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心力衰竭: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小兒心力衰竭?本病是兒科的一種重症疾病,指由各種原因造成的心臟功能障礙。本病是一種包括心臟功能衰竭、運動耐力減低、心律失常等症狀表現的綜合徵。
  • 患病情況如何?小兒心力衰竭的發病率為 0.57 例/10 萬人。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本病主要病因是心臟結構和功能異常;導致心臟結構異常的疾病有室間隔缺損、主動脈狹窄、川崎病等先天性心臟病等;導致心臟功能異常的疾病有病毒性心肌炎、風溼熱等。本病主要的危險因素有繼發感染、貧血、心律失常等。
  • 小兒心力衰竭有什麼型別呢?本病按起病急緩分為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按波及的部位分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按心輸出量高低分為高輸出量、低輸出量衰竭;按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損傷分為收縮功能衰竭、舒張功能衰竭。
  • 小兒心力衰竭有什麼症狀?心慌氣短、乏力、呼吸困難、胸悶、呼吸費力或急促、煩躁不安、厭食、多汗、活動減少、尿少、口脣皮膚髮紫等為本病的主要症狀。
  • 小兒心力衰竭如何治療?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採用藥物治療,減少心臟負荷,維持心臟功能。治療關鍵點是消除病因、誘因,改善心臟功能。本病治療難點在對心力衰竭的治療,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 小兒心力衰竭有什麼危害?本病的主要危害是導致心臟擴大、功能減退、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病情嚴重者甚至出現死亡。
  • 其他要注意的是什麼?本病主要治療目的是消除引起心力衰竭的誘因,維持心臟功能,緩解病人痛苦和不適。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胸悶氣短;
  • 呼吸節律變緩或不同往常;
  • 乾咳,躺下時咳嗽加重;
  • 全身面板冰涼、出現斑片狀青紫;
  • 體重持續增加;
  • 嗜睡或煩躁不安,拒絕飲食,嘔吐等。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呼吸困難,面色蒼白、抽搐等;
  • 全身震顫(全身發抖);
  • 意識不清(昏迷);
  • 咳血性泡沫痰;
  • 小兒自述胸口疼痛,難以忍受;
  • 全身水腫、腹水形成;
  • 小兒自述腹部劇痛。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兒科
  • 小兒心血管內科
  • 小兒心胸外科
  • 小兒全科醫學科(出現多個不同部位症狀和表現者)
  • 小兒重症醫學科(嚴重的損傷到各個系統需要重症監護者)
  • 小兒康復科(如有腦損害後遺症如癱瘓、智力受損需要康復治療)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心力衰竭?

