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痛: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外陰痛?是指外陰有持續 3 個月或以上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疼痛症狀。
  • 該病發病率高嗎?目前缺乏外陰痛的詳細資料。發病率可能高達 16%,但許多不屬於外陰痛概念的疾病病症常與本病混淆。主要患病婦女年齡分佈在 20~50 歲,也存在未成年人的病例報道。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該病是多因素的疾病,可能與遺傳免疫、飲食因素、醫源性因素、中樞神經系統增敏作用、感染、心理和性心理因素、盆底肌張力過高、雌激素的影響等因素有關。
  • 該病分為哪些型別?按疼痛範圍可分為廣泛性、侷限性;按發病誘因可分為誘發性、自發性、混合性;按發病原因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
  • 該病有哪些症狀?該病常表現為燒灼痛、刺痛、接觸痛、區域性刺激。
  • 得了這個病該如何治療?主要治療方法為盆底理療;治療關鍵點為盆底理療結合認知行為療法,同時進行心理干預、配合區域性用藥短期控制症狀;治療難點為婦女不重視婦科健康,往往會導致疾病發展並頑固化,錯過最佳就醫時機。
  • 該病有哪些危害?長期的疼痛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影響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障礙。
  • 該病還需要注意什麼?該病的發生是多因素引起的,但是與性傳播和個人疏於衛生管理無關。患者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治療心態,對疾病有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同時需要改變生活狀態、緩解壓力、進行心理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長期反覆的外陰痛,尤其是久坐、性行為、使用衛生棉條誘發的、影響日常生活的情況。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該病症狀以慢性化疼痛為主,不需要緊急就醫。

建議就診科室

  • 婦科

醫生如何診斷外陰痛?

當醫生懷疑是外陰痛時,首先要排除由特定疾病引起的疼痛,這時會做婦科檢查、陰道分泌物塗片鏡檢、尿常規等檢查以排除感染等疾病。最後根據患者的病史和臨床表現進行臨床評估後確診該疾病。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婦科檢查:醫生通過視診、觸診、窺器檢查陰道情況,並收集分泌物樣本進行顯微鏡檢查。檢查目的是觀察患者外陰情況,是否有糜爛等情況,診斷是否有感染的情況。檢查前需要患者告訴醫生自己有無性經歷,是否在月經期中。
  • 子宮頸陰道塗片:專業醫護人員進行子宮頸取樣,目的是排除陰道假絲酵母菌導致的陰道炎。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無未使用避孕套的高風險性行為?
  • 性交時會不會疼痛?
  • 是否有較暴力或不愉快的性交行為發生?
  • 疼痛持續多久?
  • 首次出現疼痛時是在什麼時候?
  • 有什麼特殊原因導致疼痛發生嗎?
  • 之後的每次疼痛是否由固定的接觸引起?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否需要服藥?止痛藥能否改善部分症狀?
  • 手術/服藥復發的可能性如何?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在家日常生活及用藥注意事項:注意會陰部的衛生清潔,同時避免在患處使用肥皂、香水以及其他可能導致局部發炎的產品,不需要進行額外的外陰消毒與處理。具體措施包括:
    • 白天穿寬鬆的純棉內褲、睡覺時不穿內褲;不穿緊身褲、緊身褲襪;
    • 洗澡使用溫和成分的香皂,清洗外陰時只用清水;
    • 在性生活中使用無任何功能及新增的水基潤滑劑;
    • 性生活前後可使用冰袋緩解疼痛;
    • 緩解症狀可以使用加硫酸鎂或膠態燕麥片的溫水浴盆中進行溫水浴。
  • 術後、用藥複查:遵醫囑定期到醫院複查,主要複查血常規檢查,斑貼試驗等專案。
  • 飲食:該病正常飲食,無忌口。
  • 運動:儘量調節和自己的心情,做一些減壓的活動,例如慢跑、做瑜伽、做感興趣的事情。同時避免騎自行車這類直接壓迫外陰部的運動,因為壓力能夠加重外陰痛。一週建議至少運動 3 次,每次持續 30 分鐘。
  • 其他:可以向理療師學習如何進行家庭康復計劃:包括軀幹核心肌的拉伸、每日的放鬆訓練、學習按摩會陰區內部和外部組織等。

