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大動脈轉位: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小兒大動脈轉位通常是由於主動脈與肺動脈解剖上互換位置,進而導致了肺迴圈和體迴圈異常,肺迴圈與體迴圈完全分開,從而導致體迴圈中無氧氣供給。
  • 臨床中小兒大動脈轉位發生率佔先天性心臟病的 5%~7%,男性多於女性。而發病趨勢不詳。
  • 本病的發生與胎生期心血管的扭轉和動脈圓錐的發育分隔有關。胚胎在 5~6 周時心管應向右襻轉,而一旦心管向左襻轉就會導致右心連線體迴圈,左心連線肺迴圈。
  • 根據血流動力學本病分為 4 型,Ⅰ 型,室間隔完整;Ⅱ 型,室間隔完整但是肺動脈狹窄;Ⅲ 型,室間隔缺損或單心室、大型動脈導管未閉;Ⅳ 型,室間隔缺損同時肺動脈狹窄。Ⅰ 型最多見,Ⅳ 型預後較好。
  • 由於肺迴圈與體迴圈相互獨立,體迴圈中氧氣交換少,導致了身體缺氧,因此本病的主要症狀是出生後幾小時發現面板青紫,同時可出現充血性心衰導致的氣促、肺溼囉音等症狀。也會出現患兒餵養困難、不愛吃食、進食無力。
  • 本病一旦確診應立即滴前列腺素 E 擴張動脈血管並糾正呼吸性酸中毒,同時應立即手術治療,糾正大動脈錯誤的解剖位置。但手術難度大、風險高,有這種高水平手術技術的醫生很少,應去高水平醫院就診。
  • 本病的主要危害是由於大動脈的錯位導致全身缺氧發紺,嚴重影響身體各個臟器的功能。
  • 大動脈轉位的患兒預後不良,新生兒半年內死亡率高達 70%,並且手術難度大、風險高、花銷大,患兒家屬應做好心理準備。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全身青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呼吸困難
  • 心衰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 急診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大動脈轉位?

當醫生高度懷疑小兒大動脈轉位時,首先進行視診,若出生後幾小時後有全身青紫,醫生會懷疑有先天性心臟病,同時需進一步通過心電圖以及影像學 X 線、CT、超聲心動圖、心導管檢查、心血管造影等檢查後予以確診,排除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法洛四聯症和川崎病的可能。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視診:其目的是觀察患兒是否有全身青紫的症狀、小兒精神狀態是否良好,其意義是便於與其他疾病進行鑑別診斷,可以更好的診斷小兒大動脈轉位。
  • 心電圖:心電圖是檢查心臟病變必不可少的一項檢查,其目的是瞭解患兒的心律及心房心室是否發生器質性病變,其意義是便於與其他疾病進行鑑別診斷。
  • X 線檢查:通過對胸部進行 X 線檢查,目的是看心臟心房、心室位置以及肺部大體形態是否正常,其意義是判斷是否有心臟、肺部畸形的發生。
  • 超聲心動圖:其目的是通過對心臟進行動態彩超瞭解心臟血管是否伴發血管畸形,其意義是明確大動脈、冠狀動脈的解剖形態並決定採取何種手術方案。
  • 心血管造影:其目的是通過心臟造影更加直觀地顯示出大動脈的相對位置,其意義是判斷是否有其他血管異常如卵圓孔未閉、室間隔缺損。

醫生可能詢問患兒哪些問題?

  • 青紫現象是否遍佈全身?
  • 患兒是否還有其他部位的不舒服?
  • 患兒近期是否感冒或者有胃腸道疾病?
  • 患兒的精神狀態如何?
  • 患兒平時哭聲是否響亮?
  • 這個症狀出生後多久出現?持續多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造成大動脈轉位的原因是什麼?
  • 病情是否嚴重?是否有生命危險?
  • 我是否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
  • 是否需要藥物、手術治療?
  • 我是否需要住院?
  • 如果需要藥物治療,都需要服用哪些藥物?
  • 我是否會得以痊癒?
  • 治療花費高嗎?哪些治療費用在醫保範疇內?

