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螺菌感染: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小螺菌感染?是小螺菌(一種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疾病,通常是由鼠類等齧齒動物咬傷所致。
  • 患病情況如何?小螺菌感染在全球廣泛分佈,尤其是在亞洲多見。
  • 為什麼會得這種病?該病是由於小螺菌進入人體內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和其他代謝產物,從而引起的一種急性、複發性、伴隨發熱的疾病。危險因素是:人被鼠類等齧齒類動物咬傷。
  • 這種病有什麼症狀?發熱(可高達 40 攝氏度)、畏寒(感到寒冷/怕冷)、四肢乏力是小螺菌感染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狀。患者被齧齒類動物咬傷後,傷口常常會很快癒合。但是在被咬後第 1~4 周(一般是從第 12 天開始),患者會出現全身發熱、四肢乏力、畏寒(感到寒冷/怕冷)等症狀,並且傷口處開始疼痛、腫脹,長出藍灰色、可觸控到的隆起或不隆起的硬塊。
  • 這種病怎麼治?主要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可肌肉注射或口服青黴素,也可以口服四環素。治療的關鍵在於,及時發現症狀、及時使用藥物。治療難點在於,該病引發體溫突然上升後又下降,難以控制。
  • 這種病有什麼危害?小螺菌感染若不及時治療,可反覆發作,部分患者會四肢僵硬、昏迷,甚至死亡;也可能誘發心臟、肝或腎等器官的疾病,導致患者死亡。如果及時正規治療,患者會痊癒。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發熱、畏寒:被鼠類等齧齒動物咬傷後,患者若感到全身發熱、畏寒(感到寒冷/怕冷),需及時就醫。
  • 乏力、四肢僵硬:被鼠類等齧齒動物咬傷後,若患者感到四肢乏力,或全身僵硬不受控制、四肢無法彎曲,需立即就醫。
  • 皮疹:被鼠類等齧齒動物咬傷後,患者面板出現皮疹(大面積小疙瘩),或出現大片紅色團塊、紅色或灰藍色硬塊,需及時就醫確診。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高燒不退、昏迷:被鼠類等齧齒動物咬傷後,如果出現 39 攝氏度以上高燒,或是昏迷(呼喚或觸碰患者沒有意識),需要及時撥打 120 急救。

建議就診科室

  • 面板科
  • 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螺菌感染?

當醫生懷疑患者是小螺菌感染時,通常需要做血常規檢查、梅毒血清試驗、豚鼠接種試驗,確認是否患有小螺菌感染。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血常規檢查:通過抽血進行實驗室分析,檢查比較白細胞數和嗜酸性粒細胞數,可初步診斷是否為細菌感染。
  • 豚鼠接種試驗:將患者的血液標本接種到豚鼠體內,檢視實驗結果,用於確診是否為小螺菌感染。
  • 梅毒血清試驗:通過檢視梅毒血清試驗結果,用於確診患者是否感染小螺菌。
  • 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從患者潰瘍處取得滲出液,或做區域性淋巴結穿刺取得抽出物,在暗視野中用顯微鏡觀察是否含有螺旋菌,用以確診小螺菌感染。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否被鼠類或其他齧齒動物咬過?
  • 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怎麼樣?
  • 最近感到身體發熱、乏力或畏寒嗎?
  • 面板有沒有什麼異常變化?
  • 有感覺到四肢僵硬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病是傳染病嗎?
  • 病治好後還會復發嗎?
  • 需要手術治療嗎?
  • 需要多長治療時間呢?
  • 這個病會引發別的病嗎?
  • 日常生活中我要注意些什麼?
  • 吃藥時有什麼注意事項呢?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使用青黴素前,醫生會先做皮試。患者要謹遵醫囑,定時定量使用藥物,注意用藥不良反應。如果出現高熱、大汗、盜汗、噁心、嘔吐以及皮疹擴散等症狀,需及時告知醫生或到醫院就診。
  • 改善環境:保持環境衛生,開展滅鼠工作(使用老鼠藥、老鼠夾、老鼠貼等),避免生活在髒、亂、差的環境中。
  • 定期複查:根據醫生的建議定期去醫院複查。

小螺菌感染是可以治癒的。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注射青黴素,或口服青黴素、四環素。

藥物治療

  • 青黴素:抑制或殺死小螺菌,防止進一步感染。
  • 四環素:青黴素過敏患者,可服用四環素作為替代,同樣起抑制或殺死小螺菌,防止進一步感染的作用。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患者剛開始會發熱、畏寒(感到寒冷/怕冷)、乏力、產生皮疹(大面積小疙瘩),後期嚴重患者可能會四肢僵硬、昏迷甚至死亡。未經治療的患者,可能反覆發作長達一年而不能恢復健康。
  • 經過正規治療後,患者能在幾周後痊癒,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明顯影響。

主要的病因是被感染小螺菌的齧齒動物(多為鼠類)咬傷後,感染小螺菌。

小螺菌感染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被齧齒動物咬傷:這是小螺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人類一旦被感染小螺菌的齧齒動物咬傷,就極有可能患該病。

哪些人容易患小螺菌感染病?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小螺菌感染病:

  • 有鼠咬傷史:已被鼠咬傷的人,感染小螺菌的可能性大。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小螺菌感染病:

  • 生活環境:生活在擁擠、骯髒或有嚴重鼠患的環境中,易患小螺菌感染,相關實驗室工作人員也易患此病。

高熱、畏寒(感到寒冷/怕冷)、四肢乏力,是小螺菌感染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狀。此外,已經癒合的咬傷傷口會出現疼痛、腫脹和灰藍色的硬塊。嚴重患者會出現四肢僵硬、昏迷,甚至死亡。

小螺菌感染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小螺菌感染的常見症狀包括:

  • 高熱、畏寒:這是小螺菌感染最主要的症狀。表現為患者在被咬後第 1~4 周(一般是從第 12 天開始)開始發熱,可高達 40 攝氏度,會感覺渾身發冷。2~4 天后突然大幅度退燒,體溫正常 3~7 天后會再次升高並伴有面板出現大片斑疹、紅色團塊。
  • 面板損傷:被咬後,面板傷口首先很快癒合,隨後數日傷口處又出現疼痛、紅腫,並可伴隨身體出現大面積丘疹(小疙瘩)或者紅色團塊。
  • 昏迷、四肢僵硬、死亡:如果疾病損害了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患者可能會昏迷;或者在精神狀態正常的情況下,出現四肢僵硬,身體無法彎曲和擺動;嚴重者可能死亡。
  • 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該病可引發區域性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引起患者發熱、畏寒(感到寒冷/怕冷)、區域性腫痛、全身乏力。
  • 皮疹(小疙瘩)反覆發作:該病若不進行治療,皮疹會反覆發作。

小螺菌感染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心內膜炎
  • 腎炎
  • 腦膜炎
  • 肝炎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及時就醫:一旦被鼠或其他齧齒動物咬傷,應立即就醫。可臨時用清水清洗傷口,把傷口內汙血擠出,然後用雙氧水進行消毒。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滅鼠:對鼠患嚴重的地方要進行滅鼠。
  • 防止鼠咬:在野外或室內遇到老鼠或其他齧齒動物時,注意遠離,不要被咬。實驗室工作人員在處理老鼠時,也應穿戴防護服裝,如手套、防護服等,防止被咬傷或劃傷。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