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瘤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纖維瘤為一種軟組織腫瘤,性質介於良性成纖維細胞瘤與惡性纖維肉瘤之間。主要見於肌肉內結締組織及其被覆的筋膜或腱膜。

  • 常向鄰近肌肉組織或脂肪組織內浸潤性生長,通常手術切除後容易復發,但一些病例可出現病情穩定和自行消退的現象[1]
  •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包括嬰兒和老年人,好發於 30~40 歲人群。該病可發生於全身各處,上下肢近端和腹部為好發部位。
  • 根據纖維瘤病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腹外纖維瘤病、腹壁纖維瘤病、腹腔內和腸繫膜纖維瘤病 3 大類。
  • 纖維瘤病起病較隱匿,早期常無明顯異常,患者可能無意中發現,四肢或軀幹存在無痛或微痛的腫物。當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能出現疼痛加重、麻木、關節不能自如活動、腹部腫脹、噁心等症狀,此時應及時就醫。
  • 手術切除為纖維瘤病首選的治療方案。此外,治療方法還包括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等。
  • 纖維瘤病易復發。因此,治療後的複查隨診及自檢,是控制疾病復發的重要環節。Gardner 綜合徵(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及孕婦、長期服用避孕藥物的女性,尤其應注意自檢。

纖維瘤病是一種軟組織腫瘤,性質介於良性成纖維細胞瘤與惡性纖維肉瘤之間。初期症狀不明顯,不易被發現。建議患者發現無痛或微痛的腫物時,及時前往醫院就診,以便早診早治。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纖維瘤病起病較隱匿,早期常無明顯異常。

  • 患者可能無意中,發現四肢或軀幹出現無痛或微痛的腫物,此時應及時就醫;
  • 當病情發展,可能出現疼痛加重,以及麻木、關節活動受限、腹部腫脹、噁心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哪些情況需立即撥打 120 或急診就診?

當患者出現急性劇烈腹痛、噁心、嘔吐、高熱、血便、周身溼冷、面色蒼白、意識模糊等症狀,可能提示,纖維瘤病患者伴發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危險的併發症,應立即送至急診治療。

建議就診科室

  • 腫瘤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纖維瘤病?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進行初步診斷,再通過進一步檢查,綜合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CT 和/或核磁檢查(MRI):可明確腫瘤的位置、分佈以及浸潤的程度,而決定患者的治療方式。同時,也用於患者病情的監測。
  • B 超檢查:此項檢查可觀測腫瘤的形態、結構、有無包膜、邊界是否規整、有否血流訊號等情況。
  • PET-CT 檢查:也稱作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有助於快速全面篩查腫瘤侵及的範圍和腫瘤代謝活性。同時可用於治療效果的監測[4]
  • 病理活檢:近年來,CT 引導下的細針穿刺活檢,有助於纖維瘤病的病理診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既往做過手術嗎?什麼時候做的手術?術後是否進行過治療?
  • 有沒有哪裡不舒服?嚴重程度如何?還有其他症狀嗎?
  • 不適症狀出現多久?症狀在什麼情況下緩解或者加重?
  • 平時定期體檢嗎?
  • 有沒有惡性腫瘤的家族史?
  • 長期服用哪些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是怎麼患上纖維瘤病的?還能治療嗎?
  • 會遺傳給孩子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繼續發展會很痛苦嗎?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
  • 哪種方法最適合我的病情?
  • 需要定期複查嗎?
  • 會復發嗎?

日常應注意以下事項:

  • 日常注意自我檢查:因纖維瘤病起病很隱匿,初期不伴有明顯疼痛感。患者如果發現軀幹及四肢存在腫物,且邊界多不清、質硬、無波動且不能推動、周圍面板正常、多無淋巴結腫大等情況時,及時就診。
  • 纖維瘤病存在復發風險,手術或放化療後的患者應定期複查,監測疾病變化。
  • 化療或靶向、內分泌治療的患者,應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變化。

  • 內分泌治療的患者注意血脂、肝功能、子宮內膜厚度的監測。 

  • 手術後的患者,建議進行功能鍛鍊,及時進行復健練習。

手術切除

纖維瘤病的治療首選方法是手術切除。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不同的手術方法,分為腫瘤內切除術、腫瘤切除術和根治性腫瘤切除術。

影響纖維瘤術後效果的因素眾多,包括腫瘤部位、大小及手術切緣等。此外,高齡、腹外腫瘤、腫瘤負荷重等因素,都可能是纖維瘤病結局發展不佳的獨立危險因素。

同時,手術治療仍存在不足:首先,根治性治療過程中,部分功能組織可能會被切除,導致生活質量的降低。其次,手術創傷會增加腫瘤復發的風險。

化學治療

纖維瘤病的化療方式分為全身治療和區域性灌注化療。全身化療給藥途徑包括:靜脈給藥和口服給藥兩種。化療的不良反應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等。

放射治療

由於纖維瘤病易復發,所以,放射治療被廣泛用於臨床,尤其是對切除邊緣陽性或接受姑息性治療(只解除症狀而非根治性手術)的患者。但兒童或孕婦不適宜放射治療,而且放療後,會增加第二原發腫瘤(相對“轉移癌”而言)的風險。

