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大小不等: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瞳孔大小不等(anisocoria)是指兩側瞳孔直徑不相等。正常瞳孔直徑2-4毫米,兩側差異不超過0.25毫米。正常人無論在靜止狀態或反應時,兩側瞳孔直徑均相等。休息狀態時兩側瞳孔不等大者,可能為生理性或病理性。刺激眼部出現反應時,兩側瞳孔不等大者一般為病理性。

  • 病理性瞳孔不等可能是由於虹膜病變、嚴重青光眼、視神經病變以及動眼神經損傷等引起。
  • 主要表現為雙眼瞳孔不等大,瞳孔可能不圓,瞳孔對光反射異常,可伴有單眼視力喪失。由虹膜睫狀體炎引起的瞳孔大小不等,可能伴隨眼紅、眼痛。由顱內病變引起的瞳孔大小不等,可能伴有頭疼等症狀。

  • 若出現瞳孔大小不等,需及時就醫。醫生會使用瞳孔尺測量瞳孔直徑,若兩眼直徑相差0.25毫米以上,可以確診。並進行視力檢查、裂隙燈檢查、瞳孔對光反射以及眼底檢查等,以明確病因。

  • 藥物治療是首選,如果是神經病變引起的,需慎用手術治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營養神經的藥物,比如甲鈷胺。
  • 患者應慎用眼藥水,最好不要長期使用某一款眼藥水。並注重勞逸結合,避免眼疲勞。

何時就醫?

若出現瞳孔大小不等,需及時就醫,查明引起瞳孔大小不等的原因,進行相應治療。

就診科室

  • 眼科
  • 神經內科:若有頭部外傷,需神經外科就診,以排除顱內病變。

就醫前準備

患者在就醫前請準備好以下資訊,並準備好社保卡、醫保卡、以往檢查資料。

  • 瞳孔大小不等發生的時間?
  • 在何種光強度下瞳孔不等最明顯?
  • 有無用眼藥(毛果芸香鹼、複方託吡卡胺等)?
  • 眼部有無外傷?
  • 有無伴隨視力下降、眼痛、眼脹、頭疼等不適?
  • 有沒有高血壓或糖尿病?
  • 有沒有其他眼部疾病?
  • 近1個月有沒有眼部手術史?

常用檢查

醫生會通過以下檢查來確診病情:

  • 瞳孔尺測量瞳孔直徑:兩眼直徑相差0.25毫米以上,可以確診該病。
  • 視力:檢查視力情況,可以幫助找到瞳孔大小不等的原因。
  • 裂隙燈檢查:檢查眼前節,檢查有無虹膜異常,可以找出病因,對症治療。
  • 瞳孔對光反射情況:檢查可幫助發現瞳孔病理性病變。
  • 眼底檢查:可以發現眼底病變,有助於進行對症治療。

治療原則

首先要查明瞳孔大小不等的原因,再根據病因進行治療。

  • 藥物治療是首選,如果是神經病變引起的,手術治療需要謹慎。
  • 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營養神經的藥物,比如甲鈷胺。
  • 如果鞏膜出現病變引起該症狀,需要及時對症治療,一般以藥物治療為主,手術治療為輔。

常見原因

  • 生理性瞳孔不等:可能由於負責瞳孔反射途徑的兩側神經核抑制不對稱所致。若兩眼瞳孔直徑相差不超過0.5毫米,而瞳孔反應及藥物試驗無異常,可以認為是正常。
  • 病理性瞳孔不等:可能是由於虹膜病變,導致瞳孔括約肌或瞳孔開大肌損傷,而使雙眼的瞳孔大小不等。嚴重青光眼、視神經病變等疾病,使視神經損傷,刺激不能傳入中樞,也可導致瞳孔大小不等。動眼神經損傷後,控制瞳孔縮小等副交感神經受損,可導致瞳孔開大。一些常見病因包括:
    • 眼部疾病:角膜炎、虹膜炎症或腫瘤、虹膜粘連、虹膜萎縮、瞳孔括約肌破裂、青光眼、單眼視力喪失等。
    • 神經性原因: 一側支配虹膜肌肉的神經發生病變,交感神經系統病變及動眼神經病變。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雙眼瞳孔不等大,瞳孔可能不圓,瞳孔對光反射異常。

伴隨症狀

  • 瞳孔大小不等可能伴有單眼視力喪失。
  • 由虹膜睫狀體炎引起的瞳孔大小不等,可能伴隨眼紅、眼痛。
  • 由頸交感神經病變引起的Horner綜合徵,可伴有病側上瞼下垂、眼球內陷、面部無汗。
  • 由顱內病變引起的瞳孔大小不等,可能伴有頭疼等症狀。

自查工具

用尺測量瞳孔直徑,並且兩眼所接受的光線應一致。若雙眼差別大於0.25毫米,可認為是瞳孔大小不等。

日常護理

  • 患者接受治療後,每年應進行一次複查,以瞭解病情進展,一旦出現問題需及時就醫處理。
  • 積極治療原發病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青光眼患者,應遵醫囑治療,控制好血糖、血壓及眼壓。
  • 近視或遠視的患者,注重勞逸結合,避免眼疲勞。
  • 慎用眼藥水,最好不要長期使用某一款眼藥水。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