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發涼: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下肢發涼(Coldness of the Lower Limbs)通常表現為腿腳發涼、麻木,並伴有疼痛、疲勞、間歇性跛行等症狀。如果在保暖效果較好、氣溫不太低的情況下感到手腳發涼、麻木,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應及時就醫諮詢。需要根據不同的表現確定病因,根據發病原因進行鍼對性治療。

  • 引起下肢發涼的主要原因有動脈硬化、動脈痙攣、動脈栓塞、炎症、內分泌功能異常,以及其他疾病(如神經官能症、癔病、末梢迴圈障礙、腰椎間盤突出等)。
  • 該症狀的主要表現為下肢感到寒冷,大多還伴有麻木的感覺。根據不同的發病原因,具體表現也會不同。
  • 如果出現下肢發涼、麻木,並伴有強烈腹痛、血便、面板青紫等;或者足趾劇烈疼痛、面色蒼白、大量出汗;或其他嚴重危及生命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醫生通過詢問患者病史,根據患者臨床表現,並結合血常規、彩超、動脈造影等一系列檢查來診斷下肢發涼的病因,並針對引起下肢發涼的病因進行對症治療。
  • 若下肢發涼並非由嚴重疾病導致,患者通常無需治療。若是其他疾病引起的下肢發涼,應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 下肢發涼者應注意保暖,適當鍛鍊,禁忌高鹽、高糖飲食。

何時就醫?

由於下肢距心臟最遠,以致區域性血流相對緩慢,造成下肢發涼,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有時下肢發涼可能提示某些嚴重的疾病。例如急性肢體動脈栓塞、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

如果下肢發涼並伴有下列症狀,請立即就醫:

  • 夜間突然疼痛加劇
  • 劇烈足趾疼痛
  • 面色蒼白
  • 大汗淋漓
  • 劇烈腹痛
  • 血便
  • 面板呈青紫色
  • 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就診科室

  • 內分泌科
  • 風溼免疫科
  • 血管外科
  • 骨科

就醫前準備

事先準備好回答下列問題,有助醫生快速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疾病。

  • 曾服用過什麼藥物?藥物治療效果如何?(不妨列個清單,回憶一下藥物名稱以及用藥後的反應。)
  • 既往有哪些基礎疾病?
  • 有直系親屬患有此病嗎?
  • 平時抽菸嗎?
  • 平時體檢有“三高”嗎?
  • 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症狀?
  • 初開始出現症狀到現在有多久了?
  • 症狀是持續存在的還是間斷出現的?
  • 出現症狀休息後有緩解嗎?
  • 疾病發作時,你的手指或腳趾會變色,感到麻木或疼痛嗎?
  • 做什麼工作?工作環境怎麼樣?是否有久坐久站,經常彎腰負重?
  • 有沒有下肢感覺麻木,使不上力這些情況?

常用檢查

醫生通常採取以下方法來診斷下肢發涼的原因。

  • 病史:患者需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症狀以及使用的處方和非處方藥物等資訊。
  • 體格檢查:醫生通過觀察患者的面板顏色是否有異常,測試面板溫度是否正常,對病變區進行按壓是否感到疼痛等,初步判斷病情。
  •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檢查有助於炎症性疾病排查,通過白細胞或血小板數量是否增高得到初步判斷。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是判斷是否病變的重要指標,如果紅細胞沉降過快,可判斷疾病處於發病期。
  • 影像學檢查:X線片、彩色多普勒超聲和動脈造影時最常做的影像學檢查。X線片可以將動脈處的鈣化斑呈現出來,有助於動脈閉塞性疾病的診斷。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血管性病變有幫助。動脈造影有助於醫生了解動脈阻塞部位、阻塞範圍和阻塞程度。視病情不同,還可選擇或增加CT、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對血管病變的診斷有重要幫助。

醫生還可能進行下列檢查以判斷導致該症狀/疾病的原因:

  • 行走試驗:讓患者根據醫生要求的速度在規定時間內原地踏步,到出現跛行症狀停止。醫生根據肌肉痠痛、疲勞及不適感出現的部位及時間,初步判斷病變部位以及是否嚴重。
  • 患肢抬高及下垂試驗:通過抬高患肢,動脈供血減少,疼痛症狀加重;反之下垂後症狀可緩解,可提示動脈病變,是最常見的檢查方式。
  • 毛細血管充盈時間:用力按壓甲床或指掌側的軟組織,觀察顏色是否立即恢復,如果顏色恢復時間大於2秒,可能缺血;如果顏色恢復時間顯著延長,為患肢。
  • 激發試驗:此方法適用於雷諾綜合徵得排查。包括冷水試驗(將患者手指或腳趾放在冷水或冷空氣中)、握拳試驗(兩手握拳1分鐘,在彎曲狀態下放開)等,誘發患者手足發涼、蒼白、發紫、潮紅等雷諾綜合症的典型症狀。

