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鎂血癥: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新生兒低鎂血癥,是指因鎂攝入不足、吸收異常或丟失過多,導致新生兒血內鎂濃度過低,並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對身體器官造成損傷。
  • 本病發生於新生兒或嬰幼兒,其中,以早產兒最為多見,女性多於男性,暫無準確的流行病學資料。
  • 鎂攝入不足、鎂吸收異常、鎂排出過多是新生兒低鎂血癥的主要病因。早產、小於胎齡兒(指胎兒出生時體重低於同胎齡平均體重的第 10 個百分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是新生兒低鎂血癥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 本病無分型分期。
  • 新生兒低鎂血癥的主要症狀以神經肌肉症狀為主,如睡眠不安、煩躁、面部肌肉抽動、下頜抽動、雙手抽動、雙眼盯向一處、眼球轉動減少、全身抽搐等。
  • 新生兒低鎂血癥的治療以補鎂治療為主,可口服補鎂,無法口服補鎂者予以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治療難點為一方面低鎂血癥症狀不典型,易被其他疾病掩蓋,耽誤治療;另一方面,補鎂的劑量與速度需要嚴格把控。
  • 新生兒低鎂血癥的主要危害為一方面,低鎂會影響心臟功能,引起心律不齊、心肌無力、低血壓、心功能不全等;嚴重時可發生呼吸暫停、猝死或癲癇。另一方面,低鎂會引起體內其他電解質水平的紊亂如鉀離子、鈣離子、鈉離子等,進一步引起相關疾病。
  • 及時補鎂後單純低鎂血癥的預後較好,新生兒低鎂血癥的預後與疾病發現的及時程度及後續補鎂治療的規範程度密切相關。此外,及時準確發現病因並予以針對性去除,對於本病的預後至關重要。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睡眠不安、煩躁、易受驚嚇。
  • 手足抽搐、面部肌肉抽動。
  • 多汗。
  • 雙眼凝視:雙眼盯向一處且眼球轉動減少。
  • 四肢伸直僵硬,不能彎曲。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昏迷
  • 全身抽搐
  • 呼吸暫停

建議就診科室

  • 新生兒科
  • 急診科
  • 兒科

醫生如何診斷新生兒低鎂血癥?

當醫生懷疑是新生兒低鎂血癥時,將通常依據臨床症狀,生化檢查、心電圖、頭顱 CT 等方法來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血生化檢查:為了檢查患兒體內離子的濃度及膽紅素水平。抽取患兒的血液進行檢測,家長應盡充分理解醫學採血的必要性,配合醫生儘早採集患兒血液。
  • 心電圖檢查:為了檢查低鎂是否影響到患兒的心功能,行心電圖檢查。家長需讓患兒躺下,停止哭鬧,協助醫生在患兒四肢加上儀器,測量約半分鐘。
  • 頭顱 CT:為了檢查是否有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等基礎疾病,行頭顱 CT 檢查。家長需讓患兒躺下,保持靜止,必要時會使用鎮靜劑,進入 CT 機進行檢查,檢查約十幾分鍾,此時患兒家屬應在與醫生充分溝通後,理解患兒接受核醫學檢查的重要意義,配合醫生儘快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否曾有睡眠不安、煩躁、易驚?
  • 是否曾有手足抽搐、面部肌肉抽動等症狀?
  • 是否曾有雙眼盯向一處且眼球轉動減少的症狀?
  • 患兒的出生體重、胎齡?
  • 是否為早產兒?
  • 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
  • 是否曾有腹瀉?
  • 母親懷孕期間是否有糖尿病、甲亢等疾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
  • 孩子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 什麼治療對孩子來說最有效?
  • 孩子的這些症狀會加重嗎?
  • 孩子需要在飲食上注意些什麼嗎?
  • 需要吃一些補品嗎?
  • 治療週期大概要多久?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通常使用硫酸鎂治療,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面板潮紅,頭痛,頭暈等症狀,應及時聯絡醫護人員,予減速或停止輸注硫酸鎂。
  • 定期複查:3 個月至半年需要到醫院複查 1 次,主要複查血液鈣離子、鎂離子專案。
  • 飲食:如母親身體健康,新生兒儘量選擇母乳餵養來保證其離子及營養成分的正常供應。待患兒 4~6 個月時可以新增輔食,在輔食中新增瘦肉、魚、豆製品、蔬菜、水果等含鎂豐富的食物。
  • 其他:應在日常生活中積極監測患兒是否再次出現上述症狀復發,及時就醫。

