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本病通常見於既往體健的兒童,通常表現為感染後小腦功能障礙,是一組臨床症候群。
  • 這個病得的人多嗎?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佔所有兒科共濟失調的 30%~50%。通常見於 6 歲以下的兒童,但年齡較大的兒童和青少年也可能患病。該疾病在兒科年齡組(18 歲以下)的發病率約為 1/500000~1/100000,是兒童共濟失調最常見的原因。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的病因主要是感染,其他病因包含藥物、毒物、外傷、手術、腫瘤等。危險因素包括疫區居留、免疫力下降、誤服藥物、藥物過量、飲酒等。
  • 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有什麼症狀?該病的症狀主要是走路姿勢異常、精細運動控制障礙(如言語含糊不清或混亂、發音障礙)和震顫(主要是眼球不自主顫動)等。其他的症狀包含頭痛、嘔吐、煩躁、易發怒等。
  • 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如何治療?本病多在兩三週內自行緩解,尤其是感染後導致的,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療,治療主要是對症支援治療。關鍵點在於早期正確識別本病。難點在於排除其他可引起相似症狀的疾病。
  • 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有什麼危害?該病的主要危害是:部分患兒可能會留下後遺症,如走路姿勢異常和手腳不自主顫動等。
  • 本病雖然多發生於感染的基礎上,但一般不是病原體直接損害小腦所致,而是由於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的。少數患兒腦脊液中發現了病毒的痕跡,提示可能病毒感染直接參與發病,這種情況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只需要對症治療。而其他原因如出血、腫瘤等,可能需要針對病因進行處理。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走路或站立不穩、走路姿勢異常;
  • 肢體不自主抖動;
  • 發音障礙如同吟詩;
  • 說話不清、寫字不整;
  • 小兒不明原因出現噁心、嘔吐。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劇烈頭痛,伴噴射樣嘔吐;
  • 呼吸心跳突然停止。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

當醫生懷疑是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時,主要根據病史、查體以及輔助檢查作出診斷。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步態檢查:對會獨自走路的患兒適用,檢查患兒運動的情況,可判斷患兒是否有共濟失調。
  • 眼球運動檢查:主要是觀察患兒有無眼球不自主抖動。
  • 指鼻試驗:對能夠配合醫生完成動作的患兒適用,讓患兒從不同方向快速的指向自己的鼻尖,可判斷患兒是否有辨距不良,也是檢查共濟運動的試驗。
  • 快速輪替試驗:對能夠配合醫生完成動作的患兒適用,讓患兒快速來回旋轉手臂,速度加快,觀察患兒的完成情況,可以判斷患兒是否有共濟失調,也是對共濟運動的檢查方式。
  • 腦磁共振檢查:可提示小腦的一些病變,包括小腦出血、腫瘤等。
  • 腦脊液檢查:對腦脊液壓力檢查可判斷是否有顱內高壓,還可判斷有無腦部感染,但顱內高壓特別明顯的患兒禁止做腰穿。
  • 腦電圖:可初步判斷腦部是否有功能損害,還可判斷有無癲癇發生。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身上有哪些不舒服?
  • 最近有無感染?
  • 最近有使用或者誤食什麼藥物嗎?
  • 是否出現走路姿勢、站立的異常?
  • 有無肢體的不自覺抖動?
  • 之前有沒有喝酒或誤飲酒?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孩子為什麼會得這個病?
  • 孩子需要做哪些檢查?
  • 怎麼治?難治嗎?要多久才能好?
  • 孩子平時要注意什麼?
  • 會復發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小腦腫瘤切除術後,患兒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頭痛,如能忍受,不久一般能自行消退。若頭痛劇烈或加重,應立即尋求醫生幫助。此外,為促進恢復,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營養神經的藥物。
  • 洗胃後注意事項:患兒洗胃後可能會有短暫的咽喉痛,伴有異物感,並且可能有分泌物。患兒需要儘量忍住少咳嗽,否則可能引起咽喉部的黏膜破損,患兒儘量於飯後漱口,並且可輔助使用一些潤喉片,可能減輕症狀。
  • 用藥注意事項:若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的同時,有發燒、咳嗽和拉肚子等感染的症狀要提前告知醫生,避免出現感染暴發或感染性休克。
  • 定期複查:患兒痊癒後一般不需要複查。但若出現症狀復發,應立即就診。
  • 飲食:術後患兒飲食應清淡,多吃優質蛋白,如魚肉、蝦肉、乳製品等,可促進恢復。所有患兒應均衡飲食,每日堅持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的原則。食物種類越多越好,主食細糧(大米、面等)、粗糧(玉米、糙米等)、蛋白質(魚肉、乳製品等)、脂肪(食用油、堅果等)、維生素(綠色蔬菜、水果等)都要吃。
  • 運動:患兒未恢復前,一般需要臥床休息,一般每 2~3 小時主動或由家長幫忙翻身。痊癒後,嬰兒期患兒需在乾淨的環境中任其爬行,兒童和青少年可選擇走路或跑步,每週 3 次,每次 1 個小時以上。

