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覺醒節律障礙: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正常人一般把晝夜的1/3時間(8小時)用來睡眠,表現為在夜間入睡,而在白天醒來,形成睡眠-覺醒節律。睡眠-覺醒節律障礙(sleep-wake rhythm disorder)是指個體的睡眠-覺醒節律,與所在環境的大多數人所遵循的節律不符。表現為在主要的睡眠時段失眠,而在應該清醒的時段出現嗜睡。

  • 本症可分為三類:一是相對於個體正常晝夜節律,外界環境(工作、自然環境等)突然發生改變,如倒班、時差相關的睡眠障礙。二是個體晝夜節律發生改變,與外部現實世界不匹配。如睡眠時相後移綜合徵(DSWPD)、睡眠時相前移綜合徵(ASWPD)、非24小時睡眠覺醒節律障礙(N24SWD)。三是生物鐘異常,如無晝夜節律的睡眠障礙(ISWRD)。
  • 睡眠時相後移綜合徵多見於青少年。睡眠時相前移綜合徵更常見於老年人。非24小時睡眠覺醒節律障礙多見於盲人。
  • 導致該症狀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睡眠習慣,其他原因有倒班、倒時差、較差的睡眠環境、患有精神疾病或器質性疾病(抑鬱症、老年痴呆症等)、遺傳等。
  • 本症表現為在主要的睡眠時段失眠,而在應該清醒的時段出現嗜睡。這種情況幾乎每天發生,並持續1個月以上。或持續不足1個月,但在短時間內反覆出現。由於睡眠質量,或時序的不滿意狀態,使患者深感苦惱,可伴有抑鬱、焦慮或恐懼等情緒失調,從而影響人際交往、工作、學習。
  • 當出現晚睡晚起、入睡困難,或過於早睡早起,或入睡時間變化不定,總睡眠時間長短不一,或伴有抑鬱、焦慮等情緒失調,影響人際交往、工作、學習時,需及時就醫。檢查方法包括病史採集、多導睡眠圖、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清晨型-夜晚型問卷、頭顱CT或MRI、精神心理科量表等。
  • 本症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其他治療方法。藥物治療主要是安眠藥、抗抑鬱藥。其他治療方法有光照療法、電療法、聲療法、磁療法、認知治療。
  • 患者需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如避免夜晚長時間接觸明光、電子裝置。臨睡前不喝含咖啡因飲料、食品。夜間睡覺時拉上遮光窗簾,關閉房門,保持居住環境安靜、舒適。避免室溫過低或過高。在入睡前1小時,停止強腦力活動。

何時就醫?

出現下列情況應引起警惕,建議及時就醫查明原因:

  • 晚睡晚起,入睡困難,尤其是凌晨2點之前難以入睡,常在隔天下午醒來。
  • 過於早睡早起。在傍晚時就有很強的睏意,凌晨2、3點就醒來,而且無法再次入睡。
  • 入睡時間變化不定,總睡眠時間長短不一。
  • 連續2~3天不入睡。
  • 伴有抑鬱、焦慮或恐懼等情緒失調,並影響人際交往、工作、學習。

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
  • 神經內科

就醫前準備

就醫前,請準備好既往病史資料及用藥資訊,並認真思考和回答下列問題,這些資訊有助醫生準確、快速的判斷病情:

  • 一般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醒來?
  • 入睡困難嗎?睡覺過程中容易醒來嗎?醒來後再次入睡困難嗎?
  • 症狀持續多長時間了?
  • 從事什麼工作?需要經常上夜班或者加班嗎?
  • 需要經常出差、倒時差嗎?
  • 居住環境如何?周圍夜間吵鬧嗎?
  • 臨睡前玩手機、看電腦嗎?
  • 臨睡前有吃東西嗎?
  • 既往有哪些病史?尤其是精神心理方面?
  • 有沒有腦部疾病史?
  • 近期有沒有發生影響你情緒的事件?
  • 家族裡有沒有人和你有同樣的症狀?
  • 正在服用的藥物或者保健品有哪些?

