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骨裂: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骨裂為老百姓的通俗講法,醫學稱為裂紋骨折,屬骨折型別中的一種。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破壞或連續性中斷,而裂紋骨折像瓷器上的裂紋,無移位,小腿骨裂常指發生在脛骨、腓骨上的裂紋骨折,一般經恰當的治療,預後良好。

  • 在臨床上,無明顯移位的裂紋骨折最常見,主要原因為暴力作用於骨骼,使小腿骨骼骨質發生破壞。危險因素可以分為直接暴力、間接暴力、積累性勞損和骨骼疾病。主要見於跌倒、擊打、劇烈運動、長期反覆勞損等過程中。
  • 根據骨裂發生的部位,可以分為脛骨骨裂,腓骨骨裂,脛腓骨同時骨裂。
  • 主要為侷限於受傷部位的臨床表現,如疼痛,腫脹、發熱、水皰或者是皮下瘀斑。
  • 要及早治療,一般採取保守治療,即固定和制動患肢。根據裂紋範圍和部位,選擇合適的制動工具,患者還要多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的勞累,一定要待骨折完全癒合後才能恢復負重活動或者體力勞動,否則骨折移位需要手術治療。
  • 區域性的腫脹以及疼痛導致患者的患肢活動受到了限制,從而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小腿骨裂易併發骨室筋膜綜合徵,骨折線較長的還易造成斷端移位。
  • 需要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以安全第—,減少骨折發生。受傷後要及時保護患肢,     避免造成骨折移位,影響腿部功能。

在小腿遭受外力打擊後,如感覺小腿疼痛、腫脹,行走困難,休息幾小時或幾日後仍不能緩解,則需立即至醫院就醫,並最好避免受傷的腳負重行走,應拄拐或者輪椅輔助下至醫院骨科就診。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小腿受傷後持續疼痛、腫脹、出現畸形等情況時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如受傷後,疼痛,小腿仍能活動,但觀察幾小時或者幾日後疼痛仍無明顯緩解。
  • 受傷後小腿腫脹越來越重或疼痛越來越痛。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受傷後感覺小腿劇烈疼痛,無法活動。
  • 受傷後小腿出現畸形。

建議就診科室

  • 骨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腿骨裂?

臨床醫生根據患者受傷史、臨床表現、查體和影像學檢查的結果,確診並不難。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X 線。最基本也是首選檢查,能判斷大部分骨裂。
  • 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對一些隱匿及顯影不清的骨裂,有必要行 CT 檢查,明確病變性質。
  •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如 CT 也無法判斷的損傷,只能通過核磁共振來進一步確認。
  • B 超。對於長期臥床或制動小腿的病人,如有血栓風險,需要行下肢血管 B 超來確定是否有血栓形成。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何時何地怎樣受傷?
  • 疼痛的大致範圍?
  • 已經經過何種處理?
  • 家庭有無腫瘤病史?
  • 目前有無懷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否可以使用輕便支具固定?
  • 多久後至醫院複查?
  • 何時可以負重行走?
  • 什麼時候可以功能鍛鍊?
  • 做哪些動作可以用來康復鍛鍊?

小腿骨裂患者要注意小腿外固定後的護理,患肢擺放恰當,觀察固定位置的面板及血運情況,調整鬆緊,按計劃行功能鍛鍊。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肢體擺放恰當。對於骨裂的患者來說,一定要注意肢體擺放位置的恰當,肢體擺放要以舒適為主,特別是利於靜脈迴流為主要原則,適當抬高小腿,特別是抬高的位置要高於心臟,有利於血液迴流,減少血栓生成。
  • 外固定支具是否太緊。骨折病人經過整復和固定以後,要特別注意觀察石膏或夾板固定的是否太緊。如發現腳趾有血運障礙,即腫脹嚴重或皮膚髮紫,應及時至醫院請醫生處理。經常檢查石膏或夾板邊緣的面板有無受壓情況,如發紅或破潰時請醫生處理。
  • 康復鍛鍊。骨裂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按計劃進行功能性的鍛鍊,每天按點、按量來康復,一定要避免劇烈運動,否則會給骨骼增加負擔,不利於身體後期恢復,也有一定的程度上發生再次移位的情況,這些都需要多加小心。
  • 保持小腿面板乾燥。如果骨裂比較嚴重,需要長期臥床休息,患者家屬要注意保持床鋪的乾淨、整潔情況,一定要做好定期翻身工作,避免因為長期躺床而出現溼疹或壓瘡的情況。

治療的目的是完全恢復人肢體的功能,治療的原則為復位、固定和康復治療。復位包括閉合復位和切開復位,之後視骨裂程度,輕者可選擇石膏或小夾板固定 1~3 個月,一般預後良好;重者可能需要手術矯正,一般復位良好的骨裂預後也相對較好。無論何種固定,需要注意之後及時功能鍛鍊,恢復肢體功能。

