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又稱為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症,小兒吸收障礙綜合徵等,是各種原因導致小腸對營養物質消化和(或)吸收功能減退,所引起的症候群。
  • 目前暫無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準確的患病率和發病率報道。
  • 特異性代謝酶缺乏和小腸粘膜損傷,是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最常見的病因;急性腸炎、慢性腹瀉病、蛋白-熱卡營養不良(即蛋白質及熱量供應不足)、生長髮育遲緩、免疫缺陷病等均為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的危險因素。
  • 根據吸收障礙的營養物質可分為三型,即糖吸收不良型、脂肪吸收不良型和蛋白質吸收不良型;根據消化和吸收的病理生理變化分為三型:消化不良型、吸收異常型和運送障礙型。
  • 主要症狀:患兒主要表現為腹瀉、體重減輕或不增加、精神怠倦、乏力、水腫等。
  • 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應針對病因積極治療,並個體化的對症治療。
  • 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的患兒若不及時治療,可繼發感染或代謝平衡紊亂,從而導致臟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 針對危險因素積極地進行早期干預,可減少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的發生。

當患兒出現腹瀉、體重減輕、全身乏力、水腫等症狀時,請及時就醫。當患者上述症狀加重,或出現持續高熱、意識模糊、暈倒等症狀時,應立即撥打 120 急救電話或立即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腹瀉、體重減輕或不增加;
  • 精神怠倦、全身乏力、水腫;
  • 生長髮育遲緩。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腹瀉嚴重,伴嘔吐,持續數天;
  • 持續高熱;
  • 意識模糊;
  • 暈倒。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

除詢問患兒生活史、症狀表現和體格檢查外,醫生還需要結合實驗室檢查、腸道 X 射線等檢查結果,才能最終確診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實驗室檢查

  • 糖吸收不良:
    • 糞便 PH 值(即酸鹼度)、糞便還原糖測定:測定患兒新鮮糞便的 PH 和還原糖水平,可快速判斷患兒是否糖吸收不良;
    • 糖-呼氣試驗:該法可測定小腸對糖類的吸收情況,方法敏感、可靠、簡便,且無創傷性;
    • 右旋木糖吸收試驗: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測定尿內木糖的排出量,也可反映小腸的吸收功能。
  • 脂肪吸收不良:
    • 糞便鏡檢:若每天糞便排出脂肪滴或脂肪酸增加,提示脂肪吸收不良;
    • 脂肪吸收試驗:該檢查可精確反映脂肪吸收情況。
  • 蛋白質吸收不良:
    • 血清總蛋白、白蛋白、尿蛋白檢測:血清蛋白降低,而尿蛋白陰性,則可一定程度上提示存在蛋白質吸收不良。
    • 測定糞便中的 α抗胰蛋白酶:通過測定糞便中的 α抗胰蛋白酶的濃度可獲知蛋白質漏出的程度,可間接反映蛋白質的吸收情況。

腸道 X 射線檢查:對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幫助查出腸道形態上或功能上的改變。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了?大便性狀如何,有無腥臭味?一般一天拉幾次?
  • 每天進食量如何?主食以什麼為主?有無新增輔食?體重有無減輕?有無精神倦怠、乏力?
  • 每天喝奶量多少?是否有面色蒼白?小孩是否挑食?
  • 症狀出現多久了?是否進行性加重?
  • 目前有接受什麼治療?
  • 近期有做過什麼實驗室或影像學檢查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症狀?
  • 是否跟其他疾病有關?
  • 能自愈嗎?會不會有後遺症?併發症?
  • 我該如何選擇治療方案?療程有多長?
  • 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什麼?有沒什麼忌口?

