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post pericardiotomy syndrome,PPS)是一種常見的非細菌性炎性、自身免疫性胸膜心包綜合徵。

  • 是心臟術後的常見併發症,發生率較高,達 10%~40%,兒童發病率略高於成人。發病率高低與診斷標準、患者人群以及手術型別相關。
  • 是心臟手術或繼發性心包胸膜損傷導致的自身免疫反應。
  • 常發生於心髒手術後數天到數週內,表現為發燒、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
  • 主要是經驗性應用抗炎藥物,包括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激素、秋水仙鹼等;有積液者可行穿刺引流治療;反覆心臟壓塞或縮窄性心包炎者,可行心包切除術。
  • 因其主要表現與心臟手術後一般表現相近,使其容易被漏診,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再入院率升高,治療費用增加,或者引起其他嚴重併發症,如心臟壓塞、縮窄性心包炎,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 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是一種預後較好的自限性疾病,但少數也可表現為在較長時間內反覆發作,需長期治療。

近期進行過心臟手術的患者,術後若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胸痛、呼吸困難等不適,就應該及時看醫生了。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發熱
  • 胸痛
  • 乾咳
  • 聲音嘶啞
  • 吞嚥困難
  • 上腹部疼痛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呼吸困難
  • 全身水腫
  • 意識不清
  • 面板溼冷、面色蒼白

建議就診科室

  • 心血管外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

當醫生懷疑是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時,將通常根據患者近期病史、查體檢查、實驗室檢查、心電圖檢查等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可評估患者基礎生命體徵,瞭解患者是否存在心包摩擦音或胸膜摩擦音。
  • 血液檢查:檢測血液中白細胞、血沉、C 反應蛋白、抗心肌抗體等指標的改變,用於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的診斷,並可指導臨床治療。
  • 心電圖:可記錄心臟電活動情況,用於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 胸部 X 線檢查(胸片):通過胸片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胸腔積液或心包積液,還可以與引起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的相關疾病進行鑑別。
  • 超聲心動圖:可明確是否存在胸腔或心包積液,並判斷積液量、積液深度和積液增長情況。比外,還可用於指導胸腔或心包穿刺引流。
  • 胸腔積液或心包積液穿刺檢查:可用於瞭解積液的性質,便於分析導致積液的原因,還可用於迅速緩解心臟壓塞症狀。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什麼不適?出現這些不適多久了?
  • 什麼原因後出現的這些不適?
  • 有沒有經過什麼治療?
  • 如有治療,治療的效果怎麼樣?症狀有沒有緩解?
  • 有沒有做過什麼檢查?檢查的結果如何?
  • 既往有沒做過什麼手術?受過外傷?有沒有輸過血?
  • 有沒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肝炎病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這是得了什麼病?嚴不嚴重?
  • 怎麼治療?
  • 治療效果怎麼樣?
  • 會不會復發?
  • 出院後應該注意些什麼?
  • 多久複查?

除了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日常護理、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面的改善也是該疾病重要的治療內容。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心臟手術患者術後注意保持傷口的清潔乾燥。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用藥期間注意抗炎藥物、激素等的不良反應,若出現凝血障礙、耳鳴、弱視、腹瀉等不適時,應及時諮詢醫生指導藥物治療。
  • 術後、用藥複查:心臟手術患者應遵照醫囑定期進行隨訪,藥物治療患者用藥期間應定期複查血常規和 C 反應蛋白。一般術後一個月複查,此後每三個月到半年複查一次,痊癒後至少每年複查一次。
  • 飲食:低鹽低脂飲食,均衡飲食,保證足夠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取。
  • 運動:體力勞動和運動應以身體能耐受、不產生不適症狀為準,循序漸進。
  • 其他:注意休息,避免勞累,若有不適,需及時就醫。

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的治療的目的在於控制自身免疫反應,積極預防心包壓塞、縮窄性心包炎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治療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是治療本病首選藥物,具有抑制炎症和止痛的作用。
  • 糖皮質激素:常用藥物有氫化可的鬆、地塞米松等。具有強大的抑制炎症的作用,當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過敏或治療無效(用藥後 48 小時內)時,可採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 免疫球蛋白:是一種提高和調節人體免疫功能的藥物,對於難治性患者,必要時可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衝擊治療。

手術治療

心包切除術:反覆發作的心臟壓塞或出現縮窄性心包炎患者,需行心包切除術。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為自限性疾病,若不接受正規治療,部分患者可能自愈,但部分會出現心臟壓塞、縮窄性心包炎、甚至休克等嚴重併發症。
  • 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經過早期、規範化治療,常預後良好,但部分患者仍可能會出現病情反覆。

病因尚不明確,多數認為是心臟、心包受損後,心臟抗原與相應抗體結合產生的自身免疫反應。

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心臟手術。
  • 心內起搏器植入。
  • 胸部鈍挫傷。
  • 心內射頻消融。
  • 胸腺腫瘤切除。
  • 肺外科手術。

哪些人容易患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

  • 接受瓣膜手術或主動脈手術者。
  • 年輕人。

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的患者一般起病急,常發生於心髒術後 1~3 周,一般不超過 3 個月,可出現發熱、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

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的常見症狀包括:

  • 發熱:多無明顯誘因,可在術後 10 天至數星期出現“發燒”,1~2 周後“退燒”。
  • 胸痛:多表現為前胸或胸骨後的刺痛,於深吸氣、吞嚥、仰臥位時可加重,同時可有頭頸部或外側胸壁的疼痛。
  • 呼吸困難:喘不上來氣。
  • 疲乏不適:渾身無力、無精打采。
  • 乾咳。

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可出現胸腔和心包的反覆液體滲出,引起胸腔積液或心包積液,大量積液者可導致心包壓塞、迴圈淤血或迴圈衰竭,嚴重者甚至可引起患者休克死亡。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心包積液。
  • 胸腔積液。
  • 心包壓塞。
  • 縮窄性心包炎。
  • 急性迴圈衰竭。
  • 體迴圈淤血。
  • 休克。

目前暫無有效預防措施。但圍手術期(即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後的一段時間)預防性使用阿司匹林、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氫化可的鬆)或秋水仙鹼,可以降低發生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徵的風險。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