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性關節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痛風性關節炎是單鈉尿酸鹽沉積導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洩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相關,屬代謝性風溼病範疇。

  • 不同國家發病率不一,美國為 3.76%,英國 2.49%,目前我國患病率 1%~3%,呈逐年上升趨勢。多發於 40~60 歲男性,我國痛風患者平均年齡 48.28 歲,男女比例為 15∶1。
  •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所以在嘌呤代謝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異常,導致尿酸增多,或尿酸排洩障礙,都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癥。
  • 目前已知多種易感基因與痛風相關,這些遺傳變異多與腎臟排洩尿酸的能力相關。研究顯示,痛風性關節炎與家族性高尿酸血癥密切相關。
  • 根據病程,痛風可分為 4 期: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期、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痛風性關節炎發作間歇期、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期。
  • 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的總原則是調整生活方式,其次是控制痛風相關伴發病及危險因素。
  • 痛風是一種可治癒的疾病。預防發作和治療均有很好的療效,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大部分患者痛風治療不規範。如果及早給予正規治療,多數痛風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

當患者突然出現或持續有至少一個關節劇痛、腫脹、患處按壓疼痛、皮膚髮紅,建議及時就診。

如果出現急性通風發作,如劇烈腰痛、血尿等,應立即就診或撥打 120。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單關節或多關節紅、腫、熱、痛。
  • 形成痛風石。
  • 蛋白尿、血尿、排尿困難,體檢發現腎結石等。
  • 體檢發現高尿酸血癥。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痛風急性發作。
  • 劇烈腰痛、血尿等。

建議就診科室

  • 風溼免疫科
  • 內分泌科
  • 泌尿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痛風性關節炎?

當醫生懷疑是風溼性關節炎的時候,將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查體,結合抽血化驗、尿液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的結果綜合判斷,確診痛風性關節炎。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血尿酸:常規輔助檢查,儘管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一個臨床特點,但在痛風急性發作期,血尿酸水平可能下降至正常範圍,所以即使血尿酸水平正常也不能排除痛風的診斷。
  • 尿尿酸:24 小時尿尿酸的排洩總量對於尋找高尿酸血癥的病因非常重要。成人無嘌呤飲食時,24 小時尿酸排洩量達 600 毫克(mg)屬於正常範圍,800~1000 毫克為臨界點,大於 1000 毫克為尿酸排洩增加。
  • 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常規抽血檢查,評估是否損害到泌尿系統,是否存在代謝綜合徵等,同時進行用藥前評估,便於檢測肝腎功能變化。
  • 關節滑液檢測:關節滑液,或痛風石中檢測到尿酸鹽晶體是診斷痛風的金標準。關節滑液還需進行體液常規,體液生化及細菌培養以排除感染。
  • X 線:早期發作時,X 線顯示正常或僅表現為受到影響的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在慢性痛風性關節炎中,可逐步出現關節破壞,表現為:關節間隙狹窄、骨侵蝕、穿鑿樣、蟲蝕樣透明缺損等。關節周圍可出現不規則骨質增生。
  • 關節超聲:便於早期發現痛風性關節炎損害程度,對於診斷和監測疾病及治療反應至關重要。雙軌徵和暴雪徵是痛風性關節炎的特徵性表現。
  • 雙能(源)CT:作為一種快速、無創的檢測手段,直觀且精確顯示出沉積在關節、肌腱、韌帶和軟組織中的尿酸鹽晶體,可以區分組織與關節周圍尿酸鹽結晶,具有診斷價值。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哪些症狀?發作了幾次?什麼時間出現?一般持續多久?影響到了哪些部位?疼痛程度如何?
  • 有無高尿酸血癥?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有無家族史?
  • 發病前有無進食海鮮、火鍋、飲酒等高嘌呤飲食?是否劇烈活動、受涼等?
  • 有沒有腰痛、血尿、尿中泡沫增多等情況?
  • 是不是接受過降尿酸治療?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痛風性關節炎能自己恢復嗎?
  • 痛風性關節炎會遺傳嗎?
  •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 是否會有其他併發症?
  • 痛風石會消失嗎?