該疾病多在兩三週內可自行緩解,尤其是感染導致的,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療,所以治療最重要的是對症和支援治療。對於明確病因的患兒,要注意祛除病因。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的目的主要是對症處理,由於疾病一般可自行緩解,所以僅在患兒無法自行緩解的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嘗試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球蛋白。

  • 脫水藥:有腦水腫的患兒,利用脫水劑可減輕腦水腫,但心衰患兒禁用。這類藥物包含甘露醇等。有腎功能不全時可加用呋塞米。
  • 糖皮質激素:這類藥物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可抑制感染後產生的自身免疫反應。包含氫化可的鬆、地塞米松等。其中,地塞米松對腦水腫的效果較好。
  • 免疫球蛋白:有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可抑制感染後產生的自身免疫反應。這類藥物包含丙種球蛋白等。

手術治療

小腦腫瘤切除術:目的是祛除小腦腫瘤,解除腫瘤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壓迫和直接損害。若發現有小腦腫瘤,醫生通過病情判斷可以做手術的話(一般是早中期,沒有轉移的情況下),應進行手術。

其他治療方法

洗胃:對於過量吞食毒物或藥物時,應洗胃,可阻斷藥物或毒物繼續吸收。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不經正規治療,大多數患兒會在兩三週內自行消退且沒有後遺症。較少情況下症狀會持續存在,如有小腦腫瘤,一般不能好轉,少數患兒可有一些遠期神經系統併發症,如手腳不自主抖動、走路姿勢異常等。
  • 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經過正規治療,絕大多數患兒能在兩三週內痊癒,且無後遺症,發現病因並去除的通常不會復發。對患兒壽命無影響。

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病因主要是各種感染,其他病因包含藥物、毒物、外傷、手術、腫瘤等。該病病因相對比較明確,只是發病機制尚不明確。

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感染:小兒時期,某些感染或傳染病可伴有小腦功能障礙的表現,主要是病毒。曾經最常見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後出現,但在水痘疫苗大規模使用後有所減少。其他病毒包括柯薩奇病毒、EB 病毒、甲肝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發病機制尚不確定,更可能是由於自身免疫引起的。
  • 藥物:少見。長期服用某些抗哮喘藥物(如氨茶鹼等)或抗癲癇藥物(如苯妥英鈉等)的人群可能發病。藥物劑量越大,越可能發病。
  • 毒物:某些毒物,特別是酒精,可導致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酒精攝入後能麻痺小腦,產生毒性作用,使小腦出現功能障礙。小兒對酒精的耐受度和處理能力比較低,所以即使少量酒精也能對小腦產生較強毒性。
  • 外傷:某些顱腦外傷,主要是頭後方受擊(也可能是額部受擊對衝到腦後),可能損害小腦,產生小腦功能障礙。
  • 手術:顱腦手術可損害了小腦,也可損害小腦與身體其他部位的結構聯絡,可能出現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腸道手術也可能導致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腸道術後維生素吸收障礙。
  • 腫瘤:主要是小腦腫瘤。小腦腫瘤生長擠壓周圍正常小腦組織,或直接對周圍正常小腦組織的破壞,可引起小腦急性功能障礙。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

