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動脈肝臟發育異常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小兒動脈肝臟發育異常綜合徵由 Alagille 等於 1969 年首次報道,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常累及多個系統。這種綜合徵主要影響肝臟,由肝內膽管缺乏引起顯著的膽汁淤積。可能有心臟受累,還可以出現蝶椎骨、眼部問題和血管病變。

  • 小兒動脈肝臟發育異常綜合徵的發病率預計為 1/10 萬,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 95% 左右的小兒動脈肝臟發育異常綜合徵由位於染色體 20p12 的 Jagged1 基因突變引起。
  • 臨床表現多樣,即使在同一家族中,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通常累及肝臟(膽汁淤積、瘙癢等)、心臟(主要累及肺動脈)、腎及骨骼(腎發育不良、病理性骨折等)、眼(表現為角膜後胚胎環改變)等。面部特徵性異常表現為前額突出、眼球深陷伴眼距中度增寬、尖下頜、鞍形鼻並前端肥大等。
  • 治療上包括:抗組胺類藥、阿片受體拮抗劑,緩解瘙癢;熊去氧膽酸、苯巴比妥,促進膽鹽排出;利福平,止癢及減少膽鹽產生。藥物治療效果差的患兒,可選擇迴腸切除術及膽腸吻合術。本病多合併有血管畸形,行肝移植術時,發生肝外併發症的風險大,因此,肝移植僅適用於終末期肝病患者。
  • 本病預後差異大,輕者生活質量及壽命均不受影響,重者常伴發嚴重併發症。有報道該病 20 年生存率為 75%,多數患兒死於嚴重心血管疾病、感染及進行性肝病。新生兒期即出現膽汁淤積的患兒預後差,需早期行手術干預。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出生後如有持續性黃疸,出現全身面板瘙癢,肌腱或皮下伴有色斑如黃色瘤等慢性肝內膽汁淤積徵象,或有前額突出、眼球凹陷、眼距增大、鞍形鼻、下顎尖小、向前伸出等特徵性的外貌,或出現生長髮育、智力發育及性腺發育延遲,或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異常等時,需及時就醫。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 小兒外科
  • 肝膽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

  • 醫生診斷該病主要依據臨床特徵,當患兒存在上述七分之三的主要特徵時,就可診斷為小兒動脈肝臟發育異常綜合徵。
  • 肝組織學上的膽管貧乏已不再被認為是診斷本病的必備條件,可以用膽汁淤積來代替。6 個月以下嬰兒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的膽管貧乏,甚至可能出現導管增生,這可能導致誤診為膽道閉鎖。
  • 肝試驗顯示肝功能異常表現為直接膽紅素升高,血清轉氨酶、血清膽汁酸、膽固醇、甘油三酯和 γ-谷氨醯轉肽酶水平升高時,與更壞的結果相關。可能需要進行肝臟超聲、99 m 鎝掃描和肝臟活檢。

其它輔助檢查:

  • 尿液分析可能有助於檢測腎小管酸中毒;
  • 大便檢查可能顯示胰腺功能不全;
  • 超聲心動圖用於評估心臟狀況;
  • X 線檢查可評估是否存在蝶椎骨和其他骨骼的異常。

另外,還可能進行眼科檢查、發育評估、血管造影。遺傳諮詢也有助於診斷,也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確認臨床診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了?生長髮育是否正常?
  • 家屬是否有類似疾病?是否有類似症狀?
  • 症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症狀持續加重還是維持穩定?
  • 是否自行用過藥?
  • 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等其他疾病史?

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導致了小兒動脈肝臟發育異常綜合徵?
  • 需要做哪些檢查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注意哪些事項?

治療過程中需控制脂肪以及脂溶性維生素的攝入。

  • 低脂飲食:進食含脂類物質,尤其是甘油三酯、膽固醇比例較少的食物。
  • 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 A、D、E、K,它們不溶於水,而溶於脂類及脂肪溶劑。

遵循綜合診治的治療原則。分為以下三方面:

  • 對於肝病,治療主要是支援性的,嘗試服用有助於治療膽汁淤積的藥物(如熊去氧膽酸、納曲酮、利福平、科爾塞維侖和膽總管胺)改善嚴重瘙癢和黃瘤。
    • 適當糾正維生素缺乏至關重要。
    • 膽甾胺(12~15 g/天)用於治療瘙癢和/或高脂血症。
    • 頑固性瘙癢也可能對利福平(從 10 mg/kg/天開始)和抗組胺藥產生反應。
    • 熊去氧膽酸(10~15 mg/kg/天至 45 mg/kg/天)通常對改善膽汁淤積有效。
    • 飲食中應含有中鏈甘油三酯。
  • 外科部分膽道內轉移和迴腸排除也被用於這一目的,而不防止肝病進展。儘管 Kasai 手術(肝門空腸吻合術)用於膽道閉鎖患者,但該手術對小兒動脈肝臟發育異常綜合徵沒有益處,可能會惡化預後。
  • 由於本病多合併有血管畸形,行肝移植術發生肝外併發症的風險大,因此,肝移植僅適用於終末期肝病及嚴重的、無法忍受的瘙癢症。