痛風患者需要調整生活方式,包括飲食控制、減少飲酒,肥胖者需減輕體重等;其次是控制痛風相關伴發病及危險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壓、高血糖、肥胖和吸菸。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限酒:任何型別的酒精(包括啤酒與白酒)攝入都會增加痛風急性發作的風險。
  • 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大量食用肉類、海鮮(如貝類)、動物內臟會引起血尿酸水平增高,增加痛風急性發作風險;而食用大量乳製品和植物蛋白可減少痛風發作的風險,建議飲食中包含脫脂奶和(或)低脂奶;痛風患者可以食用高嘌呤的新鮮蔬菜和黃豆、豆漿、豆腐等新鮮豆製品,不會增加血尿酸,痛風患者可以食用。
  • 防止劇烈運動或突然受涼:劇烈運動是我國男性和女性痛風患者發作的第三位誘因。突然受涼是女性痛風發作的第二位誘因,是男性的第五位誘因。
  • 減少富含果糖飲料的攝入:含糖飲料(包括含果糖飲料,如橙汁和蘋果汁)是新發現的痛風危險因素。痛風患者可以吃果糖含量較低的水果,如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葡萄、草莓、櫻桃、菠蘿、桃子、李子、橄欖等;應儘量少吃果糖含量較高的水果,如蘋果、無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圓、香蕉、楊梅、石榴等。
  • 大量飲水(每天 2000 毫升以上):飲水過少是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危險因素。建議痛風患者每天飲水量維持在 2000 毫升以上,具體可以飲水、茶、不加糖的咖啡,避免飲用含糖飲料、果汁、濃湯。每天飲水超過 2500 毫升的痛風患者可縮短痛風關節炎症狀緩解時間;有尿路結石病史的痛風患者,每天喝水應超過 2000 毫升,避免脫水。
  • 控制體重:肥胖是痛風的獨立危險因素。痛風患者應控制體重,尤其是肥胖者,應控制在正常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18.5~24 內。對於超重者,應鼓勵調整飲食以達到體重逐步減輕並且之後維持該狀態。
  • 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經常性食用新鮮蔬菜是痛風發病的保護因素,應養成食用富含蔬菜和纖維的飲食習慣。
  • 規律飲食和作息:飲食不規律、作息不規律的人發生痛風或高尿酸血癥的風險會相應增加。
  • 規律運動:痛風患者進行規律運動後,體重指數、腰圍、甘油三酯、血糖、血尿酸、痛風發作次數均可改善;痛風患者適合的運動包括游泳、步行和騎自行車。需要注意的是,痛風急性發作期應停止運動,避免加重疼痛。
  • 禁菸:吸菸和被動吸菸,都是發生痛風或高尿酸血癥的高危因素。

一旦確診痛風性關節炎,醫生會立即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糾正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同時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緩解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避免短期內血尿酸水平的大幅度波動。

非藥物治療

  • 痛風患者非藥物治療的總原則是調整生活方式,包括飲食控制、減少飲酒及肥胖者減輕體重等;其次是控制痛風相關伴發病及危險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壓、高血糖、肥胖和吸菸。

藥物治療

急性痛風發作的抗炎藥物治療:

  • 目前痛風急性發作期的一線治療藥物有秋水仙鹼和非甾體抗炎藥。當秋水仙鹼和非甾體抗炎藥存在治療禁忌或治療效果不佳時,也可考慮短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抗炎。若單藥治療效果不佳,可選擇上述藥物聯合治療。
    • 秋水仙鹼:秋水仙鹼應在痛風急性發作最初的 12 小時內使用,超過 36 小時後療效顯著降低。秋水仙鹼不良反應隨劑量增加而增加,常見有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胃腸道反應。
    • 非甾體抗炎藥:對緩解關節疼痛和腫脹非常有效,常用藥物:吲哚美辛、雙氯芬酸、依託考昔等。
    • 糖皮質激素:主要用於嚴重急性痛風發作伴有較重全身症狀。對秋水仙鹼、非甾體抗炎藥治療無效,或有使用禁忌證及腎功能不全患者,能夠起到與非甾體抗炎藥相同的療效。應用糖皮質激素注意監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水鈉瀦留、感染、胃腸道風險、骨質疏鬆等不良反應。

降尿酸藥物治療:

