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感染: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腺病毒屬於腺病毒科哺乳動物腺病毒屬。人類腺病毒分為 A~G 共 7 組,42 個血清型,多數可以引起人類呼吸道、胃腸道、泌尿道及眼部感染等。其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腺病毒肺炎約佔病毒性肺炎的 20%~30%,由於缺乏腺病毒特異性抗體,80% 的腺病毒肺炎發生於 6 個月至 2 歲的嬰幼兒。

  • 冬春季節容易出現腺病毒感染的暴發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多見於兒童。腺病毒感染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最主要的傳染源。
  • 該病通過呼吸道飛沫近距離傳播,在相對密閉、空氣不流通的場所易傳染。
  • 腺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狀包括呼吸道感染症狀、消化系統感染症狀以及流行性角膜結膜炎症狀,亦可引起嚴重併發症。
  • 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臨床上主要採取抗病毒治療、對症支援治療,防止繼發感染。
  • 腺病毒感染大多數為輕症感染,一般可自行好轉,只有少數發展成重症病例。
  • 瞭解防控知識,正確認識疾病,提高防範意識;儘量避免到人群聚集性場所;注意個人衛生,防寒保暖,提高免疫力。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發病前 8 天內與腺病毒感染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並出現發熱、乾咳等臨床表現。
  • 發病前 8 天內曾到過腺病毒感染流行區域,並出現發熱、乾咳等臨床表現。

建議就診科室

  • 感染科
  • 呼吸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腺病毒感染?

臨床醫生主要通過患者的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來進行確診。

  • ①發病前 8 天內與腺病毒感染病例密切接觸;②發熱伴咽乾或咽痛,乾咳;③雙側或單側頸部淋巴結腫大,綠豆或黃豆大小;④咽部充血,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扁桃體表面覆有點、片狀灰白色分泌物;⑤雙肺聽診基本無干溼囉音,與影像學表現不一致;⑥外周血白細胞正常、升高或降低,分類淋巴細胞比例降低,單核細胞比例升高;⑦胸部影像學表現為結節狀、斑片狀、小片或大片狀實變影,部分出現胸腔積液。符合以上①②③④⑥條者,臨床診斷為腺病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部符合者診斷腺病毒肺炎。

確診具體相關檢查:

  • 咽拭子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檢測腺病毒特異性核酸陽性。
  • 血清腺病毒特異性 IgM 抗體陽性。
  • 急性期與恢復期雙份血清標本腺病毒特異性 IgG 抗體 4 倍以上升高。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無接觸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或已確診腺病毒感染的病人?是否為群集性發病?
  • 起病時間有多久?是否有發熱?發熱的特點?
  • 伴有哪些其他症狀,如咽痛、流涕、全身痠痛、咳嗽咳痰、結膜充血等?
  • 有無使用藥物治療?治療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腺病毒是什麼病毒?是屬於禽流感嗎?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瞭解防控知識,正確認識疾病,提高防範意識。
  • 儘量避免到人群聚集性場所,避免接觸流感症狀的患者。
  • 注意日常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 注意防寒保暖,提高免疫力。
  • 一旦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異常症狀,應及時就診。

目前尚無明確針對腺病毒的特效治療。臨床上應以對症支援、提高機體免疫力和針對併發症的治療為主。

藥物治療

  • 抗病毒治療:目前尚無循證醫學證據的有效抗病毒藥物。可考慮使用以下藥物,早期應用可能有縮短病程、減輕症狀的作用。
    • 利巴韋林靜脈滴注,每次 0.4~0.6 克,每 12 小時 1 次。
    • 干擾素噴鼻劑噴鼻腔,每天 4 次。個別患者使用利巴韋林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敏感體質者可致輕度溶血性貧血。
  • 糖皮質激素治療:具體劑量可根據病情及個體差異調整。應同時給予制酸劑和胃黏膜保護劑,並注意骨缺血性改變和繼發感染,如細菌和(或)真菌感染,結核患者須警惕原已穩定病灶的復發和擴散。
  • 免疫調節治療:胸腺肽、丙種球蛋白等非特異性免疫增強劑可酌情使用。
  • 抗菌藥物的使用:合併細菌感染者,根據病原可使用阿奇黴素或三代頭孢菌素等抗菌藥物。
  • 中醫中藥治療:早期可使用蓮花清瘟膠囊、銀黃類製劑等口服中藥製劑,也可使用痰熱清、熱毒寧、清開靈等靜脈用製劑。

其他治療

  • 對症支援治療:鼓勵患者進食易消化食物。當病情惡化不能正常進食時,應及時給予臨床營養支援,採用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相結合的方法,適當增加脂肪比例以減輕肺的負荷。中/長鏈混合脂肪乳劑對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響小。蛋白質攝入量為每天 10~15 克。注意補充水溶性和脂溶性維生素。儘量保持血漿白蛋白在正常水平。酌情使用丙種球蛋白、胸腺素等免疫增強劑。
  • 呼吸支援治療對危重症患者密切監測動脈血氣,腺病毒肺炎患者通氣功能一般尚可,換氣功能明顯障礙。若動脈血氧分壓(PaO2)和血氧飽和度(SpO2)下降,應及時處理。

疾病發展和轉歸

腺病毒感染絕大多數為輕症感染,一般可自行好轉,只有少數發展成重症病例。

腺病毒感染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自身免疫力低下。
  • 接觸腺病毒感染人群的呼吸道飛沫。

哪些人容易患腺病毒感染?

