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關節彎曲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小兒關節彎曲綜合徵是指出生時即表現為至少 2 個以上關節持續性、非進展性屈曲攣縮的一組綜合徵。
  • 是一種臨床上少見的先天性致殘性畸形,男女均可發生,胎兒發生率約為 1/3000。
  • 病因不明,目前認為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最主要的病因可能是神經系統發育異常導致的肌肉萎縮、肌腱關節囊攣縮、關節畸形。
  • 本病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 3 型,屈曲攣縮型、伸直攣縮型和混合型。
  • 本病的症狀表現為肌肉萎縮、關節畸形和活動度極差。
  • 主要採用手術治療,同時配合支具和康復鍛鍊。治療關鍵點在於手術鬆解攣縮的關節周圍軟組織,恢復關節的正常活動。治療難點在於畸形非常頑固,難以矯正,術後畸形複發率高。
  • 影響關節活動及肢體功能,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
  • 本病多在胎兒時期發生,故產前診斷尤為重要。一旦胎兒出生,治療手段有限,而且合併有其他重要系統和內臟器官畸形的患兒早期死亡高。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出生後出現關節畸形,肌肉萎縮;
  • 關節僵硬,活動受限;
  • 出現跨過關節的面板蹼狀改變;
  • 步態異常,跛行;
  • 脊柱側彎;
  • 脣裂、智力低下等其他先天性的發育異常。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突發哭鬧不安、肢體不動;
  • 呼吸困難;
  • 意識障礙,昏迷,抽搐。

建議就診科室

  • 小兒骨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關節彎曲綜合徵?

當醫生懷疑是小兒關節彎曲綜合徵時,通常將通過查體、以及肌電圖、X 線/CT、肌肉活檢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肌電圖:檢查是否存在肌肉的神經支配異常。
  • X 線/CT:判斷是否存在骨骼發育不良,關節畸形。
  • 肌肉活檢:有助於明確診斷。主要表現為肌肉組織內出現失神經和神經再支配現象。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您發現孩子關節異常有多久了?
  • 您生育之前做過產前診斷嗎?
  • 您的治療預期是什麼?
  • 您有再生育的意願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孩子得的是什麼病?
  • 怎麼會這個病呢?
  • 今後畸形還會加重嗎?智力有沒有影響?
  • 該如何治療?要治療多久?有什麼後遺症嗎?
  • 我如果再生育患病的機率大不大?

日常管理的重點在培養患兒良好的依從性,在保守治療期間進行細緻的護理,預防骨折與壓瘡,同時對患兒進行心理輔導,避免產生自卑情緒。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日常護理:患兒易激動、肢體活動困難、觸抱困難、餵養差,因而易發生骨折。功能訓練過程中同樣易發生骨折。因此為患兒穿衣、換尿布及餵養時,要耐心細緻、動作輕柔;在進行功能訓練時,要循序漸進、避免動作粗暴。一旦發現患兒哭鬧不安、肢體不動,應及時到院就診,檢查是否發生了骨折。
  • 石膏護理:患兒從出生後即開始足、膝、髖的手法按摩和連續石膏固定。需要定期更換石膏適應肢體生長同時預防面板壓瘡及破潰,在生後 2 個月內需每 2 天更換石膏 1 次,更換前行手法矯正 10~20 分鐘,第 3 個月起 1 周更換石膏 1 次。
  • 術後護理:術後需認真觀察患肢的皮溫、顏色、血運,觀察患兒疼痛、哭鬧的情況。
  • 定期複查:治療期間建議每兩週到院複查一次。
  • 飲食:提倡母乳餵養,大齡兒童多吃牛奶、雞蛋等含蛋白質高的食物。
  • 其他:對患兒進行心理疏導,給予關心鼓勵,避免產生自卑情緒。

治療應從新生兒期即開始保守治療,出生後的 3 個月是保守治療的黃金期,開始手法按摩和連續石膏矯形效果較好。對於同時有髖、膝、足部畸形者應於出生後 6 個月即開始手術,爭取在行走年齡前解決下肢的全部畸形。手術方法以軟組織鬆解術為主。患者年齡越大,手術效果越差,畸形複發率高。

