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原發性腹膜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小兒原發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內無原發感染灶,致病菌通過血液迴圈、淋巴管、腸壁或女性生殖道等途徑侵入腹腔而引起的腹膜炎。
  • 小兒較成人多見,發病年齡多在 10 歲以下,女孩多見,約為男孩的 3 倍。多發生在腎病綜合徵,或慢性肝硬化合並腹水的患兒,大約 30% 晚期肝病並伴有腹水的兒童患有原發性腹膜炎,健康兒童很少發生。
  • 本病最常見的病因是病原菌經血液迴圈、腸壁或生殖道等侵入腹腔,細菌來源主要是腸道,部分來源於膽道、泌尿道和呼吸道;危險因素包括女童、慢性腎病、肝硬化、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良等。
  • 根據感染的病原菌不同,可分為: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和自發性真菌性腹膜炎。
  • 本病典型表現是發熱、嘔吐、腹痛、腹脹,有腹膜刺激徵(壓痛、腹肌緊張和反跳痛),常伴有面色蒼白、煩躁或精神萎靡、反應遲鈍等全身中毒症狀。
  • 本病治療主要是抗感染、補充營養等對症支援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治療關鍵是治療慢性腎病、肝硬化等原發疾病;治療難點是症狀不典型,加上患兒表達不夠準確,使治療較為棘手。
  • 若不及時治療,病情進行性發展,嚴重者可發生感染性休克、膿毒敗血症和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部分腹膜炎病變較為侷限,形成腹腔膿腫;腹膜炎治癒後,腹腔多有不同程度的粘連,嚴重者可使腸腔不通暢,從而形成粘連性腸梗阻。
  • 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本病強調綜合治療,主要是迅速控制感染,同時提高機體免疫力,保護肝臟、腎臟、心臟、腦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加強支援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腹痛腹脹;
  • 噁心嘔吐;
  • 高熱、大汗、口乾、脈搏增快、呼吸急促等感染中毒症狀。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腹痛進行加重、範圍逐漸擴大;
  • 昏迷;
  • 呼吸困難。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 小兒外科
  • 消化內科
  • 腎臟內科
  • 感染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原發性腹膜炎?

當醫生懷疑是小兒原發性腹膜炎時,將通過詢問病史,結合臨床症狀、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實驗室檢查:
    • 血常規:可用於判斷有無貧血及感染。
    • 肝腎功能:評估有無肝腎功能損害。
    • 電解質:判斷有無鈉、鉀等電解質紊亂。
    • 血沉:是檢測患者紅細胞沉降速度的實驗,可反映有無細菌感染。
    • C 反應蛋白:有助於鑑別細菌感染。
  • 影像學檢查:
    • 腹部立位 X 線:可判斷有無腸梗阻和胃腸穿孔,主要是用來排除繼發性腹膜炎。
    • 腹部超聲:可顯示腹腔有無積液,若存在液體,可在超聲引導下抽取液體,做進一步檢查,如做腹水常規(細胞計數及鈉、鉀等電解質)、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實驗,指導抗生素使用。
    • 腹部 CT:可顯示腹腔及腸腔有無積氣和積液,用於判斷腸梗阻和胃腸道穿孔,也有助於評估腹腔內有無實質臟器病變(如肝脾損傷等),主要是用來排除繼發性腹膜炎。
  • 直腸指診:醫生用手指在患者直腸前壁進行觸控,判斷有無盆腔感染或膿腫形成。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腹部是否受過外傷?
  • 有無不潔飲食、暴飲暴食的情況?
  • 以前有無慢性肝硬化和慢性腎病?
  • 主要症狀有哪些?發病多長時間?
  • 是否到外院就診過?是否治療過?怎麼治療的?效果如何?
  • 做過哪些檢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需要手術治療嗎?手術風險有多大?能不能保守治療?
  • 還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出現嗎?會不會危及生命?
  • 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有什麼不能做的?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術後應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擠壓或打折彎曲,記錄引流液的性狀及量,若引流液為膿液或血液,且每小時超過 50 毫升,應及時告知醫生。
  • 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噁心嘔吐、皮疹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定期複查:術後 2 周開始門診第 1 次複查,根據傷口癒合情況拆線,主要複查血常規、C 反應蛋白和腹部 CT 等專案,根據門診複查情況決定下一次複查時間。
  • 飲食:
    • 手術患者,在主診醫師指導下,首先開始少量進食稀飯或米湯,若無噁心嘔吐等不適,可增加飲食量,並逐步轉為正常飲食;
    • 若為普通患者,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如豆類、魚肉、蛋類等,不要食用生冷硬的食物,特別是肝硬化患者。
  • 運動:
    • 對於手術患者,術後第 1 天若全身情況及精神狀態良好可考慮活動,首先床旁坐一會,若無頭暈心慌等不適,可下床活動。建議在看護的情況下短距離行走,15~20 分鐘即可,根據個人情況適當增加活動量。
    • 若為非手術患者,根據個人身體狀況,每週可鍛鍊 4 次左右,每次 30 分鐘左右,可進行如散步、游泳等運動。
  • 其他: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避免沾水。

