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動脈損傷: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小腿動脈損傷,是由於脛骨或腓骨骨折,小腿受到外來暴力或其他尖銳物體刺傷小腿,引起膕動脈以下的分支脛前動脈或脛後動脈幹受損的疾病。
  • 本病暫無準確的流行病學資料。
  • 當小腿部受到猛烈的暴力衝擊,尖銳物品劃傷或者發生骨折時,容易損傷小腿動脈。骨質疏鬆、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或體育運動、老年人為本病主要的危險因素。
  • 本病無分型分期。
  • 小腿動脈損傷後,患者會出現小腿腫脹、出血、肢端蒼白、活動障礙、區域性面板感覺異常、假性動脈瘤、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等症狀。
  • 對於小腿動脈損傷開放性損傷的患者,採取包紮止血,預防感染;對於閉合性損傷的患者,若伴有骨折,需要進行石膏或夾板固定,減少患肢的活動。治療關鍵點是保護患肢,減少患肢移動,避免二次損傷。治療難點為應防止患肢傷口感染,避免併發症的產生。
  • 小腿動脈損傷的患者小腿動脈損傷後若不經及時治療,會出現患肢缺血,區域性組織壞死的情況,情況嚴重者可能面臨截肢。
  • 小腿受傷後應及時處理,並時刻注意患肢的血流、溫度等情況,這是防止小腿動脈損傷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小腿傷口大量出血:若小腿受傷後大量出血,患者應及時就醫。
  • 小腿活動障礙:皮下血腫壓迫周圍血管神經造成患者活動障礙時,患者應及時就醫。
  • 肢體變形:小腿發生比較嚴重的骨折時,患者應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噴射狀出血:小腿受傷損傷到較大動脈,出血量較大且無法有效止血時,患者應立即就醫,否則患者可能會出現失血性休克。
  • 肢體發涼:若小腿動脈損傷嚴重,如血管斷裂,會造成組織缺血或壞死,嚴重者會面臨截肢,應立即就醫處理。
  • 昏迷:若患者失血過多,會造成失血性休克,此時患者應立即就醫。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骨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腿動脈損傷?

當醫生懷疑是小腿動脈損傷時,通常會根據患者的外傷史和體徵,進行多普勒血流檢測、超聲血管重建、血管造影等檢查,在檢查結果證實血管破裂或斷裂即可診斷為小腿動脈損傷。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多普勒血流檢測(血管 B 超):患者除去小腿部衣物後,臥於檢查床,醫生用探頭觀察小腿血流情況,用於判斷動脈血管的血流狀況、血管周圍出血量多少。
  • 超聲血管重建:醫生利用超聲訊號強弱不同,獲得小腿部動脈的模擬影象,醫生可以更直觀、更清晰的看見患者腿部動脈情況,用來直接反映小腿動脈損傷程度和受損血管血流情況。
  • 血管造影:醫生向患者小腿動脈血管內注射高密度造影劑,然後通過 X 線或者 CT 使得血管顯影,觀察小腿動脈血管形態,判斷小腿動脈損傷程度。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怎麼造成腿部損傷的?
  • 距離造成小腿損傷到現在過去多久了?
  • 有無從事體力勞動或劇烈的體育運動?
  • 是否服用過抗凝血的藥物,如華法林、阿司匹林等?
  • 是否診斷過有其他的骨疾病或血液、血管疾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針對我出現的這些症狀,我需要做什麼檢查?
  • 我需要接受哪些治療?
  • 如何才能緩解我現在的症狀?
  • 我的病情是否能得到控制?是否會對我以後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
  • 我是否需要住院治療?若無需住院治療,那麼日常生活中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小腿動脈損傷的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要注意休息,儘量避免移動患肢。飲食宜清淡,注意補充營養,並配合適當的腿部功能恢復訓練。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患者應避免移動患肢,以免造成傷口撕裂。同時注意服用抗生素,預防傷口感染。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傷口出血不止、劇烈疼痛無法緩解、發熱、寒顫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處理。
  • 術後、用藥複查:患者每 3 個月需要到醫院複查一次,主要複查小腿動脈恢復情況、傷口癒合情況等專案。
  • 飲食: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飲食清淡為宜,多食用牛奶、雞蛋、豆類等,術後 6 小時,可以進食,最好是流食,如大米粥、豆漿等。
    • 若為普通患者,多吃高鈣、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黃豆等,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洋蔥、韭菜等。
  • 運動: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嚴格需要臥床休息、1 個月可下床活動,進行少量活動,如緩慢的行走,恢復下肢功能。
    • 若為非手術患者,不可以運動,應注意休息,減少患肢的移動。
  • 其他: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清潔傷口附近的面板,防止傷口感染。

小腿動脈損傷的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若患者伴有開放性傷口,則可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後進行適度的康復訓練,有助於患者小腿功能恢復。

