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基底細胞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外陰基底細胞癌?人類的面板由上而下可以分為三層,即表皮、真皮、皮下組織。基底細胞位於表皮的最下層,能夠產生新的面板細胞,起到更新表皮、修復傷口的作用。外陰基底細胞癌是一種來源於原始基底細胞或毛囊的腫瘤。發病部位多位於大陰脣。大陰脣就是女性外陰最外面的一對豎立隆起的面板褶皺。
  • 患病情況如何?外陰基底細胞癌約佔所有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 0.1%,發病罕見。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多見於絕經後婦女,也可發生於年輕的婦女,平均發病年齡為 70 歲。
  • 為什麼會得這種病?該病具體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HPV)有關。患有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絕經等是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 有哪些症狀?該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或表現外陰區域性瘙癢和燒灼感、疼痛、外陰腫塊等。多發生於大陰脣,病灶常單個出現,偶爾有多個病灶共同出現。
  • 如何進行治療?該病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並在術後進行輔助放療。治療的關鍵點和難點在於完整切除腫瘤。經過正規治療後,外陰基底細胞癌的治癒率很高,5 年生存率為 80%~95%。但部分患者可能會發生復發,複發率為 10%~20%。
  • 危害有哪些?若不接受正規治療,腫瘤引起的瘙癢、疼痛等症狀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本病 20% 的患者常伴發其他癌瘤,如外陰黑色素瘤、宮頸癌、乳腺癌等,若不及時發現或治療,不僅會增加之後的治療難度,嚴重時還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 如何進行預防?女性應定期體檢,並在體檢時進行婦科檢查等專案,1 年至少 1 次。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外陰出現腫塊;
  • 外陰區域性瘙癢或燒灼感;
  • 外陰區域性疼痛、出血。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外陰疼痛明顯,表現為刺痛;
  • 外陰大量出血以至行走困難。

建議就診科室

  • 婦產科

醫生如何診斷外陰基底細胞癌?

當醫生懷疑是外陰基底細胞癌時,將通過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測、組織病理學檢查等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彩超:通過此項檢查可測定腫塊的血流變化,有助於診斷。
  • CT 或 MRI 檢查:通過此項檢查可以判斷該病是否出現淋巴轉移、骨轉移以及發現其他轉移灶。
  • 腫瘤標誌物:對患者進行抽血化驗。通過此項內容可進行輔助診斷,並指導術後的複查。
  • 組織病理學檢查:通過此檢查可對該病進行確診,是診斷的金標準。除了對腫塊進行病理檢查外,還需要對宮頸細胞進行檢查,可以判斷腫瘤是否侵犯了其他部位。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最近長得腫塊嗎?
  • 有沒有人乳頭瘤病毒 HPV 感染?
  • 有家族史麼?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需要治療麼?
  • 治療效果好麼?能痊癒嗎?
  • 手術後有對生活有什麼影響?
  • 有遺傳性麼?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如果患者接受了手術,術後注意保持紗布等敷料乾燥。若敷料溼透,需及時更換新敷料。應注意引流液的質地、顏色及引流液的量等,如果出現紅色引流液,說明可能存在術後出血,應立即告知醫生尋求處理。
  • 化療注意事項:接受放療和(或)化療的患者,治療期間或治療後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異常,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止吐藥物,如果症狀嚴重請及時就診。患者應配合醫生治療,注意休息、調整好心態、多喝水。患者還需定期去醫院抽血化驗,如有異常及時治療。
  • 定期複查:一般每 3 個月複查 1 次,主要進行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以明確腫瘤進展情況。
  • 飲食: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排氣後再開始吃富含高蛋白和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魚、蝦、瘦肉、水果、蔬菜等。
    • 若為普通患者,可多食用牛奶、雞蛋等營養豐富的食物以補充蛋白質。要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多種維生素。
  • 運動: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需要臥床休息 3 天。手術 3 天后可下床活動,但活動要適中,不能勞累。
    • 若為非手術患者,可適當活動,以散步為主。每次活動時間及次數根據患者體力而定,但要防止勞累。
  • 其他:戒菸、限酒等。

該病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並在術後輔助放療。

藥物治療

抗病毒藥物:該藥物的治療作用是殺死人乳頭瘤病毒。常用藥物為咪喹莫特藥膏。

手術治療

區域性廣泛切除術:此種手術方式的目的是對該病的單個病灶進行廣泛切除,以清除腫瘤組織並防止術後復發。主要適用於腫瘤直徑≤2.0 cm、影響深度≤1.0 mm 的患者。

其他治療方法

物理治療:該治療的目的是通過物理治療手段消滅腫瘤。常用方法有:X 線照射(放療)、電燒術、液氮冷凍、鐳射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腫瘤引起的瘙癢、疼痛等症狀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本病 20% 的患者常伴發其他癌瘤,如外陰黑色素瘤、宮頸癌、乳腺癌等,若不及時發現或治療,不僅會增加之後的治療難度,嚴重時還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外陰基底細胞癌的治癒率很高,5 年生存率為 80%~95%。部分患者可能會發生復發,複發率為 10%~20%。

該病具體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有關。

外陰基底細胞癌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該病具體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本病 40%~60% 的患者同時患有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其中 HPV 16 型感染佔 HPV 感染的 50% 以上。

哪些人容易患外陰基底細胞癌?

  • 基因改變;
  • 過度接受紫外線照射;
  • 梅毒患者;
  • 其他慢性感染患者。
  • 患有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者;
  • 絕經後的女性,尤其是 70 歲以上的人群。

該病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或主要表現為外陰區域性瘙癢和灼燒感等症狀。

常見症狀有哪些?

  • 外陰區域性瘙癢和燒灼感:可為本病的主要症狀。具體表現為外陰感覺瘙癢,有一種火辣辣的、像是被火燒的感覺。
  • 外陰腫塊:腫塊多出現在大陰脣部位,常常僅有一個腫塊,偶爾也會有多個腫塊。腫塊的生長速度緩慢,可呈溼疹樣表現,即發癢、發紅、出現小丘疹等;也可出現皮癬樣表現,即紅斑、面板粗糙增厚、有皮屑脫落和面板顏色變深。
  • 疼痛:若腫瘤發生潰瘍、感染,可出現外陰疼痛、分泌物發臭等。
  • 晚期外陰基底細胞癌患者可出現淋巴轉移,在腹股溝區(腹部和大腿連線處)可以摸到腫塊。

外陰基底細胞癌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直接浸潤:腫瘤區域性復發,逐漸增大的腫塊沿著面板和鄰近黏膜向尿道、陰道、肛門生長,晚期可侵犯膀胱、直腸等。
  • 淋巴轉移:腫瘤細胞沿淋巴管擴散,最終可以轉移至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左鎖骨下淋巴結。
  • 遠處轉移:晚期腫瘤細胞可以隨著血液蔓延至全身,可轉移到肺、骨等。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不在或儘量少在烈日下活動,若必須在烈日下工作者應做好面板保護,避免過度接受紫外線照射。
  • 梅毒患者應積極治療梅毒。
  • 其他慢性感染患者應積極治療感染。
  • 定期體檢。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