 壞疽:手指和腳趾等肢體遠端的壞疽,可能需要截肢;
  • 死亡:除非得到及時、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否則鼠疫患者的病死率非常高。

目前沒有預防鼠疫的長效疫苗,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是改善環境衛生,消滅傳染源[1][2]

  • 改善環境衛生,不要給齧齒類動物留有築巢的原料,切斷其所有的食物接觸途徑。
  • 如果居住地的齧齒類動物密度很高,應該定期使用殺蟲劑,殺滅室內的跳蚤。
  • 確診患者必須立刻接受隔離治療,直至痊癒。
  • 與疑似感染者接觸後,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預防性服用抗生素(如四環素、氯黴素或磺胺製劑);

此外還要注意切斷傳播途徑,避免病原菌侵入家庭內部[1][2]

  • 家養寵物必須遠離野生齧齒類動物,並做好衛生工作以防滋生跳蚤。
  • 在徹底檢查健康狀況之前,不要隨意收留流浪貓、狗。
  • 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肉類製品,尤其不要購買野生動物的肉製品。

經常接觸動物的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做好防護措施[1][2]

  • 日常工作一定要按照規範流程,佩戴口罩、手套,工作結束後及時清洗。
  • 如果需要處理或移動野生齧齒類動物的屍體,更要特別注意嚴密防護。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