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幕腦膜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小腦幕腦膜瘤是指腫瘤的基底位於小腦幕(包括小腦幕切跡和竇匯區)的腦膜瘤,臨床主要表現為顱內壓增高表現、視覺障礙、意識障礙等。
  • 小腦幕腦膜瘤較罕見,佔顱內腦膜瘤的 2%~5%,後顱窩腦膜瘤的 18~30%。該病女性的患病率多於男性,且多發生於四十歲以上的女性。
  • 小腦幕腦膜瘤可能和外傷、環境因素、基因突變、遺傳等因素有關。
  • 小腦幕腦膜瘤分為三種類型:幕上型、幕下型、啞鈴型。
  • 小腦幕腦膜瘤的主要症狀有顱內壓增高表現、視覺障礙、意識障礙、眼球震顫、共濟失調、構音困難、腱反射減弱。
  • 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治療的難點在於手術過程中避免損傷重要的神經及血管。
  • 該病可壓迫大腦、小腦、腦幹等部位、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如腦水腫、肢體偏癱、偏盲、腦膜炎等。
  • 小腦幕腦膜瘤早期診斷困難,晚期主要以顱內壓增高表現和顱神經損害表現。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頭痛、嘔吐;
  • 偏盲:一側或雙側眼睛正常視野中一半的缺失;
  • 失語;
  • 眼球震顫;
  • 共濟失調;
  • 構音困難。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全身強直、抽搐、頭痛、嘔吐加重、昏迷;
  • 肢體偏癱;
  • 意識狀態逐漸變差、顱神經麻痺;
  • 呼吸停止。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外科
  • 神經內科
  • 腫瘤外科
  • 放射腫瘤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腦幕腦膜瘤?

當醫生懷疑是小腦幕腦膜瘤時,將通常進行體格檢查、顱骨 X 線平片,在有顱骨缺損、腫瘤鈣化、顱骨內板骨質增生的結果後,可能進一步通過 CT、MRI、腦血管造影等檢查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體格檢查為最基本的檢查,檢視患者一般情況,神經系統是否出現病理徵,也會檢查有無顱骨缺損。
  • 顱骨 X 線檢查:該檢查為了確定顱骨內板骨質有無增厚、腫瘤有無鈣化、松果體有無移位。
  • CT 檢查:該檢查為確定腫瘤的大小、形態、位置。
  • MRI 檢查:該檢查為定性診斷,為以後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 腦血管造影檢查:該檢查用於明確腫瘤的血供來源和腫瘤與周圍血管之間的關係。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這個情況大約持續了多久?
  • 剛開始有什麼不舒服的表現嗎?
  • 家族裡是否還有其他人也有這樣的病?
  • 最近有沒有覺得身上還有別的地方有不舒服的狀態?
  • 最近你的視力如何?最近有沒有特別想要睡覺?
  • 你經常處於怎樣的生活環境或是工作環境?
  • 你有這種病的病史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個病容易治癒嗎?
  • 這個病在醫保的範圍內嗎?
  • 小腦幕腦膜瘤是屬於腫瘤嗎?
  • 這個病會不會容易遺傳給後代?
  • 如果暫時不治療,會有什麼後果?
  • 這個病嚴重嗎?會致死嗎?
  • 我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 這個病的治癒率多高?容易復發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如果患者做了手術,術後注意如敷料、引流管等。敷料一天應更換兩次,保持衛生,引流管應通暢,避免擠壓,一天的正常量為 300 毫升以內,若過多,應及時告知醫生。
  • 放療/化療後或期間的注意事項:接受放療/化療的患者,治療期間或治療後,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異常,患者應及時告知醫生。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頭暈、呼吸困難、口渴、視力模糊、排尿困難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術後、用藥複查:6 個月需要到醫院複查一次,主要複查體格檢查、顱骨 X 線檢查等專案。
  • 飲食: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 24~48 小時後再飲食,以清淡少油為主。多補充高維生素,高蛋白的食物(如:肉類、豆類、奶製品、新鮮的蔬菜水果等)。
    • 若為普通患者(未接受手術的患者):多吃一些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如黃豆、木耳、鮮棗、花生、蘿蔔等),避免吃油膩食物,忌蔥、蒜、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鹽醃、煙燻、火烤和油炸食物特別是烤糊、焦化了的食物;忌黴變、黴黃豆、鹹魚、醃菜等;多吃富含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黃瓜、西紅柿。
  • 運動: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需要臥床休息、三天後可下床活動、活動度適中,千萬不可以過度運動。不可從事使身體翻轉的運動,運動過後需休息平復血壓。
    • 若為非手術患者,是可以運動的,運動強度適中,每次運動半小時,一週運動 1~3 次即可。
  • 戒菸、戒酒:患者應在治療期間戒菸、戒酒。