新生兒低鎂血癥目前主要以治療基礎疾病、合理餵養及補鎂為主。

藥物治療

  • 以補鎂為主:對於治療基礎疾病及合理餵養仍不能糾正的嚴重低鎂血癥的患兒,可以迅速補充鎂離子。採用 25% 硫酸鎂加入 10% 葡萄糖溶液輸液泵泵入,一般無明顯不良反應。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患兒不接受治療,鎂離子過低的情況可能繼續惡化,繼而開始影響心臟功能和呼吸功能,導致心跳節律的變化及呼吸暫停等,最嚴重時可能發生猝死。
  • 若早期發現並儘早治療可以有效延緩病情的發展。如能積極排查引發低鎂血癥的基礎疾病併合理控制,低鎂血癥狀況將可能快速緩解。配合積極規範的鎂離子補充治療,患兒的預後通常相對較好。

新生兒低鎂血癥的病因與鎂攝入不足、吸收異常、丟失過多有關。

新生兒低鎂血癥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攝入不足:
    • 早產兒:新生兒 7 個月時開始從胎盤攝入鎂,如胎兒產出時間過早,鎂攝入可能不足就已經分娩。
    • 小於胎齡兒:體重明顯小於同年齡胎兒的患兒,鎂先天儲備可能不足。
    • 母親糖尿病或甲亢:患有糖尿病或甲亢的母親體內鎂含量低,導致胎兒攝入不足。
  • 吸收異常:
    •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該病患兒體內磷含量增高,會抑制鎂的吸收。
    • 高膽紅素血癥:目前機制不清楚,可能與體內球蛋白降低引起鎂吸收異常有關。
    • 腹瀉:患兒反覆腹瀉,一方面影響腸道的正常生理環境,導致鎂離子吸收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大量的排洩物流失,加劇了鎂離子的丟失。
    • 牛乳餵養:牛乳中含有較多量的磷,攝入過多會抑制鎂的吸收。
  • 丟失過多:
    • 早產兒:早產兒體內結合利用鎂離子的能力差,大部分未能利用的鎂離子被迫從腎臟排出。
    • 藥物:使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黴素)、鹼性藥物、鈣劑、維生素 D 等藥物會增加鎂的排出。
    •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不僅影響鎂離子的吸收,還將導致腎臟對鎂離子排洩率的異常增加,進一步引起鎂丟失過多。

哪些人容易患新生兒低鎂血癥?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新生兒低鎂血癥:

  • 使用影響鎂離子吸收排洩過程藥物過多的患兒:部分患兒過多使用利尿劑、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鹼性藥物等影響鎂離子吸收,促進鎂離子排洩的藥物,此類患兒發生新生兒低鎂血癥概率增加。
  • 大量牛乳餵養患兒:部分新生兒出生後接受大量牛乳餵養,將影響鎂離子吸收,可能誘發新生兒低鎂血癥。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新生兒低鎂血癥:

  • 早產兒:分娩時間過早的患兒,由於從母體內吸收的鎂離子儲備不足,可能出現新生兒低鎂血癥。
  • 小於胎齡兒:患兒出生體重顯著低於同年齡新生兒,將綜合影響體內各種離子的儲備,包括鎂離子。
  •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發生該疾病的患兒,鎂離子吸收功能將受到顯著影響,同時腎臟排鎂增加,綜合誘發新生兒低鎂血癥。
  • 母親有糖尿病或甲亢等會引起體內鎂減少的疾病的患兒。

煩躁、易驚等精神狀態變化和肌肉抽搐是新生兒低鎂血癥的常見症狀,嚴重時會影響心臟功能,引起呼吸暫停及體內其他離子紊亂。

新生兒低鎂血癥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新生兒低鎂血癥的常見症狀包括:

  • 面部肌肉抽動:患者面部肌肉不規則、不自主抽動,表現為面部表情的突發性、間斷性、不自然的變化和抽搐,出現下頜抽動、雙眼盯向一處、眼球轉動減少等情況。
  • 全身抽搐:部分患者表現為全身肌肉的抽動,情況較輕者可觸控到肌肉的不自主抽搐緊繃感,但尚未引起肢體和軀幹的移動;嚴重者將伴隨四肢和身體的不規則扭動和抽動、陣發性四肢伸直不能彎曲等。
  • 精神狀態變化:患兒常出現精神亢奮、煩躁的表現,如睡眠不安、煩躁易怒、易受驚嚇等等。
  • 黃疸:部分患兒會表現出面板、鞏膜黃染的症狀。
  • 心功能不全:低鎂可能引起一系列心臟症狀,如心律不齊、低血壓、心肌無力等,鑑於新生兒無法表達對症狀的感知,心電圖等測量手段可以更好地反應該疾病對於心臟功能的影響。
  • 呼吸暫停、猝死或癲癇樣發作:如病情嚴重,患兒可能會出現呼吸運動的突然停止,肢體劇烈的不自然扭動抽搐,甚至死亡。

新生兒低鎂血癥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低血壓
  • 心動過速
  • 心室顫動
  • 呼吸暫停
  • 猝死
  • 癲癇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減少利尿劑、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鹼性藥物等促鎂藥物的使用或不使用。
  • 儘量母乳餵養。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積極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等基礎疾病。
  • 糖尿病或甲亢的孕婦在懷孕期間注意檢測鎂的情況並及時補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