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食管狹窄: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先天性食管狹窄是指,新生兒出生時就帶有食管結構異常,內徑較正常新生兒狹窄,而不是後天原因導致原本內徑正常的食管變得狹窄,因而與繼發性(後天原因)食管狹窄不同,應該把二者區別開。
  • 據統計,發病率約為每 25000 到 50000 個新生兒中有一例,屬於十分罕見的疾病。患者大多數在嬰幼兒時期發病,新增輔食後較為多見,也就是出生 6 個月左右,食用母乳、配方奶以外的食物後出現症狀而就診。發病的情況有地區分佈差異,日本等國家報道的確診患兒數量較多,但不具有性別差異。17% 到 33% 的患兒會有其他畸形,如氣管畸形、食管閉鎖、心臟畸形、胃腸道畸形等等。先天性食管狹窄的型別發病率不一,纖維肌層增厚型最常見,發病率為 53.8%,氣管殘餘型為 30.0%,膜狀蹼型較罕見,發病率為 16.2%。
  • 主要病因是胚胎髮育時,即母親妊娠的 4~8 周左右,食管先天的發育不正常,具體、直接的危險因素不明。
  • 先天性食管狹窄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各種型別發病率不同。據統計,有 53.8% 的患兒是纖維肌層增厚型、30.0% 的患兒屬於食管壁有多餘的氣管組織殘餘型、16.2% 的患兒是膜狀蹼型。
  • 主要症狀是食物反流嘔吐、進食後咳嗽、嗆到和喘息。
  • 手術治療是首選治療方法。非手術的擴張療法可能會復發,具體的治療方式的選擇是因人而異的。
  • 該病會導致進食障礙,發育遲緩;嚴重的情況,呼吸困難可能導致窒息。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多次進食後立即嘔吐,吃固體、半固體食物後情況加重;
  • 咳嗆;
  • 喘息。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呼吸困難;
  • 缺氧發紺,面板黏膜、口脣甲床等部位變得青紫。

建議就診科室

  • 普外科
  • 心胸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先天性食管狹窄?

當醫生懷疑是先天性食管狹窄時,通常將進行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食管鏡檢查、食管測壓檢查等,結合病史以及臨床症狀進行診斷。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這是幫助醫生檢查食管結構的影像學手段。鋇餐是指米糊狀的硫酸鋇,這是一種顯影劑,當患者吞下去後,在 X 射線的照射下,可以看見硫酸鋇經過的部位的結構。
  • 食管鏡檢查:幫助醫生直接觀察食管內部結構變化,輔助診斷。食管位置較深,本來就是位於消化道的狹窄部分,藉助食管鏡,放大細節,觀察病變,幫助醫生判斷病情。食管鏡經口部進入,嬰幼兒可能會有不適、反抗、牴觸等表現,需要家長與醫護人員積極溝通、配合良好,減輕不適。
  • 食管測壓檢查:幫助醫生判斷食物反流、咳嗽、嗆到等食管動力障礙性症狀的病因。測量壓力的導管經過食管的時候,儀器上讀出壓力。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您的孩子出現食管反流的症狀有多久了?
  • 您的孩子出現咳嗆多久了?
  • 您的孩子進食是否正常?有沒有哭鬧、拒絕吃東西的症狀?
  • 您的孩子還有什麼別的症狀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症狀?
  • 我的孩子患的疾病會遺傳嗎?如果我們再生一個孩子,他(她)的患病概率是多少?可以避免患病嗎?
  • 這些症狀在手術後會好轉嗎?
  • 孩子以後吃東西會受影響嗎?
  • 孩子以後吃東西要注意什麼嗎?有沒有什麼不能吃的東西?

