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巴特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小兒巴特綜合徵是一種遺傳性的腎臟疾病,主要表現為低血鉀、代謝性鹼中毒、高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血癥,血壓正常,多尿,以及尿鈉、鉀、氯過多。最早可於胎兒期發病,最多見兒童期。
  • 發病率較低,為 1.2/10 萬,無種族及性別傾向,國內外文獻報道較少。
  • 小兒巴特綜合徵的主要病因是基因突變,疾病家族史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 根據突變基因的不同將其分為 Ⅰ 型~wu 型和吉特爾曼綜合徵。根據臨床表現的差異又可分為新生兒型、經典型、新生兒型伴感音性神經耳聾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伴低血鈣型和吉特爾曼綜合徵。
  • 小兒巴特綜合徵的症狀因疾病型別的不同而異。新生兒型患者出生前最常見的症狀為羊水過多、早產史,出生後常見症狀為多尿、餵養困難、腹脹、嘔吐等;經典型最常見的症狀是煩渴、多飲、多尿、嘔吐、其次為腹痛、腹瀉、乏力、生長髮育遲緩等;新生兒型伴感音性神經耳聾型最特徵的症狀是耳聾;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伴低血鈣型症狀類似新生兒型,但症狀較輕;吉特爾曼綜合徵最常見的症狀為肌無力。
  • 主要的治療手段為藥物治療,包括糾正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和脫水,補鉀,保鉀利尿劑,補鎂,吲哚美辛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 疾病的主要危害是患兒會發生水、電解質紊亂,生長髮育遲緩、腎臟損害或者耳聾,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 本病為遺傳病,無預防手段。本病的預後較好,早期正確的治療能顯著降低病死率、降低後遺症的發生率,多數患兒都可以正常生活。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腹瀉
  • 乏力
  • 手足搐搦
  • 多飲、多尿
  • 身高較矮、體重較低、智力低下
  • 心慌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休克、血壓下降
  • 嚴重抽搐
  • 嚴重呼吸困難
  • 嚴重手足麻木
  • 嚴重胸悶、頭暈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巴特綜合徵?

當醫生懷疑是小兒巴特綜合徵時,將通常依靠臨床表現、血液生化檢查、尿液檢查以及激素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血液生化檢查:目的是檢測患者體內是否存在電解質紊亂或酸鹼失衡,是診斷的重要依據。生化檢查結果異常為診斷的首要條件。此外,腎功能檢查等也可輔助診斷。
  • 尿液檢查:目的是判斷是否存在體液或電解質紊亂。患兒會出現尿比重降低、24 小時尿量增多、24 小時尿鉀、鈉、氯升高、24 小時尿鈣正常或偏高。
  • 激素檢查:目的是判斷體內一種叫做“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活性。小兒巴特綜合徵患者的激素特點為繼發性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活性增高,但血壓正常或偏低。
  • 腎活檢:目的是為了確定腎臟的病理損害。腎活檢是診斷小兒巴特綜合徵重要而可靠的方法。但由並非所有患者都同意接受腎活檢,而且腎活檢也並非診斷的必要手段。
  • 基因檢測:基因檢查是確診小兒巴特綜合徵的方法,同時也可以進行分型。但由於技術限制以及費用昂貴,臨床中多不用此法進行確診。
  • 羊膜穿刺檢查:對於胎兒時期的小兒巴特綜合徵,若母親妊娠 24~30 周時無明顯誘因出現羊水過多的情況,建議進行羊膜穿刺檢查,對羊水中的氯離子(Cl)含量和羊膜脫落細胞的 DNA 進行檢測,可以幫助確診。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主要的症狀是什麼?
  • 最早出現症狀的時間?
  • 有沒有小兒巴特綜合徵家族史?有沒有羊水過多或早產史?
  • 之前去別的醫院就診過嗎?做了什麼檢查?給予了什麼治療?治療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病情嚴重嗎?
  • 需要治療嗎?
  • 如何治療?
  • 治療效果如何?可以根治嗎?
  •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胎兒期的小兒巴特綜合徵,主要在於對已經確診孕婦有如下日常注意事項:

