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體溫: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新生兒低體溫,是指由於保暖措施不足或者缺氧等原因導致新生兒產熱不足,散熱過快,核心(直腸)體溫持續低於 35 攝氏度的一種疾病。
  • 新生兒低體溫足月新生兒的發病率約為 23%,冬季高發,早產兒發病率高於足月兒。
  • 新生兒低體溫最主要的病因是新生兒散熱較快,同時機體的體溫調節功能還不完善,無法很好應對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當環境溫度出現明顯的下降或者是保暖措施不充足,能量攝入不足導致產熱欠缺,都可能會導致新生兒體溫下降。缺氧、感染等是本病的危險因素。
  • 本病無分型分期。
  • 體溫下降和反應力低下是新生兒低體溫最典型的症狀表現,同時還可能出現嗜睡、嘔吐、呼吸減慢等症狀。持續的低體溫會導致各個器官功能受損,如出現肺炎,腎功能損傷和顱內出血等併發症。
  • 物理復溫和使用藥物預防和治療併發症是新生兒低體溫重要的治療措施,縮短低體溫持續的時間是改善預後的關鍵。
  • 新生兒低體溫的患者隨著體溫下降會出現心率下降和血壓降低。持續的低體溫會導致各個器官功能受損,如出現肺炎,腎功能損傷和顱內出血等併發症,最終導致患兒的死亡。
  • 哺乳期的婦女要按時哺乳,適當多補充湯水來促進乳汁的分泌,給嬰兒提供足夠的營養。同時注意防寒保暖,減少散熱。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體溫低於 35 攝氏度,按壓新生兒的指甲後鬆開,指甲恢復紅潤的時間明顯延長。患兒的面部和嘴脣變紅,手足涼。
  • 新生兒會出現哭聲小的特點,拒絕喝奶,動作緩慢,常常昏睡等。
  • 面板硬度增加,出現腫脹,按壓時面板可以凹陷。硬腫常先出現四肢,然後向大腿及腿部發展。
  • 肌肉張力會明顯低下,如握持反射減弱,即將食指放在新生兒手掌,一般會引起新生兒緊握,但低體溫的新生兒握持的力量明顯下降。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呼吸頻率逐漸降低,伴隨有心率的降低和血壓的下降。
  • 尿量減少甚至是無尿。
  • 患兒肢體僵硬,有時會出現肢體的抽搐。
  • 患兒嘔吐時誤吸入氣管引起劇烈的嗆咳或者是窒息,面色及嘴脣青紫。

建議就診科室

  • 新生兒科

醫生如何診斷新生兒低體溫?

當醫生懷疑是新生兒低體溫時,將通常依據影像學檢查和生化檢查等方法來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胸部 X 線檢查:判斷有無肺部併發症。當肺血管紋理增粗,出現斑片狀或團塊狀影,則提示可能有肺出血。
  • 心電圖:判斷有無心臟的異常。心電圖可以發現心率減慢,出現高鉀血癥的表現,或者出現早搏等心律不齊的表現。
  • 血氣分析:用來判斷有沒有組織缺氧和酸中毒。需要在患者的橈動脈或者股動脈上用細針抽取少量動脈血檢測。當血氧分壓降低和酸度增加時提示缺氧嚴重。
  • 腎功能檢測:可以輔助判斷腎臟的濾過功能是否完好。出現少尿或者是無尿時,往往會出現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升高,提示有急性腎功能衰竭。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出生時有沒有搶救史?
  • 出生時有出現窒息嗎?
  • 孩子喝奶是不是正常?
  • 孩子哭聲響亮嗎?
  • 出生之後有沒有去化驗甲狀腺功能?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需要進行住院治療嗎?
  • 治療多久能夠起效?
  • 怎麼給孩子做好保暖措施?
  • 母乳還是奶粉餵養更好?
  • 以後會有後遺症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呋塞米使用之後可能導致低鉀血癥等電解質紊亂,家長如果觀察到新生兒出現肌肉無力,吃奶減少,腹脹或者便祕,精神萎靡等情況,要及時向醫生反映,調整藥物用量。
  • 新生兒低體溫出院後應注意補充營養,提倡母乳餵養,在 4~6 個月時應該及時新增輔食如菜湯、肉泥等。
  • 每 3 個月複查一次體重及身高,評估嬰兒的發育情況,及時發現發育遲緩等表現以便早期治療。
  • 低體溫常常由於缺氧所引起,需要關注患兒是否因為缺氧導致其他遲發的症狀,比如智力發育遲緩,一般在 1 歲左右嬰兒開始能說簡單的詞語,2 歲左右說簡單的句子,如果時間明顯比同齡兒長,則應該去醫院進行檢查。

