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社會功能障礙: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童年社會功能障礙?是一種起始於發育過程的社會功能障礙,主要包括選擇性緘默症和兒童反應性依戀障礙。
  • 這個病得的人多嗎?選擇性緘默症在世界範圍內小學生中的發病率為 0.2%~2%,平均發病率在 2.7~4.1 歲,女孩多於男孩,男女比例約為 1∶(1.6~2.1)。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童年社會功能障礙的病因尚不明確,主要與遺傳、環境、養育方式和神經發育等因素有關。單親家庭、性格內向和先天性殘疾、患艾滋病、患腫瘤,是本病的危險因素。
  • 童年社會功能障礙有哪些型別?本病包括選擇性緘默症和兒童反應性依戀障礙。
  • 童年社會功能障礙有哪些症狀?童年社會功能障礙的主要表現包括:社會交往障礙、語言障礙、分離焦慮和依戀行為等。
  • 如何治療童年社會功能障礙?童年社會功能障礙的主要治療方法是綜合治療,即心理干預、認知行為療法、音樂療法、遊戲療法、家庭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積極配合治療一般預後良好。本病的治療難點是治療難度大,治療時間長。
  • 童年社會功能障礙有什麼危害?本病若不及早發現、診斷和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患兒可能因此不能適應社會,造成患兒生長髮育障礙,更嚴重者自殘和自殺,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
  • 早期發現和積極配合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使患兒恢復良好並健康成長。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特定場合不能正常說話。
  • 過度依戀父母或長輩。
  • 獨自玩耍,不與同齡小朋友一起玩。
  • 焦慮,坐立不安。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患兒出現自殘行為時。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 心理衛生科

醫生如何診斷童年社會功能障礙?

當醫生懷疑童年社會功能障礙時,會結合體格檢查、腦電圖、磁共振成像和量表評價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詳細詢問病史:語言障礙、社會交往障礙和依戀行為等典型症狀,是本病診斷的重要依據。
  • 腦電圖:腦電圖是診斷本病最常使用的檢查手段,對本病的診斷有重要提示作用。
  • 磁共振成像:是本病重要的檢查方法,可以排除腦部病變。
  • 量表評價:常採用學前兒童依戀評估量表、兒童青少年精神評估量表,對患兒行綜合評價,客觀反映患兒的心理及行為評分,對診斷童年社會功能障礙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評估。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無家族史?
  • 出現症狀有多久了?
  • 是雙親家庭嗎?
  • 是否曾到其他醫院就診?用藥及其他治療措施如何?療效如何?
  • 自己買藥治療了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疾病?
  • 病情嚴重嗎?
  • 要怎麼治療?
  • 治療效果如何?這種病可以根治嗎?
  • 會復發嗎?
  • 以後要注意些什麼?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日常護理注意事項:由於本病患者多為小兒,家屬應嚴格注意患兒心理健康,除積極配合醫護、幫助患兒及早生理康復外,也應多關心患兒,消除心理緊張、煩躁等不適,保障患兒健康成長。
  • 用藥注意事項:用藥期間可能出現噁心、嘔吐、乏力等不良反應,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狀嚴重應及時告知醫生。
  • 定期複查:每 3~6 個月需要到醫院複查 1 次,評估患兒的心理狀況和生長髮育情況,配合心理治療師完成行為觀察和量表評定。
  • 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如跑步、游泳和籃球等,每週 2~3 次,每次 1~2 個小時,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 飲食:患兒飲食中要有足夠的維生素,攝入富含維生素 A、維生素 C 和維生素 E 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水果和雞蛋等。
  • 其他:患兒家長應掌握正確的科學教育方法,給予患兒鼓勵、解釋以及糾正其異常行為,耐心地配合語言訓練,避免對患兒冷淡、打罵和責罰。

童年社會功能障礙的主要治療方法是綜合治療,即心理干預、認知行為療法、音樂療法、遊戲療法、家庭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如果積極配合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藥物治療

  • 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是抗抑鬱藥物,可以明顯改善患兒焦躁易怒症狀,以及減少自殘行為,代表藥物是氟西汀和帕羅西汀。應小劑量服用,最常見不良反應是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
  •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屬於抗抑鬱藥物,可以明顯改善患兒的緊張焦慮症狀,代表藥物是苯異丙肼和苯乙肼。最重要的不良反應是肝臟毒性,長期服用須複查肝功能。
  • 護胃藥:可以與上述兩種藥物聯合使用,以減輕上述藥物不良反應,這類藥物包括質子泵抑制劑(代表藥物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胃黏膜保護劑(代表藥物枸櫞酸鉍鉀)等,主要不良反應是食慾減退。