一般痛風患者的降尿酸治療目標為血尿酸小於 360 微摩爾/升,並長期維持;若患者已出現痛風石、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或痛風性關節炎頻繁發作,降尿酸治療目標為血尿酸小於 300 微摩爾/升,直至痛風石完全溶解且關節炎頻繁發作症狀改善,再將治療目標改為血尿酸小於 60 微摩爾/升,並長期維持。臨床上常用的降尿酸藥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和促進尿酸排洩兩類,需根據病因、合併症及肝、腎功能選擇藥物。

  • 主別嘌醇:抑制尿酸生成。別嘌醇可引起面板過敏反應及肝腎功能損傷,嚴重者可發生致死性剝脫性皮炎。HLA—B*5801基因陽性、應用噻嗪類利尿劑和腎功能不全,是別嘌醇發生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
  • 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對不能耐受別嘌醇或腎功能損害,使用別嘌醇劑量不足,難以達到治療目標時,可選擇非布司他。不良反應包括肝功能損害、噁心、皮疹等。

  • 苯溴馬隆:促進尿酸排洩。不良反應有胃腸不適、腹瀉、皮疹和肝功能損害等。

  • 丙磺舒:促進尿酸排洩。大劑量的丙磺舒具有中樞神經系統毒性。

  • 鹼化尿液藥物治療:接受降尿酸藥物,尤其是促尿酸排洩藥物治療的患者及尿酸性腎石症患者,可增加尿中尿酸溶解度。其中,碳酸氫鈉適用於慢性腎功能不全,合併高尿酸血癥和/或痛風患者。其他鹼化尿液藥物包括:枸櫞酸氫鉀鈉、枸櫞酸鉀和枸櫞酸鈉等。

手術治療

  • 痛風石: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經降尿酸治療後,血尿酸持續達標者,其痛風石可逐漸減少、甚至消失,一般無需手術治療。如痛風石區域性合併面板潰瘍、感染,或嚴重關節損害伴功能障礙(如不能穿鞋或戴手套、行走困難等),產生壓迫症狀、竇道形成、影響美觀時,可考慮手術切除痛風石。單純痛風石切除治療的手術後併發症較多,可出現切除部位面板癒合不良、壞死等。
  • 尿酸性腎石症:尿酸性腎石症治療可採用排石療法、體外衝擊波碎石和/或手術治療。

注意事項:

  • 預防急性痛風發作:血尿酸水平波動易誘發痛風急性發作,痛風患者初始降尿酸治療時,應使用藥物預防痛風發作。首選口服小劑量秋水仙鹼。對不能耐受秋水仙鹼患者,可考慮使用低劑量非甾體抗炎藥,注意胃腸道副作用。秋水仙鹼和非甾體抗炎藥療效不佳或存在使用禁忌時,改用小劑量潑尼鬆或潑尼鬆龍(小於等於 10 毫克/天)。預防治療維持 3~6 個月,根據患者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情況酌情調整。
  • 治療併發症:痛風除了對關節造成損傷外,尿酸鹽也可沉積在泌尿系統,導致急性或慢性尿酸性腎病、尿酸性尿路結石,腎臟疾病可影響尿酸排洩,進一步加重腎臟疾病。痛風常伴發代謝綜合徵中的一種或數種,如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症、2 型糖尿病等,應積極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痛風是一種可治癒的疾病。基於對於痛風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研究較為清楚,目前痛風的診斷並不困難。預防發作和治療均有很好的療效,但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大部分患者痛風治療不規範。如果及早給予正規治療,大部分痛風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對於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或存在痛風石的患者,積極降尿酸後痛風石可縮小或消失,關節及相關臟器功能可得到部分緩解。但患者發病年齡小、陽性家族史、血尿酸顯著增加、痛風發作頻發、伴發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變的患者,提示治療後的效果可能不太好。

痛風性關節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還不十分清楚。

痛風性關節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高尿酸血癥:尿酸生成和/或排洩平衡出現紊亂,可導致血尿酸異常增加。

