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注意缺陷障礙: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小兒注意缺陷障礙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小兒神經行為障礙,其主要表現為持續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動、衝動。
  • 學齡兒童的患病率為 3%~6%,男孩比女孩多,男女比例(4~9)∶1。 小兒注意缺陷症狀多出現於學齡前,至 9 歲時最為突出,12 歲之前即可出現大量症狀。
  • 遺傳因素在本病發揮重要的作用,在有注意缺陷障礙患者的家庭中,發生該疾病的比例升高。單卵雙生子的同病率為 50%,雙卵雙生子為 33%。家庭中父母存在酒精中毒,反社會人格、癔症或注意缺陷障礙的後代,出現注意缺陷和品行問題的比例較高。家庭、社會環境也對疾病的發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甚至還有神經毒素接觸、感染等因素。
  • 按疾病臨床表現,分為混合型(同時具備註意缺陷及多動衝動的表現)、注意缺陷型、多動衝動型。按病情的程度,又可分為輕、中、重度。輕度僅有微小或沒有學校和社會功能損害;中度症狀和損害介於輕度和中度之間;重度有明顯而廣泛的學校、家庭和夥伴關係方面的社會功能損害。
  • 多數患兒自嬰幼兒時期即表現為易興奮、多哭鬧、睡眠差、餵養困難、不容易養成定時大小便的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除活動增多外,有動作的不協調,做精細動作困難,注意不集中或集中時間很短,行為無目的,情緒易衝動而缺乏控制能力,上課不遵守紀律,學習成績低下。臨床症狀以學齡兒童較為突出。
  • 主要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由醫生、兒童家長及教師共同參與。治療關鍵在於藥物治療與行為矯治相結合,學校與家庭訓練要求保持一致。治療難點在於該疾病可與多種行為障礙、精神疾病共同發生,症狀可發生重疊,複雜的情況需多種藥物聯合應用。
  • 本病可能對兒童的日常生活、學業產生明顯的功能損害,常伴學習困難情緒問題、人際關係差等問題,約半數的小兒注意缺陷障礙兒童會發生傷害傾向,30%~50% 的兒童會發生品行障礙,如打架鬥毆、欺詐、盜竊、縱火、破壞財物、非法吸毒等,且難以矯治。
  • 不能得到及時的藥物治療和行為糾正的兒童,約 30% 可在進入成人期後仍有相應的症狀。未經治療者進入青春期之後,易發生物質依賴反社會行為,造成學業、職業和家庭等多方面的損害。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老師多次反映兒童或青少年在學習、工作和其他活動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常擾亂課堂秩序或多次與同學發生爭執,學習成績下降明顯,並擾亂或影響、學校和社會秩序。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兒童和青少年出現衝動行為、傷人或毀物等破壞性行為時,造成自身或他人受傷。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童保健科
  • 小兒神經科
  • 精神心理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注意缺陷障礙?

當醫生懷疑是小兒注意缺陷障礙時,通常對父母或養育者進行詢問,包括家族患病情況、兒童出生情況、兒童性格特點及生長髮育情況等。再進行體格檢查,除外軀體疾病後,通過心理評估結果,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智力測驗:用於評估患兒的智力情況,因為一些智力低下兒童也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的症狀,用於鑑別診斷,常用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瑞文測驗。
  • 注意力測定:用於評估患兒的注意集中情況,多用持續性操作測驗,看患兒和同齡兒相比,對於操作中的錯誤率和漏報率,評估患兒注意缺陷的嚴重程度。還需要對兒童的社交能力、行為問題進行評估。
  • 問卷量表:用於評估患兒是否存在注意缺陷,以及注意缺陷的分型。多用康納斯量表,有父母和教師用兩種。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父母親是否患有類似疾病?
  • 兒童出生時情況如何?
  • 生長髮育情況怎樣?
  • 性格特點是什麼樣的?
  • 父母和/或教師發現兒童有哪些表現存在問題?這些有問題的表現在其他哪些場合還出現過?持續有多長時間了?是否對兒童的日常生活、學習與交往造成了明顯的影響?
  • 是否曾到其他醫院就診?進行了哪些測評?是否能提供測評結果?進行治療了嗎?療效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情況嚴重嗎?
  • 如何治療?治療時間多長?
  • 治療效果如何?
  • 應該怎樣跟學校老師溝通,讓他們怎樣對待孩子?生活上應該注意些什麼?