藥物治療

  • 鎮痛藥物。骨裂最常見的症狀為疼痛,適當使用鎮痛藥物可以有效的緩解自身的緊張情緒和不適感。同時也可應用於康復鍛鍊期,減輕鍛鍊時的疼痛,保證康復效果,促進肢體功能恢復。
  • 活血化瘀類藥物。在受傷前期(一般 2 周左右),小腿常逐步腫脹,如加上石膏或支具包裹,腫脹常極為不適,可適當用一些活血化瘀類藥物,促進小腿的腫脹消退。

骨折的復位

是將移位的骨折段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關係,重建骨骨骼的支架作用。復位是治療骨裂的首要步驟,也是骨裂固定和功能鍛鍊的基礎。早期正確的復位,是骨裂癒合的必要條件。

復位可以分為閉合復位和切開復位。

  • 閉合復位是指通過非手術方法達到骨折端復位,包括手法復位和牽引復位,大多數小腿骨裂通過閉合復位即可獲得滿意效果。
  • 骨裂一般不需要切開復位。

骨折的固定

無移位的小腿骨裂或者復位後的骨裂有移位的趨勢,加之骨裂的癒合需要較長的時間,都要求進行合理的固定。良好的固定是骨裂癒合的關鍵。

目前臨床上常用於骨裂的的外固定方法有石膏繃帶固定、小夾板固定、牽引固定、支具固定。一旦行外固定後,患肢不能負重行走,至少保持制動 4 周,待複查後,根據恢復情況酌情拆除固定。

康復治療

  • 早期:一般是傷後 1~2 周內。由於小腿腫脹、疼痛,且骨折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鍛鍊的目的是促進患肢血液迴圈,消除腫脹,防止肌菱縮。其主要形式是小腿肌肉做舒縮活動,膝關節及踝關節暫不活動,而身體其他各關節均應進行功能鍛鍊。
  • 中期:一般指骨折 2 周以後,腫脹基本消退,區域性疼痛緩解的一段時間。由於骨折端已纖維連線,日趨穩定,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或藉助於功能康復器逐步活動膝關節和踝關節。動作要緩慢輕柔,逐漸增加活動次數、運動幅度和力量。
  • 後期:骨折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功能煉的主要形式是加強膝關節和踝關節的主動活動,消除肢體腫脹和關節僵硬,並輔以各種物理和藥物治療,儘快恢復各關節正常活動範圍和肌力。

小腿骨裂的發展和轉歸

小腿出現骨裂之後,及早及時處理,患者還要多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的勞累,特別是從事重體力勞動的患者,待身體完全康復之後,才可以恢復勞動,經正確規範治療後,可痊癒。

骨裂一般都是直接衝擊、輕微撞擊跌倒、間接暴力或積累性損傷等暴力作用於骨骼引起的。特別是暴力作用某一部位,就有可能導致該部位骨裂的情況。

小腿骨裂的常見原因

  •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發生骨折。例如小腿被重物直接撞擊後,脛腓骨骨幹在被撞擊的部位發生骨裂。
  • 間接暴力:暴力通過傳導、槓桿、旋轉作用或肌收縮使肢體受力部位的運處發生骨裂。例如走路滑倒時,腳踝扭傷,由於足旋轉的力量,致使脛骨或腓骨發生裂。
  • 積累性勞損:長期、反覆的應力作用於骨骼的某一處,使之發生骨裂。例如長距離行走或長跑運動後發生腓骨幹下 1/3 的疲勞性骨裂。
  • 骨骼疾病:有病變的骨骼,受到輕微外力時即產生裂縫。如骨髓炎、骨腫瘤、嚴重骨質疏鬆症等病變骷髏發生的骨裂。

哪些人容易患病?

  • 生長髮育階段的兒童青少年。兒童及青少年玩耍較多,好奇心強,安全防範意識差,容易受傷,再加上這個階段的骨骼韌性較成年人大,骨折多數較輕微。
  • 骨質疏鬆患者。此類人群,在輕微暴力下即可造成骨骼損傷,對日常生活中的磕碰或外傷,要重視,及時就醫。
  • 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老人在年齡增長後,身體機能及反應能力相應遲鈍,容易外傷,如暴力作用小腿 ,易發生骨折。
  • 運動員或軍人。長期運動或行軍的人,如力反覆作用於小腿骨骼某一部位,極易引起疲勞性骨裂。

小腿裂紋骨折的患者主要會表現出侷限性疼痛、壓痛,同時也伴隨患處區域性腫脹、區域性瘀青瘀斑、區域性水皰等情況,骨折患者其受傷肢體功能會暫時喪失,嚴重影響日常活動。

常見症狀有哪些?