盆底理療是一線治療手段,認知行為治療是最常用的心理干預措施之一。藥物治療一般配合盆底理療和認知行為治療進行,但很難從根本上治療該疾病,一般僅用於短期症狀的緩解。

藥物治療

  • 外用利多卡因乳膏:是一種區域性麻醉藥,目的是短期控制疼痛症狀。
  • 外用激素乳膏:主要用於存在外陰和前庭發生萎縮性改變的女性。乳膏中含有的雌激素可以改變患者外陰萎縮的情況,減少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摩擦產生的疼痛。

手術治療

區域性外陰切除術:是最後的治療手段,僅對基礎治療無效的患者使用。目的是切除無法治癒的病變組織,防止進一步惡化。

其他治療方法:

  • 盆底理療:目前是外陰痛的一線治療手段。一般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進行,通暢與患者交談了解病情,並進行評估後確立康復計劃。一般包括拉伸髖、背、臀、腹部核心肌肉,治療目的是通過推拿放鬆盆底肌肌肉等方法,幫助患者協調盆部肌肉的控制程度,減少肌肉的過度收縮緊張,從而減少肌肉張力過高帶來的疼痛。
  • 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目的是在心理層面讓患者減少疼痛帶來的痛苦,幫助患者以積極心態應對疼痛,減少疼痛的過度敏感化。患者和其配偶在心理治療師的幫助下,學習有關疼痛的心理教育以及如何控制疼痛、疼痛和心理活動的關係。通過深入瞭解疼痛的發生機制,逐步認識疼痛,減少產生疼痛對心理的影響。
  • 鍼灸、催眠、經皮神經電刺激:目的是減輕外陰痛的症狀。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病情加重,病程長,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和性生活,對壽命基本沒有影響。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可治癒,複發率低,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壽命基本沒有影響。

外陰痛的病因是多因素性的,較常見的有念珠菌感染、醫源性因素、心理和性心理因素。

外陰痛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醫源性因素:長期使用外用藥物的刺激可能增加面板敏感性,導致面板對化學物質、物理接觸更加敏感,疼痛感覺更加強烈。
  • 外陰過敏和其他物質敏感性:如尿液中含有較高水平的草酸會加重外陰痛。
  • 盆底肌功能障礙:肌肉的基礎張力過高,導致肌肉持續性緊張,導致外陰疼痛加劇。
  • 神經系統的敏化:陰道區域神經末梢的增加,對感覺更加敏感。在日常的接觸中,產生物理接觸與化學接觸時,患者會比正常人更加容易達到疼痛的水平。
  • 雌激素水平:經期、產後加重。口服避孕藥使患病風險增加,可能與外陰黏膜激素受體表達降低、缺乏雌激素導致神經纖維密度增加有關。
  • 念珠菌感染:感染常常導致炎症,細胞會產生炎症反應,釋放炎症因子,產生疼痛感。

哪些人容易罹患外陰痛?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

  • 白種人。

有如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

  • 外陰陰道感染的人群:假絲酵母菌、念珠菌的感染可能與該病相關。
  • 正在規律進行口服避孕藥的婦女、經期中的婦女、產後婦女、絕經期的婦女。
  • 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綜合徵患者。

長期存在的各種形式的疼痛是其主要的表現。

外陰痛的症狀有哪些?

  • 廣泛性外陰疼痛:發生在整個外陰區域,由性活動期間或之後、長期對外陰區域施加壓力引起。常常表現為灼熱、刺痛,還可能伴有面板紅色斑點或斑塊出現。斑點或斑塊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積有關,不同個體有較大差異。
  • 侷限性外陰疼痛:患者陰脣附近受壓刺激後的疼痛,可由性交、衛生棉條塞入、婦科檢查、久坐、騎自行車等引起。侷限性外陰疼痛相較於廣泛性外陰疼痛,疼痛點更加具體,疼痛誘發因素更加明確。
  • 環狀外陰炎:患者可能出現與月經週期有關的間斷性疼痛。
  • 感覺異常型外陰痛:持續性、非刺激性的疼痛,可能會累及會陰周圍及大腿內側。

外陰痛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心理疾患。

主要針對外陰感染的病因預防,做好個人衛生。同時減少衣物以及活動對外陰的刺激。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針對可變的因素:

  • 每天做好衛生工作,防治感染,避免久坐,少穿緊身褲。

針對不可變的因素:

  • 暫無有效方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