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鞘發育不良: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嬰幼兒在發育過程中,大腦白質中的髓鞘結構未能正常發育,導致神經傳導功能受損。是引起腦癱的一種常見病理表現。少數也發生在周圍神經軸突的髓鞘結構未形成。

  • 臨床上並未有具體的流行病學統計資料,但總體上發病率低。
  • 早產、低出生體重、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外傷、感染等因素,可導致患兒出生後髓鞘發育不良。
  • 髓鞘發育不良是腦癱的病理結構表現之一,故常具有腦癱的臨床特徵,如運動障礙、異常姿勢、活動受限等。可伴發有感覺、知覺、認知、交流和行為障礙,以及癲癇。
  • 有研究表明,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同時結合營養腦細胞治療、物理治療及康復訓練等綜合治療。早期診斷髓鞘發育不良型腦癱,有助於患兒的預後,以防在大腦發育關鍵期喪失發育機會。
  • 疾病的主要危害:對患兒自身,大腦發育障礙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活動受限、運動功能障礙,影響成長,可繼發肌肉、骨骼的問題,如肌肉肌腱攣縮、骨骼扭轉、髖關節脫位和脊柱畸形等;增加家庭、社會的負擔。
  • 加強孕期保健,定期進行檢查,防止早產及新生兒缺氧、窒息等措施是預防該疾病的主要方法。

當發現患兒肌張力增高(肌肉變硬)或低下(鬆軟),睡覺的姿勢異常,不愛動,表情呆滯,對周圍的聲音沒有反應,抽搐或兩眼發直等情況,應及時就醫。當患兒出現癲癇持續發作,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早期新生兒通常不表現任何異常,因此家長對於一些異常的細節應多留心。
  • 觸控孩子時,肌張力增高(肌肉變硬)或低下(鬆軟)。
  • 孩子動作沒有同齡兒那麼多,不愛動(因為此時本身由於大腦髓鞘發育不良,活動受限)。
  • 孩子睡覺的姿勢異常。
  • 孩子不愛笑,表情呆滯。
  • 孩子對周圍的聲音沒有反應(聽力障礙)。
  • 孩子突然地抽搐或兩眼發直、凝視(癲癇發作)。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癲癇持續發作:因為癲癇持續發作不緩解,會導致大腦神經元的損害。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 神經內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髓鞘發育不良?

當醫生懷疑是髓鞘發育不良時,將通過患兒的臨床表現及相應的輔助檢查等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磁共振(MRI)檢查:能直觀地進行神經病理學定位和定性,是顱腦疾病臨床診斷和評估中不可缺少的輔助檢查。MRI 具有多方位、多引數成像的特點,能更精確地顯示病變的部位、範圍大小及組織學特性,有利於髓鞘發育不良的早期診斷,及腦部病變的判定。
  • CT 檢查:如 MRI 檢查一樣,能觀察到顱腦病變的部位、範圍等。但相對而言,其對軟組織影響表現沒有 MRI 好,並且具有輻射,尤其對於生長髮育中的兒童。
  • 腦電圖:可發現癲癇發作的異常電波,幫助判斷腦發育情況。
  • 肌電圖:可以區分肌源性或神經源性癱瘓,特別是對上運動神經元損傷還是下運動神經元損傷具有鑑別意義。
  • 腦幹聽、視覺誘發電位:疑有聽覺損害者,行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檢查;疑有視覺損害者,行腦幹視覺誘發電位檢查。
  • 智力及語言等相關檢查:有智力發育、語言、營養、生長和吞嚥等障礙者,應進行智商、發育及語言量表測試等相關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症狀什麼時候出現的?有多久了?
  • 平常孩子的行為表現怎麼樣?
  • 孩子出生時的情況如何?有沒有窒息?是否早產?
  • 之前在哪兒看過病嗎?吃過哪些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引起這個病的?嚴重嗎?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採用什麼治療方法?
  • 能治好嗎?
  • 有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通過家長正確嫻熟的手,幫助患兒進行家庭康復訓練及護理,抑制其異常的姿勢反射活動,防止畸形發生,促進正常姿勢反射的產生[4]

  • 家長可幫助孩子練習臥位、坐位、站立、行走的訓練,家長對於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和鼓勵,訓練應緩慢開始,逐漸增加,立行走時應有保護,預防跌倒。
  • 手指活動,平時可訓練孩子從體積大點的玩具抓握,再讓他手抓握小的玩具,如揀花生米、黃豆等,循序漸進,由大到小,再經過反覆訓練,家長和孩子都要有耐心。
  • 日常飲食以高蛋白如牛奶、雞蛋、瘦肉等,高維生素如西紅柿、胡蘿蔔、帶葉蔬菜等,以增強患兒的身體抵抗力。進食時需要保持正確進食姿勢,使患兒脊柱伸直,頭肩稍前傾,收下頜使其貼近胸部,儘量避免異常姿勢。
  • 生活方面自理訓練,如穿脫衣服,首先衣服要簡單、寬鬆一些,指導患兒穿衣時先穿患肢一側,再穿健康的一側,而脫衣服時先脫健側,後脫患側。