疾病發展及轉歸

小兒動脈肝臟發育異常綜合徵的預後和死亡風險,隨器官受累程度和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嚴重的心臟或肝臟疾病可導致早期死亡,血管意外可導致晚期死亡。本病預後差異大,輕者生活質量及壽命均不受影響,重者常伴嚴重併發症。

有報道,該病 20 年生存率為 75%,多數患兒死於嚴重心血管疾病、感染及進行性肝病。新生兒期即出現膽汁淤積的患兒,預後通常較差,需早期行手術干預。

小兒動脈肝臟發育異常綜合徵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常染色體異常可能通過影響肝內動脈分支發育,也可能通過調節肝內膽管發育,使膽道上皮細胞重塑成肝細胞,而引起小葉間膽管減少或缺乏,出現膽汁淤積。

孕婦接觸危害因素,包括煙霧、酒精、藥物、輻射、農藥、噪音、揮發性有害氣體、有毒有害重金屬等。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動脈肝臟發育異常綜合徵?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通常為:

  • 患病者的父母中有一方受累;
  • 父母中有一方受累而本人未受累時,其子孫也不會受累;
  • 受累者子女中的發生率為 50%,男女機率相等。

小兒動脈肝臟發育異常綜合徵有哪些症狀?

患兒出生後就開始出現持續性黃疸,3 個月左右時全身面板出現瘙癢,肌腱或皮下伴有色斑如黃色瘤等慢性肝內膽汁淤積徵象。該病可累及多個器官,心、肝、 腎、骨骼、眼睛異常及特殊面容是其最常見的臨床表現:

  • 心臟缺陷:見於超過 90% 的患者,包括周圍肺動脈狹窄(67%)、法洛四聯症(16%)、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主動脈狹窄和主動脈縮窄。
  • 肝臟表現:通常表現為膽道貧乏引起的膽汁淤積、結合性高膽紅素血癥、瘙癢、黃瘤、肝硬化。
  • 腎異常:以腎發育不良、腎小球系膜脂中毒和腎小管酸中毒為特徵。
  • 骨骼異常:包括蝶椎骨、半椎骨和/或長骨病理性骨折。
  • 眼科表現:角膜後胚胎環是其特徵性眼部改變,但少部分正常人亦可有此表現,因此單獨出現診斷價值有限,只有同時存在其他異常時才有意義。
  • 畸形面容:以前額突出、寬闊、眼睛深陷、耳朵突出、三角臉、下巴尖、鼻樑寬為特徵。
  • 血管系統異常:當出現時,通常與神經血管異常有關,如動脈瘤、Moyamoya 綜合徵、腦動脈異常、腎血管異常和中主動脈綜合徵。

小兒動脈肝臟發育異常綜合徵的併發症有哪些?

  • 生長髮育延遲,智力發育遲滯,出現黃色瘤,常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異常。
  • 性腺功能低下,表現為性器官及第二性徵不發育。

本病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應注重預防,預防應從孕前貫穿至產前。

  • 婚前體檢在預防出生缺陷中起著積極作用,作用的大小取決於檢查的專案和內容,主要包括血清學檢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體、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統檢查(如篩查宮頸炎症)、普通體檢(如血壓、心電圖)以及詢問疾病家族史、個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遺傳病諮詢工作。
  • 孕婦應儘可能避免接觸危害因素,包括遠離煙霧、酒精、藥物、輻射、農藥、噪音、揮發性有害氣體、有毒有害重金屬等。妊娠期產前保健的過程中,需進行系統的出生缺陷篩查,包括定期超聲檢查、血清學篩查等,必要時進行染色體檢查。
  • 孕婦可以進行分子遺傳學檢查或植入前遺傳學診斷,另一個有用的工具是胎兒超聲檢查,特別是胎兒超聲心動圖可以檢測到心臟的重要結構缺陷。
  • 一旦出現異常結果,需明確是否要終止妊娠、胎兒在宮內的安危、出生後是否存在後遺症、是否可治療、預後如何等。採取切實可行的診治措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