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當頸部或頸部椎體受到直接或間接外傷後,由於暴力作用使頸內動脈或椎動脈血管的彈性調節失常而使血管壁或者血管內皮受損,而在血管壁或者血管內皮損傷後會形成炎症反應以及少量出血、滲血,而後可形成血栓栓子,並逐漸向遠端蔓延,從而引起腦部的供血不足,進而形成腦梗死。
  • 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在臨床中較為少見,僅佔頭頸部外傷的 0.03~0.05%。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是急性顱腦損傷的嚴重併發症,死亡率極高。發病趨勢不詳。
  • 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主要是交通事故導致的外傷,頭頸部受到暴力打擊、開放性外傷等。
  • 由於損傷的部位和輕重程度的不同而導致臨床症狀表現出較大差異,偏癱、失語、視力嚴重下降、偏盲、癲癇、意識障礙等。
  • 針對該病不同的治療方法有不同的關鍵點。內科治療適用於對於症狀較輕者,可使用激素、血管擴張類藥物,必要時可以適當使用抗凝劑改善血液迴圈,亦可使用巴比妥類藥物抗癲癇,減輕腦供血不足導致的腦水腫;外科治療多為手術治療,去除阻塞在血管中的血栓,特別是在發病後最初 12 小時、不超過 24 小時的情況下,保持血管血流通暢,防止腦梗死的發生。
  • 不同的頸內動脈閉塞導致的危害也不盡相同,由於腦部缺血而導致視力減退、偏盲、偏癱、意識障礙、腦神經損傷、腦水腫等,甚至危及生命。
  • 頭頸部外傷後應預防頸內動脈閉塞的發生,出現病症後應立即手術治療,而有無血管的側支迴圈建立、血栓閉塞延伸範圍、是否累積腦組織決定了該病的預後好壞,值得注意的是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在腦不可逆損害之前不容易做出診斷,而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頭頸部外傷;
  • 視力減退、偏盲;
  • 嗜睡、偏癱、偏身感覺障礙;
  • 意識障礙、失語症。

如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就醫並撥打 120:

  • 昏迷
  • 暈倒
  • 癲癇
  • 腦疝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
  • 血管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

當醫生懷疑是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時,首先仔細詢問病史及進行視診,若頭頸部受外傷後 1~2 天病情突然加重並伴有頭痛、視力減退、偏盲、偏癱、意識障礙、癲癇等症狀,臨床表現與外傷損傷程度不一致,在排除其他原發性的頭頸部疾病的症狀時,醫生會懷疑是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同時需進一步通過影像學 CT、MRI、腦血管造影檢查(DSA)等檢查後予以確診,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詢問病史:醫生首先會詢問患者近期是否有過外傷或者是否做過手術,其目的是瞭解患者的近況,其意義是方便與其他疾病進行鑑別診斷。
  • 視診:醫生對患者進行視診,其目的是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是否有頭痛、意識是否正常,其意義是有助於對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進行診斷,方便與其他疾病進行鑑別診斷。
  • CT:其目的是通過 CT 判斷頭頸部骨骼是否有病變,是否有腦出血、腦缺血、腦梗死,其意義是診斷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是否發生。
  • MRI:其目的是判斷頭頸部是否有損傷,是否出現腦水腫、腦缺血,其意義是排除其他疾病。
  • 腦血管造影檢查(DSA):特殊藥物注入頸動脈或椎動脈使腦部血管顯影的一種 X 射線檢查方法,其目的是觀察腦血管變化,其意義是判斷頭頸部血管是否有損傷、閉塞。
  • 其他:彩色多普勒、CT 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這些檢測都可以明確頸動脈情況,對頸動脈閉塞的診斷有很大價值,同時亦可對頸動脈系統代償情況進行評估與檢測。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患者有無患病史?
  • 最近是否有外傷?
  • 患者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
  • 最近是否服用縮血管藥物、凝血類藥物?
  • 這個症狀持續多久?
  • 患者的大小便情況是否正常?
  • 是否頭痛,頭痛發生多久,是否有頭痛史?
  • 是否嗜睡,外傷後患側視力是否出現變化?
  • 是否伴有偏癱、偏盲意識障礙等其他症狀?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治療花費高嗎?哪些治療費用在醫保範疇內?
  • 我多久可以痊癒?
  • 我的病情是否需要藥物治療?
  • 造成頸內動脈閉塞的原因是什麼?
  • 我的病情是否嚴重,是否有生命危險?
  • 對我目前的工作及生活是否有影響?
  • 我的預後如何?
  • 我該如何預防?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當患者進行手術後,需要保持術後敷料以及引流管的乾淨,敷料每日一換,引流管保持通暢,並觀察術後是否有炎症反應及感染髮生(全身發熱、高熱不退)。
  • 用藥注意事項:注意觀察併發症,當發生腦出血,傷口持續性出血且不凝固的時候,需要及時與醫生聯絡,減少用藥劑量或者更換藥物種類。
  • 定期複查:每 3 個月複查 1 次,進行頭頸 CT、MRI 等檢查。
  • 飲食:若為手術患者,術後 6 小時內禁食禁水,12 小時後可以少量飲水,如用棉籤沾取水擦拭嘴脣的方式飲水,第二天可食用流食;若為普通患者,多吃柔軟的食物,避免辛辣、菸酒等刺激性食物的食用。
  • 運動:若為手術患者,術後需臥床,術後第二天起可以進行散步等強度較弱的體育活動,術後兩週可以進行正常的體育活動,對運動強度沒有要求,無須侷限;若為非手術患者,需加強體育鍛煉,青壯年患者可進行跑步、游泳等強度稍大的體育活動,老人或者小孩患者可以增加每日散步次數和散步時間,以增加免疫力。
  • 其他:保持個人衛生,防止傷口感染。戒菸、戒酒等。