  • 新生兒。
  • 嬰幼兒。
  • 老年人。
  • 獲得性免疫力低下人群。

腺病毒感染主要症狀包括呼吸道感染症狀:如發熱、咳嗽、流涕、咽痛;消化系統感染症狀:腹痛、腹瀉、解水樣便;流行性角膜結膜炎症狀:有結膜充血,可有異物感、燒灼感、怕光、流淚及輕度視力障礙。

腺病毒感染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腺病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腺病毒感染的主要表現形式。

  • 多數以急性發熱起病,輕者微熱(體溫小於 37.5℃),高者可達 41℃。
  • 同時伴咳嗽、咳痰(主要為白痰,少數為黃痰)。
  • 不同程度咽部不適、咽痛,乏力、噁心、食慾減退。
  • 少數患者有頭痛、頭暈症狀。
  • 個別患者出現腹瀉。
  • 大部分患者可見咽部充血,咽後壁淋巴泡增生。
  •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扁桃體腫大,表面可見點片狀灰白色分泌物。
  • 患者雙側頸部淋巴結呈綠豆至黃豆大小。
  • 病程 1~14 天(平均 5~7 天),呈自限性。

腺病毒肺炎 20%~40% 的患者發展為腺病毒肺炎:

  • 多數患者持續高熱,且在 38.5℃ 以上。
  • 咳嗽加重,咽部症狀明顯。
  • 同時可伴呼吸急促、胸悶,胸部 X 線片或 CT 檢查發現肺部病變。
  • 肺部聽診基本無干溼囉音。
  • 少數患者有中等程度發熱、咳嗽,無明顯胸悶、煎氣等症狀,但影像學檢查肺部有病變。
  • 另有極少部分患者無發熱,僅有咳嗽、咽痛、咽部充血、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而影像學檢查發現肺部病變。

成人臨床表現:

  •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潛伏期較長,一般為 3~24 天,而且早期病症並不明顯,多累及雙眼,眼刺激症狀和分泌物增多,可持續 1~4 周;而角膜損傷可持續數月,少見失明。
  • 呼吸道感染:一般有發熱、咳嗽、咽痛、流涕、肺部囉音。
  • 病毒性腹瀉:解稀水樣便,可伴有腹痛、發熱,造成機體水電解質紊亂,脫水。

兒童臨床表現:

  • 呼吸道感染:嬰兒腺病毒感染最常見的症狀為鼻炎。支氣管炎和肺炎在這個年齡組中可能會發生。而且部分患兒可能會發生百日咳綜合徵。
  • 咽結膜炎:發病急,發熱 38℃ 以上,出現咽炎、鼻炎、眼結膜炎及頸淋巴結炎。球結膜及瞼結膜可見顆粒狀突起、紅腫,常為單側,雙側者常為一側較重。症狀延續 1~2 周,無後遺症。
  • 出血性膀胱炎:大多由腺病毒 11、21 型引起,男孩多見,無明顯季節性。可有血尿、尿頻、尿急及排尿困難、肉眼血尿,約 3~7 天,鏡下血尿可持續 2 周左右。
  • 其他:心包炎、慢性間質性纖維化、嬰兒腹瀉、風疹樣疾病及先天性畸形等[3]

腺病毒感染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絕大多數為輕症病例,一般 7~10 天可自行好轉;只有少數發展為重症病例。

  • 少數發展為重症肺炎的患者,除肺炎症狀以外,還出現持續高熱、呼吸困難、胸悶、心率增加等。
  • 危重患者出現休克、呼吸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 在免疫穩定的人群中很少導致死亡,但在新生兒、嬰幼兒和免疫低下人群中可導致嚴重腺病毒肺炎或致死性腺病毒感染。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患者:由於腺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與患者說話距離應在 1.8 米以上,儘量避免觸控患者接觸過的物體。如衣物、門把手、錢幣和扶手等。
  • 少摸臉:儘量少用手摸臉,防止病毒通過眼、鼻、口侵入體內。
  • 勤洗手:經常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噴嚏後、觸碰過患者的汙染物後。
  • 戴口罩:作為一種以呼吸道傳播為主的傳染病,戴好口罩是非常關鍵的防護措施。
  • 多通風:房間至少每日早、中、晚各通風 1 次,每次至少 30 分鐘,讓空氣流通減少病毒傳播機會。
  • 強體魄:按時作息,補充營養,合理膳食,提高自身免疫力。
  • 預防藥:口服板藍根沖劑、連花清瘟膠囊等藥物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 勤消毒:定期對室內進行消毒處理。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