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入異物: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吞入異物?吞入異物是常見急症之一,常常由於進食時匆忙、走神、突然大笑或吞入魚刺、骨頭、食物團塊等食物,或是針、刀片、玩具零件等異物,異物卡在喉部及食管處,造成喉異物、食管異物及胃腸道異物等。
  • 患病情況如何?此疾病發病率高,食管異物發病率佔耳鼻咽喉科疾病的 18.3%。吞入食物類異物,多發於 50 歲以上中老年人,以及 5 歲以下幼童;吞入非食物類異物,多發於 10 歲以下兒童、精神病患者及犯人。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男女之比為 3∶1。
  • 病因是什麼?該病的病因主要有:進食匆忙、進食時注意力不集中,口含食物時大聲說話或大笑、主動吞入針、刀片等異物,都可能會導致異物卡在喉部、食道或胃腸道。年齡、精神狀況及本身患有食管疾病等,都是該病的危險因素。
  • 分為哪些型別?根據吞入異物卡在消化道不同的位置,該病可分為食管異物、喉異物、胃腸道異物。按照異物種類,食管異物分為阻塞型、刺入型和混合型。
  • 主要症狀是什麼?該病最主要的症狀是吞嚥困難,此外還會有吞嚥疼痛、食管異物感、口水增多、噁心、嘔吐等常見症狀。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休克、窒息等症狀。
  • 如何治療?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通過內鏡(包括胃鏡,腸鏡,氣管鏡,腹腔鏡等)取出或行手術取出等,緩解症狀;治療關鍵點在於,發現吞入異物後要及時採取腹部衝擊法急救,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隨後再就醫治療;治療難點在於,如果異物已經穿破食管壁,併產生胸外科病變,食管鏡難以取出時,需要胸外科協助進行開胸手術處理。
  • 會造成哪些危害?該病主要危害是,會出現吞嚥困難、吞嚥疼痛等後遺症,使患者進食不便,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嚴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現窒息、壓迫脊髓等急、危、重的情況,可能迅速導致患者死亡。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突然失聲、臉色漲紅髮紫、劇烈咳嗽;
  • 吞嚥困難、吞嚥疼痛;
  • 聲音嘶啞;
  • 感覺到消化道有異物;
  • 噁心、嘔吐。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送往就醫或撥打 120:

  • 呼吸困難;
  • 突然說不出話、窒息;
  • 突發休克;
  • 劇烈咳嗽、甚至咯血。

建議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
  • 胸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吞入異物?

當醫生懷疑是吞入異物時,通常會通過問診、體格檢查、血常規、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等,來確認是否患有吞入異物。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問診:患者會被問及是否有異物誤吞史,是否有精神病史或犯罪前科,以幫助判斷病情。
  • 體格檢查:醫生通過觀察患者是否有下嚥困難、疼痛或其他症狀,是否難以自制地流口水,可初步診斷為吞入異物。
  • 血常規:可判斷患者是否出現感染。如果白細胞增多,則說明此異物的吞入可能導致患者感染炎症。
  • 影像學檢查:輔助判斷有無食管異物及異物停留部位。
    • X 線檢查:醫生可以通過 X 光片評估消化道是否存在異物、異物的位置、大小、形狀等。
    • 放射影像學:用於診斷射線無法穿透的異物(如金屬刀片等),可以確定異物的數量、大小、位置等資訊。
    • 胸部 CT 檢查:可以幫助檢測魚刺、雞骨頭等 X 光片無法排除的細小異物,同時還可以幫助排查消化道是否有穿孔,有助於醫生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 內鏡檢查:可以幫助檢查因異物引起的黏膜損傷,或潛在的病變,如食管區域性損傷、充血腫脹等,有助於醫生判斷消化道內是否殘留有異物。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最近吃了什麼東西?
  • 是否有吞嚥困難的症狀?有多久了?
  • 是否有吞入異物的病史?能感覺到自己消化道有異物嗎?
  • 是否患有先天性食道狹窄?
  • 是否有呼吸困難的症狀?
  • 是否有消化道穿孔的病史?
  • 是否有精神病史?
  • 是否有犯罪前科?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消化道的異物應該怎麼取出?
  • 這個病能否痊癒?
  • 對我的消化功能有沒有影響?
  • 對我的呼吸功能有沒有大影響?
  • 日常飲食有沒有要注意的?
  • 如果發生了緊急情況,怎麼處理?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術前應禁食、禁飲 6~8 小時;要注意術後護理:
    • 術後三個月內,家屬注意要讓患者平臥,不要使用枕頭,要讓頭偏向一側,注意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如有嗆咳等症狀,要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 患者需要少說話,儘量讓喉部休息,減少喉部刺激。
    • 在術後要謹遵醫囑,在醫生要求的時間內儘量進食流質食物,如稠米湯、藕粉、蛋花湯等;不要吃較硬的食物,如堅果、烤肉等。
  • 患者注意觀察有無併發症的發生,如果有手術創傷處發紅、發熱、不癒合等現象,或者術後患者仍然吞嚥困難,應立即到醫院複診。
  • 定期複查:取出異物後前 3 個月要每月進行復查,檢查消化道異物是否徹底根除,炎症是否消失,防止復發。