物理復溫和使用藥物預防和治療併發症是新生兒低體溫重要的治療措施,及時發現後通過積極治療往往療效良好,縮短低體溫持續的時間是改善預後的關鍵。

藥物治療

  • 氨苄青黴素:能夠殺滅細菌,治療肺部感染。主要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嗜睡等,一般症狀輕微,可以不用停藥。
  • 10% 葡萄糖注射液:給新生兒補充能量產熱。合理控制輸液速度一般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出現。
  • 呋塞米:促進排尿改善腎功能。比較常見的副作用電解質紊亂如低鉀血癥、低鈉血癥、低鈣血癥等。
  • 多巴胺:能夠提高心率,擴張腎血管改善迴圈。使用不當可能會出現心律失常,如果出現要及時停藥。

其他治療方法

  • 外加溫:用溫毛毯包裹患兒,或者放在 40℃的溫水中進行保溫。可以將新生兒放在暖箱中或者利用微波器進行加熱。
  • 內加溫:用溫鹽水給患兒洗胃或者灌腸來複溫;通過靜脈輸注 37℃的液體。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新生兒低體溫患者不接受治療,伴隨體溫下降會出現心率下降和血壓降低,同時還可能出現嗜睡、嘔吐、呼吸減慢等症狀。持續的低體溫會導致各個器官功能受損,如出現肺炎,腎功能損傷和顱內出血等併發症,最終導致患兒的死亡。
  • 若早期發現並儘早治療可以大大縮減體溫下降的程度,並縮短低體溫持續的時間,對各個器官的損傷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一般不會有嚴重的後遺症。

新生兒散熱較快,同時機體的體溫調節功能還不完善,無法很好應對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當環境溫度出現明顯的下降或者是保暖措施不充足,能量攝入不足導致產熱欠缺,都可能會導致新生兒體溫下降。

新生兒低體溫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環境溫度下降:新生兒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而且面板的毛細血管很豐富,散熱較快。當環境溫度明顯下降時,機體產熱不能及時彌補散熱量,加之保暖不及時就會導致體溫下降。
  • 能量攝入不足:新生兒的能量儲備很少,如果沒有及時哺乳,儲備的能量會很快消耗,最終就會導致產熱的減少。
  • 缺氧:棕色脂肪是新生兒產熱的主要來源,缺氧會導致棕色脂肪的利用障礙。

哪些人容易患新生兒低體溫?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新生兒低體溫:

  • 新生兒沒有及時哺乳,或者因為母親乳汁分泌缺乏導致哺乳的不足。
  • 產後房間溫度太低或者沒有及時包裹保暖衣物,容易誘發新生兒低體溫。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新生兒低體溫:

  • 新生兒已患有肺炎時,由於進食減少可能導致產熱不足。

體溫下降和反應力低下是新生兒低體溫最突出的症狀表現。伴隨體溫下降會出現心率下降和血壓降低,同時還可能出現嗜睡、嘔吐、呼吸減慢等症狀。持續的低體溫會導致各個器官功能受損,如出現肺炎,腎功能損傷和顱內出血等併發症。

新生兒低體溫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新生兒低體溫的常見症狀包括:

  • 體溫下降:體溫往往低於 35 攝氏度。體溫過低會導致體表的毛細血管收縮,血管的再充盈時間縮短,如按壓新生兒的指甲後鬆開,指甲恢復紅潤的時間明顯延長。患兒的面部和嘴脣變紅,手足涼,肌肉張力會明顯低下。
  • 反應低下:低體溫的新生兒會出現哭聲小的特點,拒絕喝奶,動作緩慢,常常昏睡等。疾病初期呼吸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快,隨著病情發展呼吸頻率會逐漸降低,常常伴隨有心率的降低和血壓的下降。握持反射減弱,即將食指放在新生兒手掌,一般會引起新生兒緊握,但低體溫的新生兒握持的力量會明顯下降。
  • 面板硬腫:近八成的患兒會出現面板的硬腫,表現為面板硬度增加,出現腫脹,按壓時面板可以凹陷。硬腫常先出現四肢,然後向大腿及腿部發展,最後可以蔓延至全身。如果合併有感染,面板的硬度會進一步增加。
  • 新陳代謝低下:體溫下降會導致機體的供能不足,腎臟供血減少,出現尿量減少甚至是無尿。患兒肢體僵硬,有時會出現肢體的抽搐,說明有低鈣血癥。

新生兒低體溫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吸入性肺炎
  • 顱內出血
  • 消化道出血
  • 新生兒低血糖
  • 代謝性酸中毒
  • 敗血症
  • 化膿性腦膜炎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哺乳期的婦女要按時哺乳,適當多補充湯水來促進乳汁的分泌,母乳餵養優於奶粉,給嬰兒提供足夠的營養。
  • 要注意防寒保暖,可以給新生兒穿戴帽子,用棉毛毯包裹,冬天家中開暖氣或者空調。
  • 出生時有窒息史的新生兒要送入暖箱中進行保溫。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新生兒肺炎如咳嗽時,要積極治療,根據醫囑使用抗菌藥物。每天檢測體溫,發現體溫異常時要及時就診。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