小腿骨裂患者會出現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發熱等症狀。

常見症狀包括:

  • 疼痛與壓痛:小腿骨裂均有疼痛,移動受傷小腿時加劇。接觸時,骨裂處有侷限性的按壓痛和軸向叩擊痛,即敲擊足底,小腿受傷處會感覺疼痛。
  • 區域性腫脹與淤斑:因骨裂時,骨髓及周圍軟組織內的血管破裂出血,在骨裂周圍形成血腫,軟組織亦因受損而發生水腫,患肢顯著腫脹,可產生張力性水皰。嚴重時可阻礙靜脈迴流,使骨筋膜室內壓力增高,甚至可阻礙動脈血液迴圈。外傷後由於血紅蛋白分解,皮下瘀斑可變為紫色、青色或黃色。
  • 功能障礙:骨裂後,小腿部分或全部喪失活動功能,但一些輕微的骨裂,仍可保留大部分活動功能。
  • 發熱:骨裂後一般體溫正常,只有在一些出血較多的情況下,血腫吸收時,體溫略有升高,通常不超過 38 攝氏度,一般認為骨折後發熱是全身炎症反應所致。

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

小腿骨裂的進展過程,可能出現各種全身或區域性的併發症。有些併發症可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必須緊急處理。有的需要與骨折治療同時處理,有的則需要在骨折癒合後處理。因此,必須作周密的全身檢查,及早發現並正確處理各種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脛前或脛後動脈損傷:脛骨上段骨裂,如骨折線長,產生移位後,易傷及周圍走行的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
  • 腓總神經損傷:腓骨頭、頸骨折時,不適當的石膏或夾板固定等造成區域性壓迫或牽拉傷等,腓總神經經常同時受傷,可表現為小腿前部的肌肉萎縮,患足呈下垂內翻狀,不能外展、外翻。足和足趾不能抬起,步行時需高舉患足。足背及小腿外側面板感覺喪失。
  • 小腿骨室筋膜綜合徵:小腿骨裂如併發血管及軟組織損傷,可引起骨筋膜室綜合徵。可表現為小腿外傷後的持續性的劇烈疼痛,且進行性加劇,被動活動足趾時,可引起劇烈疼痛。外傷處面板略紅,溫度稍高,腫脹,有嚴重的壓痛,觸碰時可感到張力高。
  • 墜積性肺炎:小腿骨裂病人如長期臥床不起,可以發生墜積性肺炎,常見於老年、體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
  • 足跟壓瘡: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若護理不周,足跟部長期受壓,區域性軟組織發生血液供應障礙,易形成壓瘡。
  •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小腿骨裂病人,下肢長期制動,靜脈迴流減慢,同時創傷後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易發生血栓。
  • 創傷性關節炎:如損傷累及脛骨平臺或踝關節,關節面遭到破壞,癒合後關節面不平整,關節軟骨易磨損剝脫,可引起創傷性關節炎。
  • 關節僵硬:小腿經長時間固定或未行功能鍛鍊,靜脈血和淋巴液迴流不暢,患肢組織中有漿液纖維滲出物和纖維蛋白沉積,可使關節內、外組織發生纖維粘連。同時由於關節囊及周圍肌肉的攣縮,關節活動可有不同程度的障礙。
  • 骨發育障礙:小兒發生骨裂時,如果 生長軟骨的骺板受到破壞則影響骨骼生長,導致骨發育障礙。

預防小腿骨裂,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以安全第—,運動時做好熱身及防護工作,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鍛鍊身體,增強骨骼。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長期吸菸,酗酒,少動多坐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容易在年齡增長後發生骨質疏鬆。所以要不抽菸,少喝酒,不喝濃茶。
  • 運動時做好安全防範措施。運動前充分熱身,適當使用護具,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因跌倒造成骨裂的機會。
  • 平時多鍛鍊。適度的運動一方面可以強化骨骼強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肌力和良好的平衡感,減少跌倒發生的機會。
  • 居家環境安全。家庭中尤其是浴室、廚房等地方,是老人易摔倒的地方。使用防滑措施,提供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對降低跌倒非常重要。
  • 兒童青少年的保護。兒童少年好奇心強,玩耍時易摔倒,家長及老師要做好教育工作,提供適當保護。
  • 老年人的保護。老年人活動不便,許多人骨質較為疏鬆,減少雪雨天及夜晚外出。外出時需他人挽扶或持柺杖,如夜晚,配備照明工具。儘量不騎自行車,不要到擁擠的公共場所。

感謝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骨科 陳廣南醫生 參與本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