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梗阻: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消化道梗阻是指從口腔至肛門整個消化道的任何位置發生的狹窄或閉鎖[1]。梗阻部位上游的消化道因食物、水、消化液等的蓄積而引發一系列症狀、造成各種併發症。

  • 消化道梗阻在臨床上常見[2],多種疾病均可導致不同位置的消化道梗阻,其具體患病率難以統計。
  • 導致消化道梗阻的病因主要為:機械性通過障礙,包括炎症引發的消化道內腔縮窄,各種疾病堵塞消化道內腔,消化道外壁受壓導致內腔變小等;還有胃腸道動力異常,即各種原因導致腸管蠕動功能障礙,進而導致消化道內容物無法正常輸送[2]
  • 根據梗阻發生的部位不同,以十二指腸為界,可分為上消化道梗阻和下消化道梗阻[1]。其他還有完全性梗阻和不完全性梗阻(根據梗阻程度分類)、良性梗阻和惡性梗阻(根據病變性質分類)、急性梗阻和慢性梗阻(病變特點分類)等[3][4]
  • 總得來說,消化道梗阻以胃腸道梗阻為主,故症狀以腹痛、腹脹、嘔吐等較為常見[4]。另外,不同病因和位置的消化道梗阻各有其不同的症狀特點,比如食管梗阻以吞嚥困難為主,膽道梗阻常見黃疸表現等。
  • 消化道梗阻的治療原則是糾正梗阻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亂、改善症狀、解除梗阻;具體治療方案要根據消化道梗阻的病因、部位、嚴重程度以及患者全身情況而定[4]
  • 消化道梗阻如果不能及時解除,會導致患者症狀越來越重,併發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失衡、營養不良、腸穿孔、腸壞死、感染甚至出現中毒性休克等[3][4][5][6]
  • 消化道梗阻患者的預後與原發疾病、治療方案等密切相關,良性病變導致的消化道梗阻,若及時治療通常預後良好,應積極消除病因;而惡性疾病導致的消化道梗阻,通常預後較差,應以緩解病情、提高生存質量為目的進行治療[2][7]

當出現腹痛、腹脹、嘔吐等前述常見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注意,就診目的不是單純解除消化道梗阻,而是積極查明並消除導致消化道梗阻的病因。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長期腹部不適,陣發性腹痛。
  • 腹脹、噯氣(打飽嗝)、噁心。
  • 反覆出現嘔吐。
  • 發現胃型或蠕動波。
  • 停止排便、排氣(放屁)。
  • 眼鞏膜、面板被染成黃色。
  • 吞嚥困難、吞嚥疼痛。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腹部劇烈疼痛、呈進行性加重趨勢,難以忍受。
  • 渾身乏力、虛弱。
  • 精神萎靡不振。
  • 躁動不安。
  • 昏迷。

建議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或其亞專業科室,如胃腸外科、肛腸外科、肝膽外科等。
  • 胸外科。
  •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消化道梗阻?

通常根據前述典型症狀、體徵,結合 X 線、超聲、CT、磁共振(MRI)等影像學檢查,或內鏡檢查不難得出診斷(部分先天性消化道梗阻患者可在超聲等產前檢查中發現),包括明確消化道梗阻的型別、性質(嚴重程度)、病因、部位等[1][2][4][8]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抽血化驗:包括血氣分析和鉀離子、鈉離子、氯離子、尿素氮、肌酐等指標的化驗,以瞭解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失衡及腎功能情況。
  • 超聲:便捷、經濟、無創、安全。產前超聲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診斷方面有難以替代的重要價值;實時超聲在動態觀察胃蠕動情況方面具有優勢。
  • X 線檢查:可發現脹氣的腸袢或氣液平面,有助於診斷,可結合鋇餐、鋇劑灌腸等檢查。
  • CT、MRI:對於進一步明確診斷、與其他疾病進行鑑別診斷有重要價值。
  • 內鏡檢查:屬於有創檢查,但能夠直視消化道腔內情況,且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有些患者因風險過大而不適合採用該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目前都有哪些症狀?出現這些症狀多久了?
  • 目前感覺症狀與之前比有何變化?是明顯迅速加重、相差不多還是有所緩解?
  • 發病之前都患有哪些疾病?
  • 以前有沒有做過什麼手術?
  • 發病至今,都做過哪些檢查?具體結果如何?
  • 發病至今,都進行過哪些治療?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目前診斷是否明確?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 為什麼會得這種病?該如何治療?
  • 是否需要手術?手術風險大不大?具體有哪些風險?
  • 這種病治癒後還會復發嗎?如何預防復發?需要定期複查嗎?
  • 平時有什麼注意事項?

