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表皮內瘤變: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外陰表皮內瘤變,又稱外陰上皮內瘤變,是外陰表皮細胞發生異常改變造成的疾病,是外陰癌的前期病變[1]
  • 普通型外陰表皮內瘤變的發病率約 2.1/100,000,發病高峰在 40~49 歲;分化型外陰表皮內瘤變的發病率約為 0.121/100,000,發病高峰在 55 歲以上的婦女中[2]
  • 外陰表皮內瘤變尚無確切病因;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免疫缺陷、不適當的性行為、吸菸、基因突變、外陰面板病等因素與外陰表皮內瘤變密切相關[3]
  • 外陰表皮內瘤變可分為普通型和分化型兩個型別。
  • 表現為外陰瘙癢、燒灼感及外陰面板增厚、結節或小的贅疣,表面顏色異常、乾燥、脫屑,可多處生長、相互融合。
  • 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是外陰表皮內瘤變的主要治療方法,其關鍵點是清除病灶、改善症狀和保留功能。
  • 如未經正規治療,部分患者可進展為外陰癌。
  • 接種 HPV 疫苗、拒絕不適當性行為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外陰表皮內瘤變的發生。

具有以上危險因素的人群出現外陰瘙癢、燒灼感及外陰結節等症狀時,請及時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外陰瘙癢、燒灼感、疼痛等不適。
  • 外陰任何部位異常顏色的結節、斑點、斑塊、丘疹,尤其是發生破潰、糜爛、或結痂時。
  • 性交困難、乾燥或出血。
  • 陰道異常分泌物。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外陰表皮內瘤變屬於癌前病變,早期發現並不危及生命,不需要急診救治。

建議就診科室

  • 面板性病科

醫生如何診斷外陰表皮內瘤變?

醫生首先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當懷疑是外陰表皮內瘤變時,將取可疑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活檢以進一步確診;宮頸和肛門細胞學、HPV 檢查、陰道鏡、肛門鏡等檢查有輔助診斷意義。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醫生對患者進行詳細體檢,範圍包括外陰、直腸、肛門,以初步明確病變的位置,數量,大小,形狀,顏色和厚度等。
  • 病理活檢與免疫組化:發現病變部位後,夾取部分可疑病變組織送檢,病理檢查和免疫組化是外陰表皮內瘤變的確診依據[2]
  • HPV 檢查:通過宮頸刷片進行 HPV 病毒基因分型檢測,普通型外陰表皮內瘤變可檢出 HPV 高危型別,如 HPV16 型、18 型和 33 型。
  • 宮頸細胞學、肛門細胞學、陰道鏡、肛門鏡:可協助診斷宮頸、肛門部位的上皮內瘤變,內鏡下醋酸染色可提高外陰病變的活檢準確率[4]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哪些不適症狀?出現多久了?
  • 家族中有無血緣親屬患宮頸癌、外陰癌、肛門癌等惡性腫瘤?
  • 是否吸菸?吸菸多少年?戒菸了嗎?
  • 初次性生活的年齡和性伴侶數量如何?是否有無保護性行為?
  • 是否患有惡性腫瘤及進行放化療?
  • 是否長期服用甾體類激素及免疫抑制藥物,包括器官移植後抗排異藥物?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引起的外陰上皮內瘤變?
  • 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有什麼後果?
  • 有哪些治療方法可以選擇?哪個方案最適合我?
  • 治療後會復發嗎?會有後遺症嗎?
  • 家族中的女性該如何預防外陰上皮內瘤變?她們需要一起來檢查嗎?

包括治療後的日常護理、定期複查、良好的衛生習慣等,需要患者與照護人員的共同參與。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手術治療後:
    • 注意保持患處清潔、乾燥,2 天換藥一次,至術後 7 天左右拆線。
    • 術後 1~3 天需流質飲食,而後逐漸轉為半流質飲食,若患者無不適,大約 2 周後可正常飲食。
    • 術後第 1 天患者應臥床休息,儘量避免下床走動;術後 3 天患者可適量在床邊活動;術後 1 周可恢復正常活動。
  • 藥物治療注意事項:每 4~6 周進行陰道鏡檢查評價療效。用藥物期間出現區域性瘙癢、疼痛或發熱、全身痠痛等不良反應,應告知醫生、及時處理過敏反應和更改治療方案。
  • 定期複查:治療後至少每年複查一次,包括體檢、宮頸細胞學、HPV 檢查[2];當出現疼痛或外陰破潰時,需警惕復發可能,及時進一步診治[4]
  • 保持外陰清潔:痊癒後應每日清洗外陰,保持外陰清潔、乾燥。
  • 戒菸。

外陰表皮內瘤變的治療原則是儘量徹底清除病變、改善症狀、排除侵犯,儘可能保留外陰外觀及功能和避免復發[2],醫生將根據患者年齡、症狀表現、病理型別、惡變風險及功能需求等因素綜合考慮,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3]

藥物治療

  • 咪喹莫特:具有抗病毒和抗腫瘤活性,能增強免疫系統的抗 HPV 作用及清除異常細胞的作用,清除率高、複發率低[4],僅少數患者出現區域性瘙癢、疼痛、發熱、全身痠痛等不良反應[2]
  • 西多福韋:起抗病毒作用,促進HPV感染細胞的清除[1]

手術治療

手術的目的是將病灶完全切除、取得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可通過手術刀、電刀切除,具體術式有[3]

