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ABO溶血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新生兒 ABO 溶血病是指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僅見於胎兒、新生兒期。
  • 母親與胎兒的 ABO 血型不合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及危險因素。
  • 本病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
  • 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貧血和膽紅素血癥,伴隨有黃疸、肝脾腫大等症狀。
  • 光療是最常應用的降低血清膽紅素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其次可採取藥物治療以及一系列對症支援治療。
  • 本病主要引起不同程度的貧血和膽紅素血癥,嚴重者可出現胎死宮內,出生時胎兒水腫,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呼吸窘迫、心力衰竭等,多在出生後不久死亡。
  • 積極做好新生兒溶血病的防治工作,做好出生前檢查和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黃疸:面板和鞏膜變黃;
  • 面色蒼白;
  • 拒乳、吸吮無力;
  • 不哭鬧。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進行性加深的黃疸;
  • 全身浮腫;
  • 患兒嗜睡;
  • 全身蒼白;
  • 面板淤斑;
  • 胸腔積液:胸腔內有液體集聚,可能影響患兒呼吸;
  • 腹腔積液:腹部膨隆增大,家長可感覺到患兒腹腔內有液體;
  • 心力衰竭:患兒可能表現為呼吸困難,水腫;
  • 肝脾腫大:可表現為腹部膨大;
  • 呼吸窘迫:患兒表現為憋喘、呼吸困難。

建議就診科室

  • 血液內科
  • 兒科

醫生如何診斷新生兒 ABO 溶血病?

當醫生懷疑是新生兒 ABO 溶血病時,醫生可以通過出生前檢查,包括測定孕婦血型抗體、羊膜腔穿刺檢查、經皮臍血取樣、胎兒 B 超等;出生後檢查,包括新生兒血常規、心電圖、抗人球蛋白試驗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測血型抗體:目的是判斷胎兒是否有可能發生溶血。對已知與其丈夫 Rh 血型不合的孕婦,應在孕 12~16 周、28~32 周和 36 周測定孕婦的血型抗體,若抗體效價迅速上升或滴度≥1∶64(抗人球蛋白法),則提示胎兒可能受累。
  • 羊膜腔穿刺檢查:用於監測胎兒溶血的嚴重程度。可測定羊水膽紅素水平,若膽紅素水平增高,提示可能有胎兒溶血。
  • 經皮臍血取樣:用於監測胎兒溶血的嚴重程度,可直接測定胎兒臍靜脈血的血紅蛋白水平,血紅蛋白水平降低,則提示可能有胎兒溶血。
  • 胎兒 B 超:目的是鑑別胎兒溶血的進展情況,及時發現胎兒水腫和胎兒窘迫。
  • 新生兒血常規:目的是明確患兒是否有溶血。若紅細胞及血紅蛋白下降(臍血<13 克/分升)、網織紅細胞增高(>6%)、外周血有核紅細胞增高(>10/100 白細胞)等均提示患兒可能存在溶血。
  • 心電圖:用於檢測患兒溶血的嚴重程度,可通過心電圖反應。若心電圖曲線出現心衰改變,則提示溶血癥狀較重。
  • 抗人球蛋白試驗:有效的確診方法,可直接確診本病。若抗人球蛋白試驗結果陽性則可確診溶血;改良法抗人球蛋白試驗或釋放試驗,陽性者確診新生兒 ABO 溶血病。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父母雙方是否測過血型?血型分別是什麼?
  • 母親曾經輸過血嗎?
  • 懷孕過幾次?流過產嗎?生過小孩嗎?這是第幾胎?
  • 懷孕期間是否定期規律做產前檢查?
  • 患兒剛出生時是否有這些症狀?
  • 患兒出現這些症狀有多長時間了?
  • 症狀有緩解或加重嗎?
  • 去過其他醫院治療嗎?做過什麼檢查?
  • 如何治療的?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
  • 這些症狀嚴重嗎?
  • 發病和血型的關係大嗎?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什麼治療方法最有效?
  • 能完全治好嗎?會留下後遺症嗎?
  • 如果計劃再次懷孕還會出現這些症狀嗎?
  • 有什麼預防措施嗎?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保持胸水引流管或腹水引流管通暢,避免受壓和堵塞,每天應記錄引流液的顏色和引流量,並將記錄結果告知醫生。
  • 用藥注意事項:用藥期間可出現噁心、嘔吐、乏力、過敏、咳嗽、發熱等不良反應,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狀嚴重應及時告知醫生。
  • 複查:患兒應每 3 個月到醫院複查一次,主要複查血常規、血生化、肝功能等。
  • 飲食:應儘早開奶,儘量選擇母乳餵養,若母乳不足,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配方奶餵養。
  • 大小便管理:保持大便通暢,促進胎糞排出。
  • 其他:應多帶患兒到陽光充足的戶外,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風、著涼。

光療和藥物治療為本病的主要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

  • 人血丙種球蛋白:作用是能減輕溶血,有效地預防和治療新生兒溶血病。大劑量人血丙種球蛋白靜脈輸注,可用於產前已被致敏的母親或胎兒,也可用於已發生溶血病的新生兒,但應聯合光療應用。
  • 抗 D-免疫球蛋白 G(抗 D-IgG):作用是預防母親致敏。僅適用於尚未致敏的 Rh 陰性的孕婦,可有效預防 Rh(D)溶血。
  • 人血白蛋白:可減少遊離膽紅素水平,有助於緩解嚴重的高膽紅素血癥或低蛋白血癥。

