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高血壓: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小兒高血壓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收縮壓和(或)舒張壓高於該年齡兒童正常值的病理狀態。通常認為新生兒血壓值收縮壓>90 毫米汞柱,舒張壓>60 毫米汞柱(簡寫為 90/60 毫米汞柱),學齡前兒童>110/70 毫米汞柱,學齡兒童>120/80 毫米汞柱要考慮小兒高血壓。
  • 本病發病率佔小兒人口的 1%~5%,明顯低於成人,在南歐地區,發病率可能超過 30%。小兒多為繼發性高血壓,以腎性高血壓(腎臟疾病引發)最常見,約佔小兒高血壓的 75%~80%。
  • 原發性高血壓病因未明;繼發性高血壓的病因明確,包括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藥物等,其中腎臟疾病是小兒繼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病因。危險因素包括遺傳、高鹽飲食、肥胖、缺少運動以及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等系統疾病。
  • 小兒高血壓根據病因不同,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
  • 輕者常無明顯症狀,重者常表現為頭暈、頭痛、鼻出血、食慾下降、視力減退等,嚴重者出現嘔吐、抽搐、共濟失調、偏癱、失語、昏迷等高血壓腦病的症狀。繼發性高血壓還常伴有原發疾病的症狀。
  • 對原發性高血壓首先採用非藥物性治療,必要時採用藥物治療;對繼發性高血壓患兒應重點針對病因治療。治療關鍵是降低血壓,避免發生高血壓危象;治療難點是難以明確高血壓的病因。
  • 若不及時治療,可發生高血壓腦病,甚至出現高血壓危象,表現為心絞痛、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腎功能不全等,嚴重者危及生命。
  • 小兒高血壓多為繼發性,與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系統疾病有關,防治原發病是預防小兒高血壓的主要一環。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減少高血壓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頭暈、頭痛;
  • 視力減退;
  • 鼻出血。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劇烈頭痛、嘔吐;
  • 抽搐;
  • 偏癱;
  • 失語;
  • 昏迷。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 心臟內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高血壓?

當醫生懷疑是小兒高血壓時,將通過詢問家族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實驗室檢查
    • 尿常規:可用於判斷尿路有無出血及感染;
    • 腎功能:評估有無腎功能損害;
    • 電解質:判斷有無鈉、鉀等電解質紊亂。
    • 血、尿兒茶酚胺及香草杏仁酸測定:判斷是否合併嗜鉻細胞瘤。
    • 血、尿醛固酮:判斷有無原發性醛固醇增多症。
    • 24 小時尿皮質醇及血清皮質醇:判斷有無庫欣綜合徵。
  • 影像學檢查
    • 主動脈、腎動脈造影:可顯示腎動脈及主動脈有無狹窄。
    • 心電圖:可瞭解高血壓對心臟的影響程度,判斷有無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 磁共振或 CT:可鑑定腎腫塊性質、腎臟大小、腎上腺皮質腺瘤等。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家裡父母有無高血壓?
  • 平時是否喜歡食用鹹味較重和油膩的食物?
  • 有無腎小球腎炎、腎血管狹窄等疾病?是否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 以前有無頭暈頭痛、視力減退等情況?
  • 是否到外院就診過?是否治療過?怎麼治療的?效果如何?
  • 做過哪些檢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會有這些症狀?該怎麼治療?
  • 還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出現嗎?會不會危及生命?
  • 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有什麼不能做的?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術後應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擠壓或打折彎曲,記錄引流液的顏色及量,若引流量為血液或膿液,且每小時超過 50 毫升,應及時告知醫生。
  • 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如服用利尿藥,需注意監測電解質水平,出現四肢肌肉無力、厭食、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如服用普萘洛爾,出現皮疹、噁心、心率減慢、頭暈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定期複查:術後 2 周開始門診第 1 次複查,根據傷口癒合情況拆線,主要複查尿常規、腎功能和心臟彩超等專案,根據門診複查情況決定下一次複查時間。
  • 飲食:
    • 手術患者,若主診醫師無特殊要求,一般術後 6 小時開始少量進食稀飯或米湯,若無噁心嘔吐等不適,可增加飲食量,並逐步轉為正常飲食。
    • 若為普通患者,低鹽低脂飲食,減少攝入油炸食品、肥肉、動物內臟、奶油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 運動:
    • 對於手術患者,術後第 1 天若全身情況及精神狀態良好可考慮活動,首先床旁坐一會,若無頭暈心慌等不適,可下床活動,建議在看護的情況下短距離行走,15~20 分鐘即可,根據個人情況適當增加活動量。
    • 若為非手術患者,根據個人身體狀況,每週可鍛鍊 4 次左右,每次 30 分鐘左右,可進行如散步、游泳、跑步等運動。
  • 其他: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避免沾水;戒菸;不要飲酒。

