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是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主要表現腹瀉、嘔吐、發熱,可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可在世界範圍內導致重症胃腸炎。

  • 每年全世界 1.4 億兒童被感染,死亡約 100 萬。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呈世界性分佈,全年均有發病,溫帶地區以秋冬季為流行高峰,赤道地區季節性不明顯。發病年齡為 4 個月到 2 歲,佔比超過 90%。近年,有不少新生兒流行輪狀病毒的報道。
  • 輪狀病毒是全球嬰幼兒病毒性腸炎的主要病原體。
  • 主要症狀包括非血性腹瀉、嘔吐、發熱等,嚴重時,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等。
  • 目前,沒有針對輪狀病毒有效的治療。預防和糾正脫水是治療的關鍵。口服補液鹽的廣泛使用,可降低死亡率。
  •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容易導致脫水,若為中重度脫水和電解質、酸鹼代謝紊亂,可危及生命。
  • 平時注意手衛生,可阻斷該病毒的傳播途徑。
  •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可以減少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發生率。

如果出現精神不佳、尿量異常、口服補液失敗時,應及時就診,留取大便同時送檢。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出現脫水的任何症狀。
  • 持續數日以上腹瀉或嘔吐。
  • 嘔吐血液、血性腹瀉或嚴重腹痛。
  • 持續數小時未喝任何東西,或因嘔吐無法飲下液體。
  • 過去 6~8 小時(對於年齡較大兒童)無排尿需求、或持續 4~6 小時未尿溼尿布(對於嬰幼兒)。
  • 尿量遠多於平常。
  • 抽搐。

建議就診科室

  • 兒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

兒童表現有非血性腹瀉,伴或不伴嘔吐、發熱,大便檢查輪狀病毒檢測陽性,可以確診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

常見的相關檢查如下。

  • 糞便中輪狀病毒檢測。具有方便、無創的特點。發病前 1~2 天,可檢測到病毒;發病 1~4 天后,病毒可在 94% 的患者中檢測到;而發病 4~8 天后,可在 76% 的患者中檢測到。有些患者在病情緩解後 2 周或以上仍能檢出病毒;而嚴重腹瀉患者的病毒排出時間可能長達 25~30 天。
  • 輪狀病毒抗原檢查。也可在血清中檢測到,但臨床應用少。43% 的患兒血液中可檢出病毒抗原,且抗原水平在發病後 1~3 天達到峰值。血清抗原陽性者發熱溫度更高,嘔吐更強烈。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腹瀉多少次了?腹瀉多少天了?
  • 平時進食情況怎麼樣?
  • 尿量情況怎麼樣?
  • 精神狀態怎麼樣?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飲食需注意什麼?
  • 如何治療?
  • 平時居家需要注意什麼?
  • 多久會好?
  • 以後會復發嗎?
  • 平時應該如何預防?
  • 規律起居,清潔飲食,適當運動,做好手衛生。
  • 便前、便後洗手,飯前洗手,從小養成認真洗手習慣。
  • 玩具定期清洗消毒。

治療原則為合理飲食、維持營養;迅速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對症治療,加強護理、防治併發症;避免濫用抗生素。

飲食治療

  • 母乳餵養的患兒,應繼續母乳餵養,鼓勵進食。
  • 人工餵養的患兒,年齡為 6 個月時,可給予平日習慣的日常飲食,避免不易消化食物。
  • 腹瀉嚴重或嘔吐嚴重的患兒,可暫禁食 4~6 小時,但不應禁水。禁食時間 ≤6 小時,且應儘早恢復飲食。