手術治療

矯正手術:手術目的是矯正關節畸形,恢復關節功能,主要以軟組織鬆解術為主,還包括肌腱延長或移位、截骨矯形、關節切開復位等術式。通過手術部分患者可以恢復正常的關節結構以及部分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其他治療方法

  • 運動療法:
    • 手法鬆解肌肉後再進行訓練,手法宜輕柔;
    • 關節活動度訓練,根據畸形進行矯正訓練;
    • 肌力訓練,主要訓練核心肌肉如髂腰肌、股四頭肌、脛前肌等;
    • 逐步進行蹲位、站立位姿勢訓練,立位平衡訓練及行走訓練。整套流程反覆強化,運動療法每日一次,每次 40 分鐘。
  • 器械訓練:患兒經運動療法後,利用股四頭訓練儀、液壓踏步器進行肌力訓練。
  • 中藥燻蒸:採用紅花、伸筋草、透骨草、桂枝、續斷等中藥,中藥燻蒸儀進行燻蒸,每天 1 次,每次 40 分鐘,起到活血通經、鬆弛肌肉的作用。
  • 家庭推拿治療:主要指導家屬家庭完成。
    • 患兒仰臥,將大腿分為內側、中間、外側三線,家長大拇指沿著這三線運用揉、按、拿、叩擊等手法,反覆 3~5 次。
    • 採用髖內外側旋轉法搖髖關節、俯臥位搖髖法、屈伸膝關節、屈伸搖踝法,改善關節活動,手法柔和而緩慢。
  • 其他療法:神經肌肉電刺激,佩戴膝踝足矯形器等等。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胎兒出生後症狀即顯現,若不能及時接受治療,往往會遺留嚴重的關節功能障礙。
  • 若在出生後能及時治療,多數患者可以保留部分關節功能,對正常生活影響不大。但部分患者畸形嚴重,即使通過手術治療也不能很好的糾正,生活質量較差。

病因尚不明確,主要由先天性的神經肌肉發育異常所導致,胎兒期即形成,部分病例合併有染色體遺傳病。

小兒關節彎曲綜合徵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遺傳因素。
  • 母體高熱,妊娠期間服用可透過胎盤的藥物。
  • 宮內感染,如神經性病毒感染。
  • 胎兒發育期間受到機械系壓迫,子宮畸形,子宮發育異常。
  • 脊髓發育畸形。
  • 原發性血管發育異常、肌韌帶發育異常和退化。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關節彎曲綜合徵?

本病為先天性疾病,家族內有既往患病史的人群生育的小兒容易患病。

小兒關節彎曲綜合徵臨床表現複雜,根據累及的範圍不同可分為三類,第一類單純累及四肢關節,四肢關節對稱性僵直,活動度極差,同時伴有肌肉萎縮,跨過關節的面板蹼狀改變,可表現為手內翻、馬蹄內翻足等常見畸形;第二類合併其他部位畸形,如馬方綜合徵,第三類合併神經系統異常,如大腦畸形、腦脊膜膨出等。

小兒關節彎曲綜合徵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小兒關節彎曲綜合徵良的常見症狀包括:

  • 肌肉萎縮或缺失,皮下脂肪增厚;
  • 面部肌肉僵硬,表情淡漠;
  • 關節囊及周圍組織攣縮,四肢關節伸直或屈曲強直;
  • 關節內外翻畸形,跛行步態;
  • 跨過關節處面板呈鴨蹼狀改變。

小兒關節彎曲綜合徵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先天性髖、膝關節脫位;
  • 脊柱側凸;
  • 馬方綜合徵;
  • 大腦畸形;
  • 腦脊膜膨出;
  • 顎裂 ;
  • 先天性心臟病 。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做好孕前檢查,判斷是否存在子宮畸形等發育異常。
  • 避免孕期病毒感染,避免接觸有胎兒毒性藥物,如箭毒類。
  • 本病無有效預防措施,產前診斷是最有效的避免該病發生的辦法。目前產前診斷最早在妊娠的前 3 個月內就可以發現胎兒畸形,及時的進行引產,避免患兒的出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