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K缺乏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維生素 K 缺乏症又稱獲得性凝血酶原減低症,是指由於維生素 K 缺乏導致維生素 K 依賴凝血因子活性低下,並能被維生素 K 所糾正的出血。存在引起維生素 K 缺乏的基礎疾病、出血傾向、維生素 K 依賴性凝血因子缺乏或減少為其特徵。

  • 由於食物特別是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 K,且腸道細菌又可以纖維素為主要原料合成內源性維生素 K,並通過腸壁吸收進入人體,因此,正常成人很少發生維生素 K 缺乏的情況。維生素 K 缺乏主要見於新生兒、脂質吸收不良、長期接受抗菌藥物治療,和肝臟疾病、口服維生素 K 拮抗劑治療等患者。
  • 維生素 K 缺乏的主要臨床症狀包括出血,某些嚴重的病例會出現致命的貧血[1]
  • 如果存在出血,如黏膜出血、嘔血、黑便、血尿等情況時,應及早就醫。
  • 根據維生素 K 缺乏的原因,治療相關基礎疾病,出血較輕者可給予維生素 K1 分次口服,出血嚴重或有膽道疾病者,維生素 K1 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本病如出血嚴重,維生素 K 難以快速止血,可用冷沉澱物靜脈滴注,亦可輸注新鮮冷凍血漿。
  • 日常生活中可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 K 的食物的攝入,如新鮮蔬菜(菠菜、西蘭花、捲心菜)。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出現面板紫癜、淤斑、鼻出血、牙齦出血、嘔血、黑糞、血尿、月經過多等,新生兒出現臍帶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情況時應及時就診。

就診科室

  • 血液科
  • 營養科
  • 嚴重出血患者可於急診科就診

醫生如何診斷維生素 K 缺乏症?

  • 存在引起維生素 K 缺乏的基礎疾病;
  • 面板、黏膜及內臟輕、中度出血;
  • PT(凝血酶原時間)、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延長,凝血因子FX、FⅨ、FⅦ 及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低;
  • 維生素 K 治療有效。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飲食情況?
  • 是否有膽道疾病?
  • 是否有腸瘻、廣泛小腸切除、慢性腹瀉等吸收不良的疾病?
  • 是否有肝臟疾病?
  • 是否長期口服抗菌藥物?
  • 是否口服維生素 K 拮抗劑?
  • 症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症狀持續加重還是維持穩定?
  • 是否自行用過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導致維生素 K 缺乏?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 規律進食,維生素 K 為脂溶性,適量攝取脂質,多食用富含維生素 K 的食物,如新鮮蔬菜(菠菜、西蘭花、捲心菜)。
  • 服用維生素 K 拮抗劑的病人有特殊的飲食要求,具體請諮詢醫生。
  • 不適合劇烈運動,活動要緩慢、輕柔,防止磕碰、摔跤,以防出血。
  • 有症狀後,應及時就醫。

治療原則:治療相關基礎疾病、補充維生素 K,出血嚴重,可補充凝血因子。

治療相關基礎疾病、補充維生素 K、補充凝血因子

針對相關基礎疾病進行治療。

  • 飲食治療:多食用富含維生素 K 的食物,如新鮮蔬菜(菠菜、西蘭花、捲心菜)。
  • 補充維生素 K
    • 出血較輕者:維生素 K1 分次口服,持續半個月以上;
    • 出血嚴重或有膽道疾病者:維生素 K1 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
  • 凝血因子補充:本病如出血嚴重,維生素 K 難以快速止血,可用冷沉澱物靜脈滴注,亦可輸注新鮮冷凍血漿。
  • 用藥注意事項:維生素 K 對於存在肝功能損傷的患者,療效不明顯,盲目加量可加重肝損害;對肝素引起的出血傾向無效。維生素 K 通過靜脈輸注給藥時,應採用較慢的輸注速度(即不超過 1 mg/min),以降低發生全身性過敏反應的風險[2];當接受香豆素樣抗凝劑治療的患者發生維生素 K 缺乏時,應將維生素 K 的補充劑量降至最低,以防止進一步抗凝治療無效。
  • 不良反應:維生素 K1 注射液偶見過敏反應,靜注過快,超過 5 mg/分,可引起面部潮紅、出汗、支氣管痙攣、低血壓等;新生兒使用維生素 K 過量,可能出現高膽紅素血癥,黃疸和溶血性貧血。

維生素 K 缺乏症發展及轉歸

維生素 K 缺乏症治療不及時或用藥不合理,會使出血情況得不到有效控制,嚴重者可致顱內出血等。但經治療相關基礎疾病、正確規範藥物治療後,可痊癒。

維生素 K 缺乏症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主因脂質吸收不良、肝臟疾病、長期接受抗菌藥物治療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以及新生兒維生素 K 儲存數量有限和自身腸道細菌叢尚未建立有關。

  • 攝入不足
    • 長期進食過少或不能進食。
    • 長期低脂飲食,維生素 K 為脂溶性,其吸收有賴於適量脂質。
  • 吸收不良或自身合成不足
    • 膽道疾病,如阻塞性黃疸、膽道術後引流或瘻管形成等,因膽鹽缺乏導致維生素 K 吸收不良。
    • 腸瘻、廣泛小腸切除、慢性腹瀉等所致的吸收不良綜合徵。
    • 長期使用(口服)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內源性合成減少。
  • 維生素 K 利用障礙:重症肝炎、失代償性肝硬化及晚期肝癌等,由於肝功能受損,加之維生素 K 的攝取、吸收、代謝及利用障礙,肝不能合成正常量的維生素 K 依賴性凝血因子。
  • 口服維生素 K 拮抗劑:如香豆素類等。它們有維生素 K 類似的結構卻無其功能,通過競爭性抑制,干擾維生素 K 依賴性凝血因子的合成。
  • 新生兒:出生後 2~7 天的新生兒,可因體內維生素 K 貯存消耗、攝入不足及內生障礙等,致維生素 K 缺乏而引起出血。

哪些人容易患維生素缺乏症?

  • 長期進食過少或不能進食,長期低脂飲食。
  • 膽道、胰腺疾病。
  • 腸瘻、廣泛小腸切除、慢性腹瀉等所致的吸收不良綜合徵。
  • 長期使用(口服)抗生素。
  • 肝臟疾病。
  • 口服維生素 K 拮抗劑。
  • 新生兒。

維生素 K 缺乏症有哪些症狀?

維生素 K 缺乏的臨床症狀包括瘀血、黏膜出血、黑便、血尿,或凝血功能障礙的其他任何臨床表現。

  • 面板、黏膜出血,如面板紫癜、淤斑、鼻出血、牙齦出血等。
  • 內臟出血,如嘔血、黑糞、血尿及月經過多等,嚴重者可致顱內出血。
  • 外傷或手術後傷口出血。
  • 新生兒出血症多見於出生後 2~3 天,常表現為臍帶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本病出血一般較輕,罕有肌肉、關節及其他深部組織出血的發生。
  • 服用維生素 K 拮抗劑的患者,需定期至醫院複查凝血功能並調整藥物劑量。
  • 建議所有新生兒都應在出生時接受維生素 K,劑量為 0.5~1 mg,肌內注射[3]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