其他治療方法

  • 心理干預和教育: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手段。目的是讓患兒掌握更多的語言技巧、生活技能和知識,更好地融入家庭和集體。
  • 認知行為療法:是本病的重要治療方法之一。早期干預可以使患兒的社會交往障礙消失。
  • 遊戲療法:是本病的最佳療法之一,遊戲過程中,患兒的精神狀態是放鬆的,可以明顯改善患兒的緊張焦慮,在遊戲過程中可以交更多的好朋友,促進患兒適應新環境。
  • 音樂療法:可以緩解患兒精神緊張,改善患兒焦慮和自殘行為。
  • 家庭心理治療:患兒家長應掌握正確的科學教育方法,給予患兒鼓勵、解釋以及糾正其異常行為,耐心地配合語言訓練,避免對患兒冷淡、打罵和責罰,並定期到康復機構進行評估和諮詢。

疾病發展和轉歸

  • 本病若不及早發現、診斷和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患兒可能因此不能適應社會,造成患兒生長髮育障礙,更嚴重者自殘和自殺,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
  • 本病目前尚無明確有效的治癒方法。但積極配合心理治療、臨床醫師治療以及家庭心理治療,能有效促進患兒的社會適應力,從而走向社會。

童年社會功能障礙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主要與遺傳、環境、養育方式和神經發育等因素有關。

童年社會功能障礙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選擇性緘默症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相關:

  • 遺傳:本病的發生與家人中的精神狀況有關,如家長患有抑鬱和過度焦慮等,具有遺傳傾向。
  • 環境:當兒童受到父母過度的保護、嚴格的要求或者虐待時,易於發生本病,單親家庭兒童也常見本病。
  • 神經發育障礙:患兒因腦組織發育異常導致神經系統發育異常,可以導致本病發生。

兒童反應性依戀障礙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相關:

  • 養育方式:與本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父母養育方式一般有情感溫暖型、拒絕型、過度保護型和偏愛型。拒絕型、過度保護型和偏愛型父母養育方式下的兒童更容易形成本病。拒絕型教養方式表現為父母嚴厲的懲罰、虐待和對兒童意見不予理睬等;過度保護型和偏愛型表現為父母對兒童過於溺愛、偏袒和遷就。
  • 遺傳:依戀的產生一般需雙向選擇,兒童選擇的依戀物件父母一般也患有精神障礙。

哪些人容易患童年社會功能障礙?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童年社會功能障礙:

  • 單親家庭:因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易於誘發童年社會功能障礙。
  • 性格內向兒童:相較於外向開朗型兒童,性格內向兒童更易發生本病。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童年社會功能障礙:

  • 女孩:男孩和女孩均能發生本病,但女孩發病風險更高。
  • 先天性殘疾、艾滋病、腫瘤患兒:患病兒童因自身疾病的影響,心理壓力較正常兒童大。

童年社會功能障礙的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語言障礙、分離焦慮和依戀行為等症狀。

童年社會功能障礙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選擇性緘默的常見症狀包括:
    • 語言障礙:是本病最典型的症狀,在特定的社交場合(如在講臺上演講或上課回答問題時)不能正常、暢通說話,在家中或熟悉的環境中說話無障礙。
    • 分離焦慮:部分患兒在離開父母或親人時會表現出焦慮,常不能單獨入睡。
  • 兒童反應性依戀障礙的常見症狀包括:
    • 社會交往障礙:與其他兒童關係不佳,攻擊別人和自殘行為。
    • 依戀行為:患兒常在 2 歲時表現出對某一特定物件過於依賴,物件一般為患兒父母。

童年社會功能障礙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生長髮育障礙
  • 自殺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故無確切的預防方法。通過以下方法,可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單親家庭的家長,應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掌握正確的溝通和教育方式,與孩子保持良好交流和溝通,適當可以尋找另一半以保持家庭完整。
  • 性格內向兒童需多參加集體活動,如籃球、足球和唱歌等;多參加集體遊戲,如跳繩和堆積木等。
  • 每 3 個月到醫院,找心理醫生評估心理狀況和生長髮育情況。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的復發:

  • 先天性殘疾、艾滋病和腫瘤患兒,需及時就醫,積極配合治療,控制病情,注意原發病患者的心理狀況。
  • 積極到心理治療師診室就診,緩解精神和心理壓力。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