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脊髓在脊椎中間的一箇中空管(椎管)裡,脊髓前動脈在脊髓的前方,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是指脊髓前動脈發生閉塞,可導致脊髓某些部位缺血壞死,從而導致癱瘓、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的一組臨床症狀。
  • 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的患病情況如何?是小兒的一種罕見病,國內尚無權威流行病學統計資料。
  • 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的主要病因是什麼?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的病因包括外傷、血管畸形、血液異常、脊椎因素等。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病史、高危運動等。
  • 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有什麼症狀?該病的症狀包括肩背痛、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大小便功能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也可出現出汗異常等症狀。
  • 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怎麼治療?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的治療主要是找到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針對不同的導致脊髓前動脈閉塞的原因,早期打通血管和預防再次堵塞最重要,是關鍵所在。難點在於併發症管理和恢復神經功能。
  • 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的主要危害有哪些?若不及時接受正規治療,部分患兒在脊髓缺血過久之後,可能會留下終身的殘疾、感覺障礙、大小便功能障礙等。少部分患兒的脊髓前動脈閉塞發生在脖子這一段,可能出現呼吸突然停止而迅速死亡。若經過正規治療,部分患兒可能得到一定的功能改善,但無法完全恢復,生活質量相對病前下降。
  • 其他:小兒脊髓前動脈的閉塞,通常發生於胸部這一段,因為該部分供血較少,且該處動脈較細,所以更容易發生缺血,進而導致該血管供應的組織全部壞死,最終表現出臨床症狀。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截癱;
  • 痛溫覺障礙但深感覺和觸覺保留;
  • 後背中線疼痛;
  • 排大小便異常(拉不出大便、排不出小便或者大小便不受控制排出等)。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呼吸突然停止。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

當醫生懷疑是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時,主要根據患兒的病史、查體、影像學檢查以及糖尿病的相關檢查進行診斷。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磁共振檢查:較好反映脊髓損傷的情況和血管的情況,是最佳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有助於醫生評估患兒的脊髓損傷程度,恢復的可能性,以及能發現病因。
  • CT 檢查:對脊柱的 CT 掃描,可以發現脊椎是否有異常,有助於發現病因。對於明顯的脊髓改變有一定辨識度,但效果不如磁共振檢查。
  • 血管造影:是診斷本病的金標準,同時也能診斷誘發本病的血管異常病因。血管造影可以很好地顯示體內血管的形態、走行、異常,有助於醫生髮現血管性的病因,也能確定脊髓前動脈閉塞發生的部位。有些患兒存在高血壓這一高危因素,可能是由於先天性腎動脈狹窄導致的,這一檢查對於先天性腎動脈狹窄也有診斷意義。
  • 尿糖測定、血糖測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漿白蛋白測定、胰島β細胞功能檢查:由於糖尿病是本病的高危因素,這些檢查能判斷患兒是否存在糖尿病這一高危因素。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孩子症狀是怎麼出現的?
  • 孩子後背具體哪個位置痛?
  • 孩子哪個平面以下的手腳動不了?
  • 孩子哪個平面以下的感覺失靈了?
  • 孩子有沒有不撒尿的情況?
  • 孩子有沒有不受控制排尿?
  • 孩子能不能拉出大便?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孩子為什麼會得這個病?
  • 這個病嚴重嗎?
  • 孩子需要做哪些檢查?
  • 怎麼治?難治嗎?要多久才能好?
  • 有後遺症嗎?
  • 孩子平時要注意什麼?
  • 會復發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傷口要保持乾淨,防止感染。術後應臥床休息一段時間後開始逐漸活動。外傷術後患兒,儘量不要彎腰,防止骨折不癒合。
  • 用藥注意事項:若出現身體某些部位(如面板、鼻腔等部位)自發出血等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 定期複查:患兒一般需要定期複查,一般半年~1 年複查 1 次,主要複查磁共振,觀察脊髓的恢復情況。
  • 飲食:術後患兒應清淡飲食,並補充優質蛋白質(乳製品、魚蝦類),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所有患兒應均衡飲食,每日飲食堅持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的原則,食物種類越多越好,主食細糧(大米、面等)輔以粗糧(玉米、糙米等),蛋白質以魚肉和乳製品為最佳蛋白質來源,脂肪來源於食用油,維生素主要來源於各種綠色蔬菜和水果。
  • 運動:術後患兒一般需要臥床休息一段時間,但是需要適時翻身,一般每 2~3 小時主動或由家長幫忙翻身,另外還可以幫助患兒被動活動肢體。其他未行手術的患兒,由於有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喪失,需要進行一些簡單、力所能及的運動,比如嬰兒期患兒可在乾淨的環境中爬行,兒童和青少年可慢慢走路,每次半個小時即可,根據自身情況加減時間,不能獨自行走的患兒尚需藉助輪椅自行活動。

