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血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新生兒出血症是由於維生素 K 缺乏,體內維生素 K 依賴因子的凝血活力低下,導致的自限性、出血性疾病。
  • 本病主要見於新生兒及早產兒,近年來發病率已明顯降低,但仍可見到此患兒,特別是在偏遠地區。
  •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維生素 K 基礎濃度低、體內各種酶系發育不成熟、吸收量少等原因導致維生素 K 的缺乏,引起出血。純母乳餵養的新生兒、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孕晚期服用抗癲癇、抗結核、抗凝血藥物、嬰兒腹瀉、早產兒患有先天性肝膽疾病是其主要危險因素。
  • 根據發病日齡及併發症的不同,可分為早髮型(24 小時內發病)、經典型(2~7 天發病)、晚髮型(1~3 個月發病)三種類型。
  • 新生兒於生後 2~3 天突然發生出血,出血部位以胃腸道(便血或嘔血)最多見,血小板和出血時間都正常,注射維生素 K 出血可很快終止。
  • 主要注射維生素 K 治療。
  • 若出現顱內出血,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如存活可遺留嚴重的後遺症,如肢體癱瘓等,重者可導致患者死亡。
  • 出生後常規給予維生素 K 注射,可有效預防本病的發生。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嘔血、黑便;
  • 面板瘀斑、血腫;
  • 臍帶殘端出血;
  • 穿刺處出血不止;
  • 鼻出血;
  • 咯血;
  • 尿液呈紅色。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劇烈頭痛、頻繁嘔吐;
  • 煩躁、精神緊張、面色蒼白、呼吸、心率加快、面板溼冷;
  • 一側肢體活動不靈;
  • 突然發生意識喪失,伴全身抽搐。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 血液科

醫生如何診斷新生兒出血症?

當醫生懷疑此病時,應結合患兒的發病日齡、身體部位出血等疾病表現、實驗室檢查血小板和出血時間正常等綜合判斷此病。

  • 凝血酶原前體蛋白:可以準確、敏感地反映機體維生素 K 的營養狀況,其可以反映維生素 K 的缺乏情況。
  • 凝血功能:此檢查可排除凝血功能異常性疾病導致的出血,如血友病等,此病表現為出血時間正常。
  • 血常規:為了與血小板異常性疾病相鑑別,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出血症實驗:此實驗是為了鑑別出血是來自新生兒胃腸道出血還是新生兒吞入的母親的血液。將嘔吐物稀釋後離心,如上清液為棕黃色,是母血;如為粉紅色,則是新生兒胃腸道出血。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母乳餵養嗎?
  • 母親飲食怎麼樣?
  • 吃不吃大豆、動物肝臟等食物?
  • 孕前有什麼疾病?
  • 孕前有沒有服用哪些藥物?
  • 嬰幼兒最近有沒有服用抗生素?
  • 新生兒有沒有先天性疾病?
  • 出生幾天了?

患者可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病嚴重嗎?
  • 什麼原因導致的這病?
  • 可以治好嗎?
  • 花費高嗎?
  • 容易反覆嗎?
  • 有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 有沒有什麼併發症?
  • 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靜滴維生素 K 治療的過程中,患兒如出現面色發紅、心跳加快等不適,應及時告知醫生。
  • 定期複查:經過正規的治療後,家長應帶患兒每隔 1 周去醫院複查。
  • 飲食注意事項:對於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哺乳期的母親應多食用含維生素 K 豐富的食物,如大豆、牛奶等。
  • 運動注意事項:對於出血的患兒家長應減少對患兒的抱動,避免讓患兒大哭,以減少出血。

目前本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注射維生素 K,如出血量較大,可給予輸注新鮮血、血漿糾正血容量、補充凝血因子治療。

藥物治療

維生素 K:因本病出血是由維生素 K 缺乏導致,給予維生素 K 治療是最有效的補充維生素 K 的方法。

其他治療方法

  • 輸新鮮血:如出血量較大,可給予輸注血漿或新鮮血治療,不僅可補充凝血因子,還能補充血容量。
  • 壓迫止血:對於穿刺部位的出血藥壓迫止血。
  • 禁食:對於嘔血的患兒,應給予禁食,減少對於胃黏膜的刺激。