當醫生懷疑小兒心力衰竭,根據小兒症狀表現,再行相應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可確診本病。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動脈血氣及 pH 值的測定:通過動脈採血,目的是檢測血中的酸鹼值和氧分壓、電解質情況,協助診斷本病,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判斷是否合併嚴重併發症。
  • 血常規:通過抽血化驗,可判斷是否合併感染,以及評估是否存在貧血,因為重症感染和嚴重貧血可導致心力衰竭。
  • 尿常規:通過化驗尿液,可協助判斷病因和明確是否有腎臟損害。
  • 電解質測定:目的是檢測血中電解質,尤其是鉀離子是否失衡,可協助查詢本病病因。
  • 血糖、血鈣的測定:目的是檢測血中糖、鈣的含量,避免由於糖、鈣過低引起併發症。
  • 心肌酶譜和肌鈣蛋白:特別是指標中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一種特異性的心肌酶)、肌鈣蛋白的測定,目的是早期發現心肌損害,該指標是診斷心臟受損的特異性指標。
  • 腎功能的檢查:目的是早期發現腎功能異常,以便及時糾正,避免心衰加重。
  • 胸部 X 線檢查:可發現是否合併肺部感染;通過心影增大、雙肺淤血、胸腔積液等指標,協助診斷心臟衰竭。
  • 心電圖:目的是檢測心臟電生理狀態,用於協助診斷本病、查詢本病病因。
  • 超聲(心臟超聲):目的是通過檢測心腔形態、大小、血流等情況,評估心臟功能、心肌結構,用於協助明確診斷;如本病常表現為心腔形態失常、大小比例失調、心臟血流減慢等。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都有什麼症狀?
  • 出現症狀有多久了?
  • 曾到別的醫院就診了嗎?他們都做了什麼檢查和治療?
  • 有沒有患有其他什麼疾病?
  • 來之前用過什麼藥?
  • 對什麼藥物過敏?
  • 有沒有受什麼外傷?
  • 有沒有家族遺傳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病情嚴重嗎?
  • 如何治療?
  • 治療效果如何?
  • 需要做什麼檢查?
  • 能否完全治癒?
  • 會不會有什麼後遺症?
  • 出院以後需要注意什麼?飲食、生活應該注意什麼?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看護及教育:家長應當看護好兒童,避免小兒情緒激動,過度勞累等。
  • 藥物:葡萄糖、氯化鈉的使用,應聽從醫生的建議根據患兒體重精確計算後補充,不能隨意給予,避免心臟負荷增加,增加心衰風險。氯化鉀儘量口服,患兒出現區域性疼痛,心慌等立即停藥。地高辛、呋塞米等藥物的使用,必須嚴格按照小兒體重和需要控制用藥量,避免出現血壓下降、腎功能衰竭、低鉀血癥等副作用。
  • 術後注意事項:注意保暖、避免感染以及褥瘡的形成,配合醫生治療堅持服用抗免疫藥物。術後傷口要保持清潔,如使用一次性無菌紗布等擦拭傷口周圍,絕對禁止傷口周圍所用物品接觸拖把、抹布等。
  • 複診:出院後每 3 個月複查 1 次,主要複查心臟超聲、血常規等,以檢測心臟功能是否正常。
  • 飲食:原則是低鹽、低糖、低脂、富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如玉米、高粱、牛羊肉、魚肉、蘋果、梨以及各種奶製品和雞蛋等。
  • 運動:減少小兒活動次數,儘量避免活動時間過長或強度過大,可以行慢走、散步等活動。若手術者,術後需臥床休息,術後 3 個月無心慌氣短、暈厥等不良反應者即可運動,但是建議強度較小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
  • 其他:積極做好個人的衛生防護,避免各種誘因。主要措施如:避免接觸感染病患者,出門帶口罩,儘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及時加減衣物避免感冒等。保持個人衛生健康(堅持每天洗澡,勤換衣物等),保持心情舒暢。

本病治療的關鍵是消除病因和誘因、改善血流,保持心臟功能。

藥物治療

  • 補液支援治療:常用藥物如葡萄糖、氯化鉀等,目的是補充血容量、補充能量。
  • 洋地黃類藥物:常用藥物如地高辛,作用是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血液排出量,保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
  • 利尿藥:常用藥物如呋塞米、氫氯噻嗪等,目的是減低迴心血量、減輕心臟負荷、消除肢體水腫等。
  • 轉換酶抑制劑:常用藥物如卡託普利、依那普利等,目的是擴張小血管、減輕心臟受損、改善心功能。
  • 擴張血管藥物:常用藥物如硝普鈉、硝酸甘油等,目的是擴張靜脈、減少迴心血量、提升心臟射血功能、改善心功能。
  • 非洋地黃類正性肌力藥:常用藥物如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目的是增加心肌細胞對鈣離子的敏感性,從而提高心肌收縮能力。
  • β受體阻斷劑:常用藥物如美託洛爾等,目的是減慢心率、保護心肌、對抗心律失常。
  •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常用藥物如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等,作用是不讓心肌持續收縮,保護心肌功能。
  • 止驚藥物:常用藥物如苯巴比妥。具有鎮靜、防止抽搐等作用,如患兒出現抽搐,可使用。

手術治療

心臟移植術:移植正常心臟,維持正常心臟功能,提高壽命,維持基本生活。主要適用於心力衰竭終末期、心臟功能代償失效、心功能嚴重不全無法維持生命者。由於免疫抑制劑的廣泛使用,心臟移植術後,預後良好,生存時間長。