按照醫生要求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同時改正對兒童的不正確認識,積極配合醫護人員行為治療的要求,與教師充分溝通,爭取訓練要求保持一致。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在醫生確定了需要強化的目標行為後,當目標行為出現時要立即強化,在強化過程中可結合其他的獎勵方式。
  • 在醫生確定了需要消除的目標行為後,當目標行為出現時使用處罰法,刺激抑制、消除兒童不適當的行為;堅持正面教育,處罰時對兒童適度地施加使其痛苦的刺激,或取消其某種喜愛的刺激。
  • 兒童家長採用漠視和不理睬等方法來減少和消除兒童出現的不良行為。
  • 家長應指導兒童按時作息,提供安靜、溫度舒適的睡眠環境。
    • 每晚睡覺時間要有規律,睡前不宜進食過飽;睡前避免劇烈運動,不看讓孩子緊張、害怕的書籍或電視節目。
    • 清淡飲食、葷素搭配、粗細交替、軟硬適中,保證兒童生長髮育所需的優質蛋白質,及時補充多種維生素。
    • 父母和老師要了解注意缺陷障礙的孩子不是故意的,要忽視其無傷大雅的小動作,給予他們一定的活動機會。
    • 還要多發現這些兒童的優點,創造機會讓其發揮優點,以得到認可和表揚,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行為治療。應由醫生,兒童家長及教師共同參與。

藥物治療

  • 中樞興奮劑:鹽酸哌甲酯為治療此病的首選藥物。按照劑型不同分為:
    • 短效哌甲酯片:晚上不用,以避免引起失眠;6 歲以下兒童一般不使用。
    • 鹽酸哌甲酯控釋片: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食慾不振、失眠、頭昏、頭痛和腹痛。
  • 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如託莫西汀,可強效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突觸前轉運體,增強去甲腎上腺素功能。
  • 三環類抗抑鬱藥:丙米嗪對伴有焦慮和抑鬱的注意缺陷障礙較適宜,還可選用α受體拮抗劑(可樂定)、氟西汀等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

  • 心理干預:如在醫生幫助下進行認知-行為療法。
  • 特殊教育專案:根據患兒病情的嚴重程度,可安排接受 1~2 年不等的特殊教育。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小兒注意缺陷障礙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可能對其學業、社會和情感功能以及行為發展等產生影響,導致學習成績差、職位地位低、濫用藥物危險性增加,甚至犯罪等不良的後果。
  • 小兒注意缺陷障礙的兒童在成年後,社會功能良好者佔 15%~30%,這部分人在成年期前症狀完全緩解,他們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甚至取得較大的社會成就。

小兒注意缺陷障礙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

小兒注意缺陷障礙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遺傳因素:注意缺陷障礙為多基因遺傳,多巴胺和 5-羥色胺等遞質代謝通道的轉運體、受體及代謝酶基因是易感基因。
  • 環境因素:早期母子分離、父母離異、親人死亡、家庭關係緊張或過度擁擠,父母一方有犯罪或精神疾病,使患病概率明顯升高。同時,生活的社群條件差、學校教師責罰、同學的欺辱、不恰當的教養方式,會加重兒童的行為和情緒問題。
  • 鉛中毒:快速發育的兒童大腦對鉛暴露產生的毒性尤為敏感(尤其是居住在大量汽車尾氣、電池廠、化工廠附近的孩子,更易於有鉛中毒)。鉛沉積的毒性作用易造成大腦皮質和海馬的細胞損害,可能誘發進行性注意力分散。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注意缺陷障礙?

以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人群,容易患注意缺陷障礙:

  • 一級親屬(即患兒的父母,同胞兄弟姐妹)中有注意缺陷障礙伴反社會行為、情緒衝動以及焦慮情況。

有如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易患注意缺陷障礙:

  • 不良生活事件的影響,如母愛剝奪、家庭問題、離婚、父母雙亡或同胞的降臨等。母親對酒精或藥物成癮近年越來越受到關注。
  • 社會條件差的地區缺少遊戲場所,不適當的青少年社會風氣,過度擁擠的住房條件,學校教師粗暴處理兒童行為問題,同伴欺辱。
  • 兒童常在被汽車廢棄物汙染的街上玩耍而吸收更多的鉛。長期進食含有人工食品新增劑的食物。

注意缺陷多動和衝動是小兒注意缺陷障礙最典型的症狀。其中注意缺陷是核心症狀。

小兒注意缺陷障礙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小兒注意缺陷障礙的常見症狀包括:

  • 活動過度:部分在嬰兒期即開始有過度活動,家長髮現患兒小動作多,但大部分開始於幼兒早期,學齡期由於受到各種限制,表現更明顯。
  • 注意集中困難:注意力短暫、注意力易分散是本病最常見的症狀。
  • 情緒不穩定,易衝動:部分研究學者認為,任性衝動是本病的核心症狀。
  • 學習困難:患該病的兒童的智力水平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由於注意力難集中、活動過多等,給學習帶來困難。

小兒注意缺陷障礙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對立違抗性障礙
  • 品行障礙
  • 焦慮障礙
  • 學校技能障礙

應給與兒童更多的溫暖和細心,正確地引導和鼓勵。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為兒童制定每日休息的時間,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合理搭配膳食,在保證能量攝入充足的前提下,給予優質蛋白如魚肉、瘦肉等,同時補充維生素如維生素 A、D 及礦物質如鈣、磷、鐵等。為兒童制定合理、適當的學業要求。根據不同年齡兒童的發生長髮育情況進行調整。
  • 在兒童的成長教育過程中,對孩子過分嚴厲、否認、干涉、過分的保護和溺愛等,都會增加小兒注意缺陷障礙患病的可能。
  • 給兒童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社會環境,方法是:父母需通過合理的心理諮詢(醫院或康復機構中)瞭解如何與孩子相處,學習選擇較合理的期望水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