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小細胞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疾病定義:為好發於唾液(口水)分泌腺體的罕見惡性上皮腫瘤,癌細胞表現為體積小、胞質少、核染色質細膩、核仁不明顯的特殊狀態。
  • 流行病學:涎腺小細胞癌佔涎腺腫瘤 1% 以下,佔涎腺惡性腫瘤的 2% 左右[1]。60%患者為男性,可發病於任何年齡,常發病於 30~60 歲[1]。因惡性程度較高,易轉移,晚期平均生存期不足 2 年[1][2]
  • 最主要的病因/危險因素:涎腺小細胞癌的病因尚不明確,與遺傳、飲食、環境等有一定的關係。
  • 分型分期:分為神經內分泌型、導管型。
  • 主要症狀:口腔內或面部腫塊,可引起疼痛、張口受限、面癱;嚴重時可出現腫瘤潰瘍,伴出血、組織壞死。
  • 主要治療方法&治療關鍵點&治療難點:手術切除是涎腺小細胞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早期手術可治癒。但該病病程短、發展迅速、癌細胞轉移較早,50% 患者就醫時,早已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手術難以完全切除[1]
  • 疾病的主要危害:腫瘤導致張口受限,影響咀嚼吞嚥功能,發展快,轉移率高,難治癒[3]
  • 其他: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是提高涎腺小細胞癌預後的關鍵。

當口腔內或面部出現腫塊時,請您及時就醫。當腫塊過大引發窒息或腫塊破潰流血時,請您立即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面、頜有腫塊,伴有疼痛;
  • 咬肌受累,張口吃力;
  • 面部表情開始僵硬,自我調節面部表情困難;
  • 頸部出現腫塊。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面頜部腫塊逐漸增大,質地非常硬,壓迫周圍組織,導致呼吸困難引發窒息;
  • 腫塊壓迫面神經,導致神經麻痺;
  • 腫塊壓迫咬肌致使咬肌無法作用,無法進食;
  • 腫塊過大,潰破面板,組織大出血。

建議就診科室

  • 口腔科
  • 腫瘤科

醫生如何診斷涎腺小細胞癌病?

當醫生懷疑涎腺小細胞癌時,會通過影像學、病理分析、惡性腫瘤常規檢測等手段進行確診。

  • 影像學檢查:CT 是診斷腫瘤良惡性的首選方式[8]。觀察腫瘤的位置、形態、大小,有無出血、壞死、鈣化,有無淋巴結腫大和轉移。
  • 病理組織顯微鏡鏡檢:癌細胞具有小細胞癌特徵,如體積小、胞質少、核染色質細膩、核仁不明顯等[9]
  • 血常規:肝腎功能、腫瘤標誌物。
  • 免疫組化:通過免疫染色證明腫瘤是來源於上皮、且具有小細胞癌特徵[10]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身體有哪些不適?
  • 症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面部感覺如何,活動是否受阻?
  • 哪些情況下症狀會緩解或加重?
  • 家庭裡有人得涎腺小細胞癌或其他腫瘤的嗎?
  • 是什麼民族?
  • 是否經常吸菸、是否喜歡大量飲酒?
  • 是否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 有無口腔的其他疾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個病能夠治癒嗎?
  • 我為什麼會患上這個病呢?
  • 對我身體其他器官有什麼危害?
  • 對我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
  • 我平時需要注意什麼?
  • 我可以選擇中藥治療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13]

  • 注意觀察敷料的顏色變化,及時更換敷料,若有出血現象及時告知醫生;
  • 注意衛生、及時用無菌水清洗創口,不要抓撓傷口處;
  • 建議儘早下床活動,長時間臥床可能會影響術後恢復,也會增加下肢血栓形成的風險等;
  •  注意口腔衛生,用 2%~4% 碳酸氫鈉溶液每日含漱 4~5 次,用 0.05%~0.12% 洗必泰溶液沖洗口腔病損處;
  • 術後患者抵抗力下降,以防感染,應口服抗生素。

放療和(或)化療注意事項:

  • 治療前,少吃多餐、避免空腹或者過飽,宜清淡食物、遠離煙味和油味;
  • 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噁心、疼痛、嘔吐等異常,可以放鬆心情,聽聽音樂、吃一些酸味食物、深呼吸或側臥等;
  • 治療後,適當休息,身體舒服後進食清淡流質食物。

用藥注意事項:

若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症狀,應及時停藥,送往醫院就醫。

定期複查:

每一個月需要到醫院進行復查,主要複查 CT、血常規、免疫組化等專案,檢查身體恢復情況,評估復發風險。

飲食: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三天才能吃東西,吃流質食物;
  • 若未接受手術,多吃綠色蔬菜、水果等富含蛋白質食物,少吃或不吃刺激食物以及油膩、黴變、醃製、酸辣食物。