本病的治療尚無特異方法,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控制危險因素,處理併發症。

藥物治療

  • 阿托品:對於併發有心動過緩的患兒(心跳太慢。在小兒不同的年齡段,正常的心率標準不同)可以使用,能提高心率。
  • 低分子肝素:對下肢無法活動的患兒進行預防性使用,可以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也可預防肺栓塞。
  • 質子泵抑制劑:對於併發有應激性潰瘍的患兒,這類藥物能減少胃酸分泌,保護胃腸黏膜,預防應激性潰瘍。這類藥物有西咪替丁等。
  • 鏈激酶和尿激酶:可以溶解血管內形成的血栓,對於病因是“血栓形成”的患兒適用。其他患兒,尤其是存在血管畸形的患兒不能使用。
  • 皮質類固醇:可能減輕脊髓水腫,但是一般不推薦使用,只有在不明確脊髓缺血或其他原因的時候,醫生可能會嘗試使用。這類藥物有強的鬆、潑尼鬆龍等。
  • 胰島素:糖尿病為該病的危險因素,能增加患病風險。有 I 型糖尿病的患兒應使用胰島素治療,可以通過降血糖預防本病。

手術治療

  • 脊椎外傷修復手術:當患兒存在脊椎外傷時,可達到修復脊椎、恢復脊椎及周圍結構的正常功能的效果。
  • 血管切除吻合手術:適用於存在血管畸形的患兒,該手術能去除畸形的血管,減少不良血管事件的發生。
  • 椎管成形術:適用於存在椎管狹窄的患兒,該手術能增大椎管容納空間,減少脊髓前動脈的壓迫。
  • 腎動脈介入手術:高血壓為本病的高危因素,對於有先天性腎動脈狹窄的患兒,該手術能擴張腎動脈,改善高血壓,預防復發。

其他治療方法

  • 體外起搏:對於心跳太慢的患兒,藥物治療無效可以考慮安置起搏器,有幫助心跳恢復正常的作用。
  • 導尿:患兒常有排便障礙,導尿可幫助患兒排小便。
  • 胸部物理治療:對於有肺部併發症的患兒,胸部物理治療能幫助排出痰液,預防肺不張和肺炎。
  • 翻身:每 2~3 小時由家長幫助翻身,可預防壓瘡形成。
  • 技能培訓和物理治療:主要是對肢體運動進行培訓,對感覺、運動異常的肢體進行熱療、按摩等,有助於患兒恢復神經功能。
  • 心理諮詢:患兒及家長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及時的心理諮詢和疏導十分重要,能幫助患兒及家長更好面對疾病、樹立信心、早日迴歸社會。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患兒如果不及時接受正規治療,大部分患兒會留下終身殘疾、感覺異常和大小便異常。少部分動脈閉塞不嚴重的可能發生血管自行再通,進而恢復功能。少數患兒動脈閉塞位置較高,會出現呼吸心跳突然暫停而迅速死亡。
  • 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患兒經過正規治療,部分患兒可能得到一定的功能改善,如能獨立行走,但無法完全恢復,生活質量相對病前下降。部分患兒仍需依靠輪椅生活。少數患兒若脊髓前動脈閉塞位置較高,可突發呼吸心跳停止,通常會搶救無效死亡。