隨時觀察小兒的狀態,是否有發紺,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就醫。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如果患兒做了手術,實施心電監護與血壓監護以及防止術後繼發感染的發生。術後應觀察症狀是否消失,同時需保持手術部位衛生清潔,及時更換清潔紗布,防止繼發感染。
  • 用藥注意事項:糾正呼吸性酸中毒時,用量不宜過大,而導致鹼中毒的出現,用藥期間仔細觀察孩子呼吸狀況。在使用前列腺素 E 時注意觀察孩子血壓變化情況、是否有嘔吐等不良反應,如果出現血壓過低或者嘔吐等不良反應需要及時與醫生聯絡,減少藥物使用劑量或者更換藥物種類。
  • 定期複查:分別在治療後 1 周、半個月、3 個月和半年到醫院進行復查,主要複查超聲心動圖,觀察是否解剖恢復正常、心臟功能是否正常。
  • 飲食:儘量保持母乳餵養,限制水和鹽的攝入量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 其他:可採取坐位或者半臥位以減輕心臟負擔。

患兒一經確診後應立即滴前列腺素 E 擴張動脈血管並糾正呼吸性酸中毒,同時應立即手術治療,糾正大動脈錯誤的解剖位置。

藥物治療

  • 擴動脈血管藥:靜脈滴注前列腺素 E,其目的是快速擴張動脈血管,其意義是儘可能改善全身缺氧症狀。
  • 碳酸氫鈉:目的是糾正組織缺氧引起的呼吸性酸中毒,保護重要臟器的功能。

手術治療

  • 根治性手術:出生 1 個月內的患兒進行主動脈與肺動脈互換術,使其恢復到正常解剖位置。並對心臟冠狀動脈進行再植保證心肌的血供。
  • 姑息治療術:缺氧嚴重或者不能進行根治術的患兒,通過姑息治療提高患兒血氧飽和度,延長患兒壽命。

其他治療

吸氧:通過對患兒吸氧提高血氧飽和度,改善血氧症狀,但只能暫時緩解症狀。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患兒缺氧會越來越嚴重,並引起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後,根據接受治療的時間不同,治療越晚,預後越差,根治術後的患兒生存期延長並可能恢復正常、對今後生活無影響。

小兒大動脈轉位是由於胚胎在 5~6 周時心管應向右襻轉,而一旦心管向左襻轉就會導致右心連體迴圈,左心連線肺迴圈。

小兒大動脈轉位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先天發育畸形。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大動脈轉位?

有如下不可改變因素:

  • 染色體異常。

有如下可改變危險因素:

  • 懷孕期間生活在嚴重汙染的環境。

小兒大動脈轉位患兒出生後幾小時發現面板青紫,並可伴有充血性心衰。

小兒大動脈轉位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小兒大動脈轉位的常見症狀包括:

  • 全身發紺:全身面板青紫,上半身往往比下半身更重。
  • 充血性心衰:肺部溼囉音、呼吸急促。
  • 心音異常:可出現奔馬律(是指舒張期出現的額外心音,酷似馬奔跑時馬蹄發出的“噠噠噠”的聲音)。
  • 餵養困難:患兒不主動吃奶,吃奶也無力。

小兒大動脈轉位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肺動脈高壓
  • 心臟栓塞

以產前檢查為主,有基因異常的胎兒應密切觀察。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

  • 在孕前以及懷孕期間,做好產前檢查如基因篩查、B 超等,定期全面的產檢,並儘可能避免接觸有毒、有害、可致畸的物質,父母雙方也可以進行基因檢測實驗規避風險,儘可能的預防胎兒的先天畸形,優生優育。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

  • 胎兒染色體異常時,在懷孕期間應密切監護是否有心臟的器質性改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