  • 術後注意事項:患兒母親在接受羊水穿刺術後要在休息室觀察 1~2 個小時在觀察室嚴密觀察患兒的胎心變化,觀察有無腹痛、陰道的見紅、流液、發熱等不適,如果沒有任何的不適觀察一段時間以後才離開休息室。穿刺部位的針眼一般都覆蓋無菌的紗布。術後 2 天可以揭去無菌紗布後可以洗澡。如果在觀察的過程中有腹痛、陰道流血、陰道流液等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此外,羊水穿刺後 2 周應禁止發生性生活。
  • 用藥注意事項:儘管吲哚美辛胃腸道刺激小,但長期應用仍可出現消化道潰瘍,因此需要避免空腹服用。
  • 定期複查:需要定期複查電解質,根據結果調整藥量;此外,服藥期間應嚴密監測胎兒情況。
  • 飲食:生活中應多食富含鉀的食物,如豆類、玉米、馬鈴薯、香蕉等。注意無須高鈉飲食。
  • 運動:術後一定要禁止重體力的勞動回家以後要儘量休息 3 到 5 天;術後 1 周可恢復正常活動。
  • 其他:生活中也應避免勞累、飲酒、感染等加重病情的因素。

出生後的小兒巴特綜合徵,主要對已確診患兒有如下日常注意事項:

  • 用藥注意事項:避免空腹服用吲哚美辛,服藥期間若出現不能耐受的副作用,如消化道潰瘍等,應儘快停藥並就診。
  • 定期複查:患兒需要定期複查電解質,根據結果調整藥量;此外,服藥期間應嚴密監測胎兒情況。
  • 飲食:生活中應多食富含鉀的食物,如馬鈴薯、玉米、豆類、香蕉等。注意無須高鈉飲食。
  • 運動:生活中需要避免劇烈運動,如長時間跑步、打籃球、踢足球等。
  • 其他:生活中也應避免勞累、感染等加重病情的因素。

本病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現有的治療仍可使患兒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主要的治療手段為藥物治療。

針對胚胎期的小兒巴特綜合徵,其治療上主要是母親為主:

藥物治療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作用為抑制前列腺素 E生成,進而糾正高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血癥,能夠快速緩解發熱、疼痛等症狀,同時提高血清鈉、鉀等離子的濃度。首選藥物為吲哚美辛,常見的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出血傾向和腎功能受損等,用藥期間需要進行副作用監測。

手術治療

羊水穿刺術:當孕婦出現羊水過多的情況時,羊膜穿刺術是快速緩解孕婦症狀的較好選擇。

其他治療

遺傳諮詢:適當的遺傳諮詢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受益。

針對出生後的小兒巴特綜合徵,治療主要以患兒為主:

藥物治療

  • 糾正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和脫水:包括補液、補鉀和補鎂等。補鉀的作用是維持血鉀水平正常。首選口服氯化鉀。吉特爾曼綜合徵患者還需終生服用鎂劑。首選藥物為氯化鎂、門冬氨酸鉀鎂等。
  • 保鉀利尿劑:作用是保鉀利尿劑聯合補充治療,可以提高療效,糾正患者快速丟失的電解質。常用藥物為螺內酯、氨苯蝶啶等,這些藥物對機體水、鈉的影響小,副作用少,患者可長期耐受。
  •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作用為抑制前列腺素 E2生成,進而糾正高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血癥,提高血清鈉、鉀等離子的濃度。首選藥物為吲哚美辛。其常見的副作用為出血傾向、胃腸道反應和腎功能受損等,用藥期間需要監測副作用。
  •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作用為降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活性,具有一定療效。常見藥物為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等。這兩種藥物的效果不如吲哚美辛,且副作用較多,長期使用時,兒童往往難以耐受。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多數患者預後較差,可能危及生命。而且可能出現嚴重生長髮育遲緩,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接受正規治療的患者預後較好,早期正確的治療能顯著降低病死率、降低後遺症的發生率,多數患兒可以正常生活。然而,預期壽命和生活質量可能會受到生長髮育延遲,腎衰竭和多次住院等問題的影響。須注意的是,新生兒發病、伴耳聾、進展至慢性腎功能不全和對治療無反應的患兒預後較差。