治療原則/方法

醫生會針對引起下肢發涼的原發病進行治療。若下肢發涼並非由嚴重疾病導致,患者通常無需治療。

  • 閉塞性動脈硬化:針對閉塞性動脈硬化的致病因素進行早期預防;對於已經確診的患者應延緩疾病的發展;對重症患者治療目標是儘可能保全肢體。
  •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著重於防止病變進展,改善和增進下肢血液迴圈。
  • 雷諾綜合徵:輕度發作,一般不予治療,注意保暖即可;對於繼發性雷諾綜合徵可使用藥物治療;病情嚴重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 多發性大動脈炎:早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嚴重時需要手術治療。
  • 腰椎間盤突出:大多數患者可以經過藥物、理療、推拿、休息等非手術治療緩解症狀,如果無效,則需進行手術治療。

常見原因

引起該症狀的常見疾病如下:

  • 閉塞性動脈硬化
  •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 甲狀腺功能減退
  • 雷諾綜合徵
  • 多發性大動脈炎
  • 腰椎間盤突出
  • 下肢動脈栓塞
  • 神經系統疾病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下肢發涼症狀:

  • 長期吸菸
  • 高糖高鹽高脂肪飲食者
  • 長期缺乏運動者
  • 久坐、坐姿不正者
  • 居住在寒冷氣候環境中的人群
  • 血液凝固性高的患者
  • 雌激素水平升高患者
  • 動脈粥樣硬化患者
  • 細菌、病毒感染患者
  • 高血壓患者
  • 動脈損傷或者及逆行血管侵入性檢查與治療的患者
  • 自身免疫病或結締組織疾病患者
  • 長期伴有巨大的精神壓力或過度疲勞
  • 藥物因素:用於治療高血壓的β受體阻滯劑,含有麥角胺的治療偏頭痛的藥物,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藥物,某些化療藥物,導致血管收縮的藥物等。

臨床表現

下肢發涼的臨床表現,往往由於病因不同而各有其特點。

  • 閉塞性動脈硬化:主要表現為患側下肢的症狀及體徵,出現患肢怕冷、行走易疲勞、間歇性跛行(時而出現的走路一瘸一拐)、靜息痛(資訊狀態下出現的疼痛)、潰瘍和壞疽(組織嚴重壞死導致的疾病)。隨病情進展,下肢血液灌注無法滿足機體需要時,可導致肢體壞死,最終需要截肢,嚴重危害患者生活質量。
  •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在寒冷季節發病。初始症狀是手腳疼痛,逐漸擴充套件到四肢,特別是下肢。繼續惡化可發生末端肢體缺血、肌肉萎縮、組織壞死,需要截肢。
  • 甲狀腺功能減退:隨時間緩慢出現,起初可能不容易發現。常見症狀有面板溫度低、怕冷、行動遲緩、感覺疲勞、呆滯或虛弱、甲狀腺增大、肌肉疼痛和痙攣等。
  • 雷諾綜合徵:常見症狀為手指或腳趾冰冷,在寒冷、壓力或情緒激動的刺激下,手指(腳趾)的面板會蒼白、發紫然後變為潮紅,體溫升高或壓力減輕時會感到麻木、刺痛或腫脹。
  • 多發性大動脈炎:表現為下肢發涼、麻木、痠軟、疼痛以及間歇性跛行。此病不多見,女性居多。
  • 腰椎間盤突出:下肢發涼,腳趾末端溫度最低。典型症狀是放射痛。放射痛是指疼痛從腰部向臀、腿和腳傳遞,感覺就像“串電”。部分患者還有麻木、尿失禁等症狀。
  • 下肢動脈栓塞:典型的下肢動脈栓塞表現為下肢疼痛、面板蒼白、脈搏消失、肢體麻木、運動障礙以及面板溫度下降。
  • 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衰弱主要症狀包括乏力或疲勞感,也可能出現下肢發涼、胸痛、心跳加快等症狀。
  • 注意手腳保暖,在寒冷的天氣中,儘量呆在溫暖的室內。可將手腳泡在溫水裡。
  • 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變,以免影響血液迴圈。
  • 每天測體溫,對於發熱的患者,必要時進行物理降溫。
  • 每天測血壓,比較患肢與健肢血壓差異及脈搏搏動情況。
  • 如出現頭痛、眩暈或暈厥等腦缺血癥狀,應讓患者平躺,並立即通知醫生。
  • 下肢若出現傷口、切口和擦傷,應進行及時治療處理。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