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一般通過手術治療,去除血管內的血栓栓子,恢復血流的通暢,應儘早在發病的 12 小時以內治療,不能超過 24 小時,防止由於頸內動脈閉塞引起腦供血不足、腦梗死等。

藥物治療

  • 抗凝藥物:如罌粟鹼、碳酸氫鈉等。其目的是防止血栓形成,避免動脈閉塞,其意義是緩解頸內動脈閉塞程度。
  • 巴比妥類藥物:其目的是防止發生腦水腫,從而防止癲癇的發生。
  • 激素和血管擴張藥:其目的是擴張血管,從而保持血流通暢和腦部供血。

手術治療方法

  • 血栓剝脫術:其目的是剝離頸內動脈內的血栓,頸內動脈血管內血栓形成不久,血栓易剝脫,術後可保持血流通暢。
  • 血管移植術:其目的是進行血管移植,由於頸內動脈血管腔狹窄嚴重,血栓與血管附著緊密不易剝脫,通常選用此方法進行頸內動脈閉塞的治療,從而可保持血管通暢。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如果積極治療,身體強壯的青年易進行手術治療,預後良好,不會對生活質量和壽命造成影響;如果是年老體弱的患者,需要進行口服藥物等支援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病情嚴重者即使手術治療後預後也不好,死亡率較高。

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多由車禍外傷、頭頸部受到暴力打擊後所致,由於頸部的保護較少,骨骼輕微的改變使得血管較容易受到擠壓、牽拉而造成血管壁或血管內皮損傷,而血管壁或血管內皮損傷後會有少量的出血滲血後形成血栓,而造成腦部的供血不足,並且腦部血供的血管走行只能通過頸部來實現,無法通過其他途徑進行代償。

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頸部血流動力學改變:當頸部血管的血流動力學(即血管兩端的壓力差)發生改變的時候,即壓力差變小的時候容易發生頸內動脈血管閉塞;
  • 頸部血管壁損傷:當血管壁受到損傷的時候,血管的血流動力學容易發生改變,容易引起頸內動脈血管閉塞;
  • 頸部血管內皮損傷:當血管內皮受損時,內皮會形成小血栓,影響頸內動脈的血流動力學,因此容易引起頸內動脈閉塞。

哪些人容易患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

  • 急性顱損傷:儘管人人都有可能患有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但是有急性顱腦損傷的患者更容易患有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

有如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

  • 車禍
  • 頸部受到暴力打擊
  • 頸部開放性外傷

由於損傷的頭頸部位不同以及損傷的程度不同而導致損傷血管的部位、輕重也不相同,往往導致症狀差異較大,多表現為頭頸部外傷後 1~2 天病情突然加重,出現頭痛、偏癱、失語、視力突然減退、偏盲、意識障礙、甚至由於缺血導致腦梗死而死亡。

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的常見症狀包括:

  • 頭痛:持續性頭痛是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最常見的病因之一;
  • 病側視力減退、偏盲;
  • 偏癱、失語:一側肢體不能運動,不能說話;
  • 意識障礙:昏迷、昏睡、胡言亂語。

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癲癇
  • 急性腦梗死
  • 瀰漫性腦水腫
  • 腦疝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在頭頸部發生外傷後應注意可能會發生頸內動脈閉塞,可遵循醫囑是否預防性使用血液抗凝劑,尤其在外傷後 1~2 天密切觀察。
  • 一旦出現病情突然加重應立即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由於急性顱腦損傷的患者極其容易患有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所以當發生急性顱腦損傷的時候需要緊急就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