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骨化性肌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骨化性肌炎為進行性骨質結構於肌肉、結締組織內沉積所引起的肌肉硬化、趾或拇畸形的一種疾病。骨化性肌炎的發生可與外傷性血腫有關,但部分患者並無明顯原因,它的基本病理改變是在纖維結締組織中,原始細胞增殖活躍伴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形成,鈣鹽沉積,形成骨組織。成熟的異位骨化具有骨的結構,外層包裹纖維結締組織,裡面是成骨細胞,具有小樑結及類骨組織,中心是活躍的原始細胞。

檢查

X線檢查的特徵是受傷後不久可出現侷限性腫塊。傷後3~4周,在腫塊內顯示毛狀緻密象,其臨近骨將顯示骨膜反應。傷後6~8周,病變邊緣部清楚地被緻密骨質所包繞,且具有新生骨的外貌。軟組織腫塊的核心部有時顯囊性變且逐漸擴大,其內腔到晚期可形成蛋殼狀的囊腫。傷後5~6個月腫塊收縮,因而腫塊與鄰近的骨皮質和骨膜反應之間可顯出X線透亮帶。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和檢查可明確診斷。

1.手法治療

(1)患者取坐位,術者立於患側,術者一手握患肢的手掌,另一手大拇指、示指從肩部起運用“縷法”緩緩向下縷順,縷時,每隔一段縷捏1次,以達到理筋、分筋之目的。

(2)術者右手大拇指運用順法、從肩、臂至曲池、手三裡、合谷等穴進行點揉,以達到通絡止痛的作用。

(3)術者兩手掌由腋下至肘部,下達前臂運用“搓法”先輕後重,由重轉輕進行搓動,以達到舒筋散瘀及鬆解肌腱的功效。

(4)術者一手或兩手握患肢遠端,運用“運拉”法順勢牽引,牽力不可粗暴,使患肢伸的功能逐漸恢復。

(5)術者左手固定其患肢的上臂,右手握其腕部,運用“屈法”使患肢的掌心向著肩部屈曲。此時,術者手法用力要均勻,不可急於求成。以免加重肘部的軟組織損傷。

以上手法治療在第一次薰洗後進行,反覆施術3遍。時間以15分鐘為宜,每天1次。

2.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通過損傷DNA而對快速分裂的細胞產生影響,阻止間充質幹細胞分化為成骨細胞,從而有效地阻止侷限性骨化性肌炎的形成。因骨折後反覆多次整復而發生侷限性骨化性肌炎者,可應用放射治療,尤其是切除骨化塊後為預防復發更應進行放射治療。

3.康復介入治療

減小區域性壓力和多活動患肢是預防該病的基本方法。一旦懷疑骨化性肌炎發生,應停止被動活動,主動活動應限制在無痛範圍內。骨化性肌炎可引起區域性疼痛,有時會較劇烈,有效的治療方法為區域性注射賴氨酸阿司匹林。

4.康復訓練

(1)肩關節 ①徒手訓練 叉腰和背手,主要訓練內旋;摸頭,單手或雙手摸頭,主要訓練外旋;匍匐,趴地伸上肢,雙手伏於地,利用臀部進退以前舉肩;坐於桌旁,患手置於桌上,利用自身體重進行各方向的活動。②器械訓練 體操棒訓練,用健手帶患手作肩關節活動;滑輪訓練,通過頭頂的滑輪,用健手帶動患手外展上舉,但此法易致肩痛;擺動訓練,彎腰伏於高臺上,患者握適當重物作各種方向的肩關節活動;肩胛梯,以手指爬升牆上有小階梯的肋木;肩胛輪,同時訓練肩外展、上舉與旋轉。③被動訓練 全範圍運動,由治療師根據解剖和生理進行,是療效最好、副作用最少的方法;本體感覺神經肌肉易化法;鬆動術。

(2)肘關節 肩關節功能障礙的治療方法多同時有利於肘關節攣縮的治療。從功能角度考慮,肘關節攣縮的康復重點是恢復屈肘,其次為伸肘。其康復訓練的原則為主動運動為主,被動運動為輔,運動治療以患者的耐受度或輕度疲勞感為宜。

(3)腕與手 腕與手的攣縮多源於外傷、燒傷和風溼性關節炎等。

一部分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學者報道產生骨化有四個因素:①刺激因素:常常是挫傷,可導致血腫。這種損傷可很輕微,僅少量的骨骼肌或肌原纖維受損。②損傷訊號:損傷組織或細胞分泌訊號蛋白。③存在基因表達缺陷的間葉細胞,這些細胞接受適當的訊號後可生成骨樣或軟骨樣細胞。④存在連續發生骨化組織的環境,其中訊號基因最為關鍵,Urist命名該基因為BMP。

臨床表現

多見於30歲以前。常發生在外傷後,也有少數病例併發於其他疾病,例如發生在偏癱、脊髓前角灰質炎,燒傷或破傷風患者。外傷後,軟組織內出血可能是造成骨化的原因。常於外傷2~3周後,在軟組織出現鈣化及骨化。病變常出現在易受外傷的部位,如肘、股、臀部。在鄰近長骨的骨幹部分沿骨幹的方向排列,呈層狀骨化,而且於一處或數處可與鄰近骨相聯。病變很少伸延到骨端及關節的部位。

骨化好發於肱前肌,表現為肘關節區腫脹與疼痛,肘關節被動與主動活動均受限。疼痛與腫脹減退後在肘關節前方可以摸到一個界線清楚的硬的腫塊。因肌肉無彈性,故肘關節伸展受限;由於腫塊的阻擋,屈曲也明顯受限。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