內分泌治療

腹壁纖維瘤病好發於育齡期女性,尤其是孕婦或長期服用避孕藥物的女性患者,因此雌激素水平可能與本病發生相關。故此,在纖維瘤病的治療中,可應用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的內分泌治療,並同時注意血脂、肝功能、子宮內膜厚度的監測。

靶向治療

隨著分子水平研究的深入,發現某些訊號通路的異常啟用,可能是纖維瘤病的發病原因之一。因此,多靶點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伊馬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均被應用於纖維瘤病的治療[5]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

最早於 1980 年,就有非甾體抗炎藥成功應用於纖維瘤病治療的報道。雖然,非甾體抗炎藥對纖維瘤病的治療有成功的案例,但是,這些研究都是單中心、散在的、樣本量小的案例報道,沒有多組織研究的對比,限制了這些資料的可信度。

干擾素

干擾素已被應用於無法手術的患者,以阻止疾病的迅速進展,作為另一個可治療腫瘤的全身性藥物。與對其他疾病的作用相似,干擾素對硬纖維瘤作用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

疾病的發展和轉歸

纖維瘤病是一種介於良性和惡性中間的軟組織腫瘤。早診斷、早干預,有助於預防嚴重併發症的出現。同時,疾病易於復發,治療後的複查隨診,是控制疾病復發的重要環節。

纖維瘤病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內分泌、結締組織生長調節異常及遺傳缺陷有關。雌激素影響纖維母細胞的分裂,可能參與纖維瘤病的發生。

纖維瘤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纖維瘤病目前無明確的病因,其發病可能與遺傳、內分泌和物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相關,導致結締組織生長調節缺陷。

  • 遺傳因素:因為本病會伴有 Gardner 綜合徵、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家族遺傳性疾病,提示病因可能與遺傳學有關。
  • 內分泌因素:在腹壁纖維瘤病中,以妊娠期或妊娠後女性多見,部分患者絕經後,腫物可自行消退。提示內分泌因素可能參與腫瘤的生長。
  • 創傷史:部分纖維瘤病患者區域性病灶有創傷史[3]
  • 基因突變:還有研究提示,纖維瘤病(無論腹外,還是腹內)與胃間質瘤在腫瘤生長過程中,可能有一些共同的基因在起作用[2]

哪些人更易患纖維瘤病?

  • 中青年女性:兒童的發病率,男女比例相同。但中青年為疾病高發人群,一般男女發病率比例為 1 : 2 ~2 : 3,40 歲以後,男女比例無明顯差別。
  • 有創傷史的患者:研究發現,部分纖維瘤病患者區域性病灶有創傷史[3]
  • 家族遺傳性疾病患者:纖維瘤病可能伴有 Gardner 綜合徵、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家族遺傳性疾病。

纖維瘤病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包括嬰兒和老年人,好發於 30~40 歲患者。該病可發生於全身各處,上下肢近端和腹部為其好發部位。根據纖維瘤病發生部位不同,分為腹外纖維瘤病、腹壁纖維瘤病、腹腔內和腸繫膜纖維瘤病 3 大類。

纖維瘤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腹外纖維瘤病

此型別複發率較高,多發生於肩部和上臂、胸壁和背部以及大腿和前臂,頭頸部較少見。兒童病灶好發於四肢,且兒童患病,通常治療後結局較差。

  • 微痛或無痛腫物:患者多在偶然情況下,發現深在、界限不清的質硬的腫物。有些病變可為多灶性;
  • 關節活動度受限:少數病變可影響患者的關節活動;
  • 疼痛或麻木:當病灶侵及神經時,可引起疼痛或麻木。

腹壁纖維瘤病

多起自於腹壁的肌腱膜結構,尤其是腹直肌、腹內斜肌及其被覆的腱膜。好發於育齡女性,繼發於妊娠期及妊娠後。腫瘤多位於腹直肌鞘內,或切口瘢痕內,位置較淺,容易早期診斷及根治性手術,複發率較低。部分患者絕經後,可自行消退。

  • 緩慢生長的腫物,一般無明顯症狀;
  • 腫物增大時,可被觸及,常被誤診為卵巢腫物。

腹腔內和腸繫膜纖維瘤病

此種纖維瘤病,常起源於盆腔和腸繫膜。腸繫膜纖維瘤病的發病率低,也可呈家族遺傳性,此時,常伴有 Gardner 綜合徵(家族性結腸息肉症)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多數表現為無症狀的腹部腫物;
  • 有時伴輕微腹部疼痛;
  • 當出現消化道出現或穿孔時,可能出現劇烈腹痛、便血、高熱等表現。

可以採取如下預防措施:

  • 定期檢查:纖維瘤病的發病機制,目前仍不明確,可能與家族遺傳因素相關。因此,如果家族中存在 Gardner 綜合徵、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遺傳病,則該病的發病率升高。患者應定期到醫院檢查,預防該病的發生。
  • 纖維瘤病好發於育齡期女性,雌激素水平可能與本病發生相關。因此,在妊娠期以及長期口服避孕藥物的女性,均會導致雌激素水平較高,應注意此病的發生。
  • 纖維瘤病治療後仍有復發可能。無論何種治療後,均建議規律定期複查隨診。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