常用檢查

醫生通常採取以下方法來診斷睡眠-覺醒節律障礙,並明確睡眠-覺醒節律障礙的原因:

  • 病史採集:患者需告知醫生自己的症狀、持續時間、既往病史、家族史、使用的處方和非處方藥物等資訊。
  • 多導睡眠圖:綜合了腦電圖、眼動圖、肌電圖、心電圖和呼吸描記器等多種生理檢測儀,可以更全面的收集睡眠中的生理變化,是目前比較公認的客觀檢查方法。為睡眠障礙的診斷、分類和鑑別診斷提供客觀依據。
  •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簡單易行、可信度較高,已成為研究睡眠障礙的常用量表,可用於患者睡眠質量的綜合評價。
  • 清晨型-夜晚型問卷(MEQ):可輔助診斷睡眠時相後移綜合徵、睡眠時相前移綜合徵。
  • 頭顱CT或磁共振(MRI):可排除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如腦卒中等。
  • 精神心理科量表:有助於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診斷。常用量表有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症狀自評量表(SCL90)等。

治療原則/方法

對於睡眠-覺醒節律障礙,醫生可能採取下列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
    • 安眠藥:如苯二氮卓類(三唑侖、地西泮等)、非苯二氮卓類(佐匹克隆、唑吡坦等)。用於入睡困難或者早醒者。具有鎮靜催眠的作用。
    • 抗抑鬱藥:如阿米替林、米氮平等。具有抗抑鬱、鎮靜的作用,可改善睡眠。
  • 其他治療方法:
    • 光照療法:通過一定的光強度、適當的時間治療,可改變患者的睡眠-覺醒週期,從而改善睡眠。
    • 電療法:包括電睡眠療法、高壓低頻電流、高壓靜電療法和低壓靜電治療等。可鎮靜、催眠,改善睡眠不足或入睡困難的症狀。
    • 聲療法:有超聲波療法、電音樂療法等。可改善睡眠。
    • 磁療法:磁場作用人體,可使血管擴張、血流加速,從而改善睡眠。
    • 認知治療:改變患者對睡眠不適當的錯誤認識,使患者建立起應付睡眠問題的信心。

常見原因

引起該症狀的常見原因包括:

  • 外界環境突然發生改變:如倒班(在夜間工作)、倒時差(尤其是向東飛行,跨越至少2個時區)等,容易發生本症。
  • 不良的睡眠習慣:如夜晚長時間接觸明光、電子裝置,或工作加班,或晚上喝咖啡等,都會導致睡眠時相的後移(晚睡)。
  • 較差的睡眠環境:如長期居住在嘈雜、室溫過高或過低的環境中,導致大腦異常興奮,加重本症。
  • 患有精神疾病或器質性疾病:如抑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腦損傷、精神發育遲緩等疾病,使調控睡眠-覺醒節律的腦部中樞受損,導致生物鐘異常。
  • 遺傳:如睡眠時相前移綜合徵的發生,與某些基因突變,或基因缺乏相關。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睡眠-覺醒節律障礙症狀:

  • 經常倒班、加班、倒時差者。
  • 夜晚長時間接觸明光、電子裝置者:如長時間看手機、電腦者。
  • 晚上經常喝咖啡者。
  • 居住在嘈雜、室溫過低或過高的環境中的人群。
  • 患有精神疾病或器質性疾病者:如患有抑鬱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腦卒中等疾病。
  • 盲人:尤其是出生就失明的盲人。由於缺乏對光的敏感性,睡眠-覺醒節律與常人不同,一般表現為睡眠覺醒週期>24小時。
  • 遭遇劇烈生活事件者:如親人去世、情侶分手、創業失敗等,使精神心理遭受巨大創傷,導致去甲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異常,從而影響睡眠-覺醒節律。
  • 有家族遺傳者:如睡眠時相前移綜合徵與遺傳、基因存在明顯的關聯。