其他治療方法

吸氧:維持病人氧氣輸入量,保持患者血中氧氣含量。

疾病發展和轉歸

  • 本病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心臟功能急劇下降,引起各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從而導致患兒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後,可長期維持正常心臟功能,明顯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質量。

凡能導致心臟結構和功能異常因素均可導致本病,常見的病因有先天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以及病毒感染等。

小兒心力衰竭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川崎病、主動脈狹窄、卵圓孔未閉等疾病。
  • 心內膜缺血性心肌炎、重症肺炎等。
  • 克山病(地方性疾病)。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遺留的瓣膜病如二尖瓣關閉不全/狹窄、主動脈狹窄/關閉不全等。
  • 嚴重的貧血,維生素 B 的嚴重缺乏。
  • 心包積液,急性心包炎、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 高原型心臟病,常見於生活在海拔 3000 米以上的地區的小兒。

哪些人易患小兒心力衰竭?

  • 小兒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易合併心力衰竭。
  • 患嚴重貧血、心律失常等疾病,易誘發心力衰竭。
  • 維生素 B 缺乏者。
  • 原發性高血壓患兒。
  • 小兒在治療過程中,靜脈輸液量過大或速度過快。
  • 兒童:心血管系統發育較成人比不太完善,各種誘因極易引發小兒心力衰竭的發生。

本病主要有心律失常、呼吸困難、迴圈障礙等症狀。

小兒心力衰竭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小兒心力衰竭的常見症狀包括:

一般表現:

  • 呼吸急促:嬰兒大於 60 次/分鐘;幼兒大於 50 次/分鐘;兒童大於 40 次/分鐘。
  • 心動過速:嬰兒大於 160 次/分鐘;幼兒大於 140 次/分鐘;兒童大於 120 次/分鐘。
  • 肝臟腫大:可表現為腹脹,或在腹部可摸到腫大的肝臟。或進行性肝臟腫大(肝臟體積慢慢增大)或伴觸控肝臟時疼痛。

不同年齡段小兒心力衰竭症狀表現不一:

  • 新生兒(出生後 28 天內)多表現為:
    • 嗜睡(一直睡覺叫不醒)或煩躁不安,不能被安撫。
    • 嘔吐或拒食、嗆奶。吸奶時氣急,有時會因氣急中斷吸奶。
    • 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呼吸費力、面色蒼白。
    • 頭部大量出汗、尿量減少(小於每公斤體重每小時 1 毫升,或發現很久都不排尿)。
    • 手指、腳趾指尖發涼,面板出現青紫或花紋。
    • 體重迅速增加,虛胖。
  • 小兒(14 歲之前)表現:
    • 心慌,心前區不舒服,自覺有心跳不規律或者有害怕的感覺。
    • 呼吸急促、困難,可伴有三凹徵(胸骨上凹陷、鎖骨上凹陷、肋間在呼吸時出現凹陷)。
    • 血性泡沫痰,粉紅色泡沫痰(常提示患兒存在急性左心衰)。
    • 頸靜脈怒張(表現為頸部血管局端膨脹突出)。
    • 手指、腳趾末端面板青紫。
    • 乾咳明顯加重,或有發熱。
    • 下肢水腫(雙腿腫脹)。
    • 腹脹,感覺滿肚子都是水一樣,提示腹水形成,常見於右心衰。
    • 腹痛。

小兒心力衰竭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心源性休克
  • 阻塞性肺氣腫
  • 呼吸衰竭
  • 靜脈血栓
  • 多臟器功能衰竭
  • 腦梗塞
  • 死亡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小兒感染,及時增減衣物,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
  • 提高兒童營養的攝入如多吃青菜、肉類等,避免小兒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
  • 儘量避免短時間內大量輸液。
  • 針對兒童,家長和學校加強教育,及時體檢(主要檢查心臟功能和形態如:X 線、心電圖等),發現並及時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