吞入異物是常見疾病,部分異物可自行排出。病情較輕的患者,醫生會建議服用糜蛋白酶、胰酶片等藥物,將異物自行溶解。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通過內鏡取出或手術取出等,緩解症狀。千萬不可用手取出,以手指摳異物可能導致堵塞進一步加重。緊急情況下,也可以採取腹部衝擊法。

藥物治療

  • 糜蛋白酶、胰酶片:作用是使結塊自行消化溶解。對於小的植物性、動物性及藥物性胃內結塊,醫生會先給患者口服藥物溶解。藥物可能會產生髮熱、頭重、噁心、嘔吐、皮疹等不良反應。

手術治療

  • 胃鏡或食管鏡異物取出手術:對懷疑有異物的患者,醫生會做胃鏡或食管鏡檢查,可以起到診斷和治療作用。若異物難以用藥物溶解,則需要採取顯微鏡下取出,越早越好,以免病情加劇。
    • 控制感染:適用於就診時間在發病後 24 小時以上的人群,或全身情況較差,區域性有感染的人群。此時我們應首先服用左氧氟沙星,氟諾沙星等藥物,起到消炎殺菌作用。
    • 廣譜抗生素靜滴或肌肉注射治療:若已發生食管穿孔,有氣腫或食管周圍尚無膿腫形成時,先採用廣譜抗生素靜滴或肌肉注射治療,如氨苄西林等,待消化道炎症、穿孔症狀緩解後,再行手術取出異物。
  • 頸側切開、咽側切開術:若發生頸段食管周圍膿腫且積膿較多時,應考慮施行頸側切開、咽側切開手術,充分引流膿液,達到治療功效。
  • 開胸手術:若異物已穿破食管壁,併產生胸外科病變,或異物卡住非常緊,食管鏡難以取出時,需要進行開胸手術處理,取出異物。

其他治療方法

  • 腹部衝擊法(Heimlich 法):
    • 當發現進食時突然臉色漲紅、吞嚥困難、不能講話時,在撥打 120 的同時,也需身邊的人採取急救措施,即腹部衝擊法。首先判斷可能進食了什麼,如果意識清醒,則患者站起來,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後,一手握拳,放在患者腹部胸骨下三角區,另一手握拳不斷擊打衝擊,直至異物吐出。若已經昏迷,則施救者需要把患者扶起,坐在患者身後,讓患者仰靠在自己身上,採取上述相同措施,直至異物吐出,等待進一步救援。
    • 若患者為兒童,則基本手法一致,施救者需要注意體位,如可以坐在凳子上,把患兒抱在腿上,同時還要注意力度,不可以太過猛烈,以免損傷其他內臟器官。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隨著病情加重,可能發生食管穿孔、頸部深處感染等併發症,可能導致出現吞嚥困難、吞嚥疼痛等後遺症,會帶來進食不便,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嚴重的甚至可能出現窒息、壓迫脊髓等急、危、重的情況,可能迅速導致患者死亡。
  • 若接受正規治療,大多數經過內鏡下取出異物即可恢復,且無後遺症,不影響正常生活;少數嚴重需要通過手術取出異物,取出後症狀即可緩解,對壽命無影響。