目前臨床上採用糖皮質激素治療髓鞘發育不良型腦癱,並綜合康復訓練。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藥物治療

  • 糖皮質激素:常用的有地塞米松。具有抑制免疫應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其作用機制尚未明確,僅明確糖皮質激素可以進患兒大腦白質的髓鞘正常發育[2]。不良反應包括骨骼發育不良、免疫力低、血糖升高等。
  • 促智藥:常用的有腦活素。能營養大腦神經細胞,提高線粒體活性,促進腦組織新陳代謝等。對腦血管病、腦動脈硬化、大腦發育不全、腦軟化、腦卒中後遺症、以記憶力減退為主要表現的神經衰弱等疾病,都有一定效果。但由於不良反應強烈,導致整體治療效果不理想[3]
  • 抗癲癇藥:常用的有丙戊酸、乙琥胺。屬於對症治療,控制癲癇發作,防止腦組織的進一步損傷。不良反應包括嗜睡、頭暈、皮疹等症狀。

其他

有針對的進行康復訓練

  • 體能運動訓練:針對各種運動障礙和異常姿勢進行物理手段治療,可用 Vojta 法。
  • 技能訓練:重點訓練上肢和手的精細運動,提高患兒的生活技巧。
  • 語言訓練:包括聽力、發音、語言和咀嚼吞嚥功能的協同矯正(因為嬰幼兒時期是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否則會導致因聾致啞的嚴重後果)。
  • 矯形器的應用:可以輔助異常姿勢的糾正。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患兒往往會有智力低下、運動障礙、姿勢異常等併發症。
  • 經過正規治療後,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大部分患兒預後常較好,運動,語言、智力等各方面可以得到提升。

髓鞘發育不良,主要或常見病因包括腦缺氧缺血、腦出血、腦代謝異常等。

髓鞘發育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缺氧窒息:這是髓鞘發育不良的最常見原因。當缺氧窒息時間過長,腦血管自動調節功能喪失,腦血流隨動脈壓下降而減少,腦室周圍白質血流量低,缺血後再灌注也不可能恢復到缺血前狀態,從而造成腦白質損傷,導致髓鞘發育不良及腦缺血性改變[1]
  • 缺血:大腦動脈血灌注不足,氧氣是由血液運輸的,所以缺血也就缺氧;同時缺血還導致腦細胞所需的營養物質如能量物質葡萄糖減少,沒有足夠的能量,細胞不能繼續工作,不能合成髓鞘所需要的物質,導致髓鞘發育不良。
  • 早產:早產兒與足月兒相比較,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對低氧、高碳酸血癥反應不敏感(就是自己明明缺氧了,但沒什麼表現,不哭不鬧),所以導致患兒持續性地腦缺氧。並且早產兒的神經系統成熟度較低。
  • 低出生體重兒:(是指出生時體重低於 2500 克)該類容易發生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及腦室周圍白質軟化。

哪些人容易患髓鞘發育不良?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髓鞘發育不良:

  • 出生時異常的新生兒:如出生後窒息缺氧的新生兒、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

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可有四肢癱、偏癱、截癱等,伴或不伴有感知覺和智力低下。

髓鞘發育不良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運動發育落後:運動發育落後是最常見症狀之一,患兒不能完成同齡正常兒應有的動作,如抬頭、坐、站立、行走等大運動,手指動作不靈活,如拿捏筷子、畫畫等。
  • 活動受限:癱瘓肢體不能自主運動。
  • 肌張力異常:可分為痙攣性即肌張力增高(觸控肌肉較硬)、肌張力低下(肢體鬆軟)。
  • 姿勢異常:將患兒分別放於俯臥位、仰臥位、直立位時,可發現肢體姿勢的異常或者患兒非正常體位。
  • 反射異常:原始反射消失延遲(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巴賓斯基徵陽性) 。
  • 智力低下:認知力、理解力、記憶力等低下,常出現表情呆滯、流涎(流口水)等。
  • 癲癇:身體某一部位突然地抽搐,如骨骼肌強烈的收縮,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意識喪失,兩眼凝視,數秒鐘後恢復。
  • 語言發育落後:與同齡正常兒相比,語言表達能力差(2 歲兒童還不能說爸爸、媽媽)。
  • 視力障礙。
  • 聽力障礙。

髓鞘發育不良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如若診斷治療不及時,患兒的神經髓鞘未能正常發育。

常見的併發症:

  • 智力低下;
  • 身體發育障礙;
  • 骨骼發育異常,如脊柱畸形。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預防主要在於圍產期,防止新生兒早產,妊娠期孕婦需提高營養攝入,防止細菌病毒的感染。妊娠晚期避免體力勞動和性生活。
  •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的預防關鍵在於:健全產前保健,加強產前監測如每個月到婦幼保健院檢查,及時發現,並處理高危妊娠,嚴密觀察產程及早發現胎兒窘迫,適時終止妊娠。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