  • 尿酸生成增加:血尿酸水平受年齡、性別、種族、遺傳、飲食習慣、藥物、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飲食是引起血尿酸增加的重要因素,高嘌呤飲食是日常嘌呤的主要來源。多種疾病可以導致血尿酸增加,特別是紅細胞、淋巴細胞、髓細胞更新加快的相關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溶血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白血病、淋巴瘤、漿細胞病、部分實體腫瘤及腫瘤溶解綜合徵等,引起核酸轉化增加,導致血尿酸增加。此外,劇烈及長時間運動、癲癇持續狀態、急性心梗、膿毒血癥等可引起血尿酸一過性(短時間一次性)增加。
  • 尿酸的排洩減少:多種繼發因素也可導致尿酸排洩降低。其中年齡和性別是關鍵因素,兒童血尿酸很低,青春期血尿酸水平顯著增加,男性水平顯著高於女性,而女性在絕經期後雌激素水平下降。各種原因導致的急性或慢性腎功能不全,均可導致尿酸排洩下降。另外,血容量不足,部分代謝或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肥胖等均可引起血尿酸增加。部分藥物可導致尿酸排洩下降,常見的藥物包括:利尿劑、低劑量水楊酸類藥物、降脂藥、吡嗪醯胺等。

遺傳因素。

  • 流行病學及家系調查顯示痛風具有家族性,其家族發病率為 11~80%。
  • 英國和美國研究顯示,40% 的痛風患者有家族史。
  • 目前已知多種易感基因與痛風相關,這些遺傳變異多與尿酸的排洩能力相關。研究顯示 SLC22A12,SLC17A1,SLC17A3,SLC2A9/GLUT9 及 ABCG2 等基因變異,與家族性高尿酸血癥密切相關。

哪些人容易患痛風性關節炎病?

  • 高尿酸血癥患者,包括原發及各種其他因素導致的繼發性高尿酸血癥。
  • 腹型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代謝異常的人。
  • 有痛風家族史的人。

早期痛風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關節及其附屬器官的急性炎症反應,少數患者也可能會影響到腎臟、結締組織、心臟及血管。慢性痛風則以痛風石為主要臨床表現。

痛風性關節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痛風性關節炎在不同時期的常見症狀包括:

  • 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期:患者僅血尿酸水平升高超過 420 微摩爾/升(μmol/L),沒有明顯症狀。
  • 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首次急性發作以單關節為主,最常發作的關節是第一跖趾關節。發作急驟,出現關節紅、腫、熱、痛同時伴有功能障礙。急性發作能夠自愈,部分患者在數小時或 1~2 天內緩解,部分患者可持續數天或數週。
  • 痛風性關節炎發作間歇期:進入間隙期患者沒有明顯症狀。
  • 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期:慢性期會出現痛風石。痛風石可沉積在身體的不同部位,最常見的情況是出現在第一跖趾關節、跟腱、腓骨肌腱、耳廓、鷹嘴囊和指墊等。痛風石突出面板表面呈黃白色,大小不一,開始出現時摸著較軟,面板菲薄易破潰,破潰後可排出白色糊狀物。痛風石會導致關節畸形。尿酸鹽晶體偶爾可沉積在心肌、心瓣膜、心臟傳導系統及眼等部位。。

痛風性關節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痛風性關節炎可能合併代謝綜合徵,進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痛風性腎病。

  • 痛風性腎病:腎臟疾病是除關節以外,高尿酸血癥常見的併發症。早期僅表現為間歇性蛋白尿和顯微鏡下血尿,隨著病情進展,逐漸出現持續性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壓,血尿素氮增加,後期發展為腎功能衰竭。40% 高尿酸血癥患者會出現尿酸性腎結石。
  • 代謝綜合徵:代謝綜合徵是以腹型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代謝異常、微量白蛋白尿等多種疾病狀態在個體聚集為特徵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存在多種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最終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常與痛風伴發,目前高尿酸血癥與痛風已列入代謝綜合徵範疇。

針對危險因素積極地進行早期干預,可以有效地預防痛風的發生。

具體預防方法見日常注意事項,主要為:

  • 限制高嘌呤飲食。
  • 大量飲水。
  • 戒菸戒酒。
  • 規律運動。
  • 避免著涼和運動損傷。
  • 避免使用升尿酸藥物。
  • 積極治療代謝異常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等基礎疾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