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平滑肌肉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胃平滑肌肉瘤,是起源於胃平滑肌組織的惡性腫瘤,亦有極少數起源於黏膜層或血管肌層,發病率在胃非上皮性惡性腫瘤中居第 2 位,多位於胃體上部,單發或多發,腹部腫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是該病主要臨床表現。
  • 本病臨床少見,僅佔胃部惡性腫瘤的 0.25%~3.0%,多數為原發性,也可由良性的平滑肌瘤惡變而來,平均發病年齡 54 歲,一般男多於女。
  •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予以證實。
  • 根據腫瘤的發生位置,可分為胃內型(黏膜型)、胃外型(漿膜下型)、胃壁型(啞鈴形)。
  • 上腹部腫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表現為黑便)是胃平滑肌肉瘤最常見的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發熱、體重下降、惡病質等症狀。
  • 首選手術治療,一經發現,應立即手術切除。術式根據腫瘤大小、部位、有無轉移而定,胃平滑肌肉瘤對化療、放療均不敏感。
  • 腫瘤受壓或供血不足可導致消化道大出血,腫瘤遠處轉移的患者恢復效果較差。
  • 目前無有效的預防手段,早期發現、監測和干預治療是預防該病的有效措施。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不明原因出現上腹部不適、腹部包塊。
  • 不明原因出現發熱、體重減輕。
  • 不明原因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即貧血症狀。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消化道大出血,可有嘔血、便血。

建議就診科室

  • 腫瘤科
  • 普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胃平滑肌肉瘤?

當醫生懷疑是胃平滑肌肉瘤時,將通常進行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相關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消化道鋇餐:通過此項檢查,可觀察胃壁、胃黏膜受侵犯情況,腫瘤的位置、大小、周圍器官的受壓情況,還可瞭解胃有無蠕動功能障礙。
  • CT、磁共振:通過此項檢查,可確定病變的部位、範圍及和周圍臟器的位置關係,還可瞭解腫瘤內部結構有無囊變、壞死及其他密度改變,腹腔內有無增大淋巴結改變。
  • B 超:通過此項檢查,可清晰顯示腫瘤的部位、大小、生長方式及其內部回聲結構。
  • 超聲內鏡:通過此項檢查,可發現早期病變,瞭解腫瘤的大小和深度。
  • 纖維胃鏡:通過此項檢查,可直接觀察到病變的部位、形態和病變的範圍,並直接取材活檢,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 選擇性血管造影:可瞭解腫瘤的血供情況,造影劑滲漏提示有出血。
  • 血液學檢查: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提示貧血存在。
  • 糞便潛血試驗:通過此項檢查,可瞭解消化道出血情況,消化道少量出血可有糞便潛血試驗陽性或黑便。
  • 組織病理學檢查:通過此項檢查,可最終確診,是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出現症狀多久了?
  • 具體有哪些症狀?
  • 最近症狀有什麼變化?減輕了還是加重了?
  • 曾接受何種治療?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病情嚴重嗎?
  • 需要治療嗎?
  • 如何治療?
  • 治療效果如何?
  • 會復發嗎?
  • 有後遺症和併發症嗎?
  • 治療費用如何?保險報銷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術後注意觀察腹部體徵的變化,切口敷料有無滲出,引流管是否通暢等。術後大便潛血陽性多為遲發性,若有潛血陽性,則再次插胃鏡,進行鏡下止血,囑患者臥床休息,若出血量多,患者應儘快接受外科手術治療。
  • 飲食:術後禁食、補液、抗感染、臥床休息,如無異常可進流質(如米湯、雞蛋湯、果汁等)或半流質(如瘦肉粥、雞蛋羹、餛飩等)1 天,無渣飲食 3 天,1 周內忌粗糙飲食。
  • 定期複查:術後第 1 年每半年複查 1 次,以後每年 1 次,定期去醫院複查到 3-4 年。主要複查生化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等專案。
  • 運動:
    • 手術患者,應在術後通常需要臥床休息約 1~3 天,隨後可以下床在小範圍內走動,並根據身體恢復情況逐漸增加運動強度,但在短期內注意不要大幅度蹲下、跳躍,更應避免劇烈運動。
    • 非手術患者,可進行適當體育鍛煉,以慢走、慢跑為宜,每天運動 30 小時,每週運動 3 次。
  • 其他:保持衛生習慣、戒菸、限酒等。

首選手術治療,一經發現,應立即行手術切除,術式根據腫瘤大小、部位、有無轉移而定,胃平滑肌肉瘤對化療、放療均不敏感。

藥物治療

本病無相關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

  • 楔形胃切除:適用於腫塊小於 5 釐米或良性肌瘤惡變可疑者,手術的目的是切除胃部腫塊,縫合切緣,不改變消化道解剖生理結構。
  • 胃大部切除術:適用於腫塊大於 5 釐米、小於 10 釐米,或靠近賁門或幽門的患者,手術的目的是切除腫塊,儘可能多的保留正常胃的結構。
  • 全胃切除術:適用於腫塊侵犯大部分胃的患者,切除全胃及網膜,手術的目的是切除腫塊,防止發生胃外侵犯。
  • 整塊切除:適用於胃外有侵犯的患者,手術的目的是切除胃壁和胃外所有肉眼可見、周圍一定範圍內組織,重建消化道。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可發展為消化道大出血、幽門梗阻,患者生活質量大大降低,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
  • 胃平滑肌肉瘤的手術治療效果較好,術後 5 年生存率 50% 左右。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予以證實。

胃平滑肌肉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

哪些人容易患胃平滑肌肉瘤?

目前暫未查見權威證據明確本病有關的易患人群,尚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上腹部腫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表現為黑便)等症狀是胃平滑肌肉瘤最常見的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發熱、體重下降、惡病質等症狀。

胃平滑肌肉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胃平滑肌肉瘤的常見症狀包括:

  • 上腹部不適:50% 以上的患者發生腹痛,多為隱痛、鈍痛、燒灼痛及腹部不適感。腹痛系由瘤體膨大、牽拉、壓迫鄰近組織所致。
  • 腹部包塊:半數以上患者查體或自行捫及中上腹包塊,可有壓痛,即如果用拳頭頂住上腹部位,會感到疼痛。
  • 上消化道出血:常為間斷性、持續性小量出血,因腫瘤受壓或供血不足,使中央部位梗死、壞死及瘤體表面潰瘍所致,多數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為首發症狀就診,表現為柏油樣便。
  • 發熱、體重減輕。

胃平滑肌肉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消化道大出血:由腫瘤受壓或供血不足,使中央部位梗死、壞死及瘤體表面潰瘍導致出血,可有嘔血、便血。
  • 腫瘤遠處轉移:腫瘤遠處轉移的患者恢復較差。

本病暫無權威證據支援的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措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