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患兒須從心理護理、飲食管理、面板護理、預防感染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日常管理,堅持治療,定期複查複診,以達到更好的治療預期。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心理護理:家庭應多給予患兒關愛與安撫,消除不良情緒,使其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 飲食管理:應多吃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易吸收、無刺激性食物,如蛋類、豬肝、牛肉、雞胸肉等。此外,還需要多吃蔬菜、水果;
  • 面板護理:因營養狀況差等引起活動度受限的患兒,應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預防壓瘡的發生,如翻身訓練,按摩骶骨或坐骨結節骨隆突(即骨骼上的骨性隆起)部位,預防性使用氣墊床、棉墊等保護性措施,同時應加強肢體功能鍛鍊;
  • 預防感染:對於排便次數較多的患兒,為保護肛周面板的完整性和預防感染的發生,應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家屬在患兒排便後及時用溫水清洗肛周面板,塗抹保護軟膏,勤擦身更衣,保證衣物清潔乾爽;
  • 複查隨訪:遵醫囑服藥,定期複查,如有不適,應該及時就診。

由於對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代謝變化的充分認識,以及日趨成熟的營養支援治療和促代償措施,本病的治療效果較以往已大為改善。

病因治療

  • 停用不耐受的飲食;
  • 補充缺乏的消化酶;
  • 細菌感染所致的慢性腸炎可酌情使用抗生素,另可適當使用微生態製劑,比如:活性乳酸菌、雙歧桿菌、芽孢桿菌和酵母菌等。

營養治療

  • 應進食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如蛋類、豬肝、牛肉、雞胸肉等;
  • 嚴重者往往厭食、消化吸收功能差,可先用腸道外營養(即從靜脈內供給營養),症狀好轉後可改為口服;
  • 少量多餐,逐步遞增,循序漸進。

對症治療

  • 補充必須的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
  • 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
  •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患兒應禁食含乳糖類食品,而多數繼發性乳糖酶缺乏患兒只需暫時限食各種乳類及含乳的食品。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若不接受正規治療,病程遷延可發展為營養不良、貧血及生長髮育障礙。腹瀉嚴重者可繼發感染或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紊亂,最終導致臟器功能衰竭的發生而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多數患兒預後良好。

特異性代謝酶缺乏和小腸粘膜損傷是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最常見的病因;可導致小腸粘膜損傷的各種因素都與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密切相關。

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小腸粘膜本身缺乏特異性代謝酶,從而導致食物中對應的營養物質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
  • 小腸粘膜細胞受到疾病、手術等原因的損害,繼而導致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功能減弱。

哪些人容易患腸吸收不良綜合徵?(危險因素)

  • 急性腸炎:如輪狀病毒腸炎、藍賈第鞭毛蟲感染。
  • 慢性腹瀉病。
  • 蛋白-熱卡營養不良:即蛋白質及熱量供應不足。
  • 生長髮育遲緩。
  •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等。

腹瀉等症狀是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最常見的症狀表現,其餘主要症狀包括體重減輕、乏力、水腫、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相關表現等。

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的常見症狀包括:

  • 腹瀉:是最常見的症狀,患者常因此來就診。
  • 體重減輕或不增加。
  • 精神怠倦。
  • 全身乏力、水腫。
  • 生長髮育遲緩。
  • 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相關表現:
    • 如鐵、葉酸或維生素 B12 缺乏所致的貧血:通常表現為面板黏膜蒼白;
    • 脂溶性維生素 K 缺乏引起的出血傾向:傷口難以止血;
    • 長期維生素 D、鈣、鎂缺乏引起的手足搐搦症:腕、踝關節劇烈彎曲,肌肉抽筋;
    • 維生素 A 缺乏引起夜盲症:光線昏暗環境下看不清東西。

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代謝性酸中毒;
  • 蛋白-熱卡營養不良;
  • 貧血;
  • 出血傾向;
  • 夜盲症;
  • 低鈣血癥。

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徵多數為繼發性吸收不良,應積極地針對病因進行早期預防和干預,如合理餵養,增強體質,積極防治胃腸道各種疾病和營養障礙性疾病等。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合理飲食,保證營養平衡;
  • 注意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 尤其是不能偏食、挑食及暴飲暴食等,避免不良嗜好如多食油膩食物等;
    • 要以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易吸收、無刺激性食物為主;
    • 多吃蔬菜和水果。
  • 對於有消化道疾病史的患兒,應定期做胃腸鏡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個體化治療,防治各種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