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的病因包括外傷、血管畸形、血液異常、脊椎因素等。

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外傷:小兒由於調皮等原因容易受外傷,當傷及背部或頸部時,比如在活動中向後傾倒、被別的小兒擊中頸或背部、坐車時小兒繫著安全帶突然急剎車等,這些都可能引起頸部或背部受傷,可能造成脊髓、脊椎等附近結構受損。當這些結構受損時,可能引起脊髓前動脈損傷或閉塞,從而出現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
  • 血管畸形:小兒血管先天發育畸形時,血管可能有狹窄、擴張、膨大等畸形,比如血管瘤、動靜脈畸形等,這些畸形可能導致這部分血管功能異常,或者是容易破裂或形成血栓堵住血管。如果脊髓前動脈或在其之前的動脈發生閉塞,就可會出現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
  • 血液異常:少見,小兒的血液成分異常(如易栓症等)、血液黏滯度升高(如某些遺傳病導致血脂代謝異常)等原因,可能會導致血液中產生血栓,如果這些血栓將脊髓前動脈堵住了,就可能產生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
  • 脊椎因素:少見,如果脊椎異常,比如椎管狹窄,可能壓迫脊髓前動脈導致其閉塞,出現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
  • 其他:其他能夠壓迫脊髓前動脈的因素,如周邊腫瘤長大壓迫、出血後形成的血腫壓迫等,均可能導致脊髓前動脈閉塞,出現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

  • 高血壓:小不容易出現高血壓,但先天性腎動脈狹窄等疾病會引發高血壓。高血壓患兒容易出現血管異常,可能引發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
  • 高危運動:小兒由於辨別能力不強,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做一些高危運動,比如飆車、房簷上攀爬等,這些因素導致小兒容易發生外傷。當後背部著地受傷,就可能對脊髓前動脈造成損傷,從而出現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
  • 腦血管病史:以前發生過腦血管事件,比如腦出血、腦缺血(血栓形成)等,這些本身就可能是血液異常或者血管畸形造成的。在小兒當中,大多數的腦血管事件是由於血管畸形所致,他們出現脊髓前動脈畸形的概率就更大,更容易引起脊髓前動脈閉塞,從而發生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
  • 糖尿病:某些小兒存在糖代謝異常,可能在小時候就出現 I 型糖尿病,而糖尿病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可能引起血栓形成等血管危險事件的發生,發生在脊髓前動脈可出現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

本病的發作通常十分迅速,主要症狀包括肩背痛、截癱、感覺異常、排便異常等。

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肩背痛:通常在發病開始時出現,患兒的後背中線和肩部可能出現疼痛,侷限於某一部分。在所有症狀中,肩背痛是一個典型的症狀,一般最早出現,但通常會在短期內減輕或消失。
  • 截癱:表現為患兒身體的某個水平面以下的肢體運動障礙。一開始是軟癱,即肌肉無力也無法自主活動,一段時間後轉為硬癱,表現為肌肉緊張但無法自主活動。
  • 感覺異常:患兒身體某個水平面以下的感覺異常,通常是痛覺和溫度覺感覺喪失,但是深感覺和觸覺保留。深感覺主要是我們對自身關節、肌肉等深部組織的位置的感覺,深感覺對維持身體平衡很重要。
  • 排大小便異常:患兒多表現為拉不出大便、排不出小便或者大小便不受控制排出。
  • 出汗異常:病變節段以下可能出現不出汗等異常。
  • 呼吸突然停止:當脊髓前動脈閉塞發生在頸部,可能出現呼吸肌麻痺,患兒突然不能呼吸,如果沒有及時接受處理,短時間即可因窒息而死亡。

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低血壓
  • 呼吸衰竭
  • 肺炎
  • 肺不張
  • 靜脈血栓栓塞和肺栓塞
  • 壓瘡
  • 應激性潰瘍
  • 癱瘓
  • 尿失禁
  • 尿瀦留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有以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小兒脊髓前動脈綜合徵:

  • 患有先天性腎動脈狹窄的兒童,應該儘早進行腎臟動脈介入手術:可擴張腎動脈,改善高血壓。
  • 避免高危運動:不要進行飆車、在房簷上游戲等高危活動,減少外傷的風險,可降低外傷所致脊髓前動脈綜合徵的風險。
  • 有糖尿病的兒童積極治療糖尿病:對 Ⅰ 型糖尿病的患兒,通過胰島素治療、醫生推薦飲食治療(需由醫生針對患兒制定具體計劃)、運動療法(餐後一個半小時開始,每天至少 1 次,每次半個小時~1 個小時,運動中若有不適,應立即停下)等治療,可改善症狀,減少糖尿病的併發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