恢復階段,飲食由流質食物到半流食過渡不宜過快,不宜過硬,避免油膩,刺激黏膜。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手術患者:術後根據需要,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來預防感染,持續時間在 3 天到 7 天不等。須再次檢查血常規、肝臟功能以及腎功能等。要按醫師囑咐,禁食、禁水 5 天至 1 周,檢查手術傷口恢復後才可以逐步恢復飲食。由流質食物到半流質食物,過渡不宜過快,不宜過硬,避免油膩,刺激黏膜。在醫師判斷恢復良好,飲食正常,無進食後嘔吐的現象,並且,排尿、排便、排氣(俗稱放屁)正常,傷口恢復良好,無區域性紅腫、發熱、疼痛,才可出院。如有上述任何一項不符合,患兒異常哭鬧、煩躁,需要及時通知醫生。
  • 所有患者:日常飲食均衡,注意避免缺乏鋅元素多吃富含鋅元素的食物,如肉類、豆類、芝麻、花生、核桃、小米等粗糧。鋅,是體內許多酶保持活力必須具備的金屬元素,嬰幼兒、青少年時期由於生長迅速對鋅的需求大。同時,缺鋅不利於傷口恢復,會延緩傷口癒合。成年男性每日需要攝入 15 毫克的鋅,女性每天需要 11.5 毫克;兒童需要的鋅比成人少,1 歲到 3 歲兒童每日需要 4 毫克左右,4 到 7 歲每日需要 5.5 毫克左右。但是缺鋅危害更嚴重,身體瘦弱,容易生病。

外科手術治療修復是首選。非手術的擴張療法對一些患者效果較好,但是有復發的風險,具體療法應該根據病情具體判斷。

藥物治療

  • 抗生素:如第一代第二代頭孢菌素、頭孢曲松等,作用是預防手術感染。
  • 類固醇藥物:如糖皮質激素,作用是輔助狹窄的食管擴張。

手術治療

  • 食管部分切除術:作用是切掉狹窄的部分,只保留內徑正常的食管。
  • 食管膜狀蹼切除術:作用是去除食管內多餘的黏膜,擴大食管的內徑。
  • 食管替代術:如胃管代替食管術、結腸代替食管術和空腸代替食管術,即用消化道的其他部位,移植給自身,替代食管發揮功能。
  • 食管支架植入:在食管中放入支架,起到持續擴張食管的作用。支架的材料有多種,各有利弊,如金屬類支架、塑料類支架、生物材料類支架。
  • 稀土磁體:利用稀土磁體擴張食管,屬於新興治療手段。對於適用的型別,狹窄段長度的要求,目前尚無定論和共識,需要進一步探索與研究。

其他治療方法

食管狹窄連續擴張:用器械多次把狹窄處“撐大”,恢復正常的內徑。

疾病發展和轉歸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併發症如貧血、吸入性肺炎等可能危及生命。

經過正規治療,先天性食管狹窄的患者,如果及時手術或接受其他療法大多數情況的預後較為良好,但是非手術治療要小心復發。

先天性食管狹窄是先天性疾病,患兒在胚胎髮育的時候,也就是母親妊娠的 4~8 周左右,食管的先天發育不正常,是否會遺傳以及具體、直接的危險因素尚不明確。

先天性食管狹窄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先天性疾病,與胚胎髮育異常有關。食管起源於前腸,在胚胎髮育的過程中,異常分裂。

食物反流嘔吐、進食後咳嗽、嗆到、喘息等症狀是先天性食管狹窄最常見的症狀。

先天性食管狹窄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先天性食管狹窄的常見症狀包括

  • 食物反流,進食後嘔吐:食物從口腔經過食管進入胃腸道後,逆向返回,流到食管,經口吐出,也就是嘔吐。如果吃的是流質食物或半流質食物,大多數患兒還是能夠順利進食的,但是對於固體食物以及半固體食物,進食困難十分嚴重,甚至一吃就吐出來,這也是就診的首要症狀表現。
  • 咳嗽、咳嗆:反流物的成分,主要是唾液和消化不良的食物,夾雜乳汁。沒有酸味,不含有膽汁,但是由於氣管在解剖位置上幾乎就位於食管的前面,反流入食管的物質可能同時也會進入氣管,刺激氣管黏膜,引發咳嗽、咳嗆,嚴重時呼吸受到影響,發紺,也就是表現出缺氧。這是吸入性肺炎的表現之一。
  • 喘息:有些患兒本身狹窄不是很嚴重,但未能及時就診,由於食物長期反流等原因,造成位於氣管後方的部分食管異常擴張變粗,氣管以及支氣管受到壓迫,形成喘息,也就是呼吸急促、運動時氣喘吁吁。

先天性食管狹窄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先天性食管狹窄的進展過程,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生長髮育落後和貧血。

常見併發症包括:

  • 營養不良
  • 生長髮育落後
  • 貧血

孕婦在妊娠期要正常作息,均衡飲食,按時產檢,檢查身體各項指標,必要時接受治療。羊水穿刺有助於提高產前診斷的正確率。有報道稱,羊水過多的孕婦生下先天性畸形的患兒可能性高於羊水正常的孕婦。此外,無特別的預防方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