有以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

  • 疫區居留:小兒在某些傳染病高發的疫區居住或停留,由於免疫力不如成人,更容易感染,病情也容易較重,進而更容易引發疾病。
  • 免疫力下降:小兒因為熬夜、營養不良等原因導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病原體毒力相對更強,進而更容易誘發疾病。
  • 誤服藥物或過量服藥:家長將藥物放到小兒容易接觸到的地方,由於小兒好奇心重且分辨能力低,容易誤食甚至過量吞服,從而導致藥物性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
  • 飲酒:家長放任小兒過早飲酒,尤其是高度白酒。或者家長將酒放在小兒容易接觸的地方,一次性過量引用,都會導致急性酒精中毒性小腦共濟失調。

有以下不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

  • 年齡:小兒年齡越小,抵抗力越弱,越不容易抵抗感染,更容易發生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

患兒在發病之前通常有感染表現,如發熱、咳嗽、咳痰、腹痛、腹瀉等,且常常在三週內突然出現小腦功能受損的表現,如走路姿勢異常、無法辨距、發音障礙。

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走路姿勢異常:是絕大多數患兒的主要症狀。行走姿勢可像喝醉酒的人,走路時搖搖擺擺,穩定性很差,並容易摔倒。
  • 站立障礙:站立時雙腳距離增寬,身體搖擺不穩,常常向一側傾倒,難以站立或不能站立。
  • 無法分辨距離:患兒通常難以估計運動時的距離、速度及所需要的力氣,表現為做動作時難以精準,沒有章法。
  • 難以維持姿勢:患兒在活動肢體時,可明顯感到肢體軟塌塌的,並難以維持某種姿勢太久。
  • 發音障礙:患兒能通過語言表達清楚的意思,但在發音上容易出現“吟詩樣語言”,表現為在說話時一些字拖音很長,就如同在朗誦古詩一般。
  • 語言障礙:患兒可能出現言語含糊不清,也可以出現一口氣說一大堆話。在寫字的時候字跡不工整,通常像鋸齒一樣,字越寫越大,每行字之間的間距不等。
  • 眼睛不自主抖動:家長可以觀察到患兒有不自主的眼球水平、垂直方向或旋轉時出現的眼球抖動,移動不連續,可呈跳躍式。部分患兒可能會伴有視力下降、視物成雙、聽力下降等表現。
  • 運動時抖動:表現為患兒在運動時肢體出現不自主的抖動,靜止時消失。
  • 維持勢時抖動:表現為患兒在維持坐、站、行走等姿勢的整個過程中出現的肢體抖動,在運動和靜止時消失。
  • 噁心、嘔吐:小腦病變可引起噁心和一般的嘔吐。另外,如有小腦出血、感染,也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但為噴射樣。
  • 頭痛:兩歲以上的兒童可能會有,一般是顱內高壓的表現。頭痛較為劇烈,越痛說明病情越嚴重。

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運動障礙
  • 構音障礙
  • 小腦出血
  • 腦疝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疫區停留或做好防護:避免在疫區停留,必須停留時要做好防護措施,根據不同病原體實施不同的防護措施,常規要戴好口罩,勤洗手。
  • 提高免疫力:避免熬夜,均衡飲食,不要挑食。同時要多運動,可以提高免疫力。
  • 藥物放置:家長應將藥物放到小兒接觸不到的地方,如高處。
  • 嚴禁小兒飲酒:家長應嚴禁小兒飲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家長應將酒放在小兒難以接觸的地方。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