該病病因主要有,進食匆忙、進食時注意力不集中,口含食物時大聲說話或大笑、主動吞入針、刀片等異物,都可能會導致異物卡在喉部、食道或胃腸道。吞入異物的發生與年齡、精神狀況及食管疾病等因素有關。

吞入異物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飲食習慣不良:是該病最主要的病因。常常有匆忙進食、不認真咀嚼食物、吃飯時走神以及吃飯時說話、大笑等不良習慣,引發該病。
  • 主動吞入異物:常常因為精神因素或是其他原因主動吞入針、刀片等異物,引發該病。

哪些人容易患吞入異物?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吞入異物:

  • 10 歲以下幼兒:磨牙發育不全,食物未經充分咀嚼,易吞入大塊食物;進食時注意力不專注,喜歡邊吃邊玩,進食時突然大笑、哭喊、打鬧、受驚嚇或突然跌倒時易導致吞入異物。
  • 50 歲以上中老年人:牙齒咀嚼能力下降,導致食物及其他異物未經充分咀嚼而嚥下,導致食管異物。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吞入異物:

  • 精神病患者、犯人、有自殺傾向的人群:為了自殺等目的,主動吞入針、刀片等異物。
  • 本身患有疾病:如先天性食管狹窄、食管腫瘤等疾病,管腔會變細,易導致食物或其他異物阻塞。

該病最主要的症狀是吞嚥困難,此外還會有吞嚥疼痛、食管異物感、口水增多、噁心、嘔吐等常見症狀。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休克、窒息等症狀。

吞入異物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吞入異物的常見症狀包括:

  • 吞嚥困難:這是該病的最典型、最常見症狀。由於異物堵塞消化道(一條起自口腔延續為咽、食管、胃、小腸、大腸、終於肛門的管道),導致再次進食時,難以下嚥。如果異物比較小、較光滑,在吞嚥困難的情況下,仍能勉強食用流質食物(液體食物或進入口中即融化為液體食物)。但如果異物較大、或較為尖銳,則消化道易發生感染,以至於完全堵塞消化道,導致不能進食,嚴重者飲水也困難。
  • 吞嚥疼痛:該病較為常見的症狀。疼痛程度與異物的大小、形狀,以及消化道是否產生炎症等有關。
    • 如果異物較硬且卡在食管上部時,會感到特別疼痛。
    • 若異物卡在食管中部,則疼痛範圍廣泛,但說不出具體是哪裡疼痛。
    • 若異物卡在食管下部,則疼痛感沒那麼強烈,靠近腹部的位置會有不明顯的痛感。
  • 食管異物感:由於異物阻塞,因此會明顯地感覺到食道里有異物存在,並能明確指出異物感存在的位置。
  • 口水增多、噁心、嘔吐:由於異物阻塞食管,導致食慾下降,難以控制地不斷流口水,併產生反胃、噁心、嘔吐的症狀。

吞入異物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食管穿孔;
  • 氣喘;
  • 頸部皮下氣腫或縱隔氣腫;
  • 縱隔膿腫;
  • 大血管損傷;
  • 心包炎;
  • 上、下呼吸道感染;
  • 骨髓炎。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10 歲以下幼兒:儘量避免給幼兒花生、瓜子、豆類等食物,減少幼兒與細小破碎的玩具零件接觸;或者在孩子吃這些食物、玩小件玩具時,家長要進行指導、陪伴並密切關注。同時,家長應教育幼兒進食時不要大聲哭笑,平時不要將針、釘、硬幣等物含於口中,食物中的魚骨、碎骨等要挑出,果凍類食物不要吸食,以免誤吸入呼吸道。
  • 50 歲以上中老年人:應注意飲食,多吃柔軟細膩、容易咀嚼和消化的食物,如麵條、粥等。老年人還應定期檢查口腔健康,更換假牙,增強咀嚼能力。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精神病患者、犯人、有自殺傾向的人群:該類人群要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打消其通過吞入異物而自殺的念頭。無法控制其行為時,可以送往精神病院等專業機構,控制患者行為。
  • 本身患有疾病:患有先天性食管狹窄、食管腫瘤的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在進食時要注意,多吃柔軟細膩、容易咀嚼和消化的食物,如麵條、粥等,減小吞入異物的概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