  • 病灶區域性擴大切除術:適用於病灶數量少、面積小的患者,切除病灶及其周圍部分組織,可使用環形電切術(LEEP 刀)。
  • 外陰面板切除:適用於年輕、需要保留器官功能的患者,切除病變部位及外陰面板。
  • 單純外陰切除術:適用於老年、惡性腫瘤轉化可能性大的患者,完全切除外陰。

其他治療方法

  • 光動力療法:使用腫瘤定位光敏劑誘導異常細胞死亡達到治療目的,治療時間短、美容效果好[2]
  • 物理治療[3][4]
    • 二氧化碳(CO2)鐳射刀:利用 CO鐳射刀切除病灶後送組織學檢查。
    • 鐳射消融術:病灶在鐳射下發生汽化、消融,無法獲取病理標本,複發率高,僅用於年輕、病灶廣泛的患者的輔助治療。
    • 冷凍治療:利用致冷物質降低病變組織溫度,使病灶細胞壞死、脫落,可用於範圍小的病變,同樣無法獲取組織樣本。
    • 超聲空化抽吸術:利用超聲波破壞病變組織,再吸取收集樣本,可用於治療侷限於外陰無毛髮區的病變。
    • 期待治療:普通型外陰表皮內瘤變的年輕患者存在自然消退的可能,可以嚴密觀察1年,若病灶無明顯消退,再進一步治療[4]

疾病發展和轉歸

  • 60 歲以上或伴有免疫抑制的年輕患者若未經正規治療,可能轉變為外陰癌。
  • 約 1.2%~11.6% 的患者未經治療可自然消退,多發生於年輕、HPV 感染相關的患者[4]
  • 經治療和病理評估後,若發現病變病灶數目多、屬分化型外陰上皮內瘤變等,則復發的可能性較大[3]
  • 大部分患者經及時、正規的治療可好轉,很少發展為侵襲性癌症[1]
  • 治療後的後遺症主要是外陰結構改變、瘢痕攣縮,影響性生活質量,見於切除範圍大的患者。

外陰表皮內瘤變尚無確切病因,但與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免疫缺陷、不適當的性行為、吸菸、基因突變、外陰面板病等因素密切相關。

外陰表皮內瘤變的常見原因有哪些[1]

  •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HPV 可誘導基因突變,使表皮細胞出現惡性轉化的趨勢。
  • 免疫缺陷:正常的免疫系統在人體內扮演“警察”的角色,發揮“掃黑除惡”的功能,能及時發現、清除惡性轉化的異常細胞;當免疫系統功能缺陷時,惡性轉化的異常細胞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清除,造成病變的發生發展。
  • 不適當的性行為:初次發生性行為的時間越早、性伴侶數量越多及無保護的性行為越多,越易發生外陰表皮內瘤變。
  • 吸菸:吸菸是多種腫瘤的危險因素,也是外陰表皮內瘤變的危險因素之一。
  • 基因突變:p53、PTEN、CDKN2A 等基因的突變是分化型外陰表皮內瘤變的主要原因[1][5]
  • 外陰面板病:如外陰硬化性苔蘚、外陰扁平苔蘚等外陰營養不良性面板病,也與該病相關[5]

哪些人容易患外陰表皮內瘤變?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6]

  •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
  • 免疫缺陷;
  • 不適當性行為;
  • 吸菸。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有宮頸、陰道、肛門等其他部位上皮內瘤變;
  • 有宮頸癌、陰道癌、肛門癌家族史或個人史;
  • 老年人。

外陰瘙癢、燒灼感及外陰結節是外陰表皮內瘤變最常見的症狀,病變最常見於會陰體、陰蒂周圍及小陰脣[4],重者可發生結節數量增多、面積增大、融合成片,結節表面可發生破潰、糜爛。

外陰表皮內瘤變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外陰表皮內瘤變的常見症狀包括:

  • 外陰不適,如瘙癢、燒灼感、疼痛,性交困難、乾燥或出血[2]
  • 外陰結節、斑點、斑塊、丘疹,呈白色、粉色、紅色或色素沉著,可單個或多個,可分散或融合成片, 嚴重者瀰漫覆蓋整個外陰[3],表面可破潰、糜爛、剝脫狀或結痂[4]
  • 陰道異常分泌物。

以上症狀可能發生於外陰的任何部位,最常見於會陰體、陰蒂周圍及小陰脣,亦可見於肛門或尿道周圍[4]。也有部分患者無症狀。

外陰表皮內瘤變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最嚴重併發症是進展為外陰癌。

未患外陰表皮內瘤變的女性應遠離菸草、避免不適當的性行為、接種 HPV 疫苗等以預防該病。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針對可變的危險因素:
    • 遠離菸草:吸菸者應戒菸,無吸菸者應避免吸二手菸。
    • 避免不適當的性行為:做好青少年性教育,避免過早性行為與性濫交;發生性行為時應使用避孕套,減少性傳播疾病的傳播。
    • 接種 HPV 疫苗:26 週歲前、無性生活的女性可接種 9 價 HPV 疫苗,超過 26 週歲的女性可接種 4 價、2 價 HPV 疫苗,能夠預防部分 HPV 感染。
  • 針對不可變的危險因素:
    • 年齡大,有宮頸癌、陰道癌、肛門癌家族史及為治療其他疾病所致免疫抑制的人群,如有外陰瘙癢、灼痛、結節等不適應及時就診。
    • 有外陰面板改變的老年人應至少每年體檢一次,及時發現病變[4]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