藥物治療

  • 抗生素:患者腿部有開放性傷口時,可適當給予抗生素治療,如青黴素等,預防細菌感染。
  • 止痛藥:如尼美舒利等,用於伴有劇烈疼痛的患者,可有效緩解疼痛。

手術治療

  • 血管修補術:適用於較大動脈撕裂、缺損等,採用自身血管壁或人造血管壁進行修補,防止血液流出到血管外。
  • 血管吻合術:適用於動脈損傷小於 20 毫米的,對破損的血管進行吻合,重新建立小動脈的血流。
  • 血管移植術:適用於動脈損傷超過 20 毫米,通常使用自身大隱靜脈的血管進行吻合,用於代替已經受損傷的動脈,保證下肢的血流供應。
  • 血管擴張術:適用於外傷導致小腿動脈閉合或狹窄,擴張受損血管,使其恢復血流,保證動脈及其分支的血流供應,防止小腿肌肉壞死。
  • 血管重建術:適用於車禍,碾壓等造成的小腿大面積動脈損傷,使用人工血管重新建立血管,恢復血流,維持下肢動脈、靜脈、肌肉的血流供應。

其他治療方法

  • 石膏或夾板固定:固定患肢,減少患肢的運動,注意休息,有利於受損傷的組織恢復。
  • 安裝假肢:小腿因車禍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毀滅性損傷,伴隨組織大量壞死,考慮截肢,並安裝假肢。
  • 輸血:小腿動脈損傷常出血較多,當患者失血量較多時,應及時輸血,避免發生失血性休克。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小腿動脈損傷將會造成小腿動脈壞死、血栓,嚴重者甚至導致失血性休克,或者面臨截肢的風險。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治癒率較高,不易復發。在治療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康復訓練,恢復小腿功能,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小腿動脈損傷主要是由於小腿受到外力猛烈撞擊、尖銳物體刺傷或嚴重拉傷、挫傷等傷害所導致的小腿動脈血管受損。

小腿動脈損傷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外力撞擊:外力撞擊容易引發小腿脛骨、腓骨骨折,骨折後尖銳骨端刺傷小腿動脈,造成小腿動脈損傷。
  • 尖銳物品刺傷:尖銳物品刺入小腿的傷口過深時,可能造成小腿動脈貫通傷。
  • 嚴重拉傷、挫傷:小腿部的嚴重拉傷或挫傷可引發動脈血管的撕裂或完全斷裂。

哪些人容易患小腿動脈損傷?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腿動脈損傷:

  • 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的人群容易發生骨折,骨折後尖銳骨端刺破小腿動脈,造成小腿動脈損傷。
  • 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或體育運動:高強度的運動量會引發肌肉損傷,累及周圍動脈血管。
  • 動脈感染:身體其它部位發生嚴重感染後,細菌可隨著血流執行到小腿,造成小腿動脈的感染。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腿動脈損傷:

  • 老年人:老年人骨頭變脆,容易發生骨折,小腿骨折時可牽連周圍動脈,引發小腿動脈損傷。
  • 先天性血管畸形:動脈畸形,可引發動脈及其周圍組織缺血壞死。

小腿部受到外傷後,患肢疼痛、出血、腫脹、活動障礙、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等症狀是小腿動脈損傷的最典型症狀,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患者小腿區域性面板可出現淤青、區域性面板感覺障礙等症狀。

小腿動脈損傷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小腿動脈損傷的常見症狀包括:

  • 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足背動脈由小腿動脈發出,當小腿動脈損傷後,足背動脈血供減少或中斷,患者觸控足背部動脈時可感受到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 疼痛:外傷造成的傷口及周圍面板的疼痛。
  • 肢端蒼白:血管受損,肢端血供減少,足部面板變得蒼白。
  • 出血:銳性物體造成開放性傷口,會伴有出血。
  • 腫脹:動脈破裂後,血液無法排出或排出受阻,在區域性堆積,產生腫脹,伴有面板溫度升高。
  • 活動障礙:由於疼痛或損傷部位腫脹而導致患肢活動障礙。
  • 區域性面板感覺異常:皮下血液堆積,壓迫臨近的神經血管,造成面板感覺障礙,用尖銳物品劃過後,患者的痛感較弱甚至感受不到痛感。

小腿動脈損傷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小腿動脈損傷後可引起下肢靜脈或肌肉的併發症,如血栓、下肢靜脈損傷、小腿肌間隔症候群等。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血栓
  • 下肢靜脈損傷
  • 小腿肌間隔症候群

應加強體育鍛煉,運動前,做好熱身和準備活動;運動時,注意小腿部的保護。腿部有陳舊傷時,應適當減少運動量。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針對可變的因素:

  • 補鈣:預防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
  • 及時治療動脈感染:防止細菌蔓延到小腿動脈,引發小腿動脈炎。
  • 注意腿部保護:及時規避可能導致腿部損傷的因素,如外來撞擊等。

針對不可變的因素:

  • 老年人:注意補鈣,減少劇烈運動,同時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 先天性血管畸形: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