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腺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涎腺腺癌,是由涎腺上皮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任何有涎腺的部位都可能發病。腺癌主要來源於大涎腺、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其次來源於小涎腺(多見於顎腺)。在口腔頜面腫瘤中涎腺腫瘤發生的比例較高,並且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病。
  • 涎腺腺癌,最多發生於腮腺,其次為頜下腺,小涎腺主要發生在顎部。男女發病比例為 2∶1,發病年齡以 60~80 歲最常見。涎腺腺癌佔所有涎腺腫瘤 6.4%,佔惡性腫瘤的 17.4%。
  • 涎腺腺癌的發生多數與環境因素有關,如熱、慢性損傷、紫外線、X 線及其他放射性物質都可能導致腺癌的發生。精神因素、內分泌因素、機體的免疫狀態以及遺傳因素等為本病的危險因素。
  • 根據細胞分化及某些結構特點,涎腺腺癌分為 3 個等級。
    • Ⅰ 級為高分化型,腫瘤包塊界限清晰規則,細胞分化較好;
    • Ⅱ 級為中分化型,癌細胞的形態、大小以及染色特點、核仁等均有較多的有絲分裂相;
    • Ⅲ 級為低分化型,主要呈實性生長,壞死和出血十分顯著。
  • 耳朵上或耳朵前有明顯的腫塊,出現面癱、不能說話、臉上出現面板破損,以上是該病前期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狀。
  • 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為主,切除原發病灶,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等可作為輔助治療,防止近端復發及遠端轉移。
  • 涎腺腺癌晚期有腫瘤侵及面板、肌肉、神經等部位,導致患者不能說話、面部神經麻木及潰瘍出血。由於涎腺腺癌具有惡性程度高、腫塊生長快的特性,早期發現比較困難,晚期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僅為 8%。
  • 在日常生活中要減少外來因素的刺激,如輻射、慢性損傷等,提高身體免疫力,定期做身體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面部腫塊:如果腮部、耳下或耳前出現腫塊,邊緣不規則,摸起來比較硬,有疼痛感,就要及時去醫院的口腔科就診。
  • 面癱:腫物不斷的生長,壓迫面部神經,出現面癱,這種情況往往提示某種疾病的發生,患者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 口齒不清:伴隨著疾病的發展,舌及下頜骨、舌神經及顱底受損,影響正常說話,一旦有說話困難的現象出現,就要及時就醫。
  • 面板破損:腮部腺癌可伴有區域性疼痛、面板受侵,導致面板破損,一旦身體某個部位出現無原因的(沒有碰撞或者抓撓)破損,就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發熱、出血、昏迷等嚴重症狀。

建議就診科室

  • 口腔科
  • 腫瘤科

醫生如何診斷涎腺腺癌?

當醫生懷疑是涎腺腺癌時,首先會詢問症狀,再通過 MRI、CT 檢查、PET(全身拍片)等檢查,來確認是否患有涎腺腺癌。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詢問症狀:通過詢問患者有沒有出現面部包塊疼痛、面癱、吞嚥困難、說話困難等症狀,來對疾病進行初步判斷。
  • MRI:MRI 能檢查出身體內的微小病灶,能確診較早期的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 CT 檢查:CT 檢查通過檢視病灶的具體成像,來了解患者病變部位的具體情況,明確診斷後可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 PET 檢查:PET 檢查準確,但有輻射影響,能檢查出身體內大於 5 毫米的微小病灶,可發現早期腫瘤,確定腫瘤性質,治療費用較晚發現減少 1~5 倍,生存時間提高 1~5 倍,甚至 10 倍。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家族裡有人得過涎腺腺癌的嗎?
  • 發現腫塊多長時間了?
  • 腫塊不按壓的時候會疼嗎?
  • 有從事過放射性質的工作嗎?
  • 除了腫塊之外還有其他症狀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會得涎腺腺癌?
  • 這種病能治好嗎?
  • 這種病治好後還會復發嗎?
  • 涎腺腺癌要多久才能治好啊?
  • 手術之後還要放、化療嗎?
  • 涎腺腺癌會產生併發症嗎?
  • 平時生活中我要注意些什麼?
  • 這個病會遺傳給我的孩子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手術後醫生一般會開具抗生素以預防傷口感染,患者要嚴格按照醫生規定的劑量服用,避免過量服用藥物。
  • 定期複查:因腫瘤具有復發、轉移的特性,因此,定期複查有利於腫瘤的及時發現和治療。檢查頻率為:手術治療後 2 年內每 3 個月複查一次;2~5 年每半年複查一次;5 年後每年複查一次。
  • 飲食:水果和綠葉蔬菜富含的維生素 C、胡蘿蔔素、維生素 A 具有一定的抑癌功效,多吃獼猴桃、橙子、柚子等含維生素 C 的水果可增強免疫保護,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 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早晨練太極、慢跑,晚飯後可以散步,通過適當的運動來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
  • 心態:良好的心態對疾病有積極的作用,面對疾病,我們要樂觀,要保持微笑,可以約好友爬山、旅遊,放鬆心情,忘記疾病的困擾。