小兒巴特綜合徵的主要病因為基因突變,進而引起的腎臟疾病,導致體內液體和電解質紊亂。

小兒巴特綜合徵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基因突變:小兒巴特綜合徵主要病因為基因突變,可能突變的基因至少有五種,每種情況下的遺傳原因,對應於每個受影響個體所具有的小兒巴特綜合徵的型別。Ⅰ 型由 SLC12A1 基因突變引起,Ⅱ 型是由 KCNJ1 基因突變引起的,Ⅲ 型由 CLCNKB 基因突變引起, Ⅳ 型可能由 BSND 基因突變或 CLCNKA 和 CLCNKB 基因突變的組合引起,Ⅴ 型可能與 CASK 基因的突變相關。所有這些基因對於正常的腎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些基因的突變削弱了腎臟正常功能,使過量的電解質和水從尿液中排出,並影響其他物質(包括鉀和鈣)的重吸收。因此,小兒巴特綜合徵患者體內液體和電解質不平衡,從而引起相應的症狀和體徵。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巴特綜合徵?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兒巴特綜合徵:

疾病家族史:小兒巴特綜合徵為遺傳性疾病,因此具有該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兒巴特綜合徵。小兒巴特綜合徵通常以常染色體隱性方式遺傳。每個攜帶該基因的一個突變拷貝的人被稱為攜帶者,攜帶者通常沒有該病症的體徵或症狀。但當兩個具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基因的攜帶者生育孩子時,每個孩子有 25% 的風險患有這種疾病,50% 的風險成為疾病攜帶者。須注意的是,Ⅴ 型小兒巴特綜合徵的遺傳方式和其他型別不同,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遺傳,這意味著僅僅具有一個突變基因就足以引起疾病。患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人所生的每個孩子有 50% 的機會繼承這種疾病。

小兒巴特綜合徵的症狀因疾病型別的不同而異。新生兒型最常見的症狀為羊水過多及早產史,經典型最常見的症狀為嘔吐、納差(食慾不好)、多飲、多尿,其次為腹痛、腹瀉、乏力、生長髮育遲緩等。吉特爾曼綜合徵最常見的症狀為肌無力。

小兒巴特綜合徵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新生兒型小兒巴特綜合徵發病較早,可在出生前或生後診斷,常見症狀是:

  • 母親會有羊水過多和早產史:這是新生兒型患者出生前母親最常見的症狀,其他型別少見。多數患兒的母親在孕 24~30 周即因胎兒多尿引起羊水過多,發生壓迫症狀,出現包括腹脹、行動不便、呼吸困難、發紺等,甚至引起早產。
  • 多尿。
  • 餵養困難。
  • 腹脹。
  • 嘔吐。
  • 低體重,發育遲緩。
  • 抽搐。

經典型小兒巴特綜合徵患者可在 2 歲前出現症狀,多數在學齡期至青春期確診,患兒的常見症狀是:

  • 煩渴、多尿、多飲。
  • 嘔吐。
  • 喜吃鹽。
  • 身高矮、低體重。
  • 疲勞,肌肉無力。
  • 抽搐。

新生兒型伴感音性神經耳聾型小兒巴特綜合徵的患兒除了新生兒型的臨床症狀外,其他常見症狀是:

  • 耳聾:為新生兒型伴感音性神經耳聾型特有的症狀。耳聾在患兒出生後 1 月即可出現,由內耳淋巴性質異常引起的聽力損失。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伴低血鈣型小兒巴特綜合徵的患兒症狀,類似新生兒型表現,但症狀相對較輕。

吉特爾曼綜合徵小兒巴特綜合徵的患兒發病年齡晚,多見於青春期或成年,臨床症狀不明顯,常見症狀是:

  • 肌無力:吉特爾曼綜合徵最常見的症狀。
  • 肌肉麻木、疲勞
  • 手足搐搦
  • 關節腫痛:可能是鎂離子減少,導致鹼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引起的軟骨鈣化所致。

小兒巴特綜合徵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小兒巴特綜合徵的進展過程,可能出現的遠期併發症包括:

  • 生長髮育遲緩
  • 腎臟損害,腎功能衰竭
  • 耳聾

目前此病尚且沒有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措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