臨床表現

  • 睡眠-覺醒節律障礙:在主要的睡眠時段失眠,而在應該清醒的時段出現嗜睡。這種情況幾乎每天發生,並持續1個月以上。或持續不足1個月,但在短時間內反覆出現。
    • 晚睡晚起。入睡困難,尤其是凌晨2點之前難以入睡。但一旦入睡,其睡眠的質和量正常,無明顯改變,而後自然覺醒,可在下午醒來。
    • 早睡早起,在傍晚時就有很強的睏意,早醒後(如凌晨2、3點)無法再次入睡。
    • 入睡時間變化不定,總睡眠時間長短不一。可連續2~3天不入睡。
    • 睡眠覺醒週期>24小時,延遲1~2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 情緒失調:由於睡眠質量,或時序的不滿意狀態,使患者深感苦惱,伴有抑鬱、焦慮或恐懼等情緒失調,可影響人際交往、工作、學習。

伴隨症狀

睡眠-覺醒節律障礙通常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狀,不同的伴隨症狀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

  • 睡眠-覺醒節律障礙伴長期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反應遲鈍:可見於抑鬱症。
  • 睡眠-覺醒節律障礙伴強迫思維、強迫行為:可見於強迫症。
  • 睡眠-覺醒節律障礙伴被害妄想、出現幻覺、離群獨處、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可見於精神分裂症。
  • 睡眠-覺醒節律障礙伴記憶力下降、社交困難、情感淡漠、穿衣和個人衛生等方面需要幫助:可見於老年痴呆症。
  • 睡眠-覺醒節律障礙伴一側肢體活動不利、說話困難:可見於腦卒中。
  • 睡眠-覺醒節律障礙伴智力低下:可見於老年痴呆症、精神發育遲緩的兒童。

日常護理

  • 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遵醫囑服用安眠藥、抗抑鬱藥。不可自行服藥、停藥。
  • 飲食:避免在晚飯後飲酒,或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和飲料,如巧克力、茶、咖啡等。晚上避免飲水過多,以免因夜間頻繁上廁所,而影響睡眠。
  • 運動:患者如果夜間入睡困難,可通過晨間散步、慢跑40~60分鐘,縮短睡眠-覺醒週期。如果在傍晚就開始有睡意,可在下午或傍晚,多接受些陽光照射,散步、慢跑40~60分鐘,從而延長睡眠-覺醒週期。
  • 其他:患者可通過寫睡眠日記、阿森斯失眠量表自評,來記錄每天的睡眠狀況。記錄應至少持續7~14天,包含工作日、非工作日的睡眠作息。白天午睡不宜超過半小時,也不宜在下午15:00以後睡覺,以免到了夜間沒有睡意。可在入睡前進行15分鐘的桑拿浴或熱水浴,通過適當升高體溫,達到助眠的目的。

預防措施

  • 經常倒班、加班者,可在夜班前小睡,或者遵醫囑服用小劑量的短效安眠藥。倒時差者,如向東跨時區飛行,可在飛行前3天開始晨間散步、慢跑,接受陽光照射。並且計劃每天提前1小時入睡,從而提前適應新的作息時間。
  • 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避免夜晚長時間接觸明光、電子裝置。可佩戴防藍光眼鏡,減少明光照射。臨睡前不喝含咖啡因飲料、食品,如茶、咖啡、巧克力等。夜間睡覺時拉上遮光窗簾,關閉房門,保持居住環境安靜、舒適。避免室溫過低或過高。在入睡前1小時,停止強腦力活動,看一些輕鬆的讀物或電視。需在睏倦時才上床,床只用來睡覺,避免在床上看電視、看書、吃東西。
  • 積極遵醫囑治療精神疾病,或器質性疾病者,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腦卒中等。
  • 遭遇劇烈生活事件者,需及時調適自身情緒,可向朋友、親人傾訴,或者向專業心理醫生尋求幫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