對於診斷為消化道梗阻的患者,日常生活中應儘量規避可能加重病情、導致併發症的做法。當然病因不同,其具體護理內容也應有所不同。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11]

  • 在梗阻解除之前,應堅持嚴格禁飲食;待胃腸功能恢復後,須從流質到半流質、再到正常飲食進行慢慢過渡,切勿操之過急。
  • 在臥床進行左右翻身或下床活動時,應注意保護好胃腸減壓管,予以妥善固定,以免不慎拽出。
  • 口腔衛生護理:長時間禁食、反覆嘔吐等可導致口腔疾病易發,患者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可使用漱口水進行口腔護理。
  • 對於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後在傷口疼痛可以耐受的情況下,應儘快下床活動,以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
  • 住院臥床治療期間,要多翻身活動、以免面板長時間受壓導致壓瘡(常見於骶尾部面板)。
  • 出院後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避免暴飲暴食、進食過快,飯後不要立馬平臥等。
  • 堅持適度鍛鍊身體。

消化道梗阻的治療原則是糾正梗阻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亂、改善症狀、解除梗阻;具體治療方案要根據消化道梗阻的病因、部位、嚴重程度以及患者全身情況而定[4]

基礎治療[3][4]

  • 在梗阻尚未解除之前,應嚴格禁飲食。
  • 胃腸減壓:包括常用的鼻胃管和適用於低位腸梗阻的小腸減壓管,主要是將胃腸道內滯留的氣體、液體等排出以緩解症狀。
  • 靜脈補液改善脫水以及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補充營養。
  • 防治感染:主要包括腹腔內感染和肺部感染的防治,當然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也應採用抗生素預防手術期間發生感染。
  • 其他:包括吸氧(改善肺功能)、輸血治療(用於貧血較重者)、抑制胃酸分泌(用奧美拉唑等藥物)、促胃動力恢復(服用多潘立酮片)、適度止痛(用山莨菪鹼,即 654-2)等。

針對病因的內科治療[3][4]

  • 藥物治療:針對不同的病因採用相應的藥物,比如:對於先天性肥厚性幽門梗阻,應用阿托品;對於克羅恩病和結核引起的炎症性消化道梗阻,需使用抗結核、抗炎藥物;對於癌症引起的消化道梗阻,採用化療粒子植入的方式進行區域性化療有助於改善梗阻症狀等。
  • 內鏡治療:對於內鏡下氣囊擴張(適用於部分良性幽門狹窄患者)、內鏡下消化道引流術(胃造瘻、腸造口術等)、內鏡下支架植入(適用於各種惡性消化道梗阻患者,比如食管癌、胰腺癌、結直腸癌等,尤其是無法耐受手術者,通過放入支架來保障消化道通暢,達到緩解症狀、改善生存質量的目的)。

外科手術治療

若內科治療效果差、病情進一步加重,應採取手術治療,手術目的是解除梗阻、消除病因[4]

  • 單純解除梗阻的手術:對於因粘連而梗阻的腸管行粘連鬆解術、腸切開取出堵塞腸腔的糞石或蛔蟲、腸套疊或腸扭轉的復位手術等。
  • 病變切除並消化道吻合術:對於腫瘤性、炎症性狹窄,或梗阻已導致區域性腸袢失去活力者,可切除該段腸管,並進行吻合重建消化道;幽門的瘢痕性狹窄可通過手術切除病變,並行胃空腸吻合術等。
  • 腸短路吻合術:對於腸梗阻患者,若梗阻的腸段無法手術切除,可採取曠置梗阻的腸段,將其兩邊(遠端和近端)吻合起來。
  • 腸造口或腸外接術:通常用於患者一般情況很差,無法耐受複雜手術者。一旦採取這種方式,患者腸道不再連續(大便從造口處或外接的腸管排出),生活質量相對較差。故如有機會,後期應再次手術重建腸道。