小兒原發性腹膜炎病情較輕或腎病腹水合並腹膜炎者,應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多數患兒可治癒;對藥物治療無效的原發性腹膜炎或不能排除繼發性腹膜炎的患兒,應及早行剖腹探查術。

藥物治療

  • 抗生素:該病致病菌主要為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及大腸桿菌。抗生素可殺死致病菌,減輕炎症和中毒症狀。代表藥物有氨苄西林、頭孢哌酮、頭孢曲松等。先根據經驗使用,後可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適當調整。
  • 補充液體:目的是補充血液容量,糾正鈉、鉀等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常用液體有生理鹽水、乳酸鈉林格氏液。

手術治療

剖腹探查:探查腹腔,目的是明確病因,引流出腹水,同時減少毒素吸收,改善發熱、呼吸急促、意識障礙等中毒症狀。

其他治療方法

  • 禁食、胃腸減壓:通過鼻腔將胃管插入胃內,抽出胃腸道氣體和液體,減輕胃腸道積氣,促進胃腸道恢復蠕動。
  • 營養支援:補充能量消耗,促進體能恢復,以腸外營養(靜脈輸注營養液)為主。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小兒原發性腹膜炎若及時治療,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不會危及生命,特別是腎病綜合徵合併腹膜炎的患兒;但若出現慢性腸梗阻等併發症,病程將遷延,影響患兒進食、生活和學習。
  • 若治療不及時,可能出現感染性休克、膿毒敗血症和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部分腹膜炎較為侷限或經治療後範圍縮小,形成腹腔膿腫;腹膜炎治癒後,腹腔多有不同程度的粘連,嚴重者可使腸腔不通暢而形成粘連性腸梗阻。

最常見的病因是病原菌經血液迴圈、腸壁或生殖道等侵入腹腔;細菌來源主要是腸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

小兒原發性腹膜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細菌感染:最多見的致病菌是 A 組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腸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腸埃希菌,經血液迴圈、腸壁或生殖道等侵入腹腔;另外新生兒腹壁和臍部的感染可向內擴散引起腹膜炎。
  • 真菌感染:較為罕見。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原發性腹膜炎?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兒原發性腹膜炎:

  • 營養不良:可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原發病灶(如肺部、腸道)的細菌易侵入血液,到達腹腔。
  • 過度勞累:可導致機體抵抗力暫時降低,原發病灶(如肺部、腸道)的細菌易侵入血液,到達腹腔。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兒原發性腹膜炎:

  • 女性:女性生殖道與腹腔相通,感染可循此通道感染腹腔,多發生在青春期前。
  • 肝硬化或腎病綜合徵合併腹水:腹腔腸壁水腫,吸收障礙,腸壁抵抗力下降,腸道細菌經過腸壁進入腹腔。
  • 免疫力低下:白血病、艾滋病等疾病。

典型的小兒原發性腹膜炎起病急驟,以高熱為初期主要症狀,繼之出現嘔吐、腹痛及腹脹。

小兒原發性腹膜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感染中毒症狀:體溫可高達 40℃,同時面色蒼白、煩躁或精神萎靡、對外界反應遲鈍、脈搏增快。嬰兒(1 歲內)體溫可正常。晚期可呈半昏迷狀態,說胡話、面容憔悴、呼吸困難、口脣有皰疹、面板乾燥,呈嚴重脫水狀態。腎病綜合徵併發腹膜炎,多見於學齡兒童,一般病情較為緩和,中毒症狀也較輕。
  • 腹痛:腹痛常較劇烈,遍及全腹,常以下腹為重。
  • 噁心嘔吐:嘔吐頻繁,吐出食物殘渣及膽汁。
  • 腹脹:腹部膨脹明顯,叩擊腹部像敲擊鼓一樣。
  • 腹膜刺激徵:壓痛、腹肌緊張(腹腔炎症可引起腹肌緊張,觸控起來像“木板”一樣)和反跳痛,這是腹膜炎的標誌性症狀;幼兒或極度虛弱的患者,腹肌緊張可不明顯。

小兒原發性腹膜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腹腔膿腫
  • 感染性休克
  • 膿毒敗血症
  • 多臟器功能衰竭
  • 粘連性腸梗阻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明確營養不良的原因,在營養醫師的指導下,制定個性化的食物清單。
  • 注意休息,充足睡眠(每天 8 小時左右),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進行鍛鍊,如游泳、跑步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洗臉,適當多飲水;潔身自好,保持外陰清潔,避免發生生殖道淋菌感染。
  • 肝硬化或腎病綜合徵的患者,升高血液白蛋白,必要時輸注白蛋白,腹水較多影響呼吸和食慾時,可考慮抽取腹水,減少細菌經腸壁進入腹腔的機會。2 歲以下兒童和年長兒患腎病綜合徵,或慢性腎功能衰竭和有腹水可能的慢性肝臟疾病,需複種肺炎球菌疫苗。
  • 患有白血病、艾滋病等疾病者,應積極治療,按時服藥,按醫囑定期門診複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