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週期性低血鉀性麻痺: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小兒週期性低血鉀性麻痺是一類可突然發生,並且反覆發作的以血鉀降低、肌肉遲緩無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疾病多呈自限性(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可自行好轉),也可出現永久性肌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不良後果。
  • 本病好發於兒童期及青春期兒童(7~21 歲多見),約佔所有人群的 88%,其中尤以男孩發病率高於女孩。歐美地區患者多為家族性,為常染色體顯性基因遺傳病;而我國患者多為散發病例。
  •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與鉀離子代謝異常有關。進食過多、劇烈活動、寒冷環境、應激狀態、應用葡萄糖和胰島素、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都可能誘發本病的發生。在甲亢患者中,本病發生率也高於正常人群。
  • 根據有無家族史,本病分為家族性、散發性。
  • 患者發病前可有緊張、興奮、焦慮等情緒反應,也有患者感覺到肌肉僵硬、睏乏等不適,因此往往可預感到發作。發病時表現為肌肉遲緩性癱瘓(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肌肉鬆軟無力),多由雙下肢近端肌肉開始,可向其他肌群延伸,初期及症狀輕微者還可行走,嚴重者全身骨骼肌受累,無法自主活動,更為嚴重者可波及呼吸肌引起呼吸無力、呼吸衰竭,波及心臟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 本病發作時,可通過口服或靜脈滴注氯化鉀緩解低鉀症狀。發作間期,可應用乙醯唑胺改善肌力,同時口服氯化鉀預防發作。病情嚴重者,需預防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發生。
  • 本病多數有反覆發作、自行緩解的特點,但嚴重病例可出現永久性肌病,甚至因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死亡。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既往有低血鉀性週期性麻痺病史,出現四肢乏力、僵硬等感覺,預感即將發作時。
  • 突然出現四肢無力,肌肉遲緩性癱瘓,無法自主活動時。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除四肢無力外,感覺呼吸費力,無法正常呼吸時。
  • 心率變慢,心慌胸悶,血壓升高時。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 小兒神經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週期性低血鉀性麻痺?

突然出現肌肉無力時,查體發現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肌力下降,及時通過血鉀等檢查確診。若不處於發作期的患者,可通過葡萄糖誘發實驗進行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電解質檢查:當發生麻痺症狀時,即刻進行電解質檢查,可發現血鉀降低,血磷也可下降,從而明確診斷。
  • 尿液電解質檢查:發作時尿鉀明顯降低。
  • 葡萄糖誘發實驗:當時無麻痺症狀發生,心電圖及當時血鉀正常,而既往有相關病史的患兒,可在心電監護下對患兒進行葡萄糖誘發實驗:即口服葡萄糖(2 克/千克),同時皮下注射胰島素(0.4 單位/千克),隨後每小時觀察患兒肌力、心電圖及血鉀變化,若血鉀降低至 3.5 毫摩爾/升以下,同時患兒出現麻痺症狀,則可診斷。
  • 心電圖檢查:本病發作時,心電圖發生變化。
  • 肌電圖檢查:本病發作時,肌電圖檢查可發現肌源性損害。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出現肢體無力多長時間?肌肉無力的出現先後順序?
  • 出現肢體無力前是否有煩躁、緊張、四肢睏乏等前驅症狀?
  • 出現肢體無力前是否有劇烈運動、飽食、寒冷環境接觸時間過長、應用激素類藥物等誘因?
  • 肢體無力出現的時間是否與睡眠相關?
  • 是否伴有心慌、胸悶、呼吸困難等不適?
  • 既往是否有過類似發作?
  • 是否有周期性低血鉀性麻痺家族史?
  • 是否有甲亢等病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引起疾病的病因是什麼?
  • 是否會出現嚴重後果?
  • 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 如何治療?是否需要終身服藥?