疾病發展和轉歸

若不能及時解除梗阻,患者上述症狀會逐漸加重,並可出現機體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營養不良、腸穿孔腸壞死、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3][4][5][6]。除了及時治療,消化道梗阻患者的預後還與原發疾病有關:良性病變導致的消化道梗阻,若及時治療通常預後良好,應積極消除病因;而惡性疾病導致的消化道梗阻,通常預後較差,應以緩解病情、提高生存質量為目的[2][7]

導致消化道梗阻病因主要為:機械性通過障礙,包括炎症引發的消化道內腔縮窄,各種疾病堵塞消化道內腔,消化道外壁受壓導致內腔變小等;還有胃腸道動力異常,即各種原因導致腸管蠕動功能障礙,進而導致消化道內容物無法正常輸送[2]

消化道梗阻的常見原因有哪些[2][3][9][10]

  • 先天性因素:比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腸重複畸形、十二指腸閉鎖、肛門閉鎖、先天性巨結腸等。
  • 炎症性因素:包括胃十二指腸潰瘍、克羅恩病(原因不明的腸道炎症性疾病)、腸結核、化學腐蝕性狹窄等。
  • 良性堵塞性因素:比如胃石(某些食物、毛髮等在胃內形成的團塊狀物)、糞石、寄生蟲、良性息肉病變等。
  • 良性壓迫性因素:比如異位胰腺(是指在正常位置以外的胰腺,發生於胃竇處的異位胰腺常可導致幽門梗阻)、腸扭轉、腸套疊、良性腫瘤等。
  • 手術後吻合口狹窄:可能與手術縫合技術有關,或與吻合口水腫、瘢痕形成、腫瘤復發等有關。
  • 惡性因素:即惡性腫瘤所致,比如胃癌、腸癌、胰腺癌等。
  • 胃腸道動力異常:即各種原因導致腸管蠕動功能障礙,比如低鉀導致的麻痺性腸梗阻。此外,腸繫膜血栓導致腸管血運障礙、腸管蠕動障礙也稱血運性腸梗阻。

哪些人容易患消化道梗阻?

患有前述各種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消化道梗阻,不再贅述。

消化道梗阻患者常見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4]。不同病因和位置的消化道梗阻各有其不同的症狀特點,比如食管梗阻以吞嚥困難為主,膽道梗阻常見黃疸表現等。消化道梗阻的危害在於併發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營養不良、腸穿孔、腸壞死、感染、中毒性休克等,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3][4][5][6]

消化道梗阻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消化道梗阻的常見症狀包括:

  • 腹痛:通常為梗阻部位以上胃腸的強烈蠕動所致,可呈陣發性絞痛、持續性劇痛或僅有脹痛感[4]
  • 腹脹:可在腹部看到胃型或腸型(胃、腸的輪廓)[4]
  • 嘔吐:對腸梗阻來說,通常梗阻的位置越高,發生嘔吐的時間越早、越頻繁[4]。對於胃梗阻(幽門梗阻)來說,反覆嘔吐出大量不含膽汁的隔夜食物是其特徵性表現[8]
  • 停止排便、排氣(放屁)[4]:為腸梗阻的典型症狀之一。
  • 吞嚥困難、吞嚥疼痛:該症狀主要見於各種良、惡性疾病導致的食管梗阻患者[9]
  • 黃疸[9]:見於膽道梗阻患者,常表現為眼鞏膜、面板被染成黃色。

消化道梗阻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若不能及時解除梗阻,患者上述症狀會逐漸加重,並可出現機體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營養不良、腸穿孔腸壞死、感染甚至出現中毒性休克等症狀[3][4][5][6]

常見併發症包括:

  • 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失衡[3][4]:比如低鈉血癥、低鉀血癥、脫水、代謝性鹼中毒等,患者可有虛弱乏力、萎靡不振、精神意識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昏迷等表現。
  • 營養不良[3][4]:患者常感覺頭暈、虛弱無力,變得消瘦,可出現低蛋白血癥、貧血等。
  • 腸穿孔、腸壞死[6]:腸穿孔常因消化道梗阻部位上方壓力過大形成,腸壞死與腸缺血有關,腸穿孔、腸壞死是消化道梗阻的嚴重併發症,且並不少見。
  • 感染、中毒性休克[5]:該併發症嚴重威脅患者生命。

由前述病因可推測,消化道梗阻的預防重點在於及時、積極地治療那些可能導致消化道梗阻的各種疾病。詳見病因和治療相關段落,不再贅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