手術切除為小腦幕腦膜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但對於無法全部手術切除的腫瘤,術後應輔助放射治療。

藥物治療

  • 降顱內壓類藥物:該類藥物作用為降低顱內壓,緩解患者的頭疼、眩暈 、嘔吐等症狀。常用的藥物有氫氯噻嗪、乙醯唑胺、氨苯喋啶等。
  • 激素類藥物:該類藥物作用為緩解患者的小腦性共濟失調。常用的藥物有糖皮質激素。
  • 營養神經類藥物:該類藥物作用為增強腦血管的張力、增加腦血管流量、改善腦代謝、從而營養神經,緩解患者意識障礙的症狀。常用的藥物有腺苷鈷胺、維生素 B1、維生素 B12 等。

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是直接將腫瘤進行分塊切除,從而直接解決腫瘤問題。手術完全切除腫瘤的患者,複發率極低,但該病手術治療的風險依然很高。

手術入路的三種方法:

  • 顱後窩開顱:適用於腫瘤向幕下或切跡生長的患者。
  • 顳枕部開顱:適用於腫瘤位於小腦幕上的患者。
  • 幕上下聯合開顱:適用於腫瘤較大,既向幕上又向幕下生長的患者。

其他治療方法

放療:適用於手術中無法完全切除腫瘤的患者,術後可採用放療作為輔助療法。該方法也適用於復發後無法手術切除的患者。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腫瘤可壓迫大腦、小腦、腦幹等部位、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如腦水腫、肢體偏癱、偏盲、腦膜炎等,對患者生活質量是有影響的,嚴重時對生命週期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治癒率較高,複發率很低,對生活質量幾乎沒有影響,更不會對壽命有影響。

小腦幕腦膜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外傷:患者腦顱部位受到外部創傷;
  • 環境因素:患者長期處於或解除致癌物質;
  • 基因突變:患者先天基因發生突變,導致患有小腦幕腦膜瘤;
  • 物理因素:患者長期暴露於射線、輻射等環境內,如暴露於 X 射線中等;
  • 化學因素:患者長期接觸化學用品,如烷基酚、苯系物等;
  • 病毒因素:病毒侵入腦內可誘發小腦幕腦膜瘤。

哪些人容易患小腦幕腦膜瘤?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生活環境中含有毒物質者:長期處於存在有害物質的環境內;
  • 長期遭受射線輻射者:遭受外來的物理輻射,如 X 射線;
  • 病毒因素:患者體內接種一些病毒,如水皰病毒,有可能會誘發小腦幕腦膜瘤;
  • 免疫抑制因素:患者使用免疫抑制藥,或患者作息習慣不良導致免疫力下降;
  • 化學因素:患者經常接觸化學物質,如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和硝酸化合物。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先天因素:患者先天患有小腦幕腦膜瘤。

頭痛、噁心、嘔吐、視盤水腫等顱內高壓症狀是小腦幕腦膜瘤最常見的症狀。

小腦幕腦膜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小腦幕腦膜瘤的常見症狀包括:

  • 顱內高壓:表現為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等,嚴重時還可表現出意識障礙、血壓升高、脈搏緩慢和呼吸不規律;
  • 視覺障礙:偏盲、幻視、視野喪失甚至完全失明等;
  • 意識障礙:意識模糊、嗜睡、昏睡、譫妄、昏迷等;
  • 錐體束徵:錐體束可調節人體肌肉張力、運動和平衡,顱內病變時可出現相應病理徵,如足趾也不能背屈等;
  • 眼球震顫:眼球出現明顯速度不同的往返運動;眼球的擺動如鐘擺,速度不變;
  • 共濟失調:醉酒步態、辯距不良、意向震顫、語言呈吟詩語言;
  • 構音困難:吞嚥困難、強哭、強笑,嚴重時呼吸困難。

小腦幕腦膜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腦水腫
  • 術後腦血腫
  • 肢體偏癱
  • 偏盲
  • 失語
  • 腦膜炎
  • 腦幹損傷
  • 腦神經損傷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有害物質的侵襲:不要暴露於汙染環境,比如暴露於射線和化工物質等有害環境等,對於含超標防腐劑的食物不要服用。
  • 避免受傷:在工作或生活中應避免受到創傷。
  • 增強自身抵抗力:多鍛鍊身體,補充維生素,增強自身的抵抗腫瘤的免疫力。
  • 養成良好作息習慣:注意作休息規律,保證充足休息和睡眠,不熬夜。
  • 先天因素:先天基因發生突變。母親在懷孕期間做產檢,排查各種疾病發生的可能,及時對異常情況做出處理。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