對於已診斷本病的患兒,發作間期應注意避免誘發疾病發作。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日常生活中應需按時服用氯化鉀,避免低血鉀的發生。
  • 高鉀低鈉飲食,避免大量飲水。
  • 避免過量進食、劇烈活動、情緒緊張等應激狀態。
  • 避免長時間處於寒冷環境。
  • 若有肢體睏乏、情緒變化等預感,應及時就醫,避免發作。
  • 對於已診斷本病的患兒,發作期應注意臥床休息,避免受傷。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發作期患者應嚴格臥床休息,避免勞累。
  • 如出現呼吸費力、心慌胸悶等症狀,需積極聯絡醫生,避免發生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嚴重後果。
  • 發作期患兒的日常活動需要有家人陪伴,避免摔倒、摔傷。
  • 肢體活動嚴重受限的患兒,應叮囑家人定期翻身,注意護理,避免壓瘡。

發作間期可通過應用乙醯唑胺改善肌力,同時口服氯化鉀預防發作。發作期,需口服或靜滴氯化鉀,同時預防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發生。

藥物治療

  • 氯化鉀:發作間期,可每晚睡前口服氯化鉀,預防低血鉀出現,從而預防發作。嚴重病例,需在心電監護下靜脈緩慢滴注氯化鉀,避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發生。
  • 乙醯唑胺:發作間期可口服乙醯唑胺,以改善肌力,預防發作。

其他治療

如出現呼吸衰竭、呼吸無力,需要吸氧,嚴重時需要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 本病多數呈自限性特點,肌無力症狀可自行緩解。
  • 部分患者肌無力症狀緩慢進行性加重,最終發展為永久性肌病。
  • 急性發作時,嚴重者可出現呼吸衰竭、心律不齊、心力衰竭等,可導致患者死亡。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認為與鉀離子代謝異常有關。歐美地區患者多為家族性,是由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引起的疾病。國內患者多為散發病例,少見有家族史者。

小兒週期性低血鉀性麻痺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遺傳因素:國外報道的本病致病基因位於常染色體 1 號長臂區域,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疾病發生。
  • 鉀離子代謝異常:本病發作時,鉀離子代謝異常,從而導致肌無力。
  • 發作前多有誘因:
    • 進食過多、劇烈活動、寒冷環境、應激狀態。
    • 應用葡萄糖和胰島素。
    • 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週期性低血鉀性麻痺?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參加劇烈運動、進食過飽、處於寒冷環境時間過長者。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甲亢患者。
  • 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胰島素的患者。
  • 有家族性週期性低血鉀性麻痺遺傳史者。

小兒週期性低血鉀性麻痺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小兒週期性低血鉀性麻痺的常見症狀包括:

  • 週期性出現發作:患者表現為突然發生、反覆出現的無力,但疾病多呈自限性,可自行緩解。少數患者可出現永久性肌病而無法恢復。
  • 肌肉無力(遲緩性癱瘓/軟癱):多發生於入睡後或剛醒時。前驅症狀多為四肢睏乏、無力感,也可有精神、情緒緊張的感覺,隨後出現發作,多數由雙下肢鬆軟無力開始,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症狀輕微者還可行走,隨後肢體無力延伸至全身骨骼肌,導致全身肌無力,無法自行活動。嚴重的患者可出現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況。

小兒週期性低血鉀性麻痺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呼吸衰竭:麻痺波及至呼吸肌,導致呼吸障礙,從而出現呼吸衰竭。
  • 心律失常:低血鉀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傳導阻滯、早搏)、心力衰竭等。
  • 永久性肌病:雖然多數患者的肌病呈自限性,但是少數患者疾病緩慢進展,從而發展至肌無力、肌萎縮,最終喪失肌肉功能。

有如下可變因素,應當注意:

  • 避免參加劇烈運動,避免過度進食、進食過飽,避免長時間處於寒冷環境。

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應當注意:

對於有本病的家族史、甲亢病史、應用激素類藥物等病史的患者,雖尚未出現本病症狀,仍需注意定期監測血鉀水平,避免誘因。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監測血鉀水平:對於有甲亢病史、應用激素類藥物、應用胰島素類藥物的患兒,及對於有家族史者,應注意監測電解質水平。
  • 口服小劑量氯化鉀:對於應用激素類藥物者,容易誘發低鉀血癥發生,可口服小劑量氯化鉀,避免發生低鉀血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