疾病的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的治療,反覆出血,可導致腦出血、休克等嚴重的後果,影響患者以後的生活質量,可遺留不同程度的後遺症,甚至死亡。
  • 若接受正規的治療,一般預後良好,不會影響患兒的生存質量和生命,而且不再復發。

新生兒出血症的主要病因是維生素 K 的缺乏,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維生素 K 的儲蓄量少,攝入不足、合成少,新生兒患有某些疾病,以及母親在產前服用某些藥物等。

新生兒出血症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維生素 K 的儲蓄量少:胎兒時期維生素 K 很難從母體通過胎盤到達胎兒體內,所以新生兒的維生素儲存量很少,早產兒更少。
  • 攝入不足:母乳中維生素 K 的含量很少,如母乳不夠或母親飲食不合理,缺乏新鮮水果蔬菜的攝入,如牛奶、大豆、動物肝臟等,可導致維生素 K 的缺乏。
  • 合成不足:維生素 K 是由腸道正常菌群產生的,新生兒腸道菌群未建立,導致維生素 K 的合成不足,同時任何影響腸道正常菌群的因素,均可影響維生素 K 的合成,如炎症及服用抗生素,會導致腸道菌群的紊亂,影響維生素 K 的合成。
  • 疾病:維生素 K 是通過膽汁分泌的,如新生兒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膽道閉鎖等,膽汁分泌減少,導致維生素 K 的缺乏。
  • 藥物:如母親在孕晚期服用抗癲癇藥、抗結核藥、抗凝血藥物,可加重維生素 K 的缺乏,如苯巴比妥等、利福平、異煙肼等。
  • 其他:如母親在妊娠或分娩過程中發生子癇、胎盤前置等合併症時,可加重維生素 K 的缺乏。

哪些人容易患新生兒出血症?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此病:

  •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
  • 產婦不愛食用富含維生素 K 的食物:如牛奶、動物的肝臟,新鮮蔬菜水果、大豆等。
  • 產前長期服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抗驚厥藥或利福平、異煙肼等抗結核藥的女性。
  • 患有腹瀉、腹痛等慢性胃腸炎的新生兒。
  • 由於感冒等因素需要口服抗生素的新生兒。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此病:

  • 患者先天性肝膽疾病的新生兒,如先天性膽道閉鎖。
  • 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
  • 妊娠期間或在分娩過程中發生子癇等合併症的孕婦。

母乳餵養的健康新生兒,在生後 2~5 天出現嘔血、黑便、面板受壓處瘀斑、血腫,臍帶殘端等部位的出血。少數可發生顱內出血,表現為噁心、嘔吐、疼痛等顱內壓增高的症狀。

新生兒出血症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嘔血、黑便;
  • 受壓處面板瘀斑、血腫;
  • 臍帶殘端出血;
  • 噁心、嘔吐,頭痛;
  • 劇烈腹痛。

新生兒出血症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新生兒出血症的出血量一般不大,僅表現為面板輕微出血或瘀斑;如出血量較大可導致休克;如發生腦出血,可遺留各種神經系統後遺症,如肢體偏癱、言語障礙、癲癇發作、腦疝等。

  • 休克:煩躁、精神緊張、面色蒼白、呼吸、心率加快、面板溼冷。
  • 肢體偏癱:一側上肢和下肢活動不靈,另一側是不受影響的。
  • 言語障礙:不會說話或只會說單字等。
  • 腦疝:劇烈頭痛及頻繁嘔吐。
  • 肺部感染:如臥床時間較長,可出現肺部感染,表現為咳嗽、咯痰,胸悶、憋氣等。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出生後常規注射維生素 K。
  • 哺乳期的媽媽應多食用維生素 K 含量豐富的食物,如大豆、牛奶等。
  • 對於結核或癲癇的女性,應在病情穩定,停藥後考慮懷孕。
  • 對於患有胃腸炎的患兒,應及時治療。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對於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出生後應常規給予維生素 K 治療。
  • 對於患有先天性肝膽疾患的患兒,出生後應及時治療。
  • 如母親在懷孕期間或生產過程中有合併症,如子癇或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出生後的新生兒應常規給予維生素 K 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