運動: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需要臥床休息,三天後可下床活動,從緩慢小幅度的活動開始。
  • 若為非手術患者,每天可以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如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每次運動大於 30 分鐘,一週運動 3~5 次。
  • 其他:戒菸、限酒,勤刷牙漱口,維持口腔衛生。

主要採取手術治療,對於無法手術切除的腫瘤,可採用區域性放療和全身化學輔助治療[11]

手術治療

採取區域性廣泛切除並輔助放射及化學藥物治療。未發生轉移的患者可選擇頸淋巴結清掃術;位於腮腺區的腫瘤,應同時切除面神經及咬肌;位於下頜下腺的腫瘤,可採用頜頸聯合根治術。

藥物治療

  • 內科治療以化療為主,但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於涎腺小細胞癌的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
  • 中藥治療:中藥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機體狀態,消除癌細胞賴以生存的低免疫狀態環境,抑制腫瘤生長,產生治療效果。但目前中藥治療還屬於經驗性治療方案,對涎腺小細胞癌是否完全有效還有待繼續研究。

其他治療方法

  • 放射治療:用放射射線或粒子束對區域性癌灶進行照射,使癌細胞死亡。如 α、β、γ、Χ 射線進行放射治療,藉助 CT 影像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使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RT)技術對病變部位進行照射治療。
  • 如手術對面部功能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和畸形,可考慮進行適當整形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涎腺小細胞癌是快速發展、轉移率極高的一種罕見惡性腫瘤,但如果及時發現、早期治療將延長患者壽命,患者 2 年和 5 年的生存率分別是 70% 和 46%[12]

涎腺小細胞癌病因尚不明確,與遺傳、性別、年齡、人種、環境、飲食有一定關係。

涎腺小細胞癌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日常:不愛刷牙,長期抽菸,口腔衛生較差。
  • 飲食:愛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酗酒。
  • 遺傳基因:家族性涎腺小細胞癌的人群是易感群體,好發於蒙古人種[6]
  • EB 病毒感染:涎腺小細胞癌的發病可能與感染 EB 病毒相關[7]

哪些人容易患涎腺小細胞癌病?(危險因素)

有如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涎腺小細胞癌病:

  • 環境汙染:長期處於致癌因素環境的人群易患腫瘤,如物理放射物質、紫外線、化學亞硝酸鹽、一氧化氮等物質。
  • 長期酗酒、吸菸者。
  • 缺乏運動,身體免疫力低下者。
  • 不注意口腔衛生。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涎腺小細胞癌病:

  • 遺傳因素: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患病率高於普通人群。
  • 人種:蒙古人種。
  • 年齡:中老年,平均發病年齡在 54 歲[1]
  • 性別:男性患病率較高。
  • 炎症:口腔潰瘍、腮腺和下頜下腺常患炎症者、口腔感染 EB 病毒者。

涎腺小細胞癌主要累及面部的唾液分泌腺,形成腫塊,小涎腺的小細胞癌常見於顎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花板”;大涎腺的小細胞癌主要發生於腮腺(位於兩側面頰近耳垂處)和下頜下腺(位於下頜骨下方與口底之間)[4] 。最常見的症狀為口腔內或面部的腫塊,常導致張口受限,影響咀嚼功能,並且導致疼痛、面癱、面部畸形。

涎腺小細胞癌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涎腺小細胞癌病的常見症狀包括[5]

  • 口腔內或面部有腫塊是最常見的症狀,邊界不清楚,質地較硬。
  • 腫塊部位伴有疼痛。
  • 咬肌受累導致張口受限,影響咀嚼吞嚥功能。
  • 累及面部神經,導致面癱。
  • 晚期可出現腫瘤部位的潰瘍伴出血。
  • 頸淋巴結轉移,出現頸部腫塊。

涎腺小細胞癌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涎腺小細胞癌若未及時治療,疾病進展很快,常導致病變處出現腫瘤潰爛,面部神經癱瘓;癌細胞經頸部淋巴結轉移其他器官。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腫塊面板潰爛。
  • 面癱。
  • 面部畸形。
  • 淋巴結轉移到遠處組織或器官,如肺、肝、骨等。

本病無明確的預防措施,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衛生保健措施,可能降低本病的發生率和潛在的危害。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勤刷牙、漱口,注意口腔衛生;
  • 預防口腔感染,積極治療基礎性口腔慢性疾病;
  •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 戒菸戒酒。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瞭解自家的家族史,按時體檢和自查;
  • 適當鍛鍊,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 EB 病毒感染。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