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傷性動靜脈瘻: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由損傷導致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異常交通,稱為損傷性動靜脈瘻。多由貫通傷引起,如刀刺傷、槍彈傷、金屬碎片損傷等;亦可由醫源性因素引起,如動、靜脈穿刺等,損傷同時傷及鄰近的動脈和靜脈,形成動脈與靜脈之間的直接交通。

檢查

1.靜脈壓及靜脈血氧含量測定

病變部位靜脈壓升高,伴靜脈血氧含量升高。

2.彩色多普勒超聲

可見血流由動脈經瘻口流向靜脈,瘻口近端動脈血流量增加,遠端血流量減少;多普勒血流分析可見動脈低阻,而靜脈動脈化表現。

3.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為最準確的診斷方法,可準確瞭解瘻口位置、大小及周圍血管病變情況。可見靜脈早期顯影伴豐富側支血管開放;瘻口近端動脈增粗、扭曲,遠端動脈顯影減少,甚至消失等。

此外,對於瘻口大、時間長的患者,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有助於瞭解心臟功能情況。

診斷

損傷後區域性出現搏動、震顫與連續性血管雜音,伴淺靜脈擴張,遠端組織缺血或靜脈淤血性改變,一般可作出診斷。瘻口大而分流量較多者,壓迫阻斷瘻口後,可出現血壓升高,心率減慢,稱為Branham徵陽性,有助診斷。

損傷性動靜脈瘻一旦形成,均需手術治療,以免出現全身及區域性迴圈障礙。治療方法是切除瘻口,然後分別修補動、靜脈破口,直接修補困難者,可行補片成形。動靜脈瘻不能切除時,可在瘻口兩端結紮、切斷動脈,然後行近、遠端動脈端-端吻合術,自體大隱靜脈或人工血管間置術等。對於長期慢性動靜脈瘻,周圍已有廣泛側支迴圈形成,上述方法難以施行者,可行“四頭結紮術”,即在儘量靠近瘻口處,分別結紮動脈、靜脈的輸入、輸出端。

先天性動靜脈瘻形成於胚胎髮育期。在胎兒血管發育的中期,動脈不僅與伴隨靜脈同行,且與周圍的毛細血管間有廣泛的吻合。出生後,上述吻合支逐漸閉合,代以動、靜脈各行其道的主幹。如果原始的叢狀血管結構殘存,即成大小、數目和瘻型不一的動、靜脈間異常通道。

臨床表現

損傷性動靜脈瘻,可在損傷後立即出現,或在動、靜脈破口之間的血腫機化、溶解後再發生。前者稱為急性動靜脈瘻,較少見,多數在慢性期才被發現。

急性期:可在區域性出現搏動性包塊,伴有震顫和雜音等。慢性期:主要是血流動力學改變引起的各種反應,臨床表現因瘻口大小、部位和發病時間而異。因高壓動脈血直接流入低壓的靜脈,在瘻口區域性可觸及明顯的震顫,聽診可聞及機械樣雜音。由於靜脈高壓,瘻口近、遠側的肢體可出現淺靜脈擴張。瘻口遠側的肢體由於動脈血供減少,靜脈血流淤滯,而出現營養性變化,如面板光滑菲薄、色素沉著、潰瘍形成,甚至發生指、趾端壞疽。病變周圍皮溫升高,遠側皮溫降低。大量動脈血直接流入靜脈,迴心血量增加,可導致心力衰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