手術治療:

  • 胸腔穿刺抽液術:用於重症胎兒水腫、伴有大量胸腔積液的患兒,抽出胸水,作用是緩解呼吸窘迫症狀,保證有效通氣。
  • 腹腔穿刺抽液術:用於重症胎兒水腫、伴有大量腹水的患兒,抽出腹水,緩解腹脹,其作用也是保證有效通氣。

其他治療方法:

  • 光療:作用是降低血清膽紅素,緩解高膽紅素血癥。光療是最常應用的降低血清膽紅素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 輸血:作用是糾正貧血、糾正血紅蛋白和血細胞比容、降低血清膽紅素。可採用濃縮紅細胞小量輸血或部分交換輸血。
  • 換血:通過換出已致敏的紅細胞,以此達到降低血清膽紅素、緩解高膽紅素血癥減輕貧血的目的。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貧血和高膽紅素血癥,嚴重者可出現胎死宮內、出生時胎兒水腫,新生兒出現膽紅素腦病,甚至新生兒不久後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可有效的預防新生兒出現膽紅素腦病、重症胎兒水腫等一系列併發症,治療效果較滿意,預後較好。

母親與胎兒的 ABO 血型不合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母親缺少胎兒紅細胞所具有的血型抗原,當胎兒紅細胞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內,可刺激母親機體產生免疫球蛋白 G(IgG)抗 A 或抗 B 抗體,這類抗體再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致敏引起溶血。革蘭陰性細菌、腸道寄生蟲也可能引起新生兒 ABO 溶血病。

新生兒 ABO 溶血病的常見病因有哪些?

  • 母親 O 型血、胎兒 A 型血或 B 型血:最常見的母親與胎兒血型不合型別。
  • 母親 A 型血、胎兒 B 型血或 AB 型血:較少見。
  • 母親 B 型血、胎兒 A 型血或 AB 型血:較少見。
  • 革蘭陰性細菌、腸道寄生蟲:可能具有 A 或 B 血型物質,刺激母親機體產生 IgG 抗 A 或抗 B 抗體,引起溶血。

哪些人容易患新生兒 ABO 溶血病?

有如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新生兒 ABO 溶血病:

  • 革蘭陰性細菌:孕婦感染革蘭陰性細菌可能引起溶血。
  • 腸道寄生蟲:如蛔蟲寄生於腸道。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新生兒 ABO 溶血病:

  • 母親 O 型血、胎兒 A 型血或 B 型血:最常見型別。
  • 母親 A 型血、胎兒 B 型血或 AB 型血:較少見。
  • 母親 B 型血、胎兒 A 型血或 AB 型血:較少見。

新生兒 ABO 溶血病可發生在第 1 胎,根據疾病表現的輕重不一,可將新生兒 ABO 溶血病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共同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貧血和膽紅素血癥,伴隨有黃疸、肝脾腫大等症狀。

新生兒 ABO 溶血病的主要症狀有哪些?

  • 輕型:以 ABO 溶血病最常見,患兒症狀輕,多隻有輕微的黃疸,即面板和鞏膜輕度黃染,與“生理性”黃疸的症狀相似,容易被誤診。
  • 中型:患兒表現為中度貧血,主要表現為患兒面色蒼白、吸吮無力、不哭鬧,上述症狀在 2~6 周明顯加重,血紅蛋白多低於 80 克/升,故又稱為“晚期貧血”。患兒多有中度或重度高膽紅素血癥,表現為出生後 24 小時內即出現面板和鞏膜黃染,可伴有肝大、脾大,家長可能發現患兒腹部膨大,有時還可能摸到腫大的肝臟和脾臟。
  • 重型:以 Rh 溶血病多見,ABO 溶血病較少見。可出現胎死宮內,出生時胎兒水腫,黃疸進行性加深。水腫的主要表現為患兒全身浮腫、蒼白;面板瘀斑;胸腔積液出現呼吸受限;腹腔積液出現腹部膨大、甚至能聽到液體流動的聲音;心力衰竭時出現呼吸苦難;肝脾腫大可出現腹部膨大和呼吸窘迫。

新生兒 ABO 溶血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死胎
  • 流產
  • 早產
  • 膽紅素腦病
  • 胎兒水腫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革蘭陰性細菌:孕婦在妊娠期需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儘量避免感冒等可能引起細菌感染的情況。
  • 腸道寄生蟲:妊娠期間,孕婦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食、海鮮等食物,也可在感染科醫生的指導下科學應用驅蟲藥物。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出生前治療:目的主要是檢測哪些胎兒嚴重受累、治療胎兒貧血和決定最佳的分娩時機。若檢查結果提示胎兒嚴重受累,可通過宮內輸血或早期終止妊娠預防胎兒死亡,或採用血漿置換術降低孕母血型抗體效價。若胎兒已達 33 周以上,羊水卵磷脂與鞘磷脂之比>2,則提示胎肺已經成熟,可以考慮提前分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