液體治療

  • 預防脫水。從腹瀉開始,就給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母乳餵養的患兒,應繼續母乳餵養,並且增加餵養的頻次及延長單次餵養的時間;混合餵養的嬰兒,應在母乳餵養基礎上,給予口服補液鹽或其他清潔飲用水;人工餵養的患兒,應選擇口服補液鹽,或食物補液,如湯汁、米湯水、酸乳飲品或清潔飲用水等。建議在每次稀便後,補充一定量的液體(<6 個月者,50 毫升;6 個月~2 歲者,100 毫升;2~10 歲者,150 毫升;10 歲以上的患兒,能喝多少給多少),直到腹瀉停止。
  • 輕中度脫水者,可給予口服補液鹽,用量(毫升)=體重(kg)×(50~75)。應在 4 小時內服完;密切觀察患兒病情。以下情況提示口服補液可能失敗。如果臨近 4 小時,仍有脫水錶現,要調整補液方案。在 4 小時後,重新評估患兒的脫水狀況,然後選擇適當方案。
    • 持續、頻繁、大量腹瀉 [ >10~20 ml/(kg·h)]。
    • 口服補液鹽服用量不足。
    • 頻繁、嚴重嘔吐。
  • 中、重度脫水者,需要住院給予靜脈補液。

疾病發展和轉歸

本病多病情輕、病程短,一般可在門診接受治療並痊癒。少數患者因脫水等併發症死亡,口服補液鹽的使用減少了因腹瀉導致的死亡。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原因是什麼?

  • 輪狀病毒是全球嬰幼兒病毒性腸炎的主要病原體。
  • 輪狀病毒是藉由糞口途徑傳染的。它會感染小腸的腸黏膜細胞,並且產生腸毒素。腸毒素會引起腸胃炎,導致嚴重的腹瀉,有時候甚至會因為脫水而導致死亡。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

5 歲以下兒童,尤其是 6 個月至 2 歲兒童。

表現為急性胃腸炎,一般持續 6~7 天,發熱持續 1~2 天,嘔吐 2~3 天,腹瀉 5 天。嚴重時,可發生脫水、驚厥,甚至死亡。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腹瀉。大便通常呈水樣,可能為黃色非血性便。
  • 嘔吐。部分患兒出現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多為非噴射性嘔吐,但通常嘔吐持續時間不長。
  • 發熱。可伴隨或不伴隨發熱,高熱或者低熱,多數發熱可隨感染好轉。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脫水。由於腹瀉、嘔吐大量丟失水分及電解質,以及攝入量不足,導致不同程度脫水。脫水是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主要死亡原因,預防及治療脫水是治療的關鍵。
  • 低鉀血癥。多見於急性腹瀉脫水部分糾正後,表現為精神萎靡、肌張力降低、腹脹、腸鳴音減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鈍等,檢測血鉀 <3.5mmol/L,心電圖也有一些異常表現。
  • 酸鹼平衡紊亂。嘔吐、腹瀉,以及迴圈不良,可以導致酸鹼平衡紊亂,通常伴隨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 代謝性酸中毒。一般與脫水程度平行,輕者無明顯表現,重者可有面色灰白、口脣櫻紅、呼吸深快、精神萎靡、煩躁不安、甚至昏迷。
  • 呼吸系統異常。30%~50% 的輪狀病毒感染患兒,可出現呼吸系統表現,但尚不明確是否由輪狀病毒引發;若出現此類表現,則可能反映患兒有潛在酸中毒,也可能發生呼吸道病毒和胃腸道病毒同時感染。
  • 神經系統併發症。2%~3% 的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患兒,可出現神經系統併發症。驚厥是最常見的表現,少數情況下,輪狀病毒可能引發急性腦病或明確的腦炎。

輪狀病毒疫苗能非常有效地預防輪狀病毒胃腸炎,並且減少與輪狀病毒胃腸炎相關的住院和醫療服務利用。

可以採取如下預防措施。

  • 對嬰兒開展輪狀病毒疫苗免疫,以預防輪狀病毒感染。接種輪狀病毒疫苗的禁忌證包括:對疫苗的任何成分過敏、對之前劑次的疫苗有重度(全身性)過敏反應、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SCID)、某些其他免疫缺陷病、有腸套疊病史。有重度乳膠過敏反應史的嬰兒禁用 RV1(一種單價疫苗),但這些嬰兒可以接種 RV5(一種五價疫苗)。
  • 做好手衛生,阻斷傳播途徑。
  • 隔離傳染源。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