對原發性高血壓首先採用非藥物性治療,堅持 0.5~1 年後血壓仍無下降趨勢或有心腦腎等器官受累現象時,採用藥物治療;對繼發性高血壓患兒應重點針對病因治療。

藥物治療

  • 利尿藥:通過促進排尿降低血容量而發揮降壓作用,代表藥物有氫氯噻嗪、呋塞米等。
  • 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抑制心肌收縮力和減慢心率,代表藥物有美託洛爾、普萘洛爾等。
  • 鈣通道阻滯劑:通過阻滯鈣離子進入細胞內達到擴張血管、降壓的目的,代表藥物有硝苯地平、維拉帕米等。
  • 血管緊張素轉移酶抑制劑:通過抑制迴圈和組織血管緊張素轉移酶,使血管緊張素 Ⅱ 減少而發揮降壓作用,代表藥物有卡託普利、依那普利等。
  • 血管擴張劑:直接作用於小動脈平滑肌,使血管擴張、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代表藥物有肼屈嗪、二氮嗪等。

手術治療

腫瘤切除術:某些繼發性高血壓,如原發性醛固醇增多症、嗜鉻細胞瘤等。可通過腫瘤切除術得到根治或改善,手術目的主要是降低血壓,緩解症狀,避免發生心腦腎等器官損害。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積極治療,病情逐漸惡化,損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可發生高血壓腦病,甚至出現高血壓危象,嚴重者危及生命。
  • 小兒高血壓若積極治療,可有效控制症狀,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不影響患者學習和生活。

原發性高血壓病因未明,可能與遺傳、高鹽飲食、肥胖、缺少運動等因素有關。繼發性高血壓的病因明確,包括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藥物等。

小兒高血壓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原發性高血壓
    • 遺傳:小兒高血壓有顯著的家族聚集性和遺傳性,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小兒高血壓檢出率達 8.91%。
    • 高鹽飲食:鈉離子有升高血壓作用。
    • 肥胖:腹部脂肪和內臟脂肪較多,即我們常說的“啤酒肚”、“將軍肚”者易發生高血壓。
  • 不愛運動:體育鍛煉改善心肺功能,減少高血壓的發生。
  • 繼發性高血壓
    • 腎臟疾病:是小兒繼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病因,如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腎血管狹窄、慢性腎盂腎炎及腎腫瘤等。
    • 心血管疾病:如主動脈縮窄、多發性大動脈炎等。
    • 內分泌疾病:皮質醇增多症(庫欣綜合徵)、原發性醛固醇增多症、嗜鉻細胞瘤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顱內某些腫瘤、出血等可致顱壓增高,引發高血壓。
    • 藥物:維生素 D、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可引起血壓升高。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高血壓?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此病:

  • 高鹽飲食;
  • 肥胖;
  • 缺少運動;
  • 長期精神緊張;
  • 吸菸:吸菸可是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從而使血壓升高。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此病:

  • 高血壓家族病史:父母均有高血壓,子女易患該病。
  • 患有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系統的疾病。

小兒原發性高血壓輕者常無明顯症狀,常於體檢時發現,伴有輕中度肥胖。繼發性高血壓常伴有原發疾病的症狀。重者常見表現有頭暈、頭痛、鼻出血、食慾下降、視力減退等,嚴重者出現嘔吐、抽搐、共濟失調、偏癱、失語、昏迷等高血壓腦病的症狀。

小兒高血壓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頭暈、頭痛:血壓下降後頭痛可消失;
  • 鼻出血;
  • 視力減退:累及視網膜小動脈時可能出現視力減退;
  • 肥胖;
  • 嘔吐;
  • 抽搐;
  • 共濟失調:出現運動協調障礙,可表現為不能維持軀體姿勢或平衡、語言障礙等等;
  • 偏癱;
  • 昏迷。

繼發性高血壓可伴有其他系統表現:

  • 眼球突出、多汗、手顫、心慌等表現的甲狀腺功能亢進。
  • 向心性肥胖(軀幹肥胖而四肢不肥胖)、滿月臉(面部胖得像十五的月亮)、面板多毛並有紫紋等表現的皮質醇增多症等。

小兒高血壓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高血壓腦病
  • 心絞痛
  • 心力衰竭
  • 肺水腫
  • 腦水腫
  • 腎功能不全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限制鈉鹽的攝入,每日攝入量維持在 2~2.5 克,減少食用醃製品,可適當進食一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香蕉、草莓、柑橘等。
  • 加強鍛鍊,可參加戶外體育專案,如游泳、跑步等;同時減少含脂豐富的食物(奶油、肥肉和動物內臟)和油炸食品。
  • 保持心情舒暢,學會釋放壓力和傾訴,可參加戶外遊戲、傾聽音樂、旅遊等。
  • 戒菸。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有高血壓家族病史的患兒,特別是父母均有高血壓,應加強監測,半年檢測一次血壓、血脂水平。
  • 患有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等系統疾病的患兒,早期就醫,處理原發疾病,按醫囑服用藥物並定期隨訪。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