涎腺腺癌主要治療方法是以手術治療為主,切除原發病灶,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等可作為輔助治療,防止近端復發及遠端轉移。

藥物治療

化學治療:通過注射藥物來消滅身體內的惡性細胞,但是副作用比較大,患者會出現掉頭髮、白細胞降低、食慾不振等不良反應。因此,要根據患者不同的耐受度制定化療方案。

手術治療

  • 原發病灶切除術:一般按照腫瘤的分級來確定原發病灶切除手術的範圍,比如早期涎腺腺癌就只切除患病的部位,如果是中晚期就要擴大手術的範圍,將可能發生浸潤或者轉移的連帶部位一起切除。
  • 淋巴清掃術:由於惡性的細胞最容易通過淋巴系統轉移到其他的部位,轉移率高約 54%,因此考慮作選擇性頸淋巴清掃術,可以預防惡性細胞轉移的情況出現。

其他治療方法

放射治療:通過放射線殺死變異細胞,防止腫瘤復發、轉移,主要是區域性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 涎腺腺癌具有惡化程度高、病情發展迅速的特性,不能及時治療,會導致腫瘤迅速擴散,引起全身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 經過正規治療後,腫瘤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涎腺腺癌最主要的病因包括:慢性損傷、紫外線、X 線及其他放射性物質都可能導致腺癌的發生。其次病因包括:精神因素、內分泌因素、身體的免疫狀態以及遺傳因素等都與涎腺腺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

涎腺腺癌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慢性損傷:腺癌發生的部位在既往可能有慢性或反覆損傷,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器官老化,而發展為更嚴重的疾病(如腫瘤)。
  • X 線:醫用 X 線輻射屬於危害比較大的電離輻射,會破壞人身體內的分子結構,過量會引起癌症,所以,使用 X 線進行檢查時一定要嚴格控制輻射的量。
  • 精神因素:有資料顯示,癌症的發生與人的不良情緒有關,急躁、悲觀、易激動、喜怒無常的人患癌率更高。
  • 內分泌因素:長期熬夜、生活不規律容易造成內分泌不調,嚴重時會誘發癌症。

哪些人容易患涎腺腺癌?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涎腺腺癌:

  • 老年人:涎腺腺癌的發病年齡以 60~80 歲居多,老年人更容易患病,尤其是有過相關病史的。
  • 男性:男女發病比例為 2∶1,男性要更容易發病。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涎腺腺癌:

  • 慢性損傷:日常生活中勞累過度,日久天長,造成慢性損傷。
  • 紫外線:戶外工作者,長期暴露在太陽底下。
  • X 線:短時期內多次接受 X 線照射。
  • 免疫力:自身的體質較弱,抗病能力差。

涎腺腺癌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涎腺腺癌的常見症狀包括:

  • 腫塊:腮部、耳下或耳前出現腫塊,比較硬,邊緣不規則,常常伴有疼痛感。
  • 面癱:腫物不斷的生長,壓迫面部神經,出現面癱。
  • 說話困難:舌下腺癌常常會侵犯舌及下頜骨、舌神經及顱底,影響正常說話。
  • 面板破損:腮部腺癌可伴有區域性疼痛、面板受侵,導致面板破損。

涎腺腺癌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舌肌萎縮
  • 面癱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老年人:涎腺腺癌的發病年齡以 60~80 歲居多,老年人更要重視身體檢查,尤其是有過相關病史的,最好一年做一次全身性的檢查。
  • 男性:男女發病比例為 2∶1,男性要更加註意對腺癌的監控,平時不要熬夜,少抽菸,少喝酒,多鍛鍊,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慢性損傷:日常生活中注意保養,避免慢性損傷。
  • X 線:X 線檢查的時候要去掉佩戴的飾品,以免影響拍片結果,還要重拍,加大輻射劑量,檢查的時候只裸露拍片部位,減少輻射接觸的範圍。
  • 精神因素:平時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多微笑,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不煩惱,心寬才能長壽。
  • 免疫力:平時多鍛鍊,葷素搭配合理,保持營養均衡,免疫力提高了,抗病能力就強了。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