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神經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聽神經位於人頭部兩側的顱骨之內,自延髓(脊髓和大腦連線的一段)延伸至內聽道。如果把顱神經比作電線,神經的中心相當於電線內的金屬絲,神經鞘相當於電線外面包裹的外皮,聽神經瘤(Acoustic neuroma)就是起源於神經鞘的腫瘤,是顱內神經瘤最多見的一種,佔顱內腫瘤的 7%~12%。

聽神經瘤早期可表現為單側緩慢進行性聽力下降、耳鳴、短暫眩暈或持續不穩定感;隨著腫瘤逐漸增大,可出現面部麻木、面癱、共濟失調等症狀。

目前治療主要包括隨訪觀察、手術切除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三種方法,需根據腫瘤及患者具體情況綜合考慮選擇治療方法。

絕大多數聽神經瘤為散發,不可預防;部分多發聽神經瘤可通過做遺傳諮詢,降低後代發病率。

聽神經瘤何時就醫?

如果出現聽神經瘤相關症狀,如進行性聽力下降、耳鳴、短暫輕度旋轉性眩暈或持續不穩定感等,應該積極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就診科室:

  • 耳鼻喉科
  • 神經外科

如何診斷?

典型的聽神經瘤具有上述漸進性加重的臨床表現,醫生會結合這些臨床表現,同時藉助影像學及神經功能檢查可明確診斷。

  • 聽力學檢查:包括純音測聽(PTA )、聽性腦幹反應(ABR)、言語識別率(SRS)、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等 。
  • 面神經功能檢查:面神經功能檢查有兩大類:肌電學檢查和非肌電學檢查 。
  • 前庭功能檢查:有助於醫生判斷聽神經瘤的起源神經。
  • 影像學檢查
    • MRI 是目前診斷聽神經瘤的影像學金標準,可顯示腫瘤位置、形態、範圍、與周圍結構及腦組織關係。可識別 1mm 的小聽神經瘤。
    • 顳骨高解析度 CT 可清晰地顯示腫瘤造成的顳骨結構改變、內聽道擴大,可發現 1cm 以上腫瘤,敏感度不如 MRI。CT 可為手術提高清晰解剖結構資訊、利於選擇手術方案。

醫生通常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沒有覺得近期聽力逐漸下降?
  • 有沒有走路不穩/天旋地轉的感覺?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 有沒有面部麻木感或疼痛感?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 有沒有眼睛不能完全閉合/雙側嘴角運動不對稱的症狀?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 有沒有走路時步履不穩/肢體搖晃/動作反應遲緩及準確性變差的症狀?
  • 有沒有頭痛/嗆咳/聲音嘶啞的症狀?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患者應該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需要做什麼檢查?
  • 這些檢查結果都有什麼含義?
  • 腫瘤有多大了?
  • 後續應該隨訪觀察、手術還是放療?
  • 手術之後患側還有聽力嗎?如果失去聽力,有沒有補償方法?
  • 手術之後會面癱嗎?面癱之後有什麼治療方法?
  • 術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 術後飲食建議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新鮮蔬菜或果汁。
  • 為了避免傷口感染,一般術後最好 1 個月後再洗頭。

如何治療聽神經瘤?

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聽神經瘤的治療主要包括隨訪觀察、手術切除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三種方法。醫生根據腫瘤大小、位置、患者症狀、全身一般情況以及患者意願綜合,考慮選擇治療方法。

  • 隨訪觀察:腫瘤較小、患者沒有明顯症狀的內聽道內腫瘤可定期隨訪:如果腫瘤明顯變大或症狀明顯加重, 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可應用於小於 3cm、無囊性變聽神經瘤, 對雙側聽神經瘤、僅存聽力側腫瘤以及手術後復發、拒絕開顱手術或不能耐受手術者尤為適合,具有危險性小、安全可靠、省時簡便等優點。目前主要的治療裝置有 X 刀、γ刀等。
  • 手術治療:腫瘤直徑 >3 cm 或已有顱內高壓(腫瘤引起的腦內壓力過高,導致頭痛、劇烈嘔吐等神經症狀) 者,一般不宜單獨放射線治療,因為壓迫明顯,甚至壓迫腦幹,手術切除腫瘤是唯一有效方法。

術後注意事項:

  • 密切觀察生命體徵, 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防止發生腦脊液漏和顱內感染。為排除殘留腫瘤生長可能性, 聽神經瘤患者術後需定期隨訪, 通常需要術後 5~8 年的隨訪。
  • 術後面神經功能受損,醫生一般會建議施行神經移植或與舌下神經吻合術, 部分恢復面神經功能。
  • 術後聽力喪失,可通過人工耳蝸植入、聽性腦幹植入等方法部分恢復聽力。

聽神經瘤的病因是什麼?

聽神經瘤根據單發或多發分型,可分為散發性聽神經瘤與神經纖維瘤病 Ⅱ 型(NF2),不同型別病因不同。

  • 散發性聽神經瘤:具體病因尚未明確,無家族史和遺傳性,腫瘤為單側孤立性,約佔聽神經瘤的 95%,多見於成人。
  • 神經纖維瘤病 Ⅱ 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多表現為雙側聽神經瘤,以伴多發性腦膜瘤、顱內腫瘤、視神經膠質瘤和脊柱腫瘤為特徵,約佔聽神經瘤的 5%,發病年齡較早,青少年和兒童期即可出現症狀。

聽神經瘤為良性腫瘤, 早期小腫瘤可無明顯症狀, 臨床表現主要由腫瘤區域性壓迫引起。

早期腫瘤在內聽道內生長,可壓迫耳蝸神經、前庭神經、面神經;後期腫瘤進入小腦腦橋角區可壓迫三叉神經、後組腦神經、腦幹、小腦,甚至可造成顱內高壓,引起相應症狀。

聽神經瘤有哪些症狀?

  • 耳聾:單側緩慢進行性感音神經性聾最常見,多為高頻聽力下降,少數患者表現為突發性耳聾。
  • 耳鳴:多為單側、漸進性耳鳴,存在於 70% 患者。
  • 眩暈:多為短暫輕度旋轉性眩暈或持續不穩定感,常常表現為步態不穩,有時腫瘤內部出血等原因導致的瘤體突然增大,可致眩暈劇烈持續發作,類似梅尼埃病的急性發作。
  • 面部麻木:三叉神經受壓導致面部感覺遲鈍,可出現類似三叉神經痛的症狀;有三叉神經症狀者常提示腫瘤直徑已大於 2 cm。
  • 面癱:面神經與耳蝸神經、前庭神經共同走行於內聽道,雖可因腫瘤壓迫而移位甚至變薄,但臨床上卻很少於疾病早期出現面癱,多於晚期出現。
  • 聲嘶、吞嚥困難:後組腦神經受壓所致。
  • 共濟失調:小腦受壓所致,可表現為同側上下肢的共濟失調,水平、垂直或旋轉性眼震等。
  • 頭痛、腦積水、視力下降:腦幹受壓致腦脊液迴圈障礙、顱內壓增高所致。

絕大多數聽神經瘤為散發,不可預防;部分多發聽神經瘤可通過做遺傳諮詢,降低後代發病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